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3-10-21 12:21

如何做一个危机公关批评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学友解危机(ID:xueyouchu),作者:楚学友,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本文介绍了如何成为一个危机公关批评者,作者分享了自己的角色和风格选择,并提出了四种角色:迭代更新的自我进化者、建设性的评论家、局中人和身份认同和切身命题的探索者。

• 作者强调了批评写作是一个参与者不断进化的过程,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理念和实践。

• 作者提出了建设性评论的重要性,通过给出干货和操作建议来帮助企业家和品牌公关从业者改善危机管理能力。

• 作者强调了局中人的观点在危机公关评论中的重要性,需要关注复杂性和多面性,并从公司人、行业专家和领域专家的角度进行分析。

我经常写,也看他人写的危机公关批评。万马奔腾中,我在逐渐确立角色和风格。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门道有很多路径,动机和角色的差异,会让文章走向迥异。


我倾向于成为以下四种角色的批评家。


一、迭代更新的自我进化者


批评写作是一个参与者不得不把自我交出来,又在激荡和共创中不断放下自我的过程。写作让人无所遁形,又让人碎裂重塑。我开始在一些文章中标注1.0版。1.0意味着承认暂时认知的价值性和局限性,意味着暂时悬置一想不清楚,说不明白的话题。


比如在危机的回应策略中,我一直坚持品牌要在社交媒体中主动回应和对话,保持沉默是鸵鸟行为,不符合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期待。这是基于对话的沟通理论做出的危机公关实践操作。


这是我个人的资源禀赋所致(我是社交媒体账号的活跃者和百万粉丝垂类大V、我也是新闻传播科班出身的前媒体从业者)。但是,这同时也是我的路径依赖。心怀利器,杀心必起。有时杀敌一百,自损一万。


但是,经历过20多年的管理经验和实战,也包括个人声誉危机的处理,我才意识到理念和理论与真实危机情境之间的缝隙,意识到复杂动力场中的隐性变量,意识到自己过往一些理念和实践的不切实际。


我期待跨越这些缝隙和窠臼,这需要实践的智慧和自我突破的勇气。


这实践的智慧,还要从自我出发,提出超越自我的问题,思考理论的迭代更新,调整价值观的次序优先,主动删除现有的看法和预设,从斩钉截铁走进灰度地带,一点一点辨析清楚议题类型,一层一层拆解事实真相,一步一步踏遍全景网络。


所以,在危机的回应策略上,我从全面对话的倡导者,变成战略性沉默的拥趸(参见|《遭遇危机先闭嘴?品牌保持战略性沉默的Why与How》;在发起人的身份判定上,从非黑即白的事实论断,变成更为丰富多元的判定逻辑(参见|《职业打假人、竞争对手,还是消费者?如何判断品牌危机发起人?》;在危机处理的唯一关键上,从问题、议题、舆情和声誉,转向关注在危机中失去平衡的人(参见《危机管理的核心是受害者管理,是人文关怀和民心关切》


回望来时路和拥有的资源禀赋,采取1%不同于以往的行动,这是真正的进化。不是一眨眼改变自我,而是改变自己每一天的心智边界和起心动念。


二、做建设性的评论家


评判者是一种居高临下、自以为全知全能的上帝视角。抛开复杂的行业产业背景、组织生命周期阶段、社会议题走向流变、主要角色的自我困境、危机情境的内在逻辑、组织内部动力结构和管理挑战,把落点简化为愚蠢的老板决策,不专业的团队操作。


嘲讽、捕风捉影的揣度、自诩高明的出谋划策,是批评者日常、普遍的心理。建设者是另外一个角度,抱着平等尊重的心态,不感同身受或身在其中,不妄加评论。理解公关的束缚、老板的局限、组织的困局和沟通的无奈。


从不成功中去推演出对企业家和品牌公关从业者,应该得到的教训和收获是什么?有鉴于此,能在今天或者本部门、本公司里去做哪些具体改变?(参见《李佳琦和东方甄选事件,提醒老板们别在危机培训上给自己花钱了》


建设性的前提是切入和打通。


直接切入就是给出直白的干货和操作建议。被实践检验过的干货是最简单的。描述清楚事情是怎么由内而外地发生发展的。不要主题先行自圆其说,也不要浪费笔墨在过程和气氛上,单刀直入,砍出一条血路。


