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健闻咨询(ID:HealthInsightPro),作者:吴伟、李仁政,责编:李琳,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近日,西安一则号称“投资28亿建设的医院被废止”的新闻,在医疗圈传得风风火火。
10月7日,陕西省卫健委发布公告称:省卫生健康委依法受理了《关于作废西安创新港医院设置批复的请示》,现决定废止《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关于同意设置西安创新港医院批复的函》。并提出,“西安创新港医院管理有限公司不得再以西安创新港医院名称设置医院”。
废止公告一出,舆情四起。
质疑声集中在:28亿高额投资的医院,为何突然废止?是弃而不用了吗?
经与当事方求证,健闻获悉,公告中的“废止”,并不是指这所已基本竣工的医院弃而不用,而是特指不得再以“西安创新港医院”的名称设置医院。医院落成后,投资方将把崭新的院区,直接整租给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下称“西交二附院”)进行运营。
这家2019年5月立项的“西安创新港医院”,当年由社会资本出资建设,拿到“西安交大系”的户口,有着“人才、资本都不缺”的完美出身,民资公办的血统备受期待。
而今,临近落成之日,却转眼以“整租”的方式,交给西安交大附二医院,成为一家公立医院的分院区。
多位熟悉西安医院格局近些年变化的人士表示,唏嘘,但并不意外。
近几年,伴随着创新港医院的坎坷建设,西安的医院体系正在发生快速的变化——西安市政府发出公告,要在3年内,建设55家公立医院;第四军医大改革,流出大量医护人员,盘活了西安最大的民营医院;合资医院亦前赴后继,想攀附当地高校拿到附属医院的“户口”……
一时间,西安的地盘上,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一路突进。
但不利消息也开始见诸报道——当地部分公立医院的多个附属医院运营效益不佳,多家民营医院陷入经营困难甚至倒闭;数家动辄几亿、几十亿投资的新医院鸣而不建,最终拖黄;公立医院快速建分院,但患者和专家来源的问题都难以解决……
在一个省城医院体系快速变化的场景中,一家民资公办的新医院,注定一出生就重重困难。
此次“创新港医院被废止、转租”的消息传出,也惊动了不少关注西安医院投资的投资人。
而今,创新港医院交由西交二附院,顶着“非营利性医院”的名号——28亿医院的社会投资方如何获取收益?西安交大对此类公私合作的风险性怎样评估?这些都还是悬置的问题。
28亿医院建设:满心欢喜的开局
创新港医院的资方,是陕西逸达工贸有限公司(下称“陕西逸达”)。工商注册信息显示,该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孙莉莉,持股比例98%。
这是一家1997年成立的民营企业,根据公开信息,该企业最早由医疗器械、医疗耗材销售起家,目前涉足的经营领域还包括天然气、工程管理、医疗事业等。
陕西逸达是创新港医院所属的机构主体——西安创新港医院管理有限公司持股50%的大股东。
目前,该院仍未完全建成投入使用。据陕西逸达高管发送给健闻的文字材料显示:“目前一期门诊医技楼、综合楼、综合住院楼已完成,国际医学中心已完成98%,预计2023年10月底前装修完成。”
一旦医院建成交付后,陕西逸达提供给健闻的最新材料显示:“现创新港医院管理有限公司已和西交二附院签订框架协议,交付之后签订正式租赁合同。”
该院建设项目,早在2016年就有迹可循。西安交大官网报道显示,2016年9月,西安交大召开创新港医院方案讨论会,参会者包括西交医学部、一附院、二附院、陕西逸达等。
会上,校方提出了多项指导性意见,其中包括“保证交大在创新港医院的主导权”“需兼具现有公立、私立医院的优势”“原则上采取的合作模式不能与医院的后续运营挂钩”“要能调用学校医学部及三个附属医院所有力量,确保整个交大的医学资源都为创新港医院服务”。
也即,在运营权问题上,从一开始西安交大就没打算松口交给陕西逸达。
该项目的官方宣传片中,宣称西安交大与陕西逸达的合作模式“开创了西北地区首个部属高校与企业合办附属教学医院的先河”。
公开报道显示,创新港医院于2017年末启动,一期工程于次年6月30日开工建设,工期计划26个月。该项目迄今已逾期38个月。
值得关注的是创新港医院的选址。
那曾经是一块“应许之地”。2018年,作为国家级项目,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智慧学镇(下称“创新港”)由教育部和陕西省政府共同牵头,由西安交通大学与西咸新区联合建设,选址于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总占地面积23平方公里。
西安交大是这片应许之地的主人,它很快建成了西安交大创新港校区并于2019年投入使用。
有了城,有了校,何况西安交大本身就有医学部,于是建设新医院就顺水行舟,这便是兴建创新港医院所凭借的起势东风。其实这也是医院的生存之道,医院建设往往紧随城市建设的脚步。
还有地方政策层面的利好,根据西安市2020年启动的《西安市卫生健康事业重点项目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明确要实施13个医院建设项目,新增床位1.6万余张,三级医院总数达到55家。
另一股外部利好,来自始于2017年的全军院校改革,位于西安的第四军医大学流出大量医护资源,纷纷被西安高新医院、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等民营医院收入麾下。其中,西安高新医院2009年成为国内第一家民营三甲医院,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号称国内最大规模的单体医院。
当初,似乎各种迹象都预示着西安的公立、民营医院们即将迎来水草丰美的夏季,这对尚在襁褓之中的创新港医院,格外美好。
谁曾料到,短短几年后的今天,外部环境就发生了巨变。
租给公立:为迟到开局埋单,但能盘活吗?
