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3-11-10 19:00

CPI再度转负,PPI连续13个月负增长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时代财经APP (ID:tf-app),作者:李益文,编辑:王丽丽,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10月份,中国的CPI再度转负,PPI连续13个月负增长。CPI主要受食品价格特别是猪肉价格降幅扩大和节后消费需求回落影响;PPI受大宗商品和工业原材料价格涨幅降低等因素影响。然而,经济学家表示,当前的物价并不符合通缩定义,预计11月CPI有望回升,但仍将处于低位。PPI方面,未来随着国内基建需求的增长,价格有望上涨。

• 10月份中国CPI再度转负,主要受食品价格特别是猪肉价格降幅扩大的影响。

• PPI连续13个月负增长,受大宗商品和工业原材料价格涨幅降低等因素影响。

• 尽管目前物价不符合通缩定义,但预计11月CPI有望回升,PPI也有望随着国内基建需求的增长而上涨。

CPI再度转负,PPI降幅扩大。


11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10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其中,CPI同比下降0.2%,环比下降0.1%;PPI同比下降2.6%,环比持平。


这是年内CPI的第二次转负,此前7月份,受上年同期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同比下降0.3%;再早之前的负增长则是2021年2月份,同比下降0.2%。



PPI则连续13个月同比负增长,10月份降幅较上月扩大0.1%,此前已连续三个月收窄;环比也由上月上涨0.4%转为持平。



这再次引发市场的担忧。


对此,多位经济学家表示,此次CPI转负主要是食品价格特别是猪肉价格降幅扩大,以及节后消费需求回落。PPI则受大宗商品和工业原材料价格涨幅降低等因素影响。


他们认为,目前国内物价并没有出现需求趋势下滑、生产供给广泛、严重过剩的情况,不符合通缩定义。本次CPI、PPI数据的变动属于经济恢复过程中的正常波动。


预计11月CPI有望回升,但受需求不足影响,仍将处于低位。年内PPI已于6月见底,同比短期波动不改趋势改善态势。


猪周期或影响CPI


从细分项来看,食品价格特别是猪肉价格降幅扩大是10月CPI同比转负的主要原因。


统计局数据显示,10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下降4.0%,影响CPI下降约0.75个百分点。食品中,猪肉价格下降30.1%,降幅扩大8.1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55个百分点;鸡蛋、牛羊肉、鲜菜和食用油价格也下降较多,降幅在3.5%~6.4%。


事实上,尽管今年以来极端气候明显增多,但鲜菜、水果、生猪等食品价格并不理想。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从年初开始持续走低,8、9两月虽有小幅回升,但10月再度走低至年内最低点118.69。



具体到生猪方面,价格下跌更为明显。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自2022年11月以来,猪肉价格连续下跌,7月份猪肉价格为19.72元\公斤,较去年11月35.44元\公斤的价格,跌去超4成。


猪肉价格长时间的走低触发了国家相关稳价政策。7月份开展的多轮猪肉储备收储工作,一定程度上拉升了8月份猪肉价格,但受限生猪供给的影响,8月份以后生猪价格再度持续走低。目前,生猪价格为20.58元\公斤,远低于去年同期高价。



“更为重要的扰动来自于生猪供给。”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本次猪肉价格回落,有国内需求偏弱影响,但由于生产产能恢复至常年水平,供给充足,并且双节前养殖户出栏积极,市场供给增长快于需求。


经济学家、经观未来研究院院长张奥平同样认为,本次猪肉价格持续下跌主要来自于猪周期自身的问题。他表示,我国猪肉需求长期较为固定,但猪周期自身会影响到母猪存栏量、生猪出栏量等供给方,这属于较为正常的经济规律。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2年10月全国规模生猪养殖净利润1423.19元/头,达到近12个月来最高点。随后,曾同比下跌长达半年之久的能繁母猪存栏数量,开启了持续7个月的增长。


目前随着生猪价格不断走低,三季度末能繁母猪存栏数量已同比下降了2.8%,但受限于传达性问题,第三季度的全国生猪出栏量仍为53723万头,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3%。



周茂华认为,未来随着气温转冷、季节性消费需求上升,由于价格下跌导致亏损扩大,养殖户出栏策略转趋谨慎,预计生猪市场供需趋于平衡,压缩猪肉价格下行空间,CPI有望逐步回升。


张奥平持相同观点,但回升过程需要一定时间。他认为,受猪周期自身的影响,目前能繁母猪存栏数量已经走低,后续传导机制将一定程度上平衡生猪市场的供给。


对于本轮CPI的由负转正,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还补充道,节后需求回落、服务价格涨幅下降以及整体需求不足,也使得本轮CPI和核心CPI处于低位水平。而随着季节性影响的消弱,预计11月CPI有望回升,但受需求不足影响,仍将处于低位。


万亿国债将改善PPI


PPI方面,受国际原油、有色金属价格波动及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走高等因素影响,10月份PPI环比由涨转平,同比降幅略有扩大。


伍超明分析认为,受全球需求不足影响,大宗商品和工业原材料价格涨幅降低,10月份PMI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继续较上月大幅下降6.8个百分点,至52.6%,不利于PPI的提升。此外,10月份PPI翘尾因素与房地产低迷也对工业品价格和PPI形成钳制。


尽管近期地缘政治未有缓和趋势,沙特与俄罗斯两大产油国也再度强调,2023年年底前将继续按计划自愿削减石油供应。但国际原油价格从今年9月开始,持续震荡走低。


目前,WTI纽约原油价格已经从9月的最高点95.03美元/桶,跌至当前的75美元/桶附近。NYMEX原油、ICE布油期货主力合约尾盘更是在11月7日至8日,一天内跌逾近4%。



张奥平认为原油价格走低,主要原因是当前全球主要经济体普遍较为低迷,全球各项经济指标预期也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市场对原油需求预期降低。


本次PPI降幅虽再度扩大,但多位经济学家均表示,未来PPI的表现较为乐观。


周茂华认为,PPI同比收缩有助于降低部分中下游制造业投入成本压力。另外,尽管PPI同比放缓,令工业制造业部门整体利润表现继续承压,但有助于上下游利润结构改善。


伍超明也强调,虽然PPI全年负增长的格局不变,但年内PPI已于6月见底,此后整体处于波动回升过程中。


张奥平同样认为,伴随着我国万亿国债的发行,扩基建、稳内需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常态,那么伴随着与基建相关的原材料大宗商品需求侧的增长,价格也一定会有所上浮。因此,第四季度PPI将维持上涨态势。


据新华社报道,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决议,明确中央财政将在今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其中,增发的国债资金初步考虑在2023年安排使用5000亿元,结转2024年使用5000亿元。中国2023年财政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左右。这也是我国自2000年以来的首次年内调整预算。


随着宏观政策继续提供精准有力支持,以及基数效应趋于减弱,PPI同比短期波动不改趋势改善态势。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时代财经APP (ID:tf-app),作者:李益文,编辑:王丽丽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