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8-06-08 18:49

对骂群:“口舌之交”背后的精神发泄

一场史无前例的对骂正在微信群展开,并引发了微信平台的关注。今天(6月8日)下午,微信安全中心发布了《关于微信群聊内文明对话、理性表达的规范与建议》,将对对骂群进行规范。



对骂群的“起源”还要从NBA总决赛说起,因为骑士与勇士的激战引发了两方球迷的对骂,粉丝们建立了一个对骂群,叫做“勇士骑士球迷互喷群”。“只关于篮球”的作者被朋友拉进了群,他经历的过程是:“双方的球迷在不停对骂,是真的在骂,人数涨得飞快。我的状态是懵的,手机提示音响个不停。”


“不走程序,直接开骂”,场面失去控制,没见过大场面的人选择逃离,于是,他退群了。


对骂群的话题延展性非常好,骑士勇士对骂群之后,出现了肯德基麦当劳对骂群、拼多多淘宝京东对骂群、阿迪耐克对骂群、抖音快手对骂群、英雄联盟DOTA对骂群、无理由有理由对骂群,甚至还有哑巴互骂群......地域、性别、品牌、甚至是口味,这些对抗性极强的话题制造了骂点。



这个时代,骂人需要仪式感。


在对骂群里,花式炫技的人不少,rap、freestyle、b-box.....可以说是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在这里,你甚至能够体会到骂人艺术的博大精深。于是很多人惊呼“现在没有点才艺都不敢骂人了”“没点freestyle真的都不好意思骂人”。



“真实故事计划”的赵普通进群了,他进的是“美团饿了么互喷群”。


他在文章里写道:美团饿了么群里充满了“饿了么傻X”“美团外卖傻X”的机械性互骂。为了提升参与体验,我进群就来了一句:“点外卖的都是傻X。”


然后,他迅速被群里的人疯狂@,并问候了全家。然而,他的“风头”很快被一位发红包的朋友抢走——“发你X红包呢?”“发红包的都是X。”


赵普通被成功带起了节奏。他对自己心态的描述是:不得不说,我有点上头了。于是,他在群里@了整整一排人,点对点地把每个人骂了一遍。



话题并不重要,大家只想发泄,即便你在线下生活中是个不吐脏字的人。不过,对骂群也有一定的门槛——大家互不相识。如果是家人、朋友或者同事,谁又好开口直接骂娘呢?


“亲测”对骂群后,赵普通完成了一次精神世界的升华:“一开始我只知道骂人可以发泄,没想到被骂也有点刺激。我在每次被冒犯的时候感觉到了一丝危险的气息,心跳加速,脸也憋红了。如果对方骂的巧妙,我还想为他鼓掌。”



作为吐槽的“衍生品”,对骂是一个更“垂直”的存在,而对骂群恰好营造了一个绝佳的环境,解决了“发泄无门”的难题。俗话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这句话恰好揭示了人性的弱点。现实生活中,如果你公然与陌生人对骂,一定会遭到侧目,但云骂街则解决了这一问题,满足了不少人的本能需求。


在成千上万个微信群里,几乎只有两件事能引起围观,发红包和骂架,但仍然有大量潜水抢红包和默默看戏的群众。而对骂群实现了高互动频次的互联网社交,缓解了大家找不到话题的尴尬气氛,把死群救活。529D实验室甚至认为,“对骂群创造了互联网社区运营的神话”,不少人骂成了好友,甚至是对象,微博上有人说:“今天在互喷群见证了三对的诞生。”


互骂之余,还有人交流起了英文语法


微信群里的互骂并不代表着现代人的精神疾病,这一现象早在十年前就出现了。当时流行的语音聊天室主要以地域骂为主。据虎嗅首席正能量评论员伯通透露,他高中时在网吧遇到一位喝啤酒的光头东北大汉,拿着麦骂了几个小时。伯通说:“人类的娱乐需求本质没有变过,只是形式变了。”


许多群在激烈对骂之后回归平静。赵普通在凌晨2:30的对骂群里看到,大家在睡前互道晚安。他问群里的人为什么要加群时,几乎得到了同样的答案:“就是凑个热闹。”对骂群之外,大家都表现得十分礼貌。 


最终,这场集体情绪发泄会如何收场?或许,那则《规范与建议》已经预告了——“口舌之交”即将迎来尾声。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频道:

别打CALL,打钱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