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01-09 08:00
2023年,一个创业者在朋友圈的200条复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湾区老吴(ID:haorank123),作者:第二秘书,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2023年,创业者通过复盘和思考对创业、生活、认知和个人进行了总结和提升。

• 💡 通过复盘和思考意识到生态位的重要性和能力圈的局限性

• 💪 成功减掉20斤体重,意识到健康是生活的根基

• 📚 通读160多本书,认识到经验认知比读书更重要

今年我的人生主题是“复盘”和“思考”,站在36岁这个人生关口,对过往做了系统的复盘,对人生做了重新的思考,可以说是思想大整顿的一年。


  • 重新复盘和思考了创业,意识到生态位的重要性,能力圈的局限性,以及尝试重新理解自己所处的时代和环境。


  • 重新复盘和思考了生活,理解了人生无意义,人的一切基于生活方式,健康是生活的根基,尝试了早起早睡,并成功减掉了20斤。


  • 重新复盘和思考了认知,今年粗略读了160多本书,认识到比读书更重要的是读人,去经历事,理论认知很重要,但真正能左右你决策的,是经验认知。


  • 重新复盘和思考了自己,笃定人的本质是一个APP,一个不断迭代的系统,决定你价值的是你的系统力。尝试了在社交媒体上开源自己,形成稳定的表达状态,也将在2024年把自己升级一个新版本。


2023年很难,可能2024年更难,但我相信,一个人只要搭建了一个良性的成长系统,那么这个系统一定会越滚越大的,反之,如果你放任自己,让它失控,那么一定会加速熵增。


以下是我过去一年在朋友圈里陆陆续续写的碎碎念,200多条,分享给大家:


1. 2023年第一天的标准流程:


首先是说一句“去他的2022”,然后立一个模糊的flag,接着把罗辑思维的跨年文章分享到朋友圈,趁着冬日再和亲人或者朋友出去大吃一顿,喝了点小酒,吹了些牛,最后拖着蹒跚的步伐回到出租屋,一切又回归了正常.......


2. 一辆车是由几个系统组成的,人也一样,是由身体特征系统、性格情绪系统、认知系统和社会关系系统组成的,理解一个人的前提是搞懂这个人的四大系统。


3. 做短视频越来越难了,要么是创造稀缺性内容,要么是呈现稀缺性状态。前者卷得很厉害,后者则可遇不可求。


4. 原来“佛”字最主要的意思是“修行”“觉察”“开悟”,我肤浅了。


5. 乔尔·彼得森说:“不要说这对你很重要,用你的行动证明这对你很重要!”


6. 乔尔·彼得森还说:“生活由重复构成,所以把重复的事情做好很重要。”


7. 还是要承认年龄的积淀,几年前读了毫无感觉的书,几年后甘之如饴。


8. 什么叫年味?就是对幸福的幻想,并用仪式感表达出来。


9. 过年对一小部分人来说是仪式感,对大多数人来说其实就是走过场。


10. 三姑六婆本质是一个江湖,如果你混得不好,你就无法摆脱这个江湖的恩怨,如果你混好了,你妈就是这个江湖的传说。


11. 追求确定性是大多数人的决策软肋。


12. 网红和明星,走红无非两个途径:


一种是砸资源和消耗机会硬运营,专业度够加上露脸多了,自然会有不错的知名度;


另一种则是人设卡位,就是某个生态,真实的或者虚拟的,需要这么一个人设,卡位成了,会引发巨大的共鸣冲击波。


13. 把《三体》影视化,等于强迫一个公众号作者去搞短视频,不是说会失败,但有些人和事物的确没法在两个语境中好好转换的,比如爽文小说翻译成英文还是爽文小说,但你把唐诗宋词翻译成英文就是成了散文诗......


