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3-12-25 09:57
李书福论战王小川之二,无人驾驶的「阴谋论」
作者:@时间线杂志 于欣烈

书接上回,接着聊李书福和王小川的对话。距离第一篇《李书福论战王小川,火箭学与二进制的碰撞》时间有点儿长。话说第一篇发出之后,收到很多朋友的微信回复,讨论得比较激烈。时间线君对此表示很纳闷,上次说的主题其实还挺平和的,特别有争议的我还没说呢你们就这么激动。那这第二篇看过之后,估计会群青激愤。欢迎大家到 @时间线杂志 来吐槽。

回到正题。上次论坛上,沃尔沃董事长李书福谈到了汽车公司要积极与IT公司学习、融合,其中一点就是大力开发自动驾驶技术。他还现场切换到广告模式,介绍了下一代沃尔沃 XC90 的自动驾驶技术。

王小川借机吐槽了一下,说某德系豪华车的自动驾驶功能体验很差。例如自动跟车功能,总是和前车拉开一个巨大间距,让很多车不停的切进来,然后自动驾驶技术又会主动拉开设定好的车距。时间线君当时脑补了一下画面,感觉王小川当时的实际状态是倒车的节奏……

李书福对王小川的遭遇有点儿幸灾乐祸,只评价了一句:“小川刚才讲那个什么自动驾驶啊,那一定是假冒的。”

如今感觉每家汽车公司都在开发自动驾驶或者无人驾驶技术。但时间线君却嗅到一点儿阴谋论的味道。

一些激进者宣称,传统汽车公司将会被科技公司颠覆,正像手机行业发生过的一样。让我们来看看科技公司颠覆手机公司的发生条件是什么。

手机最基本的功能就是通讯,语音或短信。可第一代 iPhone 发布时,它的通话、短信功能其实很烂。iPhone 之所以能引爆这场颠覆,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手机最基本的通讯功能已经很成熟,用户使用门槛已经很低。用户觉得通话是个理所应当要做好的功能,主观上对基础通讯功能的重视程度逐渐降低。并且功能手机产品同质化十分严重,消费者需要新的通讯方式和手机功能。这时,科技公司恰逢其时地站在手机公司肩上,为用户提供了更好的应用和服务。

我们回到汽车行业。传统汽车公司不可能被互联网公司颠覆的支持者认为,汽车最重要的功能是交通、驾驶。而在操控这台机器的用户体验方面,汽车公司完全掌控技术和生产制造,互联网技术无法取代传统汽车技术。

但如果有一天,从A处到B处的交通出行,不再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不需要用户掌握某种技能、投入很大精力就能实现,那么汽车将会变成什么?

有一家互联网公司正在努力推动这种场景发生——谷歌。这家搜索巨头一直在竭尽全力开发和宣传无人驾驶技术,让驾驶汽车出行这件事,变得毫无难度。当汽车最基本的驾驶功能不再重要之后,这台移动终端上其他功能和服务就会获得用户的青睐和重视,这或许就是互联网公司在汽车上的机会。

不仅如此,在如何实现智能交通方面,互联网技术也非常重要。例如,合理规划出行的时间、路线等等。王小川在论坛现场就抛出了互联网公司在交通领域的优势:“就是大量数据的共享。通过信息的共享和分析,来解决信息不对称以及做决策的能力。会比用户考虑的更全面更好,提供了更好的服务。”

其实汽车公司研发无人驾驶或自动驾驶技术比谷歌要更早。但按照他们的节奏,这些先进技术实际应用会耗费很长的时间。他们会逐步把一部分技术,慢慢在量产车型中应用。但谷歌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和技术能力,不断推广无人驾驶技术,倒逼汽车公司加快了相关技术的开发和实用进度。甚至有观点认为,这些技术已比较成熟,在未来几年进入实用层面的最大障碍,是相关法律法规,而不是技术。

但以谷歌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其目的并非要颠覆传统汽车公司,而是要打开一个切口进入汽车市场,并占据食物链的上游。一旦汽车用户需要的不是操控而是服务时,汽车公司将成为基础服务商,而互联网公司将有机会在这个市场赚取更丰厚的利润。

在和李书福“论战”之后,王小川走到会议室外时,跟时间线君说了一句:汽车实现了无人驾驶之后就会变成一个工具,从而为我服务。

这其实就是王小川一直坚持的“工具没落,服务崛起”理论——工具对用户的价值在于完成用户预期。具体的论述各位同学可以自行搜索一下,就是关于王小川和王兴关于 Evernote 这样的工具应用是否有价值的争论。

在这里时间线君简单给大家说一下王小川的理论。他曾用自己的明星产品搜狗输入法来举例,尽管用户很喜欢用这个输入法工具,但当输入结束后,用户对输入法就没有更高的预期了,所以很难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增至服务,就不能成为一个带来滚滚利润的大生意。只有在工具的基础上,提供更多的服务,才会打来真正丰厚的商业价值。

《商业价值》杂志是这样总结王小川这套理论的:从商业价值上看,互联网领域的工具应用在没落,而服务在崛起。因为用户有清晰预期的东西缺少增值空间,而拥有“智慧能力”来提供帮用户做决策的“服务”却有着无限想象。

按照这个理论,像输入法一样拥有大量用户的汽车,当行驶到目的地时,汽车作为工具的使命就完成了,用户不会为一个工具支付太多的溢价,而真正赚钱的会是这个移动终端上面提供的各种服务。

“谷歌就投资了 Uber 准备用无人驾驶汽车提供租车服务,这就是工具化和服务,对吧?”王小川说着给一旁的易到用车周航抛了一媚眼。

谷歌+ Uber 这个搜索公司+租车公司的组合模式,是否会在中国诞生本土版本?时间线君绝不会随便写出那两个名字放进去。因为这实在太扯了……

微信账号「时间线杂志」| 专注报道智能硬件、智能汽车的科技媒体 | TimelineChina.com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