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01-07 17:10
专访郑志刚:窥见60余家养老机构的难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 (ID:eeo-com-cn),嘉宾:郑志刚,作者:田进,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中国老龄产业研究学者郑志刚实地调研了60余家养老机构后发现,养老行业面临诸多难题,包括养老床位高空置率、监管标准更改频繁等。另外,失智老人的专业化护理仍是一项棘手的问题。

• 🤔 养老机构床位高空置率问题严重,营销策略困境。

• 📜 养老机构普遍反馈监管机构要求不契合实际情况,给机构带来负担。

• 💡 养老机构推动医养结合面临挑战,小规模养老机构难以支撑医疗诊所。

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长期从事老龄产业研究的学者、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社区居家养老分会副会长郑志刚实地调研了8个省份60多家养老机构。同时通过线上联系养老院院长或投资人,他访谈了全国各地近300家养老机构。


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郑志刚看到一些高端养老机构在给失智老人提供专业化护理等方面已经走上了国际化道路,一些养老机构打破老年人需要过集体生活的常规,提供精细化服务,比如全天候提供各类特色餐食。但在其他一些地区,一小部分养老机构也存在一些乱象,包括餐饮卫生条件堪忧以及老人房间味道刺鼻等等。


在调研过程中,大量养老机构负责人也从养老床位高空置率、监管标准反复更改等方面向他反馈了多项难题。郑志刚说:“养老行业现在还处在培育期,政策层需要多去体谅养老机构运营者的难处。同时,地方民政部门也有委屈,包括想因地制宜在养老机构建设指标上做创新时,会面临多重阻碍。”


与此同时,未富先老依旧是大量老人入住养老机构的一项难题。郑志刚说,有限的经济收入导致大量老人很难找到一家合适的养老机构。即使在一线城市,相当一部分老人退休金在3000元/月左右,纯粹依赖退休金很难支撑入住养老机构的成本。


经济观察报:调研过程中,养老机构运营者们主要反馈哪几类问题?


郑志刚:虽然各地养老机构在运营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有三大类问题普遍出现。


首先是养老机构床位高空置率问题,为此多位院长向我诉苦询问该如何改善。高空置率也常伴随着养老机构营销难题,如果养老机构寻找第三方专业团队进行营销推广,成本相对比较高,本就在盈亏平衡线上挣扎的养老机构无力承担这样的资金投入。如果选择直接在平台上投放广告、做推广,会面临投资不低、效果不明显的窘境。为此,一些养老机构被迫尝试做直播、定期发布短视频等,但效果也不显著。


空置率持续高企之下,2023年多地的多家养老机构都反馈因为养老行业内卷加剧,大家开始打价格战或相互“挖老人”。但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做法很容易导致养老机构内服务质量降低的问题。


第二,为提高养老机构整体的服务质量,政府层面对养老机构的综合监管力度越来越大。实际中,一些养老机构反馈“个别负责监管养老机构的第三方机构并不专业,一些机械式检查给机构带来很多不必要的负担且(很多要求)不契合养老机构的实际情况”。为此,一些养老机构专门招聘一位人员通过各种方式应付第三方监管机构。


比如,一家机构反馈因为护理员胸牌佩戴的方式不对导致被扣分,机构管理者为此哭笑不得。一家机构反馈因为消防等标准不断变化,安装的房间门就经历了多次调整。比如需要将实木门变成内嵌有玻璃的门,开门方向需要统一改为向外开,反复折腾的成本只能由养老机构承担。如果机构不做改造,就会面临被罚款或降等级,等级评定又与养老机构运营补贴金额密切相关。养老行业现在还处在培育期,需要多去体谅养老机构运营者的难处,尽量不要频繁更换养老机构建设标准。


最后,很多养老机构实现盈亏平衡很大程度依赖于运营补贴,但一些地区面临运营补贴发放推迟或不到位的情况。


经济观察报:在和地方民政部门沟通过程中,他们反馈了哪些意见或想法?


郑志刚:在宏观政策的落实层面,一些省份会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养老机构床位数增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规模等硬性指标,这时就需要地级或县级民政部门去落实这些目标。个别地方民政部门反馈为了完成硬性指标,只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最终只能选择造假或者通过其他方式完成,违背了当初政策设定建设指标的初衷。


其次,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需要因地制宜,根据本地老年人的需求做创新。但在实地调研中发现,基层民政部门做创新很难,很多时候必须按照省级规划文件执行。


曾经,我们帮助两个地方民政部门在养老服务机构布局、特色项目等方面做创新规划,规划也都通过了专家团评审,但最终上级部门反馈因与省级层面政策差异太多不予通过,需要按照省级层面的政策内容来撰写,最终地方民政部门只能将创新内容全部删除。


经济观察报:养老护理员短缺、高龄化在调研的养老机构中依旧是普遍难题还是有所改善?


郑志刚:这依旧是养老机构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近几年政策层在职业教育等方面一直在推动养老护理员规模的增长,包括一些地区出台了完善养老护理员积分落户政策、提供就业补贴等,但依旧没能解决根本性问题。


目前,大多数养老机构还是缺乏专业程度较高、年轻化的养老护理员。养老护理员对于个人而言只是一份生计,这份岗位依旧面临工作强度大、待遇不高、社会认可度较低的难题。相当一部分中年养老护理员是因为找不到其他工作岗位才选择转做这一行,一些调研的养老机构甚至出现六十岁护理员照护七八十岁的老年人。


其次,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大专或职业院校毕业生会在内心抗拒一线养老护理员这份工作,绝大部分在养老机构度过实习期拿到学分后都选择离职,这些拥有专业护理技能的毕业生更想走养老机构的管理路线。


经济观察报:在不同城市规模的养老机构,失智老人得到的护理服务现状如何?


郑志刚:这两年在一二线城市,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养老机构开始重视失智老人的收住、护理。但在三级及以下城市,专门收住失智老人或开设失智老人专区的养老机构相对缺乏。


但不管城市规模如何,失智老人的专业化护理都是刚需。失智老人群体的家属在护理老人时会面临巨大的精神压力和身体劳累。只是,一些养老机构没办法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一些养老机构甚至明确不收住失智老人,这也让家属们进退两难。


经济观察报:一些养老机构对于在机构内部开设医疗诊所积极性不高,在你调研过程中,养老机构负责人如何看待医养结合?


郑志刚:在政策鼓励医养结合的背景下,养老机构推动医养结合主要有两大路径。第一种是与周边医疗机构签约绿色就医通道或由医疗机构派医护人员上门服务,推进这样的方式难度比较低。


第二种是在养老机构内部建小型医疗诊所,一些机构在具体推进过程中面临较多阻力。比如,一些养老机构收费不高、规模不大,导致院内老人就医量不足,养老机构无力支撑医疗诊所的持续运营。此外,医疗诊所还面临打通医保报销的难题,如果老人没办法在院内就医时实现医保报销,小诊所更缺乏存在的价值。


目前一些规模较大或专门收住失能、失智老人的养老机构在医养结合方面推进比较顺利,包括养老机构配套建设了一级及以上医院或直接定位于护理院,这样的医养结合模式也更能够吸引需要专业医疗卫生服务的老年人入住。


经济观察报:你如何看待2024年养老行业的发展前景?


郑志刚:多年前,我就提出养老产业就像玻璃瓶里的蝴蝶,前景光明但发展道路曲折。2024年我依旧持有这样的观点,短期内养老行业的发展依旧不是很乐观,机构管理者们可能依旧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做好长期坚持的准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 (ID:eeo-com-cn),嘉宾:郑志刚,作者:田进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