14. 张颂文其实两个路径都走了,只是前者资源和机会不够,所以等到47岁,才通过第二种路径卡位走红。


创业者、职场牛人其实也一样,面对生态,有资源有机会的能稳妥成事,没资源没机会的只能反复卡位,运气好,或许能卡到自己专属的生态位,这便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15. 高启强的读书方法跟马云的很像,专挑那么几本经典,反复研读,然后结合实践形成独特的方法论。


16. 观察了一下,这段时间谈论《狂飙》的人比谈论《三体》的人靠谱,但谈论《三体》的人又比谈论ChatGPT的人靠谱。


17. 江南春:“研究十个红利,不如做一个复利。”


18. 加拿大心理学家伊戈尔·格罗斯曼认为,一个人如果有智慧,就体现在他能对现实中的事件进行明智的思考,而明智的思考体现在四个维度:第一是理智的谦逊;第二是广阔的多元视角;第三是理解不确定性;第四是妥协或折中多方不同的观点。


19. 打工人叶文洁利用职务之便向浩瀚的宇宙发射了一速无线电波,很快就收到三体人的回复,内容是:“不要创业!不要创业!不要创业!”


20. 余世存:“你以为你惊心动魄的人生,在社会学家那里,只是一个统计数字,只是一个重复无数的社会现象。”


21. 公司开会,大多时候不是为了要一个结果,而是一种团结力量的方式。如果你认真观察,很多事情开会之前就定了的,为什么还要搞开会这么一个仪式?就是给你营造一个参与感,让你支持我干这件事。所以要理解那些参会者说一些毫不相干的提议,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改变不了结果,还不如来个奇思妙想出出风头。


22. 那些担心人工智能会取代他们工作的人,今天看完了百度文心一言的发布会,又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23. 一朋友说,短视频平台上非常认真做课的人混得都不好,因为超市要的不是产品经理,而是销售员。如果没有销售心态,的确没法做好知识付费。


24. 这一波AICG浪潮,稍微改变了内容创作行业,深度变革了图片制作行业,彻底颠覆了忽悠行业。


25. 育儿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但也是一个人最容易敷衍的事情。


26. 其实,很多人的问题是:道理我都懂,但却没有试错的成本和勇气。


27. 高考这个行业,早就没有红利了,但为什么学生还是一届一届地赶趟?读书的价值虽然降低了,但成长的价值一直在。同样,很多人因为某些行业没有红利而躺平,其实是很短视的,有时候内卷的目的不一定是钱,还有那种充满斗志的状态。


28. 人世间很多残酷,是擦肩而过,比如认知,在一个行业里,有无数的人离摸到门道只差一步之遥,最后造成巨大资源浪费。


29. 高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在传统观念里成为大多数人的独木桥,在选择局限的情况下,去卷一款成长游戏,本身风险就很大,除了能力、机会还有心理,很多人会在高考之后,选择放弃人生。但在互联网资讯如此发达,知识付费如此繁荣的时代,实际上已经有多种成长模型。所以今天用平常心去高考吧,保持积极开放的学习心态,就算考得不咋样,将来还有机会成为那些考得好的同学的老板。


30. 做内容,其实就是调动用户的共识,而调动用户共识的前提,是你的内容能符合他们的接受度,并深刻影响他们,才能形成共识。一些很厉害的人之所以没法做好内容创业,主要是心态问题,就像你高智商,超理性,然后跟女人讲道理一样,最后没有结果。


31. 厄普代克(John Updike)说:“成长就是背叛。没有其他的道路。没有离开,就没有到达。”


32. 认知的三个层次:


第一层叫浅层见识。


一般是我们在网上看到的宏观报道、键盘侠观点、大V总结、媒体热议,帮助我们表面吃瓜、拓宽思路、环境感知和社交谈资。


第二层叫中层理解。


一般是我们深入垂直行业,长期关注垂直媒体和案例,深入业内人知识付费社群,阅读相关书籍和报告,参加行业论坛培训甚至从业三年的见识。


第三层叫深层经验。


基于市场和目标,完整操盘相关项目,能够不断地实践和迭代,取得过不错的成绩,同时保持行业核心圈的交流,通过大量案例摸索出的方法论。


如果你在第一层,其实只是个吃瓜群众;


