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来源:老斯基财经(ID:laosijicj)
作者:大头斯基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怀揣老深圳的梦,来到新深圳,深圳却变了。
1
深圳南山,俗称的关内,高科技公司扎根的地方,高楼林立,马路宽阔,绿植茂盛,一派现代化大都市的模样。
在大都市的中心地带,却有一个乱糟糟的城中村,形形色色的人流,数不清的小摊小贩,一到夜晚,烧烤的烟味就会冒出,弥漫开来,隔老远就能闻到。
城中村的名字很响亮,白石洲。
深圳最大的旧改项目,就安排在这里,在旧改预期的加持下,白石洲小产权房交易市价已达4.2万元/平方米。
热闹的白石洲,当地人已经不住了,统统租给外地人。当地人住着附近的高档公寓,偶尔来看看房子,查查租金。
深圳龙华,也在某处城中村里,去年年底开始了整顿,那些长着年轻面孔的流浪汉,原本睡在公园里,泡在网吧里,挤在小旅馆的层叠床位里,如今被赶了出去。
热闹的街巷,顿时冷清了许多,那些整日游来荡去的身影,不见了;举着“日结”牌子的包工头,也换了地方招揽生意。
城中村的名字更响亮,三和。
深圳最佛系的生活方式,就在这里诞生,三和大神,干一天活三天,明天有了着落,后天不必操心。这帮人,操着天南海北的口音,不知家在何方。
深圳坂田,在成片的工业园和城中村里面,有一大片稍显别致的建筑自成体系。建筑谈不上漂亮,规划却很用心,周围被花园环绕,年轻的身影穿梭不息。
有的像刚毕业的大学生,神情里透着兴奋;有的年纪大一些,面容有些苍白,晚上加班的疲惫还没有褪去。他们的胸前,都挂着一副长方形的工牌。
这片被城中村环绕的地方,名字响亮如雷,华为。
虽然华为的分公司遍布各大城市,海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办事处,总部却仍旧在坂田,刚入职的新员工都要来这里接受培训。每到夏天,都有大批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毕业生,云集在这里。
2
深圳遍地是外地人,户籍人口440万,常住人口超过1200万;那些拥有深圳户籍的,也几乎都是来自外地。
从1980年深圳特区正式成立开始,一代又一代的外地人,从全国各地涌进来,有钱出钱,没钱出力,大干38年,建造出来一个国际大都市。
深圳多山,沿着海岸线,是层层叠叠的大小山坡。大搞建设的80年代,大量的小山头被炸平,建成了高楼;更大的山头不好炸,从中间挖出一条条隧道,让车辆贯穿其中。
炸山挖隧道,不是轻松的活,一声炮响,尘土飞扬,晒得黝黑的臂膀,挥汗如雨。
干活的,多是来自各地的农民。那个年代条件艰苦,不懂防护,大量农民在工地上吸足了粉尘;没过几年,不少人得了尘肺病,晚景凄凉。
那个年代,其它地区还没开窍,离全国上下大搞建设的日子还很遥远,城市被国企工人占据着,没有多少工作提供给农民。
深圳这一片热土,不仅孕育了第一代企业家,还成了农民的淘金地。
那一代农民不怕吃苦,只要有钱赚,什么活都肯干。他们把赚来的钱小心积攒着,供着老家的孩子上学,盼着下一代有出息,不用再干苦力。
几十年过去了,农民的下一代会迎接怎样的命运呢?
3
农民的下一代,不少也在努力学习,誓要改变命运。
学习好的下一代,寒窗苦读十余载,考上211,选个热门专业,拿到毕业证后,来到了坂田。
20年来,华为每年都要招几千上万的毕业生,培训完毕,戴上工牌,就是华为人了,拿着高薪,奋勇加班。
华为工作的高强度,在圈子里是出名的,十几年前,曾经不断传出员工猝死的消息,搞得高校里的大学生人心惶惶。毕业去华为吗?不要命的才去。
在华为高速成长的年份里,加入华为的,多是农民的孩子;华为也喜欢这样的孩子,肯吃苦,不喊累。艰苦奋斗,是贯穿华为三十年的口号,任正非每年都要隆重地喊一次。
那些不能艰苦奋斗的人,能在坂田的实验室里日夜劳作,饿了吃食堂,困了睡床垫吗?能奔赴地球角落那些鸟不拉屎的地方,语言不通,水土不服,硬着头皮搞项目吗?能在网络出事故的时候,放下一切,全速奔向站点吗?
