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那些原本是废话的常识 (ID:feihuayuchangshi),作者:叶克飞,原文标题:《与阿根廷政治最相似的可能是中国足球》,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近一百多年来,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实现了高速发展,但也有一些国家遭遇“将一手好牌打烂”式的退步,其中最令人惋惜的或许是阿根廷。
阿根廷自独立后就开始执行现代化的经济自由政策,成功转型为现代商业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欧洲和北美之外的现代商业国家。
1910年,阿根廷已经拥有3.1万公里铁路,作为世界上最早实施免费义务教育的国家之一,它的识字率已经比五十年后的拉美兄弟还要高。当时,它是世界第七大经济体,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德国比肩,布宜诺斯艾利斯号称“南美巴黎”。人均GDP更是惊人,仅次于美国与英国,超越法国,比意大利高1/3。
1912年,阿根廷实施普通男性无记名投票法选举总统,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民主形式。一战期间,阿根廷远离战火,成为欧洲精英眼中的世外桃源,高素质移民纷纷到来。1922年,阿根廷人均外贸额排名世界第三,仅次于荷兰和比利时。直到1950年,阿根廷仍然没有明显颓势,人均收入依然超过日本、德国和意大利。
但在这个过程中,阿根廷始终没有改变地主寡头垄断土地的问题。政治上的混乱导致政权更替很快,军人独裁政府的出现更是让整个国家陷入民族主义的陷阱,所谓“政治主权、经济独立、社会正义”,不过是一种闭关自守的“作死方式”。过分强调“本国优先”,不但没有让本国工业得以蜕变,反而失去了外贸优势,也无法获取先进国家的廉价高效机器。在这种情况下,一次次货币改革让金融体系更为混乱。如今的阿根廷,已经沦为彻头彻尾的三流国家,令人唏嘘。
这几天,阿根廷又成了热门话题,但就像大多数国际和社会议题一样,处于一种“鸡同鸭讲”的状态。
原因很简单,中文世界对类似议题的讨论,基本都处于“抛开事实不谈”的层面。无数人对现代文明的基本概念一无所知,也不具备起码的逻辑思维。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说一句“自由”,十个人里面有九个会跟你说“没有绝对的自由,哪里都一样”。这就是明显的鸡同鸭讲,因为现代文明社会的自由概念必然处于法治框架之下,人们通过遵纪守法,保障着绝大多数人的正常自由。但许多中国人会将“自由”先曲解为“为所欲为”,然后认为提倡自由的人是打算“想干什么都行”,继而开始攻击对方。
他们的理解恰恰是相反的,因为提倡自由的正常人,希望的是司机们开车都能遵守交通规则,以保持畅通,确保大多数人的通行自由,所反对的恰恰是为所欲为者,因为一个不守规矩的司机很可能会造成交通堵塞,损害大家的通行自由。
所以,在基本概念都被混淆、被曲解的状态下,无论是现实中还是网络上,有意义、有水准的沟通非常少见。
阿根廷这事儿也一样,许多人将米莱的上台简单理解为“阿根廷要搞无政府主义了”,然而我可以保证,他们不知道什么叫“无政府主义”。还有一些人支持阿根廷的路子,把哈耶克搬出来,说阿根廷要搞“人类文明的伟大尝试”,我劝你们不要喝醉了胡说,这肯定不是什么伟大尝试,最糟糕的是能把我偶像哈耶克气到活过来,因为哈耶克的理论并非如此。
也就是说,不管嘲笑阿根廷还是支持阿根廷的人,他们运用的那些名词,比如无政府主义、比如哈耶克,都是先曲解再套用。
如果把阿根廷这事儿引申一下,毛病就更多了。最常见的是把俄罗斯搬出来,认为阿根廷如果要学俄罗斯的“休克疗法”,那就糟糕了,俄罗斯自从搞了这个,衰落到了今天。
拜托,俄罗斯的问题在于休克疗法吗?明明是根深蒂固的专制基因,还有在改革中借机获取利益的权贵资本,而这些与资本合流的权贵从何而来?正是当年苏联时代的既得利益者——官僚。也就是说,苏联毁于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俄罗斯的问题则在于它没有真正铲除官僚主义的恶根,反而让资本与之合流。
