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3-11-03 22:06

从“预言”走向“现实”:光伏行业三季度业绩集体“失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 (ID:eeo-com-cn),作者:郑晨烨,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光伏行业在三季度业绩中出现了集体失速,多家上市公司的营收和净利润出现负增长。产业链各环节新增产能快速扩张和价格持续下降是导致业绩失速的主要原因。

• 光伏行业的增长“失速”从预言走向现实,多家上市公司的业绩出现负增长。

• 产业链各环节新增产能快速扩张和价格持续下降是导致业绩失速的主要原因。

• 头部企业通过构建垂直一体化产能和技术创新来规避周期波动,成为行业的赢家。


随着A股光伏板块上市公司三季度成绩单的相继披露,光伏行业的增长“失速”终于从预言走向现实。


“以前还纠结公司业绩天天高增,股价就是不涨,现在不用纠结了,业绩和股价拉平了。”10月31日,在记者加入的一个光伏行业交流社群中,有投资者如是感慨。


在2023年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隆基绿能总经理李振国坦言:“(过去几年)市场在这种百吉瓦,甚至两百、三百吉瓦级别的时候,仍然还会有百分之五六十的成长速度,确确实实比较罕见,我们认为(未来)很难继续以这种增速成长下去。”


从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的三季度业绩来看,李振国略显悲观的言论并不难理解。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在记者统计的36家光伏板块上市公司中,2023年第三季度实现的总营收约为2576.08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总额约为218.29亿元,其中,有14家公司的第三季度营业总收入同比呈现负增长,16家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出现负增长,还有28家公司的2023年第三季度的营收同比增速较2022年放缓。


此外,上述36家企业营收同比增速的均值为17.45%,这一数据在2022年第三季度还是67.34%;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的均值为42.02%,较2022年第三季度时直接“暴降”了877.66个百分点。


光伏行业似乎已经进入大“洗牌”的前夜。


一、失速


在今年第三季度,许多行业内耳熟能详的头部企业,都出现了业绩负增长的情况。


例如,隆基绿能(601012.SH)三季度的营收同比减少18.92%,归母净利润下滑44.05%;通威股份(600438.SH)三季度的营收同比减少10.52%,归母净利润下滑68.11%;大全能源(688303.SH)三季度的营收同比减少57.38%,归母净利润下滑87.61%;TCL中环(002129.SZ)三季度的营收同比减少24.19%,归母净利润下滑20.72%;晶澳科技(002459.SZ)三季度的营收同比减少8.23%,归母净利润增加22.87%;阿特斯(688472.SH)三季度的营收同比减少4.32%,归母净利润增加14.57%;爱旭股份(600732.SH)三季度的营收同比减少35.30%,归母净利润下滑27.14%。


而在还能继续维持业绩向上的企业中,也普遍出现了增速放缓甚至近乎停滞的情况。


例如天合光能(688579.SH),其2023年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为41.25%,较2022年第三季度减少了61.58个百分点;晶科能源(601778.SH)2023年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为62.53%,较2022年第三季度减少了64个百分点。


上述企业既有电池、组件龙头,也有专注硅片、硅料等上游主材的供应商,值得注意的是,在记者统计的企业中,只有作为光伏产业链关键“配角”的逆变器龙头阳光电源(300274.SZ),在第三季度保持了营收和净利的增速继续成长,其2023年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为78.95%,较2022年第三季度提高了40.15个百分点,且其归母净利润增幅依然高达147.29%。



二、原因


从三季报各家光伏企业的管理层分析中不难看出,光伏板块第三季度集体业绩失速的原因,是产业链各环节新增产能的快速扩张,以及因产能扩张带来的产业链价格的持续下降。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底,全球多晶硅产能还仅为134万吨,而2023年新增规划产能就多达422万吨,协会预计到2023年底,实际投产的多晶硅产能就将超过230万吨。


据记者近日实探某光伏企业工厂时的了解,一万吨硅料对应的P型光伏组件产能在3.4GW左右,对应N型组件则在3.9GW左右,换言之,这230万吨产能最少要生产出782GW组件才能充分消化。


而知名市场分析机构集邦咨询近期发布的2023年全球光伏装机乐观预期数据仅为446GW。


除硅料环节外,硅片、电池、组件另外三大主材的产能扩张速度亦不容小觑。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协会9月份发布的数据,预计到2023年底我国硅片产能将达到828GW,同比增长48.6%。另据记者基于公开信息的不完全统计,2023年拟投产电池片产能超700GW,组件环节新增产能则超300GW。


产能过剩,自然也导致了产业链各环节的价格快速下行。


10月18日,华电集团的光伏组件集采开标,其中,P型组件最低投标价仅为0.9933元/W。组件价格跌破一元的消息,直接引发了行业“震动”。


“低于一元肯定是击穿成本了,这种报价就是疯了。”有头部光伏企业的市场人士向记者表示。


集邦咨询在近期发布的光伏产业链价格周报中分析指出,从供给端看,目前组件价格持续下跌,已逐步逼近一体化厂商的成本水位线,专业化组件厂商在持续成本倒挂情况下,不得不下调开工率以止损自保。从对各类辅材的采购情况看,当下组件整体开工率正逐级下调。从需求侧看,当下需求拉动,仍以国内大项目交付为主,海外需求未见起色,依旧在消化高库存。


“自华电2023年第三批光伏组件集采,出现0.9933元/W的投标价格后,国家能源集团2023年度光伏组件集采,出现了0.945元/W的报价,一月内再次创下历史新低,也预示着组件环节在当下全产业链产能过剩的背景下,高度内卷的竞争将无法避免。从组件开标价快速向1元靠拢的趋势看,组件价格未来仍面临波动的压力。”集邦咨询表示。


