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3-11-14 07:30

蓉杭PK,“第五城”花落谁家?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作者:土哥涅夫(长三角区域城市观察家),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本文分析了杭州和成都竞争成为中国“第五城”的战争,指出成都的优势在于规模和地理位置,而杭州则依靠市场推动和亲民高效的城市公共服务。文章认为这两座城市都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短期内很难分出胜负。

• 成都的优势在于规模和地理位置,拥有大的GDP和人口,以及广大的腹地。

• 杭州依靠市场推动和亲民高效的城市公共服务,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和创业团队。

• 杭州的经济质量明显高于成都,在城市资金总量、上市企业市值、人均收入等方面都超过成都。

上一篇《最新城市排名出炉,谁快了谁慢了谁晋级谁掉队?》里,我分析比较了好几组“城市CP”。其中,广州重庆对于“第四城”、南京天津宁波青岛围绕第10~13名的排位争夺,是这两年引发较多关注的城际PK。


但其实,这些PK更多是纯粹GDP数字层面的。而在暗地里,还有一场影响巨大但讨论不多的城市战争,那就是杭州成都谁才是北上深广之后真正的中国“第五城”?


目前,这场城市战争已进入到白热化阶段。最终鹿死谁手,我们拭目以待。



先说成都。成都的优势是块头大。比如GDP,成都去年就已迈过2万亿大关,而杭州则要等到今年底;再比如人口,截至2022年末,成都常住人口已达到2126.8万,而杭州才1237.6万,成都比杭州多出近900万。


当然如果光看块头,成都也不是最大的。比人口,重庆3200多万,直接碾压全国所有城市;比GDP,重庆、苏州的排名也都在成都前面。


但“第五城”比的是综合实力。


就像重庆GDP总量虽然已超过广州,人口更接近后者的两倍,但前者本质上是一个中等规模省份,面积比整个浙江都小不了多少,属于“大城市+大郊县+大农村”的超级组合,所以一般还是认为广州是一线城市,而重庆不是。当然成都不能和广州比,即便只看核心城区,成渝的人口、GDP也是不分伯仲的。


区别在于,成都背靠的是四川8400多万人口的广大腹地,而重庆的势力范围基本局限于本地。这种区别最终转化为一些核心指标上的差异:


比如论“吸金”能力,2022年末成都金融本外币存款余额,也就是民间所谓的“资金总量”53188.7亿,而重庆则为49567.2亿;论“抢人”能力,2010年至今成都常住人口增长了721.4万人,而重庆同期只增长了328.7万,还不到成都的一半;论交通地位,国务院文件中的措辞是“打造成都—重庆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注意成渝的先后顺序。


事实上,成渝PK也印证了我一直强调的一个观点,“二流直辖市的发展潜力不及一流大省的省会”。虽然成渝间的差距不像“天津 vs. 杭州”或“天津 vs. 武汉”来得那么明显,但要说谁能代表西部出战争夺“第五城”,成都显然还略胜一筹。


至于苏州,我在《苏杭PK,没有胜负》一文中提到过,苏州本质上是一个特大城市与几个二线大城市、中小城市组成的城市群,或者说地区。光论苏州市本身,跟杭州成都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所以自然也就不具备竞争“第五城”的综合实力。


此外,前十强中的武汉、南京,本来也具有一定竞争力。想当初“新一线”的概念刚提出来时,对于哪些城市算“新一线”,哪些又只能算“强二线”,各方聚讼纷纭争论不休。于是我就参照“北上广深”四大一线的说法,提出“蓉汉杭宁”四大新一线的概念,并慢慢成为共识。


但是这些年发展下来,这四大新一线内部也开始出现分化。武汉最初跟成都竞争GDP第七城,但之后逐渐掉队,加之又受到疫情冲击,排名甚至被杭州赶超。虽然已展开反超,但无论是城市层面的资金总量,个体层面的人均收入,还是企业层面的上市企业、世界500强数量,武汉都跟杭州有着较大差距。


