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3-12-16 00:05
拿到第一笔工资时,才知道我配住怎样的房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南都观察家(ID:naradainsights),作者:一叶,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本文探讨了大学毕业生初次租房的经历和挑战。通过分享几位毕业生的故事,文章揭示了租房市场的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落差以及毕业生在租房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和困惑。

• 💰 毕业生发现租金高于预期,面临负担加重的问题。

• 🏠 合租成为毕业生的主要选择,因为它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和互相照应的优势。

• 🤔 毕业生在租房过程中需注意信息真实性,以及对维修责任和合同条款的理解。

第一笔“账”


五月的广州炎热多雨、蝉鸣阵阵,开心正在度过一个忙碌而烦闷的毕业季——找到工作,赶完论文,万事俱备,只差有瓦遮头。她跟朋友打听了广州租房的市场价,估摸每个月1500~1800元就能在公司附近租到还不错的房子,负担不算太大。然而,当开心真正迈入深不可测的租房市场,才发现,心水的房子是“另外的价钱”。


对大学毕业生来说,租金是他们对租房这件事的第一层想象,这层想象很大程度上关乎他们初入社会时的幸福程度。58同城、安居客近日发布的《2023年毕业生租住报告》显示,10%~20%是毕业生理想的租金工资比例。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显而易见。据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的《30个重点城市房租报告》,2023年5月,全国30个重点城市房租收入比高达29%,这意味着租客需要掏出近三成的工资收入用于租房


“不超过三分之一”,这是两年前刚到上海的无牙仔了解到的合理房租收入比。头几个月3000元的实习工资,交完房租所剩无几,看着几乎被清空的工资卡,是无牙仔对上海高昂房租最有实感的时刻。比一些人幸运的是,无牙仔和伴侣一块合租,租金负担也因此减轻不少。


租金预算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毕业生选择的租房方式。《2023年毕业生租住报告》指出,合租是54.7%的毕业生选择的租住方式。之所以更倾向合租,首先是因为较高的性价比,对留在一线城市的毕业生尤甚。开心觉得,“在广州,你自己租一个单间,跟合租一套两房一厅,价钱是差不多的,甚至合租会更便宜,那为什么不选空间更大的房子呢?”


其次,室友之间的互相照应也是毕业生选择合租的主要原因。一线城市的大学毕业生,身边不乏留在当地工作的同学朋友,他们在毕业前结成三三两两的租房小队,在离各自工作地点路程差不多的区域整租一个套间。


跟熟人合租,知根知底,至少话能说到一块去。日常生活中难免有个头晕脑热或者意外突发的时候,身边有人傍靠一下,大家互相照料,总比一个人“漂”着强。既然朋友同学间都有在同一个城市租房的需求,又能避免和陌生人合租的种种麻烦和风险,一起合租,何乐而不为?


毕业租房这笔“账”,有人用理智算,有人用感情算。


出于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熟悉和对母校的眷恋,一些毕业生选择住在学校附近。两年前,在北京某高校上完本科的天胡,为了能守着学校,守着跟昔日同窗好友的联系,特意选了一份办公点在学校周边的工作,顺理成章地,天胡拉着两个同学,到学校对面一个比较新的居民小区里,合租了一套三居室。


在一眼看得到的租金之外,很多隐形的租房支出,是刚走出象牙塔的毕业生难以料及的。


水电费,是除了租金外,最直接影响生活品质的租房支出。当前租房市场通行两种水电计价方式,“民用水电”和“商用水电”,后者的单位价格几乎是前者的2倍,其中“商用水费”一般在4.5~8元每吨,“商用电费”一般在1~1.5元每度。连锁公寓、城中村出租屋是按“商用水电”计价的两种主要房屋类型。


事实上,监管的空白让“商用水电”成为许多大城市城中村房东宰客的借口,“水8(元/吨)电1.5(元/度)”几乎是广东城中村(主要是深圳、广州两地)的“行规”。城中村出租屋标配五级能效家电,一方面因为便宜,另一方面能赚取更多的电费差价。社交媒体平台上,不乏城中村租客发帖抱怨,天热时空调一开,月电费飙升至五六百元。


即使连锁公寓的水电计价相对规范,仍是一笔不小的支出。无牙仔现在租的公寓,每度电1.6元,每吨冷水5.5元,所幸屋内电器能效等级低,夏天用电高峰时,每月电费最多300元。而今年从小区房搬到公寓的天胡坦言,一块多一度的商用电费让他很是顾忌,“前一段最热的时候,我都不舍得开空调,晚上入睡前最多定时开俩小时。”


房子有房子的价码,生活有生活的账目。入住后,开心耗费三周才解决好上网和喝水的问题,她称之为“三周迈进现代文明人生活”。除了网费、桶装水之类的日常生活支出外,其他要用钱的地方也是这些缺乏独立生活经验的毕业生想不到的。最近,开心给客厅空调做了一次维护,花了200元,才知道加氟原来这么贵。