相比之下,其他使用休克疗法的东欧兄弟们都有好的效果,捷克早已是发达国家,人均GDP2.76万美元,斯洛伐克接近2万美元,波兰已经发展为欧盟第六大经济体。它们的最大特征,是在休克疗法中打压了旧体制官僚,真正像传统西欧国家一样,将对权力的监督权和更多资源赋予民众,所以走得更彻底,虽然依然在路上,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改进,但起码在正确的路上。
当然,阿根廷要是搞休克疗法,不会比俄罗斯好看,这是真的。但这不是休克疗法本身的问题,而是阿根廷自己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米莱在竞选中提出的改革方案,最后能有多少进入实际操作?对世界政治稍有了解,就会知道不会太多。至于能做成多少,那就更是天知道。一个竞选者上位后,能把自己承诺的东西完成一两件,已经算是很有交代。“不要听他说什么,要看他做什么”,是对政治人物判断的最好标准。
倒是阿根廷人对“说什么”的重视可以理解,因为在阿根廷乃至南美大地上,类似的情况太多了。底层民众面对经济衰退、物价飞涨、失业加剧和贫富差距等问题,比谁都渴望救世主。或者说,大多数阿根廷人或许都心知肚明,换谁上来都是换汤不换药,但这就使得他们更倾向于选一个能说出他们心里话的人——虽然在大多数时候,那些说出他们心里话的人,上台之后做的是另一套。
米莱的竞选纲领在实操层面基本没有空间,依靠市场自发调节的“休克疗法”,起码不适用于现在的阿根廷,因为家底太薄,也因为反对势力太强大。
但很多人说米莱激进,我有所保留,他更像一个复古主义者,只是在这个时空里,他能倚仗的东西太少了。要知道,当年的阿根廷曾是市场化的典范,它有无数机会走在正确的路上,可惜却无法摆脱拉美的魔咒。
贝隆政府就是魔咒的代表,它表态要站在工人阶层和贫民这一边,但它对重工业和基础设施收归国有、限制进口外国商品、切断对外贸易、无限度开发福利房等措施,即使有着美好初衷,结果也是灾难性的。以限制进口外国商品为例,不但没有让阿根廷本土工业崛起,反而因为失去竞争,导致产品质量的大幅下滑。事实上,违反经济规律的做法,最后买单的只有民众。
说到阿根廷,就离不开“拉美陷阱”这个词。“拉美陷阱”又称“中等收入陷阱”,指一个国家因为某种优势达到一定收入水平后就出现停滞,同时衍生诸多发展问题,包括贫富不均、环境恶化、失业率走高和公共服务不足等情况。
但如果仅仅从“拉美陷阱”的角度来看待拉美,很容易变成“先有结论再找论据”。其实,要理解“拉美陷阱”,就要理解拉美经济,要理解拉美经济,就要在历史中寻找答案。
18世纪到19世纪初,拉丁美洲爆发了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民族解放运动,共有17个独立国家,奠定了今日拉美的政治格局。
但这场独立并不完美,此后百余年间,尽管拉丁美洲拥有丰富资源,条件优越,但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附近的美国。这当然与政治有关,独立后的拉美各国在经济上依然依赖于地主寡头,政治上也依附于寡头阶层,并催生军事独裁制度。也正因此,军事力量一有机会便夺取政权,权力的频繁更替不但造成流血与恐惧,甚至内战,也让经济陷入停滞。
平心而论,拉丁美洲的地理优势非常明显。这个地区的三十多个国家中,仅有巴拉圭和玻利维亚没有出海口,但二者境内都有大量通航河流,有着先天的优势。自然资源更不用说,石油、天然气、森林和淡水都非常充裕。
很多人认为美国能够崛起,除了自治基础之外,地理与人和优势也很重要,比如离欧亚大陆遥远,因此远离了世界大战,同时还能从欧洲获取高素质移民。但与美国相类似的拉丁美洲,却没有在这些优势中获益。
“不平等”这个最大的阴影始终笼罩着拉美社会。有数据显示,1910年,墨西哥农村仅有2.4%的家庭拥有土地,1895年的阿根廷农村家庭只有19%拥有土地,而1900年的美国就有75%的农村家庭拥有土地。土地的过于集中,制造了大量贫困人口。
同时,在上世纪30年代后,拉美国家开始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形成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而在上世纪70年代,拉美一些国家进一步推动企业国有化政策,加强政府干预,但这种“举外债促发展”的道路,造成了债务的恶性循环,引发了拉美债务危机。
