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中国平安:对内赋能业务、对外赋能政企,人工智能比肩BAT

推广

2018-04-03 09:36

去年被誉为“人工智能元年”,伴随AI风口、热钱涌动,巨头纷纷布局,传统金融机构逐渐渗入,其中不乏颠覆行业、酝酿独角兽的企图。而历经一年的发展,在人工智能领域动作频频的各家企业,又交出了一份怎样的成绩单?

 

前不久,由中科院主管的商业媒体《互联网周刊》和eNet研究院联合发布了《2017年度人工智能企业百强》榜单。不出意料,榜单以互联网企业居多,而且呈现多领域开花的特点,涉及无人驾驶、医疗、视觉、语音等众多行业。


(《2017年度人工智能企业百强》榜单前十企业示意)


有意思的是,人工智能领先的企业也多是所在行业的领导者。在第一阵营中,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分别位列前三,紧跟其后的是通讯霸主华为,值得关注的是,人们印象中传统金融属性较强的平安集团,竟然力压搜狗、科大讯飞等知名科技企业挤入了TOP5。


行业应用爆发在即,人工智能成企业核心策略

 

相比概念火爆的区块链,人工智能才是当下科技企业的主要战场。谷歌、苹果、亚马逊和微软等国际科技巨头虽然主营业务各有不同,但都在人工智能上表现出惊人一致的重视。基础技术研究、行业和场景应用、抢占未来市场高点,可谓是步步为营。除了自身积极投入研发外,还不惜重金收购相关创业公司以补齐短板、巩固优势。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有着非常明确的良好前景,爆发在即,吸引着越来越多科技巨头将其作为自己的核心策略。

 

日前43岁的微软宣布启动其史上最激进的重组行动:一方面彻底肢解传统的现金牛业务Windows,将其并入新成立的体验与设备事业部;另一方面则全面转向拥抱人工智能。微软不但完整保留了之前的人工智能及研究事业部,还新组建了云计算与人工智能平台。前者专门负责相关技术研发,后者负责业务落地和商用开发服务,下辖微软云Azure业务、Windows平台、应用商店、商业AI、MR、AI开发者平台等;二者前后衔接、相互促进。

 

事实微软之前就在人工智能领域确立了地位,被誉为国际四大人工智能巨头之一。此次重组意味着微软更进一步,将人工智能确定为未来的企业策略,有意将它构建为自己面向未来的长期核心竞争力。在移动时代落后的微软,显然希望通过在人工智能上实现策略转型,重新回到巅峰。

 

百度则是向人工智能转型最彻底的国内科技企业,它的动作甚至比微软更早、更彻底。去年7月,百度痛下决心,放弃外卖等非核心业务,喊出“All in Ai”的口号。李彦宏关键时刻敢于壮士断腕果断作出取舍,其勇气值得钦佩。

 

百度主要在语音、图像、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基础研究上发力,并将技术成果快速转化、应用在搜索、信息流、移动端等核心业务。目前看来,人工智能技术在信息流方面的提升作用明显,活跃用户数量和用户使用时长同步增长,同时带动信息流广告收入大幅提高至年化10亿美元量级。这种积极因素也体现在股价上,李彦宏宣布“All in Ai”策略之后,其股价走出低谷步入上升轨道,甚至一度上涨至270多美元。

 

在人工智能领域,平安集团是后来者,但近年来表现非常亮眼。去年12月27日,平安联合重庆疾控中心宣布,作为首个“人工智能+大数据”与疾病防控的结合,重庆智能疾病预测与筛查两大模型在传染病预测和慢性病危险因素筛查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可提前一周预测传染病发生情况。

 

2018年1月, 平安集团人工智能项目一周内连续两次在国际权威评比获得世界第一。先是平安肺结节智能读片技术获LUNA评测世界第一,然后是平安AI作曲在世界AI作曲国际大奖赛中夺魁。3月,在国际医学影像顶级会议ISBI举办的IDRiD眼底图分析竞赛中,中国平安集团旗下平安科技的平安颖像平台表现优异,斩获硬性渗出物(EX)分割任务世界第一,出血(HE)分割任务世界第二,以及微动脉瘤(MA)分割任务世界第三的好成绩。



作为“金融+科技”双轮驱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安集团将人工智能排在五大核心技术之首。百度、微软等侧重于面向未来展开研发,而平安则立足于现有业务的改造升级,强化行业应用。各家企业的情况不尽相同,现在和未来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线,平安改造现有业务同样可视为意在构建未来市场优势。

 

平安比肩BAT:对内赋能业务、对外赋能政企

 

这次人工智能百强榜呈现出多行业开花的格局,但在众多入围者之中平安是中唯一来自金融行业的企业。出身传统金融行业,一亮相就排位高居第五,仅次于BAT和华为,平安集团俨然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一匹黑马。

 