如果你到了第二层,一般是从业者了;


只有到了第三层,才会真正意义上赚到钱;


所谓创业者,就是追求某个行业第三层认知的人。


33. 很多人天天嚷着选择大于努力,但是其实大多数人是没得选择的,既然没得选择,那努力当然重要了。


34. 观察了一下,一个人在40岁左右,混得好的话,往往形象和衣品都上一个台阶,甚至变了个人似的。


35. 看完《展开说说》采访水哥那一期节目,最大的感受是名人之间的社交,对细节的细腻把控可以说达到毫厘级别。什么是高质量,高质量就是细腻到极致;什么叫低质量,低质量就是粗鄙。暴发户一代为什么往往生活一团糟,就是因为钱跟上了,但细节跟不上,所谓素养,其实就是修炼细节的能力。


36. 影响决策的除了认知,还有处境。很多人之所以选择瞎折腾,其实不是认知决定的,而是处境的使然。屁股很多时候会决定脑袋。


37. 公域的本质是发生关系,私域的本质是维护关系。


38. 阿里这几年一直在各种调整,究其根本是它的基本盘是一个流量运营企业而不是流量生产企业,没有自己稳固的流量池,永远缺流量,随时冒出威胁性对手。这种情况下,随着字节和腾讯各自完成自己的短视频(直播)—流量—电商内循环,阿里的处境会越来越尴尬,再好的猎手,不让你进入我的地盘打猎,只能耕种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换谁做领导其实都差不多的,除非遇到重构流量格局的新时代。


39. 不要随便对标别人,等你对标成功之后,会发现别人的光鲜只是营造的假象,无论是创业者还是IP,都要拎得清自己的生态位。


40. 认知是由信息源和思维模型决定的,就像一道菜,是由原材料和厨师的手法决定一样。现实中的认知问题,往往是拥有一线信息源的人没有很好的思维模型,而拥有很好思维模型的媒体人拿到的往往是垃圾信息。这就造成了知识的诅咒。


41. 董明珠和孟羽童都不亏,一起把流量赚了,网友还帮着数钱。


42. 阿里这波裁员,把大家今年的“糟糕环境感”推上了一个高潮,这不是开始,也不是结束,懂的人几年前就在做准备,不懂的人还在侥幸,身边被失业,无所适从的朋友也越来越多。我自己的经历,人要在无常中磨出自己的韧性,才有所谓的安全感。


43. 一些高校取消微信支付这件事,我觉得微信没必要道歉。移动支付深刻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收这么点费率根本就不影响高校运作,而且没了微信支付造成的损失和不便其实更大。有些人天天喊着中国科技要创新,人家创新了你又不肯支持一下,想白嫖人家,技术不用维护的吗?说白了,矫情。


44. 一个人的状态是身体漫长复利进化的结果,所谓身体复利,就是习惯。你现在身上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基本能对标出一个好的或者坏的习惯。


45. 中年男人最尴尬的时刻是一把年纪了还要不断向陌生人证明自己过往的牛X,从这个角度,个人IP还是要收拾一下的。


46. 靠谱就是尊重人性、尊重利益、尊重规则。


47. 看完《长安三万里》,李白和高适,代表着两种人生模型。


第一种是有才华有资源,但自由散漫,自我气息重,过早对理想失望,及时行乐,活出自我,但也有点随波逐流。


第二种没才华没资源,但极度勤奋和自律,目标清晰,无我而有规矩,保持追求理想的状态,耐心等待机会,对人生有稳定的掌控感。


李白的人生模型是不断消耗自己的,反而高适的人生模型是不断沉淀,并产生复利价值。


李白这种天才,欣赏就好,没有模仿价值,也模仿不来。反而高适,就像查理·芒格那样,一个踏实的人生模型,让人充满力量感。


48. 所有的商业,本质上是在跑模型,有的是小模型,有的是大模型。


49. 追求答案其实意义不大,答案都是一次性的,重点要追求什么是真正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50. 很多媒体人没有意识到,自己天天忙着接触各种的信息,其实是很危险的。