但是,这一刀往哪里砍?就取决于批评者是否打通了任督二脉。


打通就是返回实战,要从公关的概念、范畴、理论、框架离开,从自己和客户流动的、惨痛或骄傲的、有机的实践作为再出发的起点。


建设性的旨归是普及常识、确立信心,传递希望和能量。


百无一用是书生,批评家不是企业家,是思想市场和专业市场的创造者,致力于观念的改变推动实践处境的改观。


危机公关的批评家致力于观念动员和行动启发。


观念动员,意味着把你头脑里的东西,装到对方那里去。观念尚未普及,同志仍需努力。每一篇批评都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在一遍又一遍的冲刷下,坚硬开始松动,桎梏出现裂痕,改变才得以发生。


行动启发,意味着决策权和行动权还是在对方手里。批评者是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能量,意识到创痛后改变的动力,所以要去挖掘潜在的希望和可能性。开始做第一步微小的行动改变。


两周前,有位准美股上市公司公关负责人,看过我的文章后,订阅了我的书的预读版。


她从一个雇主品牌事件开始,和我沟通组织内部危机沟通协同的问题。


  • 法务部是否要把每一个诉讼信息都告知公关团队?


  • 市场体系管理下的社会化媒体,如果爆发舆情,与公关如何互动?


  • 散落在各个业务板块的危机风险点,如何串联起来?


这个案例隐含的观念是组织内部是条块分割的架构,公关管好自己的事就行,不要迈进别的领域里面去。但是一旦危机发生,组织作为一个整体的决策和行动,又是需要协同的理念和行动。所以,关于公关在组织内的边界和协同,需要观念升级。


沟通后,她意识到需要采取行动跟其他部门建立一个协作机制,并且着手去说服上司了。结果如何,还不可知。但这就是松动和改变的开始。


三、 局中人


看危机公关的评论,要多看局中人,少听局外人。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别顺着流量霸王硬上弓。貌似专业的爽文除外。


有些文章作者,明明是局外人,字里行间却透着自己洞察一切的腔调。


所谓局,是重视危机、舆情、组织和个体的复杂性、多面性,并区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既要有全貌,有些预设前提去推演,更要留意到毛细血管的微观世界。这主要靠经验推断,经验多了就慢慢清晰了。


局内人,有三类。危机事件中的公司人、行业专家、领域专家。


公司中人,出来说的,未必全信,但至少透露出部分实情。但是身在其中,暴风中心,利益考量,也会有偏颇之词。姑且听之,再行判断。


比如花西子案例中,有消息人士说,公关团队集体离职,公关团队有成员表示,声明不关公关部的事。这是否局中人真实表达,尚不可知。花西子官方并未对此事发表任何评论和回应。


花西子事件中的行业专家,类似雕爷写作的文章。他对于商业模式、产品形态、分成机制、定价逻辑和渠道分布,是亲自下场实践,并且拿到过行业公认结果的企业家。这类分析,最为中肯。


他那篇关于这一事件的文章,指出了直播电商生态中平台方和品牌方,都因为头部主播这一节点的高抽成、高议价权和高流量,处于双输的局面,导致在消费者、品牌方、平台方的多方博弈中,头部主播成为唯一赢家。


