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caoz的梦呓(caozsay),作者:曹政,题图来自:pixabay.com。
最近有个事情,有人吐槽蓝标,在宝马营销这个事情上,请了一堆注水大V,刷量大号,整个营销活动环节特别敷衍,不考虑专业媒体意见。
那么蓝标当然也很努力的开始洗,先说吐槽的人根本不是大V,然后说其实活动还是请了很多专业媒体的,之后又用一些车马费来说这个吐槽的人文章内容不诚实,但对于刷量注水大V这事,却含含糊糊,不置可否。
那么就有人奇怪,说蓝标的人不知道大V注水么?宝马的人不知道么?
这就是今天的主题了。
很多公司说我们数据驱动,我们所有的营销活动都要看到数据指标,什么是数据指标,以宝马营销为例,宝马整体销售量么?品牌活动怎么跟销售量挂钩,整体销售量有100多项相关影响因素呢,数据驱动,要做数据分解对不对,要可监测可评估对不对,那就只能细化分解为转发量、阅读数等等指标里。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如果一个营销活动是以阅读数、访问量、粉丝到达率为指标,那公关公司应该怎么寻找渠道营销呢?我这样的自媒体肯定是不合适的,为啥呢?
第一,我粉丝少啊,阅读量也不高。
第二,我还事多啊,你公关稿我肯定要自己改,不能一味让公关公司瞎吹啊。对内容真实性我还要核对啊,对你资质和信用我还要评估啊。
第三,我报价也不便宜啊,按访问量单价来算来说比那些营销号还贵很多啊。
你说你要是公关公司你是不是觉得我这种流量渠道太讨厌了,量小事多还他妈的贵。
那么服务成本低,数据效果好的,是谁呢?当然是刷量大号。
第一,人家靠这个吃饭的,不叽歪啊。
第二,公关稿什么都能发啊,反正粉丝都是假的,人家不怕掉粉啊。
第三,按访问量算单价便宜啊,反正访问量也是刷的。
服务成本低,数据效果好,至于真实效果如何,谁在乎呢,宝马各个媒体打广告,他们自己也没法衡量啊。
你说宝马市场部门的人在乎么?拜托,大家都是打工的,预算有限的情况下,kpi是啥,数据啊,我数据给你看,都挺好看,我业绩完成了啊,我在乎刷量干嘛,老板就算发现了,也只能骂蓝标啊。
你说宝马老板在乎么?我分分钟千千万上下,你跟我说什么几十万广告费的事情,跟我谈什么流量数据,我哪有功夫跟你谈这个,你跟我下面市场部的人说去。
为什么很多明显数据造假的手段,很多公关公司和知名品牌都深陷其中?不是他们看不懂,不知道,大多数情况下,揣着明白装糊涂,甚至同流合污。有的时候你觉得他们造假的技术也太拙劣了,连伪装都不伪装的像一点,嘿嘿,因为人家不需要啊,伪装也是有成本的啊,完成目标的前提下,成本当然是越低越好了。你真以为你看出来了,你比他们聪明?在人家眼里,这么容易赚的钱你都不会赚,你才是傻。
我上面前文提过的例子,当年eBay买百度关键词,买自己的品牌词,其实品牌词买不买结果都是他们的(当时百度还是有点节操,不会把品牌词卖给竞品,现在这话已经不能这么说了)。我当时就不理解,我说这钱不等于白花了么,但领导一解释我就明白了,自然搜索流量不属于市场营销部门的业绩,而竞价排名的结果是营销部门业绩的,品牌词没人竞价,所以点击单价低,而且品牌词用户都是真实的忠诚用户,所以转化效果好,整体会让市场部门的营销费用回报变得好看。看懂没,妥妥的数据驱动。
我以前说过,太多营销公司,广告中介赚的是某些大公司kpi的钱,
我以前讲网络劫持的时候,有个东西我一直没放开讲,归因劫持。
为什么不放开讲?归因劫持毕竟对用户体验没什么伤害。但这个东西市场规模多大呢?
我就拍脑袋瞎说个数吧,一年100个亿人民币应该是有的。
用户体验没伤害,中间各种渠道赚的很哈皮,我干嘛要出头做恶人来说破呢,但很多人不理解归因劫持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能有这样的规模。
说白了很简单,把本来自己主动寻求某个产品的用户,劫持为某个渠道贡献的新增用户。比如说,以前很常见的,把百度的用户卖给百度,把谷歌的用户卖给谷歌,把淘宝的流量卖给淘宝。
而这个事情,作为买单方企业,很多时候是睁一眼闭一眼的,为什么,这就是业绩啊。就好比前面提到的案例,主动来的用户看不出你营销的业绩啊,来自于渠道的用户才是营销的业绩啊。
如果我们理解,个人利益大于部门利益,部门利益大于公司利益这个实际的职场规则,如果我们理解,业绩考核胜于实际效果,那么很多我们觉得不可思议的营销现象就能一目了然。
大公司的营销部门和第三方的中间公司串通数据造假,串通流量劫持,内外勾结,这事多了去了,靠这些吃饭的广告中介也多了去了。而这一切,又往往被冠以数据驱动的名义。
是的,很抱歉,我依然没有把归因劫持说的很透彻,我估计说成这样已经得罪很多人。
也许有些人会觉得本文没什么营养,只是吐槽而已,然而看的懂的会骂我说的太多。
什么是干货?有时候要看你自己能理解和挖掘到什么程度。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caoz的梦呓(caozsay),作者:曹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