第一,大多数网上的信息都是表层和混乱信息,对认知并没有起到什么决策价值;


第二,接触多了会觉得自己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实际上看似啥都懂但都不真懂。


只有跳下水来才发现,优质的信息,永远是靠践行之后总结出来的方法论。


51. 财富的增长不外乎抓住这几种红利:


时代红利,行业红利,城市红利,复利红利,IP红利、人品红利。


对于这届学生来说,时代红利没有了,行业红利就是专业,比如养老服务和相关产品研发赛道,最容易选择的肯定是城市红利,所以对于普通大学生来说,城市应该是重点考虑的。


选择了好的城市和专业之后,再系统的经营“复利红利、IP红利和人品红利”,应该能提高理想状态的概率。


52. 成熟的一个最重要标志,是清除身体里占便宜薅羊毛的心态。


世界运行的基本逻辑是交换,稳定的交换链是一定需要相应的付出才能得到等价的结果的。


53. 所谓“怀才不遇”,就是手里有货,但卖不出去。


在任何时代,“怀才”都是个人行为,个人行为不一定能产生社会价值。“怀才”要想“遇”,就得基于社会稀缺需求来“怀”,而不是个人喜好来“怀”。


54. 放弃什么比做什么更重要,内耗的本质就是既要又要。


55. 很多想做IP的人跟我说,她在纠结到底是做抖音好还是视频号好,就像早上出门前我老婆跟我说,今天上班坐油车好呢还是新能源车好呢?我的回答是:“咱们家只有一辆价值1999的雅迪贝塔电动小摩的。”


56. 认真想了一下,听雷军的演讲并没有运动重要,所以我现在在楼下跟广场舞大妈们一起。


57. 一切商业的原点是创造价值,脱离这一点都是短暂的忽悠。


58. 成年人的一个基本能力,就是要听懂信息背后的信息。


59. 什么叫网红景点?就是一群人试图绞尽脑汁找角度,试图用照片证明自己很有品味来对了的地方。


60. 这一波反诈骗浪潮,表面上是反东南亚电信诈骗,其实是对国内经济的整顿。骗子横行,忽悠遍地,再不打打,很多老实人真过不下去了。


61. 原来,牙膏在刚被发明出来的时候卖不出去,后来有聪明人在牙膏里加入了薄荷,牙膏一下子就流行起来了。因为薄荷所带的清凉感,让人觉得自己的牙齿变干净了,但牙膏中负责清洁作用的显然不是薄荷。


62. 日本核污水排海,A股水产养殖5股涨停。一个问题,既然诺兰几年前就在筹备吃这一波热点了,而且还规划好最近在中国上映电影《奥本海默》,那么,为什么各大社群里的炒股专家要等到这几个股票疯狂上涨了才反应过来呢?


63. 本来准备嘲笑一下那些抢盐的,结果回到家吃中午饭,老太太说抢了20包,还非常自豪。真是猝不及防,活成了段子。


64. 格罗夫斯为什么选奥本海默来操盘研发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奥本海默传记的原著说,格罗夫斯觉得奥本海默这个人好拿捏......


65. 信息层决定信息环境,信息环境决定一个人的认知。改变认知不能单靠读书,而是要靠找到优质信息层。


66. 诺兰厉害的地方在于,不是把奥本海默拍成了神,而是把他拍成了人。


67. 好的产品和内容是身份的唤醒器。比如喝茅台的时候感觉自己是有地位的人,看《十三邀》的时候感觉自己是精英。或者说激发人对某种身份的代入幻想。


68. 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能干脆利落忽略别人的建议和批评。这个“别人”虽然出于好心,但绝大部分没有你思考得全面。