这种行业困局和平台合作挑战的文章,有助于拉开视野。尽管我对他的结论和建议不认同。


领域专家的视角是打通了公关的上三路和下三路。上三路是战略、业务和品牌,下三路是战术、策略和行动。


我在2024年一季度即将出版的新书《危机公关实战手册》(暂名)中,将组织的危机管理能力概括为三环八部体系。


文化&价值观对应愿景+使命+价值观。


战略规划与战备强调了危机管理的长期目标、战略规划路径图和战备项目。


能力分解为结构与系统、流程、团队&组织架构&领导力。



危机公关批评,选择在哪一个维度上,找准切片扎下去,就必须具备领域专业判断、实战积累和管理经验。否则就是外行话,凑个热闹罢了。


所谓局内人,还要做隐性知识和内在经验的传播者。


公关作为一个群体,是需要外部表达的空间和场域的。危机公关批评要回到人的维度上,去传递这个群体的角色经验和困境。


这种隐性经验表达必须是内在的。能够把多数人活在组织系统中的味道讲出来,说清楚系统和组织是如何运作的,说清楚个中原委的不足为外人道,而不是靠外在想象和逻辑推演。


但这不仰赖于小道消息的汇总和匿名传播。


一匹识途老马,可以随心所欲地上路,是因为他知道哪里会歇脚,哪里可以喝水,哪里要避开荆棘和蒺藜。他只需要闲庭信步,就可以带领这个马队不偏离正道。


四、做身份认同和切身命题的探索者


当危机公关的批评家思考清楚自己的主体性和角色后,也清晰定义了自己的受众。受众不是被规划设计出来的,而是被吸引过来、聚拢过来的。


主体性不是要表达“我是最专业的”“我在公关方面很厉害”“危机我都能搞定”“找我做顾问或者咨询就对了”。主体性指的是我作为一个批评者,与专业领域和其中的人,是什么关系,我以什么样的角色契入。


主体性的建立来自于身份认同和切身命题。我是谁,我的角色是什么,我站在谁的视角上看问题和发表评论。


  • 我是职业经理人、创业者、咨询顾问、陪跑教练,还是企业家参谋。


  • 我是自媒体写作者,还是热点话题追逐者。


  • 我有自己的选题逻辑与清晰主线,还是遵循流量话题主导内容创作。


  • 我是依托软文和流量的线上变现,还是培训与咨询的线下变现。


  • 我是热点话题不断的公关社群主理人,还是稳定输出的专业顾问。


  • 我是严谨理性学术范,还是嬉笑怒骂烟火气。


  • 我是局外的全能上帝,还是身在局中的知情人和同理者。


所谓切身命题,就是我关心什么?最能够触动我的问题是什么?我对哪一类话题感兴趣?


只有切身关切,才能带来真感受,选出真主题。只有切身关切,才能带出复杂性和流动性。这来自职业生涯经历、切身感受事件和关系互动,来自于一直思考和追索的问题。


比如老板和公关的相互管理。就是我关心的切身命题(参见《公关搞砸了,别把锅甩给老板》《遇到让你删帖的老板,快辞职吧》。这是公关作为组织中角色的最重要功能。我在各种场景下,都会观察和提问。


有一次参访某个网红品牌,老板和公关团队负责人坐在一起,我问老板,公关能不能管住你?老板回答,我还是比较听话的。两人相视一笑,甚是融洽。


我就知道,这家公司不会出什么大问题,即使有危机,也不会在内部组织动力和行为上出问题。这就是良好关系的典范。


老板不懂公关,是正常的。公关管理不好老板,也是正常的。


公司生死存亡或者老板个人价值观的坚持,可能是老板思考的第一位。品牌声誉和自己的职业声誉,可能是公关思考第一位的。


在每一次危机中,都能看到有情有义、彼此担待的老板或公关,也能看到落井下石、背后插刀的老板或公关。


少了共创和共识。


我以为,公关要让老板成为拯救危机的英雄,老板要让公关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这才是相互成就的管理关系。


所以我会思考,如何把老板拉进危机的重要议程中。比如让老板参与危机情境评估和规划,就可以:


  • 减少未来老板对意外事件发生的震惊和焦虑。提前心理按摩,打预防针。


  • 老板参与代表“老大很重视”这个强烈信号。组织内其他人也必须给予相同重视。


  • 老板亲自参加并担任领导者,组织在危机的应对方面会做得更好。


最好的操作方式是挑选出CEO应该出现在第一线的特定情境。确定这是可能对组织最具有伤害性的危机,最容易造成人身伤亡的情况,或者是对组织的影响深远而持久。


因为关涉老板创立企业的生死攸关,因为与CEO的职业生涯和领导力声誉切身相关,才能引起足够重视和参与。


从身份认同,到切身命题,再到策略思考和行动建议,这也应和了建设性的评论家角色。


对你的这些命题感兴趣的人,自会聚集过来。


你喜欢哪一位危机公关评论者呢?让我也看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学友解危机(ID:xueyouchu),作者:楚学友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文集: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