租房,是大学毕业生要算的第一笔“独立”账,一道高等数学不会教的计算题。


找房子


房地产中介、公寓APP、社交媒体平台,是目前最常见的三种租房渠道,不同渠道能租到的房子各不相同——整租套间找房地产中介,快租公寓用连锁公寓APP,急找转租上社交媒体。比之前两者,社交媒体平台有更多的租客转租房源,对口袋空空的毕业生来说,意味着省下一笔可观的中介费,诱惑不小。


赵芮两年前毕业时,兜里没几个钱,“广州的房租不便宜,拿到第一笔工资时,才知道我配住怎样的房。”想着能省一点是一点,赵芮去豆瓣租房相关小组找转租帖,建了个名为《新家》的电子表格,逐行逐列记录合适的房屋信息以及转租人的联系方式。分析不同房源的优缺点后,她定好了看房的顺序,并逐个致电询问,不料电话那头全是假装租客“钓鱼”的中介或者二房东。


▲ 赵芮找房时用于记录房屋信息的表格。


毕业前,因为实习,开心曾有一段短暂的租房经历,彼时她通过小某书接手了网友转租的一个合租房间,体验不错。今年毕业,她再次尝试在小某书找转租,却遇到了一件怪事。


开心偶然刷到一个三居室转租两房的帖子,不同于其他招租帖子会附上每个房间的照片,这个帖子的配图只有一些零星的生活角落,不见全貌。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开心加了博主的微信,跟对方约定了看房时间。


看房前夜,开心再次联系对方确认时间,却被告知房子已经租给更早来看房的人。先来后到再正常不过,开心向对方表示了理解。


本想到此为止,对方却提出可以帮开心找房,还热切地询问她的租房需求。过分的热情让开心起了疑心。不一会儿,对方发来了一套房源信息,开心一眼认出房子的图片是从租房平台扒的带水印网图。她佯装问价,对方报价后见她没有回复,又追加了前所未闻的“应届生免押”优惠,言语间还不断暗示她早点去看房。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开心这时才发现,对方小某书账号发布的内容几乎与微信朋友圈无异,少有人在不同社交媒体发布完全相同的内容,她感到非常奇怪。种种不自然的迹象让开心更加怀疑对方是骗子,甚至连“她”展示的日常可能都不是本人的信息。思及此,开心立马删除了对方的微信。经此一事,她渐渐放弃在小某书上找转租。


租房,本质上是在高度复杂的社会环境和行业语境中,筛选和匹配信息的过程。社交媒体平台上找房就像开盲盒,全凭运气。相较之下,房产中介和连锁公寓APP提供的,则是提高信息获取质量和效率的服务——从预约看房,到敲定签约,再到售后维修,安全性和稳定性都有一定的保障,能避免难以预料的麻烦和风险。


不过,即使是相对正规的中介,也难免有一些行业“套路”。看了很多房都不满意的赵芮又一次约中介看房,“看了之后还是不太合适,但是我们又不想继续看别的房子,就跟他再说了一次我们的要求。我知道他手上肯定有很多房子嘛,然后他确实是还有几套的。去的第一套就觉得很满意,二话不说租了。现在想想,估计他当时就是故意的,先给我们看次一点的房子。”


虽然中介有“套路”,但租客亦可“反套路”。看房次数多了,开心发现,有些房东会在不同的租房平台和房产公司放租同一套房子,这就造成不同的中介手上往往会有同一套房源,价格也有差异。买卖讲究货比三家,租房也不例外,约不同的中介看同一套房比价,是她总结出来的经验。


开心最后定租的是一套新装修的二居室,在中介公司三方签约时,房东承诺负责入住第一个月所有的维修费用。果不其然,搬进去不多时,问题接踵而至:热水器只出热水,洗衣机罢工,地板受潮浮起……“一个月内尽量把能修的都修了。它表面看上去是一个挺好的房子,但是你住进来就是有很多烦恼。”这段时间,开心时常因为房子的各种琐事,跟房东掰扯、纠缠,不胜其烦。


正规房产中介出具的租房合同,一般会写明维修相关责任条款,能有效约束房东,尤其是不愿担责的房东。浴室的热水器出了故障,赵芮联系房东维修,对方不愿掏钱,还好当初签订的租赁合同足够规范,明确了由房东承担一切非租客导致的故障家电维护费用,对方赖不掉。赵芮庆幸遇到了一个靠谱的中介,“当时(签约)其实我没有细看那个合同,所以很感谢合同有这一条。”


