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凤凰网 (ID:ifeng-news),作者:门悦悦,编辑:周褶褶,文中AI插画:高孜然,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一张方桌,五男四女,相对而坐。每个人手上都拿着张A4纸,是对座那位异性的资料。
“有没有编制”,“大学为什么来长沙读”,年轻的男女拿着资料交叉提问,扫一眼人,再扫一眼纸。回答的人脑袋上挂着聚光灯,8双眼睛齐刷刷盯着,像一场公开审讯。有个男生打开手机,念起提前写好的草稿。
只有沉默下来的眼神,透露出这是相亲。
有人是直勾勾的,盯住对面的异性,有的人视线挨个逡巡,还有人互相躲避,生怕对上视线。
我面前这个人个头不高,30+,缩在一件黑色羽绒服里。我尽量友善地看着他,希望他对上我的眼睛并开启话题。但他一直低着头,支支吾吾,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直到主持人宣布“时间到,男生换桌”时,他突然抬起头,飞快瞟了我一眼,“我们加个微信吧”。
这是一场百人相亲局,8到10人一桌,每轮有8分钟的互相认识时间。大多数时候男多女少。时间一到,女生不动,男生前往下一桌,直到完成整场的破冰循环。业内称之为“转桌”。
转桌只是这个中部省会城市相亲市场的一类。这里充溢着烤肉局、飞盘局,甚至会模仿恋综,让几对陌生男女住一晚的“心动小屋”。高端些的还有验资局,核实男方的千万资产后,有专人负责女方的面试初筛,之后才是双方见面。
作为一个刚从北京回到长沙的媒体人,老家相亲市场的活跃让我想去一探究竟。我今年30岁,单身。朋友大多结婚,逐渐消失在彼此的生活。父母不会直接催婚,但总爱吃饭时冷不丁来句,“希望下次桌上多一个人”……参与相亲局,是否会让我离婚姻更近一步?
在朋友建议之下,我直奔“转桌”。
相亲之王
我预想会在这里看到一群目光灼热的红男绿女。可实际上,刚开始的会场弥漫着尴尬的气氛,好像一个沉闷的牢笼。灯光昏昏沉沉的,年轻的觅偶者们正以微弱的幅度东张西望,一言不发。
“你们想了解谁,直接问。”小苏率先打破沉默。
他不是主持人,而是一个“老手”。亚麻款西装,同款马甲,搭配着一副无镜片的金框眼镜。在那个人均一身黑的场所里,浅色的他是难得的一廓亮色。
对比其他人连资料都填不满,他的资料纸写得详细:30岁,本地户口,年收入13w,体制内家庭,自己无房无车,但父母3套房。
我正看时,他将资料纸要了回去,在“喜欢的类型”一栏添了数笔,还特地补上个人微信ID。
“方便不好意思的女生直接加我微信”,他快速解释。
小苏是我的高中同学,也是我在长沙相亲局的“领路人”。听说我对相亲市场感兴趣,他立刻在微信里问了几句“哪有局”,光速锁定了第二天这场聚会。而我也对他本人好奇——他是我见过的人中,对异性最有热情的人。
在高中时,他就爱端着相机,给全年级几乎所有的漂亮女生拍照,包括好看的老师;后来他成为摄影师,更加扩大了眼界;他坦诚说,自己会为接触异性做大量准备——参加聚会会认真收拾并仔细观察每个女生,看脱口秀时会记下逗女生开心的梗,当摄影师时习得的穿搭妆造知识,也活化成与女性聊天的万能话题。
现在他的热情转向相亲。两年前结束广漂回长沙时,小苏从摄影师转行产品经理,觉得人生基本落定,也该考虑结婚了。而相亲遇到的女生是“含婚量”最高的——这是他自创的词,指一个女生结婚的意愿有多高。
一回长沙,他就去相亲机构了解“行情”:女生普遍在27~29岁,平均身高162cm,年收入10w左右。
“长沙愿意像我这样花精力努力相亲的,应该只有我一个。”小苏挨个数自己参加过的渠道,青藤、二狗、牵手、她说、微信相亲群、闪聚星球、抖音、珍爱网、世纪佳缘……他开始在朋友小孩百岁宴上默默记下仪式步骤,把微信头像换成自己与婚礼手捧花的自拍。
似乎他已为婚姻做好全部准备,只等那个“对的人”出现——所谓“对”,是要满足他定下的12条底线:
身高160。92后。父母原配且健在。不养猫。至少谈过一段恋爱。愿意生二胎。睡觉不能打呼……且必须同时满足。
这些底线一些来自生活经验,比如他对猫过敏,听到呼噜会睡不着;一些来自推演,比如对方的工作地点不能离自己太远,以免女方婚后抱怨通勤时间太长;一些来自世俗灼见,比如身高必须160——这像男生180一样,听着体面。
至于“父母原配且健在”——之前有个女友时常情绪低落,他认为是对方父母当时正在闹离婚所致;而“至少谈过一段恋爱”,是想对方恋商高些,之前曾有女生在他家楼下蹲守一整晚,把他吓到PTSD了。
哦对,还有不大好公开的隐藏条件。他往下瞟了眼我的胸。