69. 发现除了家人和同事之外,一年见四次以上的人,并不多。


70. 中年人的信息茧房主要是圈子茧房。


71. 如果你的圈子都是赌徒,那肯定不相信价值投资那一套。


72. 做了个梦,听到谁说了一句:不能习惯用自己的感受来感受世界。


73. 本质上很多宏观事件都是这个星球上最牛X的一群精英在操盘的,普通人除了吃瓜之外,应该多想想他们是怎么思考的。


74. 出来卖,迟早要做IP的。


75. “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原来这句话出自茨威格的《断头王后》。


76. 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思维模型,打开一个行业先掌握这个行业的思维模型。


77. 美团创始人王兴说:“任何人都会说事实胜于雄辩,但对普通大众来说,事实往往是雄辩的结果。”


78. 做IP的一个小诀窍:男的要学会盲目自大,女的要敢于臭美。从心理学的角度,自嗨会释放吸引力的。


79. 董明珠居然70岁了,比我妈还大10岁,依然在企业界这么活跃,真正牛逼的人不是做了某件牛X的事,而是能长期在舞台上。


80. 表达而不争论,是一个人在网上混的基本素养。


81. 一开始不理解为什么雷军造车要“押上人生全部声誉”,《滚雪球》里巴菲特出任所罗门董事长时也提到“赌上了自己的名声”。如果搞砸了不只是没做成事,还有判断力、影响力和资源调度能力的负面冲击。


82. 迭代力=迭代速度*迭代质量


83. 忘了谁说了,大概的意思是,你如果认不清你所在的环境,那么你就没法认清自己。


84. 房琪的内容做得真好,可以理解为视频版的余秋雨。


85. 读互联网史,十多年前,互联网上的那群知识英雄都在讨论如何改变世界;现在,大家都在讨论怎么做点小生意糊口。十几年时间,恍如隔世。


86. 华为不是国有企业,但在中国人心里,已经是国家企业。


87. 路上看到两个骑着电动滑板车的女孩,头发有一部分染成墨绿色,很酷。当一个人不在外表上张扬的时候,说明他已经过了青春。


88. 观察了一下,感觉每个人在三十到四十岁之间,都会经历一次身心渡劫,渡过了会顺风顺水,渡不过就会进入重复停滞模式。


89. 巴菲特:“我21岁的时候就能给人们提供投资意见了,那时的我非常擅长告诉别人怎么做,不过当时没有人听我的。但现在即使我说出一些最愚蠢的话,也有些人会认为我说这话或许有什么暗含的意思。”


90. 挖到一条上古时期的互联网鸡汤:“我们犯了很多错误,交了很多学费,然后过了很久才知道,原来这个世界根本没有神话,只有一些很朴素的道理:便宜的打败贵的,质量好的打败质量差的,认真的打败轻率的,耐心的打败浮躁的,勤奋的打败懒惰的,有信誉的打败没信誉的……”


91. 人的很多烦恼其实是来自对别人的期待,但别人往往不靠谱。


92. 今年经济环境的确不好,很多深圳的中年朋友都选择躺平模式,还不时地叮嘱我:“小明啊,别瞎折腾了,要保存实力,吃好喝好,淡定地等风口来。”从一月份等到现在,终于等来了九号超强台风“苏拉”。


93. 国与国之间的差距,表面上是实力差,其实是时代差。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其实也是时代差,有的人在父辈一代已经完成工业革命,有的人到现在还处在农耕时代。


94. 茅台与瑞幸推出联名咖啡“酱香拿铁”。


茅台要的应该是培养新用户,瑞幸要的应该是提高品牌价值。


当一个品牌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就不存在年轻人喝不喝白酒的问题了。


一个品牌能做到被“良性争议”,本身就很成功。


95. 年轻人跟我们有代沟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跟年轻人有代沟是不可理解的。


96. 喜欢那种脑子被某个领域的知识暴击的感觉,最近读完了王兴几万条饭否碎碎念。


97. 历史视角是一种很重要的思维模型,如果你知道你一辈子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那么你就更加笃定当下的决策。


