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九边 (ID:ertoumu893),作者:九边,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几个月前媒体说是让大学生脱去长衫,惹了众怒。不过大家注意到没,当时媒体说的是2023级的毕业生,这不,2024级的也开始找工作了。数据已经不公布了,不过从网上的言论来看,跟这两天北方的天气一样萧瑟。
一方面主要也是中国的教育太惨烈了,之前那个妹子声嘶力竭的搞誓师大会,搞得很多人说她丑,不过绝大部分人还是觉得高考是一道门,心里提一口气,闯过去了,跨越阶层,实现美好人生,丑啥丑?
前边的话还没凉,后边的大学生就要去打螺丝,瞬间让很多人充满了绝望感,拼尽全力,费尽心机,不惜一切代价上大学,就是为了去工地?那我为啥不初中毕业就去,少走七年弯路?为啥不一步到位,去当保安呢,几十年的弯路也都省下来了。
其实大家如果平时看B站,就能感觉到最近一两年以来观念的变化,B站作为大学生的主要聚集区,好像一夜之间变成了悲观的氛围,前两年还自信满满,到了今年就多多少少有点垂头丧气。
原因嘛,不复杂,他们毕业了。
我这段时间也在思考这个问题,“00后”真是比较那啥的一批,第一批毕业生是2022年,正好是疫情防控最严的一年,去年很多毕业生后台给我留言,说根本没法去面试,很多人根本就没找工作。
今年终于解封了,然后就碰上了史上最难找工作的年份。尽管每年都说那一年是最难就业年,毫无疑问,今年才是。
整个社会被一种悲观主义的氛围所笼罩,甚至很多人说不上来到底为啥悲观,反正就是悲观,于是越来越多的人自发加入了“不消费不买房,不生孩子不结婚”这么个跨地域宗教。
那为啥会成这样呢?有些能说,有些不能说,比如很多人认为的贫富分化,不遵守劳动法,等等。
不过我还是要说我一直说的那件事,就是贸易。
中国最近四十年的迅速崛起,最关键的就是因为我们准确把握住了自己在全球的定位,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人口众多,收入低下。改开的时候,我们的平均收入甚至比菲律宾都低好多,于是在加入WTO的时候利用了自己优势,生产廉价产品闯出了一片天地。
不过发展到现在,我发现不少人慢慢忘了一个关键问题,我们之所以能迅速崛起,因为我们生产的东西能卖得出去。
其实有点基本的生活经验就知道,你所在的公司能存在,并不一定是你们公司生产了多高级的东西,而是因为你们生产了别人愿意花钱购买的东西。
再直观点,你创业搞了个公司,这个公司能不能生存壮大,关键就是东西能不能卖出去,卖不出去产品的公司毫无意义,迟早要完。这里“卖出去”是关键,可能你生产的东西非常low,可是销量确实好,你能赚大钱。你生产的东西格调高,可销量不行,那你也得倒闭。
这就是任正非所说的,华为的一切成就,都是因为做了客户所需要的事。
我们楔入到了全球贸易,生产出来的东西跟别人相比有优势,所以大家买中国的产品,产品卖出去,回笼了资金,进一步扩大产能,卖更多产品,赚更多钱,然后国力一步步壮大。然后有钱发展基建,搞军工,搞科技突破。
所以说,与其说中国制造业立国,不如说贸易立国。
很多人在聊那个“第一性原理”,贸易就是繁荣的第一性原理。
生活中也一样,你混得像不像个人,能不能出人头地,可能学历不是最关键的,人品也不是,关键是你的劳动成果有没有人愿意购买。别人愿意出高价,你就能发财,没人愿意出价,那你再牛B也得一直穷下去。这也是为啥我们生活中经常能看到有人没啥文化却发了大财,博士毕业却一文不名,关键就是能不能把自己的劳动成果卖上价。
说这话肯定让很多人不爽,不过大家想想,如果我们生产的东西卖不出去,会发生啥?那就是工厂被自己的库存和贷款压爆,最后只好破产解散。
大家肯定听过一个词,叫“中等收入陷阱”,说的就是很多国家,比如智利、阿根廷,以及东南亚国家,历史上都发展出来过自己的工业。可是到了一定时候,都不约而同出现一个现象,产品卖不出去了,于是制造业企业连环爆炸,最后彻底去工业化。以前也给大家讲过,苏联工业那么规模巨大,但是后来产品卖不出去,工厂全部当成废品折价了。
工业其实非常脆弱,远远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坚挺。
最近看了一本书,叫《帝国定型:美国的1890-1900》,里边有些话非常有启发。
扉页上就写了一段话,说:
红利吃尽、产能过剩、老牌列强林立、国内利益集团垄断……1890年的美国,正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然而,这也正是美国崛起关键十年的开始。
与以往任何国家都不同,美国走上了一种新型帝国之路。它不直接掠夺海外领土,而是以强大的生产和贸易能力控制世界。用一句话归纳,美国作为一个国家是有边界的,作为帝国则是无边界的;这种帝国发展的逻辑不是通常理解的国家逻辑,而是无孔不入的资本逻辑。
大家看出来了吧,简直就是在说咱们,而我们唯一能做的,其实也是彻底拥抱世界,公平公正地和全世界做生意,把生意做大,让大家在生意中获利,这是咱们的出路,也是世界的出路。
美国很明显也看懂了,现在显然最想做的事,是把我们赶出它的贸易体系,如果我们正好按照它的意思来,分成两个阵营斗争,那基本就是中了它的下怀。俄罗斯伊朗这些国家根本没有购买力吃下我国的制造业,大家可以去问问那些工厂主,他们最大的客户在哪?哪些客户最好做买卖从不赖账?
