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7-11-26 07:10
纸袋简史:女权吁求的表达与肤色歧视的武器

虎嗅注:纸袋(尤其是牛皮纸袋)是如今女人们手边最少不得的购物帮手,其作用不亚于陪逛的男票。但由于太过廉价与常见,它的历史鲜为人知。


近日,作者  Tove Danovich  在知名饮食网站 Eater 刊出了一篇名为 The Secret Feminist History of Brown Paper Bags 的文章,记述了该物品的相关历史及其曾扮演过的角色,虎嗅综合其他资源进行了编译。


编译者 | 成长的人生


鲜有什么物件儿比纸袋更常见、更实用了。目前仅在美国一国,每年就要用掉(包括再利用)100 亿只。想想看,哪个——尤其是小孩子——没享受过这百宝囊慷慨的馈赠?再大一点,又有谁没用它成功包装过少儿不宜的饮料,以致在公共场合也能安然畅饮?


可惜了。纸袋满天飞了这许多年,长短肥瘦形象变尽,但始终没几个人好奇过它的来历。至于它曾跟女权与肤色歧视(注:浅肤色有色人种对深肤色有色人种的歧视,包括黑人对黑人的歧视)结缘,那就更鲜为人知了。


一个女人的发明

 

从进入有记录的文明史直到 19 世纪,容器一直在缓慢进化,从兽皮、陶罐到木箱、青铜器,再到漆器、玻璃及瓷器,工艺日益精巧的同时却未摆脱材质始终笨重的遗憾。直到造纸术炉火纯青、并于 19 世纪与工业革命产生碰撞后,才让容器材质的轻盈有了实现的可能。

 

1852 年,美国人弗朗西斯·沃勒发明出了史上首台纸袋制作机,其作业原理很简单:借助人工用蒸汽和浆糊把纸张糊成大号信封状。这一发明虽可谓零的突破,但糊出来的纸袋却并不好用,因为,它们是信封状。

 

此后十几年间,人类一直在对这类机器的改进上穷折腾而徒劳无功。直到 1871 年,一位 33 岁的女性玛格丽特·E.奈特才快刀破腐,推出了一台可制作平底纸袋的机器。

 

这项发明之所以值得记上一笔,一是因为它的确开启了包装史上的一次革命,二是因为:世人对其主人——一个女人之功绩的承认,的确来得不容易。


玛格丽特·E.奈特为数不多的留影


归根究底,这台机器的诞生源于这个女人对性别定义的不认同。

 

生于 1838 年的奈特由寡母养大,12 岁即告别学校成为厂妹。对短得可怜的童年她有过如下叙述:

 

“从小我就对女孩儿的爱好提不起兴趣。娃娃对我从来没有任何吸引力。瓷骨头加呆呆脸儿……我看不出照顾这些玩意儿(娃娃)有什么意思。我只喜欢折叠刀、手钻和木制品。女伴们都吓坏了。人们都叫我假小子,但这对我影响甚微。有时我也会为自己跟其他女孩儿不同而叹息一阵,但最后还是会明智地认定:我就这样,没办法。然后,我就会转回工具堆寻求更进一步的安慰。我总是为兄弟们做东西,所以只要他们缺玩具了,就会第一个想到我。糊风筝是我的拿手活;我做的雪橇让全镇的男孩儿都嫉妒羡慕恨。”


这样一位少女在中断学业后,便跟着母亲兄弟进了一家棉纺厂。一天正干着活儿呢,一只梭子突然飞离织布机,重重地击伤了一位工人的头。事后奈特赶制出一种金属保护套,在全厂推广成功并被全县的棉纺厂所采用。不过,她并未因此受到任何奖励,也从没想到去申请专利。


此后她又干过雕刻、摄影、装修,在成为女性中少见的“全把式”后,奈特于 1867 年、将近 30 岁时进入一家纸袋制造厂。那时她仍然瘦弱、贫穷、未婚,而且还是个低等工。这个低等工不久就听说了人们对平底纸袋制作机的渴求,于是便开始琢磨起来。“我想着总得试试,总得有个结果。”在 1867 年的某篇日记里,奈特这样写道。