而南京就更不行了,由于产业太过传统笨重,以致这些年经济发展迟缓。虽然期间赶超天津,挤进前十,但越来越多人指出,南京经济已有“天津化”迹象。不仅跟蓉汉杭的差距越拉越大,未来第十名的位置能否保住,会否被经济更有活力的宁波、青岛等反超都成问题,自然也不具备竞争“第五城”的实力。


事实上,别的不说,光就今年杭州亚运会(接下去还有“一带一路”良渚论坛),以及成都大运会、世界科幻大会所展现出来的代表中国链接世界这一项能力,成都、杭州就已领先其他城市一步,成为最有资格争夺“第五城”的选手。



Pass掉上面那些争议城市,回头再来看成都。


前面说到成都的规模优势,而这种优势都是由成都的地理区位决定的。作为整个西部的核心,至少是双雄之一城市,成都的区域地位相当于北京在北方,上海在东部,广深在华南。成都拥有15个外国领事馆(另有5个待开馆),数量上仅次于上海和广州,而杭州一个都没有。


同时,由于西部地区发达大城市较少,人们的选择空间不多,所以不仅是四川省内各地市的人,周边如重庆、贵州、甘肃、陕西等很多省市的民众也把成都作为迁徙的优先选择。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成都外来人口数量达到近600万,其中有约150万为外省人口,这在西部城市中是不多见的。


比如著名的武侯祠周边,以西藏自治区政府驻成都办事处(简称成办)为中心,就汇聚起了包括高校(西南民族大学)、医院(成办医院)、商业(藏人街)等在内的成熟藏人社区。另外,在藏区拥有极大影响力的“康巴卫视”,总部也设在成都。成都已成为汉地城市里藏人最集中的地方,也因此被人戏称为“藏区第二省会”。


如果说西安是西北五省联合省会,那么成都或许可称为“西部诸省联合省会”。就连远在西陲、总人口仅2500万的新疆,在蓉常住人口也超过了4万。


广阔的腹地为成都聚集起海量的人口。2022年末,成都常住人口已逼近北京,比广州深圳还多好几百万。考虑到北京因为疏解非首都功能,导致城市人口总量持续减少,而成都还保持着每年近两位数的增长,后者应该很快能超过北京,成为“中国人口第三城”。


由于人口庞大,成都成为众多大企业进军西部的总部基地;而随着人流、物流的激增,成都又成为继上海、北京之后,全国第三个拥有双机场的城市,航空吞吐量也稳居全国第三,2022年更是一度登顶全国首位。


当然成都也存在自己的问题。比如地处西部内陆这点,既给成都带来了较高的城市地位,也是其无法克服的地理劣势。虽说这些年随着内循环启动、陆权崛起,西部开发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东强西弱、东富西贫的整体格局并没有改变。


不要说跟长三角、珠三角比了,即便是和拥有5000亿级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中部省份,如河南(洛阳)、湖北(襄阳宜昌)相比,成都在四川也显得形单影只、孤立无援。省内排名第二的绵阳,去年GDP才3600多亿,在浙江只能排倒数第四。


以至于虽然四川每年都是接受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最多的省份,但成都却和广州、西安一样,是仅有的三个实行三级财政的副省级城市。因为还要匀出一部分钱交给省里,去支援省内其他兄弟城市。所以,虽然GDP高出杭州一头,但论地方可调用的财力,成都却远远不及实行二级财政的后者。


未来,随着成都崛起,进一步虹吸四川乃至西部的资源、人口,成都周边会不会出现北京那样的环京贫困带不好说,但成都难以和省内其他城市形成产业协作、发展合力却是肯定的。在这点上,成都确实很像区域版的北京,而杭州则更像小一号的深圳。