找房路上处处“坑”,如何辨别真真假假的租房信息,是生活世界给毕业生们上的一堂生动的“体验课”。


搬家


房子租好,把生活搬进门了才叫“家”。一些毕业生离开读书的城市,流向其他城市谋生,对他们来说,搬家不过是拉来一个行李箱,入住后再添置需要的生活用品。


今年春天,结束一年法硕备考的小白,背着包,拉着箱,孤身一人来到深圳,在一家律所挂牌实习。小白租的公寓是精装修的,基本满足日常需求,将来事难料,她也不敢添置太多生活用品。不过,从小到大无茶不欢的潮汕人小白,还是简易地布置了一方品茗读书的空间,灰色毛毯上摆一张浅棕色小圆几,再放上一套快客杯。每当小白从卷宗和材料堆积成山的律所回到这个20平见方的小屋子,熟悉且舒适的一角让她生出一丝安定和依恋。


▲ 小白的茶桌。


而留在院校所在地工作的毕业生,搬家就麻烦多了。


天胡毕业后租的第一个房子在校门对面,直线距离不过数百米,尽管如此,搬家对他来说也不容易。本科期间,天胡先后囤了四百多本书。离校时,天胡把书装满了十个大纸箱,纸质书特别沉,数人合力也只能勉强抬起一箱。从宿舍到新家不过区区几百米的路程,天胡约了小货车,另又找了几个同学,连拉带拽地,才把所有书和行李都搬到了新家。


天胡说,这些书平时摞在那,很多他甚至都没翻开过,但他看着就觉得开心、满足。然而,每次要搬家时,几百本书物理意义上的重,便会化成一块巨石,拴在他的心头,让他倍感沉重。今年五月,因为工作调动,天胡又要搬家了。


这次搬家,天胡没有找朋友帮忙,毕竟大家工作都忙,他不好意思开口。与其欠别人的情,不如自己多花时间和精力。吸取第一次搬家的教训,天胡把打包纸箱换成自己搬得动的小箱子。五月的北京,天气尚算不上热,偶尔还有几缕北风添些凉意,但上上下下,搬进搬出,也折腾得天胡一身大汗。一车装满拉到新房子后,卸空纸箱又运回旧房子继续打包,就这么来回倒腾了两天。


书总会越囤越多,意识到这一点的天胡近来已经克制不少,“看到这一墙的书,确实心里很沉,而且这房子还不是你的,心里更沉了。这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没办法解决。”尚未在社会上站稳脚跟的毕业生,租来的房子对他们来说,就像城市这条茫茫大川上漂浮的一叶扁舟,一个浪头袭来,不知会被卷向何方。


▲ 天胡搬进新家后,码在墙边的四百多本书。


决定搬家前,天胡也曾想过继续找朋友合租,奈何新工作的办公点实在偏僻,想要通勤时间短,一室户公寓是唯一的选择。就像赵芮说的,“讲租房,其实是在讲工作。”独自在异乡闯荡的毕业生,无依无靠,无牵无挂,在经济能力范围内,都会尽量住得离公司近些。人追着工作跑,人在哪,家就在哪——此时,“家”不再是一种确定性的象征,反而成为不确定性的隐喻。


而另一些人,则以更开放的心态对待这种不确定性。


无牙仔毕业后跟伴侣一起到上海工作,两年间四次搬家,住过五个公寓。第一个公寓在浦东,两人通勤都要40~50分钟,无牙仔实习转正后,搬到了一个骑车5分钟就能到公司的公寓。后来,无牙仔所在的公司搬了办公点,他们又跟着换到了第三个同样通勤时间很短的公寓。


在第三个公寓里,无牙仔和伴侣度过了上海疫情封控的漫长春日,房子就这么陪着人,闷在申城春三月漫漶的潮湿中,渐渐发霉、腐朽。解封后,他们迫不及待地搬离了第三个公寓,住进了第四个公寓。随着双方收入的增加,两人趁着今年的端午假搬进了一个空间更大的公寓。


对无牙仔来说,毕业后的沪漂生活犹如溪上行舟,生活之溪滚滚,偶有暗礁,偶有湍流。这些“不确定”要找上门,挡也挡不住,唯有“操舟者”自己的心态才是确定的、可把握的。


谈及频繁搬家,无牙仔并不觉得麻烦,因为这是她和伴侣的一种生活方式,他们希望感受不一样的房子,体验不一样的环境。与常人寻求的安定不同,他们总抱着一种“不会长住”的“旅客”心态搬进一个新的房子,从不添置任何大件电器,从不对房间进行多余的布置。“我们知道不会长租,就会下意识地少买一些(生活用品)。我们也考虑过租民房,但最后还是选酒店式公寓,就是因为它允许你有后悔期,转租方便。”


三年疫情后的当下,似乎越来越多人开始体触并意识到他们身处世界中的种种“不确定”。于毕业生而言,这种“不确定”的考验是双重的:第一重是人生处境的过渡波动,第二重是社会环境的急遽变化。他们在离校前的二十余载,生活很大程度上由家庭和学校“托管”,毕业后身份和环境的刹那转变,意味着对自我的全面接管。“内忧外患”的夹击下,租房是毕业生在不确定性中自我托举的初体验。


(文中人物为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南都观察家(ID:naradainsights),作者:一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