应该说,平安集团在人工智能方面有一些独特的内在优势因素,比如确立转型策略早、企业经营机制比较先进、拥有大数据资源、资金实力雄厚等。但这些只是成功的基础条件,并不足以保证获得成功。平安的难得之处在于:集团把人工智能提高到策略层面上的重视程度,而不是停留在口号上;为技术研发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在2017年报发布会上,平安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兼首席信息执行官陈心颖表示,过去十年平安投入500亿元进行金融科技研发,接下来十年至少投1000亿元。


前面有说过,平安集团在科技上的研发方向基本都与其主要业务相关,有着很强的行业应用前景。或者说平安集团在人工智能研发上采取了实用策略,其相关技术基本上拿来就能用,易于商业化。不少科技企业是先开发技术再去市场卖给企业去应用,而平安则是先有内部业务的需求再来研发,甚至一边研发一边在试验和业务中修正提升。待集团内部试运行检验成功后,再适时地向市场推出相关服务。

 

平安“金融壹账通”的智能认证产品,结合人脸识别、声纹识别、微笑表情等生物特征识别的人工智能技术,让用户身份认证过程变得简单快捷。据悉,该产品可将用户的投保时间缩短30倍,既节约了客户的时间,也大幅提升代理人的生产力。通过内部长达一年的试运用,“金融壹账通”的智能认证产品向行业开放,在去年的新闻报道中,就已经获得了国内400多家城市银行客户。采用“金融壹账通”的智能认证产品之后,这些银行在优化服务流程,大幅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节约了大量人力及时间成本。



此外,平安集团还特别重视政府企业服务市场,不遗余力地为它们量身定做地开发人工智能产品。

 

像平安医保科技,几乎专门为政府企业服务市场成立的高科技公司。其宗旨就是致力于成为中国最好的科技驱动管理式医疗服务平台,已累计为超过200个城市和8亿人口提供医保、商保管理服务,商保自动化运营网络接入超2,000家医院,“城市一账通”APP上线超过26个城市。基于国内首创的疾病分组器Ping An Grouper,结合神经网络先进算法,医疗总支出预测准确率高达99.7%,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目前,平安医保科技已完成首次融资,融资规模为11.5亿美元,投后估值达88亿美元。

 

能够成为黑马比肩BAT,平安集团胜在策略和执行力上。同时紧紧地把握住两个非常关键的价值创造点:对内赋能提升服务效能和用户体验,对外赋能提升政府和企业的运营效率。

 

巨头策略各有不同,或现交叉竞争

 

近年来科技发展迅速,新技术、新概念层出无穷,共享经济、无人驾驶、无人商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相继问世。判断一个新生事物是否真正具有价值,莫过于能否商用实现价值。要我说,无法商用创造价值的新技术都是耍流氓。尽管巨头们在人工智能技术商用的观点趋向一致,但国内各个巨头的策略却有所不同。

 

1、百度:技术优先,人工智能就是产品


技术一向是百度的核心优势,经过去年的重新定位,百度基本上从互联网企业转变为一家技术研发为主的高科技公司。在人工智能方面,百度同样是技术优先的策略,我们可以看到特别是在基础性的通用技术上百度非常舍得投入。它希望通过自己技术的不断升级进步,来带动其他开发者共同开拓大市场,继而为自己获得更大的营收和利润。

 

2、阿里:为场景服务,一切皆工具


阿里的核心竞争力是强大高效的运营,因此其人工智能策略与百度有很大的不同,它更重视技术如何实现为场景服务。从传统的电商,到新近的无人零售商店、新零售、交通出行等场景,阿里都希望人工智能技术能为不同的场景服务,最终实现流量和大数据变现的目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其他技术一样,在阿里看来都是工具,而工具重要的就是顺手好用。

 

3、平安:实现行业应用,技术就是解决方案


与其他企业相比,平安在人工智能上的落点看似是为具体业务而生,但实际是一个个行业应用解决方案。无论是平安医保科技还是金融壹账通,它们的人工智能产品都较为成熟,并且是覆盖全业务流程的解决方案,相关企业或政府部门拿来便能使用。巨头之中,平安的人工智能策略可能更接近于目前的企业服务市场,并在产业链上的价值更高一些。

 

未来,市场优势将向拥有行业应用场景和大数据资源的企业倾斜,BAT和平安等大公司的优势有望继续扩大。它们将在人工智能领域瓜分大块的市场份额,交叉进入彼此的市场展开竞争。比如,蚂蚁金服的人工智能产品“定损宝”就进入了平安集团“智能闪赔”所在的金融市场;而平安集团的人脸识别技术在金融风险控制、医疗保险、社会保障福利计划、铁路设施接驳等高安全性领域外,同样可以应用于零售、安保等其他场景,未来很可能与BAT展开正面竞争。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别打CALL,打钱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