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3-12-11 13:32
30岁以后的职场竞争力到底在哪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虎皮妈的夜航船(ID:hupima),作者:虎皮妈,《原文标题:对谈高管培训师:30岁以后的职场竞争力到底在哪里?》,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本文通过对话高管培训师高琳姐,探讨了30岁以后的职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她认为,焦虑的人们应该放眼未来,重视长期发展。建议在职场上注重个人品牌的建设,发展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优势。同时,要及时规划“第二职业曲线”,注重投资思维,以稳定的能力取代稳定的工作。另外,她提到要敢于追求权力和人脉,学会玩权力游戏。

• 💪 职业生涯不应该受年龄限制,焦虑者应该放眼未来,注重长期主义。

• 🤝 发展个人品牌是提升职场竞争力的关键,要找到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和优势。

• 💼 及时规划“第二职业曲线”,用投资思维来规划职业发展。同时,敢于追求权力和人脉,学会玩权力游戏。

和初出校园,觉得职业生涯就应该一路上行不同,过了30岁,很多人在职场都遇到了瓶颈期。更何况现在的经济大环境下,每个人都多少听过、见过甚至经历过“被裁员”“被毕业”的故事。“互联网35岁红线”“40多岁被裁员只能去当保安/开专车”的词条,也常年游荡在各种热帖中,浇筑着我们的底层恐惧。


这次因为高琳姐出了新书《不被定义》,我有幸和她进行了一次对谈。高琳姐拥有一份非常漂亮的履历:20余年500强高管经验,曾任摩托罗拉亚太区首席信息官、中国美国商会董事。42岁辞职创业,成为中国顶尖高管教练,为微软、阿里、京东等大企业和几十万个人学员提供服务。顺带着,还出了好几本书。整个对谈,干货满满,整理出来,希望大家能和我一样有收获。


以下为对话内容:


Q&A:(Q=虎皮妈  A=高琳)


Q:高琳姐,不知道你这样的成功人士能不能理解我的焦虑。我今年39,马上到40了,一想到别人都退休了,但我自己事业还没什么大的起色,就还挺焦虑的。


A:跟你说个数据啊。我看一本叫《百岁人生》的书,里面说,如果你在1987年出生,那么你可能活到98~100岁;如果你1997年出生,那你很有可能活到101~102岁。生命科学的发展让我们的寿命不断延长,这是个事实。


我们假设自己能活到100岁,那你真的能在40岁时候退休吗?在家过60年退休生活?再换个角度,你就算40了,哪怕从零开始,花20年应该也可以在一个领域从新手变成“专家”了吧?那你也还剩40年呢。我就是这么想,才在42岁的时候离开跨国公司开始创业的。在我50岁的这一年,我又在规划我下一份职业了。焦虑的时候想想长期主义,尤其我们女性,本来平均寿命就比男性长,职业发展的路其实是很长的。


Q:我还是觉得你是特例。你看我们周围好多人,过了35就开始被裁员了。


A:有些时候被裁员是很无奈的事,比如整个行业没有了,整个部门没有了,和你个人能力无关。关于这点,我在新书里一直在强调,这个时代我们每个人都要及时做“第二职业曲线”的规划。这点我们之后详细谈。但另外有一些所谓“被毕业”在我看来是可以避免的。我常说,“你做的工作”和“你实际创造的价值”以及“老板眼中你的价值”是三个不一样的概念。在职场,尤其是30岁以后,一定要更注重管理“老板眼中的你的价值”。


Q:所以我们要比较能吹,比较会搞关系?