这些艰苦,都能用钱来衡量。华为给的薪资很可观,早在20年前,应届毕业生就能拿5000左右的工资了,还有高额的年终奖和股票分红,只要踏实干下去,不愁钱花。
那个年代,坂田周边的楼盘,均价才四五千;华为员工大多不懂炒房,准备结婚安家了,就近在公司附近的万科小区和四季花城买套房,一个月的工资就能买一平米,毫无压力。
那个年代,戴着华为工牌的小伙子,在深圳很吃香,都知道他们是高工资,高学历,还能满世界出差,见过世面。
可惜,那个年代过去了,华为的工资也在涨,但涨不过房价。看着周围动辄五六万的房价,新员工一声叹息,不想奋斗了。
老员工嘛,有的急得拍大腿,以前光顾着加班,没有留心多买房。有的暗自兴奋,手里好几套了,靠房子升值赚的钱,比上班还要多,还奋斗个毛线。
房价扰乱了艰苦奋斗。于是,华为搬家了,7月1日,2700名员工集体搬迁到东莞,40辆8吨货车,共60车次,载着满满的设备,开往东莞松山湖。
这次搬迁的主要是研发部门,搞研发的小伙子,到东莞买房吧,那里山好水好人更好,漂亮姑娘不算少。
4
农民的下一代,努力学习的只是少数;农村教育条件差,更多的孩子不懂认真学习,中学没读完就辍学了。
辍学的下一代,也来到了深圳。能吃苦的,找个临时工干着,在城中村租个单间,幻想着哪一天能捞一笔。
学历有高低,但赚钱的渴望不分高低,深圳富丽堂皇的写字楼里,布满各种营生的公司,赚钱的法子内陆人想也想不到。
有些以做投资的名义,炒原油,炒黄金,炒外汇,一些包装成帅哥靓妹的微信头像,疯狂地通过各种手段往里面拉人。
有些以搞金融的名义,套现办卡,抵押借贷,一个身份证就能拿到几千块,只要你敢借,就有钱借给你。
有些以高科技的名义,华强北是山寨科技大本营,甭管苹果出什么新品,没几天就能模仿出来,花钱少办大事。
有些以国际贸易的名义,对面香港是自由贸易港,货物又好又便宜,只要想办法弄过来,转手就能赚不少差价。
套路哪都有,深圳特别多。五颜六色的小卡片,油墨重彩的大传单,卖力的吆喝,兴奋的眼神。搞这些玩意,不用高学历,但要头脑灵活,鬼点子多,察言观色。
不少年轻人就抓住机会,猛赚了一笔,当上CEO,迎娶白富美,从此走上人生巅峰。
更多的年轻人,混来混去没赚到钱,仍旧躺在城中村里,想不出办法。
勤劳致富?别扯了,深圳周边工厂遍地,一旦进厂,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每周休息一天,流水线旁机器般地劳作,一年到头,也就攒几万块钱。这点钱,买房够吗,娶老婆够吗,繁衍下一代够吗?
有些年轻人,挣扎一番后,眼看翻身无望,就沉沦了。泡在网吧里,清醒时沉迷于游戏,累了倒地就睡,实在没钱了饿两顿,勉强打点零工。
“不去想明天”的三和大神,哪里都有,只是三和特别多,特别挤。如今,他们被赶走了,又流落到另一个角落,像神仙一样活着,日复一日。
5
如果30年前,那一代老农民建设深圳的时候,知道未来的深圳并没有给他们的孩子留下一席之地,他们还会拼命干吗?
华为员工多是农家子弟,三和大神更不用说,时至今日,哪怕在最开放的深圳,农村人也难盼到好日子了。除非,你是白石洲的农民。
深圳白石洲旧改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初步补偿方案显示,货币补偿的标准是2.8万元/平方米。
当地农民眼光好手脚快,早在二十年前,家家户户就盖起了高楼,谁家没有1000平米的房子,不算是老农民。
据当地农民说,以前土地不值钱,房子也不值钱,这一栋1000多平方米的楼房,当时建造的成本价是40余万;一旦拆迁,起码几千万就到手了。
一片旧楼倒下去,一群富翁站起来。
可是当地农民并不满意,因为对照周边七八万的房价,他们感觉补偿标准还是太低了。
这个年代,有的土地值钱,一平米能卖出好几万;有的土地不值钱,哪怕上面长满庄稼,硕果累累。有的房子贵过黄金,抢房如打仗;有的房子贱如茅厕,送给别人都不要。
好奇怪,好奇怪。
6
深圳,短短38年,从小渔村膨胀成超级大都市,是千千万万的人白手起家干出来的。这些人,牛逼者成了任正非、王石、姚振华......不牛逼的,也能买房娶媳妇,一家一计过日子。
当第一代白手起家的人渐渐老去,下一代两手空空的人接棒而来,却发现深圳变了,最值钱的已经不是人,而是土地和房子。白手起不了家,有房才有家。
土地和房子,多少年来一直残酷,不知道闹出了多少纷争,毁灭了多少青春。
整整89年前,一位湖南农民在距离深圳800公里的崇山峻岭里打了一场胜仗,意气勃发,挥毫赋诗: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白石洲的父老乡亲,分田分地,真是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