包括西安市卫健委、西安交大、陕西逸达过往的所有相关公告中,创新港医院的经营属性都被定义为“非营利性”。
这令观察者感到疑惑,投资方的收益如何保障?
2020年颁布的《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第三十九条明确规定,非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不得向出资人、举办者分配或者变相分配收益。
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庄一强表示,非营利医院是不能分红的,它赚的钱要投入再生产。过去,社会资本曾把非营利作为省税的渠道,挂羊头卖狗肉偷偷分红,随着相关部门逐渐意识到这种情况,现在这事很难发生。
这也意味着,创新港医院的运营如果产生盈余,只能用于医院的再投入,而陕西逸达不能从中分红。
于是,资方“赚钱”似乎就只剩一条路:供应链业务收入。
陕西逸达的老本行就是医疗器械、医疗耗材销售,它可以通过垄断创新港医院的这一块稳定回笼资金,悬念只是多少年能回本。
相比租赁方式,西安交大和陕西逸达的合作模式、运营效果也得打上问号。
过去十来年,全国医学高校掀起过数轮附属合资医院建设热潮。
西安交大目前下辖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口腔医院、附属泾河医院,这些是有官网 “户口本”加持的直属附院。未来创新港医院能否列入“户口本”,成为西安交大旗下第五所附属医院,需往后观察。
而西安交大的“户口本”附属医院中,多家医院又都有多个院区。
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就分设了多家院区:除雁塔区的总院区外,还有位于阎良区的东院区、在建的陆港院区;以及其他“四区”:兴善寺院区、南院区(在建)、行政院区和创新港MED-X研究院(官方称为“三院四区”)。
西安交大第二附属医院除主院区外,也还有3个院区,其中2个院区在建,1个院区已投入运营。
“西安交大系”家大业大,其医疗网络盘踞在西安当地,甚至辐射至整个陕西省。
除上述名单外,协作或托管关系的医院亦有不少。其中多所无隶属关系、但挂名“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的医院,与创新港医院一致,多是合资办院。
例如,西安交通大学附属韩城医院就是由民间资本投资兴建。当地房地产开发商花了3.5亿元建好医院后,不到一年,就整体交由西安交大一附院全面托管。在西安交大一附院官网的介绍中,韩城医院也显示为“非营利性”。
这场托管也被西安交大官网的公开报道称为“西安交大开创陕西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联姻’先河”。
未来,西交二附院租赁创新港医院后,创新港医院将发展如何?不得而知。
至少,韩城医院即便被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托管,迄今也没有走入经营快车道。熟悉西安医疗圈的业内人士透露,甚至西安交大一附院的东院区运营情况也并不特别理想,这在圈内都不是秘密。
有未经当事方确认的信息显示,创新港医院原本拟由一附院运营,后来经过变更成了西交二附院牵头租赁。
医改专家、陕西山阳县卫健局原副局长徐毓才对健闻表示:“公立医院有可能担心(同时运营多家附属医院)未来的风险比较大。”一般情况下,一所医院5年内很少能做到盈余,5到10年基本持平,10年以上才可能有盈余。但如果跟大三甲医院直接合作,可能会缩短周期。
根据西安各分院、挂名医院的实际运营情况反馈,公立招牌如今也不是万能的。大规模快速扩张医院规模后,医疗服务质量的下降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挂个(公立)牌子用处不大,老百姓的感受是最真实的。”徐毓才说,老百姓非常清楚医院到底好不好,专家是真的还是假的。
创新港医院交由西交二附院运营,希望藉由西安交大品牌,或能解决患者流和医生流的问题,但离正营利经营还需时日。
目前看来,创新港医院更像是“起大早、赶晚集”,各种原因叠加导致工期拖延三年以上,堪堪错过了西安医疗发展的黄金时代。