98. 很多人其实是患有自律焦虑症的。


看到别人每天跑五公里、早起、顿顿吃半根黄瓜,觉得自己做不到,就非常焦虑。其实大可不必,别人可能是因为穷。


99. 信息是你感知的一切;知识是你有目的地获取的一切信息;智慧是基于知识总结的人生优质方案。


100. 情绪平衡的确很重要,但刻意让自己“情绪稳定”是一种压抑讨好行为,人要让自己拥有“情绪可以不稳定”的能力。


101. “自律”也不是一个好词,刻意机械化地安排自己的时间也是一种压抑行为,而那些打卡式自律更容易造成一个人对自己不真诚。想变好不是靠自律,而是靠培养新的好习惯和兴趣。


102. 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有老师,但只有极少数幸运的人有导师。成长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找到自己的导师或者精神导师。


103. 喜欢看高楼崩塌,也是一种刻在人性和文化里的基因,哪有什么弯弯绕绕,苍蝇一直在,就看鸡蛋啥时候露出缝隙而已。


104. 万事开头难的另外一个意思,就是有些事情虽然不难,但最好别开头,一旦开头就可能形成一个路径依赖。


105. 教李佳琦做人很容易,但理性消费很难。


106. 人设没有那么脆弱,不要一言不合就判断某个网红人设崩塌,真正脆弱的是人,只要人心理关能过,人设就不会轻易倒。这一点龚文祥大师就是最好的例子,说错话被董明珠diss、被情人告、被税务局查、被同行笑话……依然东山再起,靠的不是人设,是内心的强大。只要足够的皮实,网友迟早会忘掉你的不堪!


107. 资源意味着限制,很多人之所以没法突破自己,就是对资源依赖太重了。一些公司也是,觉得自己有某些资源就牛X哄哄了,但如果不匹配一条合适赛道,资源就是为了开发而开发。


108. 说句扎心的:判断一个中年人是否还有希望,要看他是否还在迭代。停止了迭代,意味着正式进入混吃等死状态。


109. @OdysseysEth:“如果你试过没戴眼镜时有多难找到眼镜,那你就更能感受到愚蠢时有多难发现自己的愚蠢。”


110. 艾萨克森说,当其他企业家还在努力形成世界观时,马斯克已经形成了宇宙观......


111. 吐槽苹果不创新,是消费者思维,在消费者眼里,什么都要“遥遥领先”,或者“惊天动地泣鬼神”,总想期待革命性的变化。但对创造者来说,能在一款成熟的产品上成功挪一下摄像头的位置,可能也是奋斗了无数个日夜的结果。


112. 稀释能力很重要,生活中一定会有各种解决不了的烦恼和痛苦,有些问题是没有答案的,只能最大化稀释它,把问题变弱。


113. 一个人的成长是建立在家族成长之上的,终于明白为什么很多传记的开头都会追溯一下祖上三代。


114. 当大量的时间都浪费在怎么做事上,只有少量时间能用在研究做对的事上的时候,时间的利用效率是非常低的。


115. 埃隆·马斯克的牛X,有国家的因素,时代的因素,家族的因素,然后才是个人的因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的水土是指环境,包括文化、时代和圈子。人要想成事,首先就要找到或者营造一个与之匹配的环境。从这个角度看为什么中国出不了乔布斯就很清晰了。


116. 很多人对生活方式的理解是像个文艺青年那样拿着两本书在大理的洱海边慢悠悠地遛狗,其实真正的生活方式是找到一种合理安排自己时间并能相对愉快执行的模型。


117. 说到底,一个人的最终成就,是由他的生活方式决定的,而生活方式又由环境、认知、阅历和时间分配决定的。


118. “信息茧房”这个概念延伸一下,会有“饮食茧房”,所谓“饮食茧房”,就是如果你天天习惯了猪脚饭,就容易忽略其他更精细的美食。比如我妈,饮食一直困在村里那几样菜,营养是不均衡的。认知也一样,习惯于某几个局限的信息渠道,就会形成思维固化状态。只有完全放开,尝试新的菜品,才能满足新环境带来的营养需求。