在业绩说明会上,李振国也直言,隆基今年的硅片出货量只能达到年初预计的90%,组件出货量只能完成85%。


对于出货不达预期的原因,李振国表示,首先是在年初硅料价格快速回落的时候,隆基采取了硅片跟随硅料价格变动的定价原则,在一季度时,对硅片业务的盈利能力产生了一定伤害,其次是在二季度的时候,友商开始以低价抢单,而隆基没有采取激进的策略跟进。


“隆基不会亏钱做生意,除非是这个单子以前已经定了,为了维护公司信誉,我们必须去交货,不然,对于看得见是亏损的单子,隆基不会去做,隆基愿意为我们的客户更多地提供服务,但是如果说让(我们)赔钱或者说是失血去做这个单子,我们宁愿往回退一步。”谈及近来行业内的“价格战”,李振国表示。


“当然我们对隆基在成本这些方面的竞争力,还是有这个自信的,如果一个单子隆基是赔钱的,那别人一定赔得会更多。”李振国进一步补充说。


此外,还有一家上市光伏企业的高管与记者交流时表示,眼下出现击穿成本的报价,很有可能会导致光伏产品质量出现降低等严重后果。


“最近有项目招标的时候,企业都专门有要求,不需要你报低于1.2元的报价,要优先保证产品质量。价格越来越低,潜在的风险有没有可能是硅片越来越薄,功率越来越虚标?”该高管指出。


记者注意到,在今年10月25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在其官方公众号上发布了一则“关于征集《光伏组件功率规范诚信标定和溯源自律公约》签订单位的通知”。在通知中,光伏行业协会亦表示,近段时间以来,不断有企业向协会反馈,行业内组件功率虚标乱象有所抬头。


三、出路


“再怎么洗牌,也不会把通威、隆基、晶科等龙头洗出去的,这种一体化、全球化的头部企业,一定是穿越周期后的赢家。”国内一光伏行业资深观察人士张鹏与记者交流时表示。


在他看来,未来的光伏产业将要面临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式,首先是构建垂直一体化产能,进行全产业链布局,规避单环节的周期波动,实现多环节技术与市场上下游协同。


而对于仍聚焦产业链某一环节的专业化企业来说,尤其是聚焦硅料、硅片两大主材的企业,未来或将回归常规制造业的竞争模式,即通过制造端的技术创新实现降本增效,毕竟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任何高成本企业都将面临出局。


“基于公司项目单吨投资成本优势,硅耗、电耗等生产消耗优势以及全面的生产技术和管理优势,公司目前各硅料项目平均生产成本已降至4万元/吨以内。”在今年8月31日,通威股份曾在投资者问答平台上公开表示。


TCL中环亦在三季报中,强调通过工业4.0 制造方式转型,提升了公司生产制造效率、工艺技术水平和满足客户高质量、差异化、客制化需求的能力,较大程度保障公司盈利能力。


(硅片)没有太多巨大的台阶性技术进步的空间了,它正在趋向于成熟,就像电解铝或其他类似的产业。在这种逻辑下,这块业务可能很难形成非常大的竞争优势。当然,隆基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很多技术,所以我们现在在某些方面还有一些优势,但这种优势正在缩小。”李振国说。


在李振国看来,硅片业务未来或许不再会是隆基的主要盈利点,不再像五六年前那样。因为硅片环节可能变得更加周期性,即全行业的产能偏紧时,盈利能力有所上升,但如果长期过剩,整个行业的盈利能力可能会减弱。


记者亦注意到,从技术迭代角度看,当前光伏赛道内的变革主要集中在电池及组件领域,市场正处于由P型电池全面转向N型电池的时刻。


眼下,包括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在内的多家头部光伏组件企业的N型产能占比也在快速提升,根据公开披露,上述企业至今年年底,N型组件产能占比都将超过50%。


同时,随着光伏产业日趋成熟,构建面向全球的垂直一体化产能,规避单环节的周期波动,也开始成为各家头部光伏企业的首要选择。


比如,晶科能源正以“打造一个现有晶科的升级版”的决心推动的山西56GW垂直一体化大基地,天合光能意欲向阿布扎比哈利法经济区投建包括约5万吨高纯硅料,30GW的晶体硅片和5GW的电池组件的一体化大基地,隆基绿能也在马来西亚刚刚投产8.8GW全产业链闭环大基地。


显然,面对当前光伏行业的“内卷”压力,头部企业想要规避,就需要尽可能提高先进产能占比、更好地控制供应链、构建高效的管理体系以及打造强大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我们感觉过剩也是行业的一个常态,更充分的竞争才能够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未来就看谁能够建立起自己的这种差异化的优势。”晶科能源投资者关系总监魏添接受经济观察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阿特斯董事长瞿晓铧在近日的一场座谈会上则更为乐观地表示,


太平洋证券研究院新能源团队首席分析师刘强在近日的一份研报中认为,光伏行业的周期性较为明显,历次行业周期底部都有“组件价格战” “产能过剩”“海外贸易政策不明朗”、“行业融资收紧”等标签,而更为巧合的是,无论是2011年、2018年还是2023年的行业底部,均出现了技术变革。


“我们认为目前行业处于底部区域,能够穿越周期的龙头企业将迎来新的一轮成长。”刘强如此表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 (ID:eeo-com-cn),作者:郑晨烨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