拉美国家并非没有转机。正是在债务危机后,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和智利等拉美主要国家开始实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放宽对外资的限制、实行部分国有企业私有化、金融贸易自由化和改革养老金制度等做法,融入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这也造就了拉美国家在上世纪90年代的短暂辉煌。
不过,21世纪以来,拉美经济再度陷入怪圈。资本更为集中,失业严重,分配不公,贫富悬殊,社会也日渐动荡。
也正因为这样,有些人误认为这是自由市场经济惹的祸。但这不但是误会,也是一种歪曲。
从世界范围来看,无论是发达国家的成长,还是后发国家的崛起,靠的都是市场经济。直至今日,世界上那些最发达也最安定的国家,都是自由市场经济的拥护者。认为市场经济导致贫富差距变大和社会动荡,在逻辑和事实上都说不通。
拉美国家所面临的真正问题,并不是自由市场经济,而是市场经济执行不彻底。正如有研究者所说:“拉美国家经济的长期停滞和增长乏力,并不纯粹是在20世纪80年代拉美各国的引入市场经济体制的问题,而根本原因在于它们20世纪70年代前盛行军政府下的国家干预主义体制向民主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由于文化、历史、传统原因和种种社会机遇问题,而没有相应地建立起有效约束政府官员以权谋私和贪污腐败的政治制度框架,形成了一种财富高度集中和垄断,从而社会收入分配极度不均的权贵资本主义社会体制。”
自由市场经济这个概念,从来就不是简单的私有化和“市场万能”,只是将推动社会经济增长的主要角色交给市场,同时市场经济必须要有法治和制度的保障。如果法治存在先天不足,就会导致财富的分配不公和权贵资本主义问题。
所以,拉美问题与其说是经济问题,不如说是政治问题。政局动荡、经济管理混乱和资本匮乏,其实都是政治缺陷所导致。在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进程中,拉美国家一次次选择了错误之路,失去了一次次机会。
真要类比的话,阿根廷政治更像中国足球。如今说起中国足球,很多人都会归咎于市场化,但其实中国足球的真正问题是“市场化不彻底,行政指令主导一切”。
说起中国足球,哪怕是一辈子没看过一场球的人也能来骂几句。这也不难理解,它的确不争气,更重要的是能让大家随便骂的东西并不多,足球是难得的发泄渠道。不过说实话,我从不觉得中国足球的整体水准(水平层面和道德层面)比其他行业更低下,只是它相对更透明而已。在现实中,有多少骂中国足球的人,在面对社会阴暗面时一个字都不敢说?这个比例绝对不会低。
批评中国足球的观点中,我觉得最可笑的是对市场化的抨击。在他们看来,市场化让中国球员拜金逐利,使得足球水平严重下降。但是,足球这项运动从来就不同于那种把几十个人关起来训练几年,然后去拿金牌的项目,它的市场化进程在所有竞技项目中是绝对的第一,也使得足球成为世界第一运动。
五大联赛靠的是市场化,日本足球崛起靠的是市场化,全世界足球的发展都离不开市场化,可是偏偏在中国,一群人说足球被市场化毁了。
其实,跟许多社会问题一样,症结不在于市场化,而在于不够市场化。中国足球的市场化不但不完善,还始终受困于行政意志。即使是2002年杀入世界杯的高光时刻,也伴随着所谓“只升不降”“只降不升”的一系列闹剧。这些年来,足协的想一出是一出,还有各种为了所谓成绩违反体育规律的事情实在是太多,这才是对中国足球的最大伤害。
阿根廷也一样,即使是最引以为荣的足球,也曾被政治束缚和侵蚀。1978年,阿根廷军政府拿出了当年国家预算的10%用于世界杯的场馆和设施建设,意图展示一个军人统治下的道路正确的阿根廷,可谓集中力量办大事。他们最终夺冠了,肯佩斯的铲射早已成经典,可球场上的自由奔放背后,是巨大的阴影。那个于1976年通过政变上台的军政府,无比残暴,以大肆抓捕、屠杀维系统治,处决方式五花八门,甚至将人装入麻袋,由飞机丢进沼泽。何况,与秘鲁队的那个6:0,早已被推测为一场政治交易,是世界杯历史上最著名的假球,不容有失的军政府,为了以世界杯平息民怨,已无所不用其极。
从百年历史来看,阿根廷的政治改革从未彻底,在没有摆脱魔咒的状况下,一切都只是换汤不换药,这次也一样。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那些原本是废话的常识 (ID:feihuayuchangshi),作者:叶克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