这两年,小苏像做题家一样努力参加各类相亲,以早日找到能套进模子里的真命。他说自己已经相过200多位女性,这还只是线下一对一聊过天的,如果算上加微信的,有400多。但迄今为止,模型匹配100%的人尚未出现。
他向我展示手机里的微信分组,有“见过不合适”“没见过不合适”“父母介绍”等多个标签,每个组里都有好几十人。
只有“合适”那个标签下,人数为0。
“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弄成”
数百次的锤炼,练就了小苏在百人相亲局现场的挥洒。
每个黄金8分钟里,他会第一个开场破冰,询问对面女生的需求,显得体贴大方;回答问题时,他思路清晰;气氛过于严肃时,他总能抛出笑话活跃气氛;更何况他一身西服腰背挺直,和周围佝偻着背、软塌塌的同龄男子相比,显得难得清爽——以前我不懂他哪来挑三拣四的底气,在这样的场合,却突然发现他或许真有些吸引力。
一位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女生扫了眼小苏的资料。她整套洋装,被一顶白色绒毛盆帽衬得像个芭比娃娃。只是这个芭比表情冷漠,一来一回和小苏交锋:
“你的公司是体制内还是民企?”
“是深圳的上市公司。”
“你的三套房子是自己的还是父母的?”
“是我父母的。”
“你的父母都健在么?”
“在的。”
突然她绽放出灿烂笑容,“我觉得你挺有少年感的,我们可以接触下”。
转桌进行了四五轮,相亲局凝滞的空气已经松动一些。但凡哪个女生掏出微信码,呼啦啦能围上一圈男性,聊过没聊过的,都来看一看扫一扫。
一位戴着贝雷帽,声音嗲嗲的女生,积极回应着对面男生每一句无聊的提问。她喜欢微微低头,在适当时轻轻挑眉,发射出微妙的电流。后来她告诉我,和男生说话的语气是她刻意练习过的。
相亲局上,老手和新手的确泾渭分明。老手们穿着隆重,自如地收资料、cue流程,新手们社恐,穿着套头卫衣,木讷地呆坐放空。但次元壁并非牢不可破,小陈就在三个月之内,完成了新手到老手的转变。
其实小陈外形不错,个子181,五官端正,海归,曾在五星级酒店工作,待人接物落落大方。但第一次参加相亲局时,他可谓小苏的反面:不会展示、不看效率、不懂摆条件。
面对女生,初代小陈紧张得说不出话。大学与初恋分手后,他曾经单身八年。
过去他一直觉得,爱情应该自然发生。想结婚的念头来自30岁某天,爬完楼梯的他第一次气喘吁吁。看着镜子里突出的肚子,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正在衰老,“我一下子觉得完了,还没谈朋友(就老了),我真的要去做这个事情了”。认真将结婚提上日程,才发现自己的圈子太小,他决定来百人相亲局。
这个追求效率的场合对社恐们并不友好。8分钟时间,分到每个人身上不到一分钟。好像一场无领导小组面试,如果说不出任何亮点,基本就是淘汰。一场两三个小时陪跑下来,小陈感到消耗。
“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弄成”,这时的他已经觉得,自然发生的爱情是天上掉馅饼。
“弄成”的秘诀是持续参加,他几乎把每个周末泡在相亲面试里,最拼的时候他曾三天内转换两个城市参与相亲,“上午被别人淘汰,下午去淘汰别人,晚上再去见几个。”
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一直刷着抖音和小红书上的教程,大把的“X哥教聊天”“XX聊相亲”,教他如何立人设,怎么“向下兼容”,如何“克制求快”。
两三个月后,小陈突然感觉不再怯场。他总结了一套方法论,“相亲赢好感四步走”:
第一外在要干净利落,第二聊天要有分寸,第三行为举止要克制,不要故意制造肢体接触。这时进行第四步,观察女生,找到她的特点,并适时加入自己的判断,类似“我看你很知性,你是不是学文科的”这种,差不多就能搭上线,顺利加到微信。
靠着这套攻略,小陈成功找到一位合适的婚配对象。
但也有“欲练神功”走火入魔的——据说有几个老手,熟知城市里每个相亲据点,会坐下就自证“人类高质量男性”,说我有房有车,身体也好,这样的你喜不喜欢?加上微信后,上来就发房产证和资产截图。
这时,一个已经转走的男生偷偷坐到我身旁,表示刚刚不好意思加微信,想再试一试。他态度真诚,有点脸红。
前脚刚离去,我旁边的女生递来自己的微信聊天记录——原来男生前几周刚加过她,想约她出去吃饭,但又没了下文。“我本来还以为他人很诚恳的”,她听上去有些失落。
这位女生一头长卷发,笑起来明媚灿烂。她几乎每周都参加百人局,每场的男生里,至少一半是熟面孔。
她曾试过换个组织方,报名去不一样的相亲形式,结果,“见到的还是这些人”。
30+女性,还有“市场”吗?