“饮食茧房”之外,还有“情怀茧房”,有的人一言不合就非纸质书不读,属于困在“情怀茧房”里的,这样导致读书效率非常低,对拓宽视野帮助不大。因为购买大量纸质书除了金钱N倍增加之外,时间和记笔记的成本也在大幅度增加。当然这么说不是不读纸质书,而是不能依赖纸质书。


119. 不能一碰到问题就想着解决,其实有些是可以绕开的。


120. 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应该这么理解:“如果你觉得一件事物不对劲,就重新思考它的本质,找到你认为的最优解。”比如牛顿觉得苹果为什么从树上掉下来这件事不对劲,于是重新思考了力学,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121. 人的本质是个APP,要开源自己,被各种有价值的信息入侵和开发,慢慢形成一个动态小系统。


122. 身份感是一个人大部分行动的基本逻辑,买某个品牌、做某种运动、干某件事,可能不一定出自喜欢和品味,而是身份感的落地。


123. 为什么同样是节庆性美食,粽子能常规化,月饼不能?感觉跟产品形态和市场模式有关,粽子花样没那么多,价格很难超出原材料太多,月饼就不一样了,各种花样,导致信息极度混乱,价格被炒得虚高,代价是没有一款月饼能像五芳斋粽子那样稳定地常规化销售。


124. 做自己其实挺难的,而且是有门槛的。


虽然很多人的口头禅都是要“做自己”,但现实中大多数人只能做孙子。


125. 表面上看,马斯克又搞火箭,又弄电动车,又整机器人,还搞人工智能,又折腾社交媒体推特,但本质上就是在干一件事,就是用自己强大的能量来PUA一群想干事的工程师,激发他们挑战极限,不断推出性价比高的技术产品。


126. 刘慈欣在《球状闪电》里说:“以前的每一步不管多荒唐,都是必不可少的。”


127. 看到一句《飞跃疯人院》的台词:“你们一直抱怨这个地方,却没有勇气走出这里。”


128. 熵增是混乱,是情绪化,是没脑子,是放纵,是随波逐流,所以对抗熵是人一生的功课。


129. 知识是谁创造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谁实践出来,才有价值。“stay hungry, stay foolish”这句话,其实并不是乔布斯说的,而是出自Whole Earth Epilog杂志最后一期的封底。


130. IP的最终目的,是打造流量和品牌口碑模型,然后基于这一模型进行稳定迭代和商业叠加。


131. 忘了那本书说的,人到一定年纪,连无目的的发呆都变得奢侈。


132. 很多产品和服务的存在,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用来掩盖问题的。


133. kk的这句话说得太好了:“你所受的教育,一半在于学习可以忽略什么。”


134. 感觉华为被舆论绑架了,不是个好兆头,啥都被“遥遥领先”推着走,不是好事。科技研发需要节奏和周期,更需要耐心和容错能力。


135. 用销售员思维来看短视频生态可能会更加贴切,短视频生态的本质是大卖场,谁都是出来卖的,那么一切内容无非围绕着吸引力来运转,跟传统媒体围绕着影响力来运转不一样,吸引力讲究的是博眼球,诱导下单,而影响力讲究的是内容本身的质量,没有下一步了。


136. 从成长的角度,一个人要审视的,不只是原生家庭,还有原生关系、原生经历、原生圈子、原生城市、原生国家、原生文化......