产业萧条的话,企业更没钱去搞研发,也就没啥高薪高科技岗位,根本用不着大学生,就跟伊朗似的,伊朗精英持续流出,因为待在伊朗也没事可做。孔乙己为啥那么惨?还不是因为他耗尽半辈子学到的东西,根本没人愿意购买,只能去打零工,可是他的身板打零工实在是没优势,读过书混的还不如个白丁。
事实上如果没了客户,也就没必要研发先进制程的芯片了,因为那种芯片主要是装在手机上,到时候没人买,也没有海外市场可以占领,研发也没啥意义了,如果只是军用,现在的已经足够了。
可能有小伙伴说,美国要把我们踢出来,那我们有啥办法,只能是跟他干。这其实就进了美国的圈套,美国竭力想把中国塑造成一个当初苏联那副模样,会让所有的贸易伙伴恐惧和担心,时间长了没法做买卖了。
所以说关键是保持稳定,不卑不亢,你可以不理解我,但是时间会告诉大家我们非常稳定值得信赖,跟我们合作大家都有得赚。
我在之前的文章给大家回顾过,我们经常说的“西方国家”,总觉得好像是一伙的,其实根本不是,欧洲有自己的打算,英国也有自己的,美国的算盘某种程度上又和那些国家矛盾的,而所有国家都是趋利避害的。
之前欧洲把自己的能源命脉交给了俄罗斯,双方互利互惠,尽管矛盾一堆,但是生意几乎没停,美国对这事意见非常大,可是也没办法。
直到俄乌冲突爆发,给了别人口舌,能源贸易彻底中断,后来物理上被炸了,现在这个环境也没法修复,如今俄罗斯和欧洲也就彻底没了共同利益,双方剑拔弩张。
但是我们还有共同利益,目测在接下来很多年里依旧可以保持贸易的旺盛,当然了,前提是我们继续保持改革开放,继续以贸易为主导,不惹事不怕事,慢慢来,经济有好有坏,总是周期性波动,但是最后总能好起来,关键是不要跟世界脱钩。
至于大学生找工作难的问题,从侧面也能看出来,我国对贸易的依赖非常重,市场稍微有点萧条,上千万人的生计也就成了问题。找工作困难,生活处处碰壁,大学时期形成的对国家的自豪感和信任感一夜之间荡然无存,铁杆粉红也变成了恨国党。
改善大学生就业什么的,没啥快捷办法,只能是继续稳定发展,给足大家稳定的预期,大家肯投资敢投资,肯消费敢消费,工作岗位自然出来了。最可怕的事就是预期不明,大家不敢投资工厂,不敢花钱,岗位变少,悲观预期进一步席卷剩下的人,更加不消费,进一步螺旋下滑。
此外大学生又跟农民工不一样,大学生的工作岗位往往需要更复杂的预期。
比如前些年计算机系大火,毕业生工作特别好找,并不是互联网大厂需要那么多人维持运营,而是他们觉得未来会更好,所以投入大量资金搞研发,这些钱变成了毕业生的工资,让计算机系的毕业生体会到了一种靠大学改变命运的感觉。
这两年互联网公司砍掉了“预期产业”,也就是不再为“可能性”打钱,计算机专业立刻现了原型。其他行业也一样,如果足够成熟,根本用不着什么高学历研究型人才,基于“可能性”研发的行业才需要人才。但是这种长期投资更需要稳定预期。
就好像你本来想雇几个高学历搞个十年后能获利的研究,但是对未来不确定,你准备等等再看,然后不投资了,工作岗位也就消失了。
绝大部分研发完全是存在于预期里的东西。
只要大家觉得未来不会发生巨变,每个人都会自然而然地去追求财富,富人会通过投资把钱变多,大学生会努力去提升自己赚更多的钱,很多问题自然而然就解决了,根本不需要去做什么规划。
最可怕的事就是大家不知道将来会发生啥,不投资不消费,工作岗位不增加,也没有研究型岗位,大学生的知识没啥用武之地,雇主也不会为了他们的学历支付工资,找不到工作,那只能是劝大学生去做初中毕业生做的事了。而且这种预期会被加强,大家别忘了,接下来每年我们都有上千万毕业生,还有每年两千万的退休老人。
稍微有点常识就知道,中国80%的岗位是民营企业提供的。
我知道大家都想进体制,不过最后的结果必然是绝大部分人得去民营企业,民营企业繁荣,大部分人才能过得好,民营衰退,一堆人就找不到工作,这几乎是铁律。
此外中国65%的城市化率,这么高的城市化率,除了贸易和分工,根本没法养活这么多人。这就是接下来中国的底色,啥都改变不了了。
所以这时候最关键的,媒体应该做的不是劝年轻人脱下长衫,而是重申共识,关于城市化,市场经济,贸易,民营经济的共识。让大家意识到将来会越来越好,意识到国家会稳定发展,所有人充满信心,投资和消费上来了,岗位自然而然也就出来了。信心比金子珍贵,因为金子不会变出更多的金子,信心却可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九边 (ID:ertoumu893),作者:九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