在我看来,这桌的女生实力都很强。有舞蹈老师、小学老师、软件业务员、985大学老师,谈吐从容大方,收入高过场上大部分男生,还都漂亮得各有特色,可爱的、英气的、娇媚的……那个舞蹈老师,几乎和王菲长得一模一样。
一位刚转来这桌的男生看完这些女生的资料,沉默了很久,突然站了起来,“我感到好惭愧,你们这些女生都是研究生毕业,我一个初中书都没读完的……”
他的眉眼让人想到灌篮高手里的三井寿,但没人回应他的话。
女生们的目光聚到另一个男生身上,他有1米8,长得像台湾新生代明星朱轩洋,30岁,资料上写着公务员。985老师觉得他工作稳定,舞蹈老师觉得他讲话让人舒服,软件业务员觉得他笑起来好看。
这个男生实在太受欢迎了,他独自一人坐着时,主动前来的女生能在他身边绕成一个圈,他还要到了场上最漂亮女生的微信。
休息时,女生们凑在一起闲聊。
“一个男生太受欢迎,我会没有安全感,而且你们有没有注意到他头上已经有了白头发”,贝雷帽娇娇女说;
“他说喜欢比他小的,我就知道我们不合适了”,软件业务员说,她是85后;
“他好像不是公务员,只是个事业单位的,而且好像还没编制”,我没看清是谁说的。
这句过后,女生们一起“啊”了一声,集体下头了。
不知是否巧合,我参加了这几场相亲局,同桌的都是30+的女性。
“我自己过得不错,有寒暑假时间,做饭还好吃,完全有信心让自己过好,另一个人是要来锦上添花的。”另一位大学老师说,她的本职加副业收入可达20w+,远远超出这座城市的平均水平。
她今年33岁,有着亮闪闪的眼睛和鼓鼓的双颊,场上很多人说“看起来像00后”;她父亲的朋友,一些有头有脸的大人物说,“早五六年就好了,长沙市的男人随便你挑”。
虽然在我看来这些女生都无可挑剔,但相亲市场似乎不这么想。
36氪后浪研究所的一项调查显示,712位受访女生中,近5成的女生,会在21-25岁时开始相亲。社交网络上也不乏诸如“女生28岁以下,男生会很主动,但女生35岁以上,不管女生主不主动,男生都不想要了”的观点,或者更赤裸些——“年龄就是你的生育价值”。
“你们接受的年龄上下限是多少?”又一轮桌上,舞蹈老师抛出了这个问题。
“如果我很有钱,说实话要多小的找多小的,如果我赚不了多少钱,那就不挑了”,一个挺着肚子,边说话边抖着二郎腿的男生回答。他自称94年,但在我看来甚至有40岁,眯缝着眼睛,说话时嘴巴歪斜。
女生没有回应。同桌的男生则长舒一口气,鼓掌,似乎他说出了自己不好意思说出的事情。
“上次有个男生,看着我,说本来他不想找30岁以上的,现在觉得往上调两岁也可以”,舞蹈老师有些忿忿不平,“我还没对他说本来我想找100万的,现在觉得十几万的也可以呢”。
现实是,100万男生不常有,年轻小姑娘却恒在。在外貌、性格、物质条件等所有相亲市场所强调的指标中,只有年龄这项是无法靠努力改变的——这个魔咒,牢牢束缚着女性。
一个参加活动的女生说,在她25岁时,周围人给她介绍的都是30+男性;现在她到了30+,媒人几乎绝迹,“但以前那些已经40多的男的,周围人还是在给他介绍25岁的”。
“在参加相亲局前,我其实从来没在意过自己的年龄”,软件业务员打扮利落,眼睛让人想起花木兰。但在组织者一再强调本场来了多少95后,以及“每个年龄阶段都有需要完成的事”的相亲局,她有些沉默。
这一桌,谁都没有交换微信。
相亲像一个标准答案
“那你们……会考虑爱么?”表明想写一篇相亲市场的见闻后,我把话题引向更深处。
“什么爱情,没有爱了,我的爱早耗尽了”,娇娇女立刻回答,也有女生找补,“婚姻里爱不要太满,都是搭伙过日子。”
另一位男生和她持有类似观点:“在爱情里找婚姻,在婚姻里找爱情,这是两回事。”
但真说放弃,人会甘心吗?小陈一度想跳过恋爱过程,直接找个人结婚就好。在和那个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的女生接触一年后,他发现,没有喜欢,连生理冲动都不会有。