跟成都正好相反,杭州身处中国最为富庶的江南地区。站在宝石山上往四周一瞧,全是富得流油的城市。而且不同于南京在江苏遭遇的各种不服与白眼,杭州在浙江的首位度(24.13%)是沿海省会里第三高的,仅次于海口(31.31%)和沈阳(26.56%)


这个的好处在于,杭州可以有效调动省内资源为我所用。比如最近,杭州一放宽楼市限购政策,立马就吸引了省内温台金义等地的大批购房客携款北上。因此,虽然杭州的腹地范围可能不及成都那么广大,但是腹地所拥有的资源却绝对不输于成都,甚至更为厚实。


当然,杭州也有自己的烦恼,那就是上头还压着一个上海老大哥。以至于杭州再怎么进步,都无法成为长三角的区域中心城市。而这也反过来影响杭州进一步集聚资源,成为限制杭州发展的一块重要天花板。


好在杭州的崛起,从来不是靠行政力量,而是全凭市场的推动。上面曾提到,杭州是小一号的深圳,但其实就对市场的依赖程度论,杭州比深圳还有过之而无不及。深圳作为特区,还是获得了很多政治资源的加持,而杭州在2012年以前几乎没有。


说到杭州的崛起,绝对算个异类。“一五”计划、改革开放之前的陈年往事就不提了,直到今天杭州都没有一家央企总部。同时,因为上海的存在,也鲜有外企将华东总部设在杭州的。哪怕是外资的工厂,也大都去了苏州。


而杭州一路走来,从早年的万向、娃哈哈到如今的吉利、阿里,唱主角的清一色都是民企。全市民企500强数量,连续21年高居全国第一。


并且不同于温州、泉州等地的民企始终徘徊在低端产业,杭州的产业链这些年持续在升级。尤其在数字经济领域,杭州更是已经达到世界一线城市水平。金融科技应用率(使用者占比)持续在90%以上,因而被公认为“全球移动支付之城”。


当然,也有人批评杭州经济结构太“虚”,不实,尤其制造业不行。我觉得这个问题得分怎么看。站在杭州一个城市的角度,当然虚拟、实体什么产业都发展,省内什么好企业、好大学都往省会搬最好。成都武汉等中西部强省会不就是这么搞的吗?但如果杭州真这么做了,宁波怎么办,温州怎么办?


事实上,杭州真正的难得之处,是在不怎么动省内其他城市蛋糕,甚至自身资源还逐渐向绍兴、海宁、德清等地外溢的情况下,依靠亲民高效的城市公共服务,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和创业团队落户扎根。


七普数据显示,杭州市省外流入人口达到320.50万,是成都的一倍多。他们中产生了不少像丁香园那样生在外地则为枳,迁入杭州则为橘的创业故事。


此举的另一大好处是避免了竭泽而渔。不仅省会发展了,全省也能共同富裕,而地方经济的蓬勃发展,一方面减轻了省会的压力,哪怕省内老二是个计划单列市,财政收入直接跟国务院分成,杭州也照样可以实行二级财政;另一方面地方财富还能够源源不断地反哺省会,为其参与全国城市竞争提供所需的枪支弹药。


体现在数据上,就是杭州无论城市资金总量、上市企业市值、居民人均收入、富裕家庭数量,甚至房价都远超成都,稳居全国第五甚至第四位。也就是说,成都虽然块头大,但经济质量明显不如杭州,而这也是很多专家力挺杭州才是“第五城”的重要原因。



总的来看,成都杭州各有千秋,短期内估计很难分出胜负。


未来,大概率会像当初广东深圳争夺第三城,如今北京上海竞争第一城那样,你追我赶,共同进步,成为京沪、深广之后,一线城市的第三梯队。


当然,考虑到广州这些年逐渐从一线掉队的情况,也不排除重新洗牌,形成京沪深三大一线、广杭蓉三大1.5线的新组合。


但无论是哪种组合,都意味着,头部城市的新排位时代已经到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作者:土哥涅夫(长三角区域城市观察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