对社会资本来说,原本运筹帷幄的故事,而今更像一场生不逢时的投资;对西安交大来说,创新港医院而今即使不算烫手山芋,也只能算一个中性增量,其未来难以过度乐观。
西安:5年医院格局巨变,机会转瞬即逝
根据西安卫健委公布的《2022西安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简报》,截至2022年底,西安医疗机构总床位数已达到81126张,比上年同期增长1700张;三级医院有46所,与上年持平,距离55所三级医院的三年期目标,尚有9所差距;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由2021年6.17张,增加到2022年 6.24 张。
据此前媒体整理,包括西安在内的新一线城市2020年人均卫生机构床位数量为6.412张/千人。西安的千人床位数至今仍低于这个水平。
这也是西安过去5年来政策性指导增加医院与床位数的动因所在。
西安有两个医疗人才聚宝盆:第四军医大学和西安交大,两者都有附属医院,而且也能给当地医院输送优质医疗人才。
但徐毓才判断,过去的几年西安医院格局发生了变化,对于后建的创新港医院并不友好,今后无论在公立医院赛道,还是民营医院赛道,它都很难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
一方面,公立医院一直以来快速扩张,尽管如今运营情况未如预期顺利,但建设一直没有放缓。
“一个西安,一个重庆,是全国公立医院快速发展的典型,政府投入力度都很大。”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管理分会副秘书长徐宏峰对健闻表示,公立医院的快速发展,在两个城市中无形挤压了民营医院的发展空间。
另一面,第四军医大和西交大这“两条大腿”,民营医院抱上其中一条,也比自己慢慢发展要容易得多。
在5年前甚至更早,公立医院的改革确实也曾给当地民营医院带来过甜蜜与美好。
自2017年,第四军医大学跟随全军改革步伐进行了院所调整,大量来自第四军医大附属的西京医院、唐都医院的骨干医疗人才,为了留在西安,被如今西安民营医院界的明星——2019年投入使用的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接收,并促成了该院的迅速崛起。
徐宏峰认为,那种天时地利人和的幸运,可遇不可求。而另一家明星,西安高新医院做得好,是在市场相对友好的环境下历经了20多年深耕。“当前市场环境下,大型综合民营从零开始成功的概率极小”。
而今,西安一家民营医院西安秦皇医院,被看作是当地大型综合民营医院经营困难的缩影。
2009年立项,2016年成立,投入使用却拖到2021年,系非营利性民营三级医院,号称投资逾30亿元,占地329亩,设置床位3300张,据称光设备购置就花了约6亿。但据业内人士披露,该院在投入运营后举步维艰,专家队伍做得比较吃力,获客困难。
2019年,对西安民营医院是一个分水岭的年份。
据悉,2019年左右,仅西安市卫健委公示拟同意设置的民营医院就包括:拟投资70亿元的营利性三级综合西安江林医院、拟投资8亿元的西安中亚肿瘤医院、拟投资13亿元的西安中德国际肿瘤医院、拟投资20亿元的民营三级西安浐灞医院、拟投资12亿元的民营三级西安凡默医院。
上述民营医院建设热潮,与2020年西安对当地医疗能力的推进,3年内三级医院要达到55家,新增床位1.6万余张的计划目标遥相呼应。
然而,据当地媒体实地走访,70亿的西安江林医院至今仍未实质性动工。上述拟同意设置的民营医院公示中,除个别医院申请延期或更名,其余医院自公示之后再无消息。
“虽迟但到”的创新港医院,已是当地这一轮建设热潮退去后不多还存活下来的幸运儿。
经过数年的高速发展,西安当地医疗市场已事实上趋近饱和,这对公立、私营医院都很公平,病人就那么多,谁水平高服务好谁得。
地可以批,房子可以建,人是最难的问题。在一个医疗资源并不丰富的城市,谁能得到专家,谁能引流患者,谁才能盘活一家新医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健闻咨询(ID:HealthInsightPro),作者:吴伟、李仁政,责编: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