没有工头的指导,没有多少经验可借鉴,她就干起来了。因为昼思夜想而常常误工,工头们起先大为不满。直到奈特亮出图纸,他们才意识到:眼前这位老姑娘其实比厂里所有男人都聪明。半年后,一台木制原型机研制成功,首次试验便制出了 1000 个平底纸袋。也就是说,奈特成功了。


奈特制作的木质原型机 目前收藏在某博物馆里


由于缺乏商业敏感性,奈特三年后才决定申请专利,但没想到,她的发明早已被人剽窃了。当奈特敲开专利局的大门后,她惊讶地发现,“专利持有人”一栏中赫然印着一个男人的名字:查尔斯·安南。


一纸诉状,奈特把剽窃者告上了法庭。为打赢官司她竭尽所能,不但搜罗了所有笔记、草图和证人等,还不顾自己收入微薄,以 100 美元/天的高价请了律师。在法庭上,安南一方拿不出任何证据,只不断暗示法官说:这样一个没受过正规教育的女人根本不可能造出这样精巧的机器。但在如山的证据面前,这种强词夺理根本站不住脚。最后,奈特胜诉。


当时,没有人相信一个女人能画出这样的草图

 

1871 年 7 月 11 日,奈特的专利申请终于获批编号US116842 A。同年,她获得了国家荣誉军团勋章、成了媒体的宠儿并成立了自己的企业,生产的纸袋销往各大百货公司。奈特的发明被应用了十二年之久,直到 1883 年,另一美国人查尔斯·史迪威才对其进行了改进。又六年后,牛皮纸浆制造法问世,纸袋的材质进一步优化,便逐渐进化成了今天的模样。


无论如何,在纸袋的发展史上,玛格丽特·奈特不该被遗忘。在那个男性绝对主导机械与发明的时代,她能这样“铁骑突出”,确实堪称脂粉队里的英雄。2006 年,奈特被收录进纸业国际名人堂,也的确实至名归。


牛皮纸袋与想挣脱厨房的母亲

 

时间到了二十世纪上半叶,因远离战火等原因,美国全日制教育得以日益完备。“学生午餐在哪吃”成了全民关心的问题。当时民间横亘着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好父母必须让孩子顿顿吃上热饭。要满足这一要求,母亲们就必须每天守着厨房,做好午饭等待饥肠辘辘的孩子。为扭转这一观念,美国政府不惜多次请专家出面辟谣,说明饭菜温度与卫生与否无关;后来,连农业部也亲自上阵,试图说服国民:政府只需提供优质饭菜,冷热无所谓。


也就是说,对于学生午餐,政府的观点是:在哪吃无所谓,冷热无所谓,从家带还是由学校补贴也无所谓,只要卫生健康就好。对此,那些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居民与学校大都态度宽松,但那些地处富裕地区的人们就很不愿接受了。他们大都固执地认为:母亲就该守着锅台,随时待命。


结果,有的母亲不干了。


1973 年 9 月 22 日,《纽约时报》曝出了一场特殊的“战争”:诺斯安德小学位于新泽西州的锡达格罗夫市,该校一直规定学生必须回家吃午饭。本年度开学后,有些母亲不愿或不能再遵守该规定,便让孩子用牛皮纸袋打包午饭到学校吃,结果,学校让 6 名学生停学回家了。


选择“违规”的母亲有 20 位,理由多是:自己要在外工作,无法回家做饭,而雇人又花费太高。她们希望学校能效法兄弟机构,启动“牛皮纸餐袋计划”(brown-bag lunch program),结果未能如愿,于是她们便我行我素了。

 

冲突发生后,代表母亲一方的律师梅·谢泼德这样对《纽约时报》说:


“此事事关性别平等,结果如何,将验证某体系的建立到底是不是仅为了把妇女拴在厨房里。”