A:你这两个词用得比较负面,从我的角度,是要有意识地经营“个人品牌”。个人品牌可以让打工人从默默卖苦力变成巧妙卖实力。没有个人品牌,你在公司就是个“人力”。就算你再能干,也顶多算是个“人才”。而有了个人品牌,你多多少少也算是个“人物”了,机会来了别人才能想到你。当然这个“个人品牌”的建设过程中,确实需要沟通能力,也需要善于建立和维护人脉关系。但最重要的,是要找到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和优势。


Q:就像那种技术大牛,公司离开他转不了那种?一般人没有那么强吧。


A:这就是一个很普遍的误区。其实优势不是比别人都强,而是让你会的更会、强的更强的特质。拿我自己举例子,沟通算我的一个强项,但如果拿我跟《奇葩说》那些辩手比,我的沟通能力肯定不如他们。


学习也算我一个强项,但我要是跟北大清华的优等生比,我的这点学习能力又算什么?但是,当我用“沟通”这个优势去撬动“学习”这个强项的时候,就让我有了这么一个绝活——无论多么高深的理论,我能迅速把它用大白话讲出来,让别人听明白。就是这点,让我原来在公司,能从技术部门跳去政府关系部门,也让我现在能写书、写课、做培训。


Q:听上去很有意思,那我们应该怎么找到自己独一无二的优势呢?


A:主要有三个方法——优势测评、自我反思、他人反馈。


Q:明白了。那刚才谈到的“职业第二曲线”?


A:“第二曲线”这个理论来自著名管理大师Charles Handy,最初是用于指导企业在连续性创新达到“增长拐点”之前,提前布局它的未来增长点。


什么意思呢?就是希望企业能在“第一曲线”,就是目前的主营业务到达巅峰之前,就找到带领企业二次腾飞的“第二曲线”,并且这条新的曲线能在“第一曲线”达到顶点前就开始增长,这样就能弥补创新初期对资源(金钱、时间和精力)的消耗,企业就能获得持续增长。换到个人职业角度,就是在事业风生水起的时候,就开始思考下一步。


我化用了一下这个理论,给学员的原则就是——用投资思维来规划职业发展。当然具体怎么做展开讲又很复杂,我先提一点:我们在职场里,在别人给你付工资的情况下,就有意识地去找到,并且发展自己的“绝活”。未来,没有稳定的工作,只有稳定的能力。


Q:现在网上,很多年轻人都把“搞钱”放在第一位,高琳姐你怎么看?


A:我觉得非常好啊,能直接把钱作为一个目标说出来,是一种社会的进步,比我们这代人强。我生长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到大的环境让我一直觉得钱是个“脏东西”,有钱人都没安什么好心,只有念书才是正途。我花了很长时间才能坦然地把挣钱这个目标树立起来。但是啊,虽然年轻人嘴上说要搞钱,一说挣钱两眼发光,可在职场上,一说到“权力”和“人脉关系”,很多人又会觉得“很脏”“厚黑”。


Q:还会觉得太累了,我搞不来,我躺平。


A:那你怎么能挣到钱呢?权力决定了如何分配资源,人脉决定了如何联结资源。想要挣钱,二者缺一不可。我有一句名言,不能说名言,我有一句给大家的忠告:人际关系中所有的冲突背后,其实都是权力的斗争。不当权力游戏的旁观者,才不会成为受害者,要做一个勇敢的参与者。既然可以坦然说要“搞钱”,就要做个有野心的人,要学会玩权力游戏。


Q:这方面有什么具体的建议吗?


A:《权力》这本书里对“权力”有个定义——权力是你在别人的故事中扮演的角色。这就要求我们从关注自己到关注他人,从关注事到关注人。我们要了解,权力是一种基于角色的演出,要学会扮演我们的角色。在不同对象的故事里,我们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场景里,我们要以不同的姿态出现来产生最好的效果。记住,你在职场权力游戏里的反应,不应该是“性格使然”,而是“角色使然”。


Q:这几句话值得多想想。


A:是的。但我真的很希望,所有人都能用投资思维、用成长和开放的心态来对待自己的职业发展。毕竟我们都要活100岁呢,我自己是准备工作到很老很老的。


Q:谢谢高琳姐。今天这场对话我收获很多。人真的是需要榜样的。我们国产剧里的中年女性,好像都是职场混子,主要任务是回家搞那些家务事。但今天和你聊完,看到你50岁的状态,我真的没那么焦虑了。


A:那我也算给你提供素材了。也感谢你邀请我进行这次对话。


Q:很荣幸。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虎皮妈的夜航船(ID:hupima),作者:虎皮妈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