于是老手如小苏,在多达400次屡败屡战的相亲史中,陷入了跷跷板般的游移和掂量。他信奉,“我们成年人只做筛选不做培养”。无论多么让他“上头”的女性,如果主动了3次对方没回应,立即一键淘汰——记得大学时,他曾经包下整块广告牌,祝喜欢的师姐生日快乐,对方毫无回应。
“现在随着年龄增长,体内激素水平下降,很难上头了。”他说。
而我呢?几次体验后,我开始感受到“百人相亲会”对自己的规训:
第一次参加时,我几乎不看资料上的信息,只重视与人交流时的感受。到了后来,我会条件反射地接过表格,第一眼就盯住对方收入、是否有房有车;
我喜欢的异性特征变得越来越具体和标准化,从前是模糊的“有意思”,很快就成了“有上进心,有个人爱好”这样清晰的描述。
我的年龄焦虑更加具体,脑子不时飘过亲戚叮嘱的,温顺些,主动点,收拾好妆容和身材,学学养家和做饭,别老想着搞事业,见到合适的处一处,差不多就得了。
相亲像一个标准答案,我可以按市场标准衡量自己、改变自己,将自己培养成这个市场里面目模糊但标准的一员,感受真诚从体内一点点流走。
只是,婚姻就是那场考试么?手握答案就一定能过关么?万一有人憧憬婚姻,但并不想要一场考试呢?
“可是当有一个人天天叫你宝贝宝贝,哪怕他再不合适,心里还是感觉蛮甜的。”突然,刚才表示爱情耗尽的娇娇女来了这么一句,把我从漫天思绪里拽回来。
结不了,放不下
“所以,为什么要结婚?”我试图了解大家参加相亲的源头动力。
“仔细想想,还真不知道”,软件业务员顿了一下,“不过我会担心爸妈,想到他们如果没有亲眼见到女儿结婚的那一刻,会替他们遗憾”,舞蹈老师补充。
男生倒是瞪大了眼睛,“这就是基因的呼唤啊”——我不大明白理解他们所说的“基因”,是指生理上的冲动,还是社会中的文化惯性。
事实上,和我聊过的单身女性大部分都表示出对婚姻的摇摆不定。
一方面,她们收入稳定,身体健康,自己过得轻松,认为“找男生也没改善自己的生活,还要去照顾他们的情绪,还要给他生孩子,在图啥啊”——我的聊天对象中缺乏20+的女性,不知道她们会不会有类似答案。
继续追问,这些30+女性又各有各的犹疑:不知道真正不结婚的生活会怎样;担心老了后没有人陪伴;不知道如何和父母交代;或是最本源的,身为女人,希望能拥有做母亲的体验……
人总是渴望有些确定性的。于是继续努力。
散场了,局外局还在继续。没收获心仪对象的男女在会场徘徊片刻,看能不能再多加几个微信,也有看对眼的男女立刻进一步接触,相约一起晚餐。有个女生还有一场晚上的百人局,她甩了甩长卷发,大步朝夜色里走去。
芭比娃娃特意站在门口等小苏,发出晚餐邀约,但小苏没有接受。后来他告诉我说“没眼缘”。
开车的他用顺路载人回家的理由,带走了场上一位高挑洋气的女生和我。在半小时的车程里,他们的话题从玄学到宠物再到情感经历,似乎有说不完的话。我以为自己围观了一段姻缘的诞生。
可分开后,小苏迅速下结论,“她不适合结婚”。原因是女生之前交往过富二代,在物质上怕是有一定追求,他怕负担不起——第211次线下一对一相亲宣告失败。
我看了眼手机,里边几十条未读消息,这是另一个相亲群在互发自己的相亲介绍。一位男性群友干脆把自己微信名改成了“91公务员181有房211本科有车爱户外”。另一个女生保持队列,以“年龄、身高、体重、家庭情况、职业、月收入”回应。
“所有糟糕的都是经历,所有的美好都会在最后相遇”,管理员这样说着,开始预告下一场“名校名企&高薪高颜”的相亲活动,诚邀各届男女盛装光临。
含小吃零食,游戏道具,早鸟价138元/人。
文中受访者皆为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凤凰网 (ID:ifeng-news),作者:门悦悦,编辑:周褶褶,AI插画:高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