事情结果如何?很抱歉,没有后续报道。但正如那位律师所言,事情本身已经不是一顿饭的问题了。美国直到 1975 年,才只有 44% 的母亲外出工作。如果不是这一族群从那时起就加速破除“母亲就该坚守锅台”的理念,她们不会在十年内就将就业率提升到 70%。经努力而被推广到全美的“餐袋计划”确实解放了无数双手,从这个角度讲,牛皮纸袋(连同各种材质的餐盒)成了母亲们表达自己需要享有与男性同等之工作自由的“话筒”,它们在递送开关之间沉默地宣告着:不管是否需要赚钱养家,我的主人都想拥有一个不以锅台为圆心的人生。


牛皮纸袋的阴暗面:肤色歧视者的利器


行文至此,我们的主角已经从普通纸袋变成了牛皮纸袋。

 

一只棕色的、外直中通的袋子,在人类手里硬是用出了正反两面。这次,它扮演了一个很不光彩的角色。

 

当它遍布美国大街小巷时,奴隶制早已宣布被废,但种族歧视却进化成了变异病毒,潜进了美国各个阶层。不知从何时起,包括教会、妇女联谊会、兄弟会等在内的、黑人社区的各组织开始用牛皮纸袋(或其他棕色纸袋)来测试申请人,如果申请人的肤色浅于纸袋的颜色,则会被认为素质更优,从而能获得入会资格;反之,则会被拒之门外,或者最起码,也得坐到组织的后排。这,就是曾经大名鼎鼎的“纸袋测试”(brown paper bag test)


从 19 世纪初算起,这个历史名词已经存在 200 多年了。它并未消亡——或许实现手段已经改变,但余威犹存、本质如初。譬如:


“我们的文化中还顽存着一种奇怪的‘调色盘’。事实上,是新奥尔良人炮制了‘纸袋党’——创始人们在搞家庭聚会时,会在门上挂一个棕色纸袋,任何人的肤色只要比这纸袋深,就不能进门。这一标准存留至今,活生生地说明了黑人文化精英们是如何在自己的种族中进行等级区分的。我去过新奥尔良许多次——有时是去某大学演讲,有时是去某教堂讲道,有时是去某研讨会发言,但无论去干什么,我都看到肤色歧视在黑人兄弟们间大行其道。”


——黑人作家米歇尔·埃里克·戴森 2007


以及:

 

“没有哪所顾全面子的黑人学校,会选一个深肤色的人当返校节女王。”


——美国第66任国务卿 康多莉扎·赖斯


多么特殊的“色卡”


如今是 2017 年,“纸袋测试”一词对许多年轻人而言都非常陌生。但你一定听闻过:为了争取更公平的待遇,许多黑人女性不惜重金与健康去漂白自己的皮肤。只是这一次,牛皮纸袋们再也不用背负“戕害工具”的罪名了。


你好,老不死的(牛皮)纸袋

 

好,现在让我们回到纸袋本身的现况与未来上吧。

 

它曾经的唯一劲敌就是塑料袋。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这位劲敌一登场,便和纸袋展开了争夺购物袋市场的激烈战争(八十年代初,该市场的价值就已达到 6 亿美元)。很快,它就以更轻薄、更坚固和更低廉的制造成本等优势使得曾风光一时的(牛皮)纸袋黯然失色。此后,塑料袋成为生活消费的首选,而牛皮袋渐渐“退居二线”。最后,风光尽逝的(牛皮)纸袋只能假借“怀旧”、“自然”、“环保”之名应用于少数的护肤品、服装和书籍、音像制品的包装之中。


直到全球反塑风兴起,(牛皮)纸袋们才有了翻身的机会。预计到2020年,全球纸袋市场的规模将达到 313.16 亿美元~~真正的堆山填海了,纸袋的春天哪……


好吧,如此庞大的数字或许只会让这一家族显得更廉价无奇,那一点点的功过是非也不值得再另起一篇大书特书。但沉默的纸袋们仍会不朽,因为那里不仅能捧出精致的礼服,也能掏出热腾腾的烤白薯。


所以万岁,我们无人问津的纸袋。


参考资料:

The invention of the paper bag was a triumph of feminism

Thank inventor Margaret E. Knight for the modern marvel that is the paper bag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