137. “博大精深”其实是要付出代价的。比如中国美食博大精深,意味着一个中国人容易在“吃”的问题上浪费大量时间。


138. 运动会的价值在于让你看到身体的极限可能。


139. 被亲戚催婚,被各种指指点点,是因为你看起来不够强大,还要活在他们圈子里的样子,所以被催婚这种病,多赚点钱就好了。


140. 在老家走亲戚,听各种故事,就像看贾樟柯的电影,狂飙的时代,有人在浪潮之巅,有人被拍死在沙滩上。洪流滚滚,山河故人。


141. 任何一个人的背后,都是一个系统,你以为你在跟一个人在打交道,其实是在跟一个系统打交道。


142. 苏轼牛X的地方在于,无论混到哪都是一束光,不一定照亮别人,但自己至少不迷糊。


143. 读苏东坡传,最大的收获是理解了罗斯福那句话:“我们唯一恐惧的是恐惧本身。”


144. 巴以冲突对中国的影响有多大?从哈马斯的土制火箭炮飞向以色列控制区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朋友圈里注定会有一波人反目成仇。这些人曾经是卿卿我我的点赞之交,相互吹过彩虹屁,甚至一起吃过饭喝过大酒,但由于看待这场冲突的角度不一样,从此形同陌路,在微信群里吵了半天之后,相互骂一句“傻X”,从此上了对方的黑名单。


145. 放长线不是为了钓大鱼,而是为了多钓鱼。


146. 深圳的GDP三大密码:修路、旧改、搞文化!


147. 读历史的一个发现:人品和牛X,真的不是一回事。很多牛轰轰的人物,人品极差,但是由于牛轰轰,大家以为他人品不错。拉长时间看,人设很大程度,是由他的成就决定的。


148. 成年人不做选择的意思,不一定是两个都要,也可以是两个都不要。


149. 大环境不好的一个标志是一些莫名奇妙的好友找你投资项目,一个月回报率高达200%的那种......我都怀疑对方在缅北。


150. 一个人要绕无数的弯,才可能回归常识。


151. 定位挺难的,它不是公式化产物,而是跌跌宕宕走出来的一种清晰状态。


152. 很多选择,不是认知决定的,是处境决定的。


处境的另一个意思,就是查理·芒格说的能力圈。


人只能在能力圈之内做选择,超出了,就是空谈,只能做愿景。


153. 德不配位的本质,是认知反噬,超出能力圈的运气,最容易被反噬吞没。


154. 遇到烂人不要思考,立即,马上,采取行动,远离。该损失的损失,不要纠结。


155. 创业的本质:找坑、占坑,收坑位费。


翻译一下:就是找到生态位空缺,用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占住生态位,然后给予生态位收服务费。


156. 没有人能摆脱随波逐流,正如没有人能摆脱熵增;


所谓努力,就是降低随波逐流的状态,让自己最大限度的熵减。


157. 万圣节在中国演变成了讽刺现实文章的行为艺术版,也是一种很棒的表达方式。


158. 这个世界很残酷,任何赛道,只有少数人能参与竞选,对大多数人来说,只能站队。能站好队的人,已经很成功了。


159. 最近的一个感受是,真正高认知的人,一定是沉浸在市场里摸爬滚打的,读书、找咨询大师,只能说是拓宽思维,但改变你行动,刻到血液里的认知,一定是践行后总结的结果


160. 知道、理解和内化,是认知的三个层次,我们大多数人的认知都停留在知道,短视频大多是解决知道问题,图书长文大多数解决理解问题,只有经历、思考和实践的结合才能做到内化。


161. 王自如的确很厉害,虽然很多媒体圈的朋友不服他,但他的整个人生轨迹,从目前来看,大部分都走的很漂亮,也算跑过99%同龄人的主。


162. 王自如是一个有槽点的人,吐槽他的确能获得流量。


但吐槽归吐槽,不要真的被自己的嫉妒思维带进去,否则会容易被认知反噬。


163. 王自如其实啥都好,人也很牛X很励志,就是网络形象没有做好风控,跟郭敬明一样,非常招那些穷酸文人的恨。


164. 读一个牛X的人写的书,最大的收获是他让你感觉到自己在某个领域是个文盲。


165. 真正的捷径,就是一件事需要十年做成的,你花了十年来做。


166. 选择往往不是认知决定的,而是选择范围决定的,有些人的选择,看着不可理喻,其实因为他选择范围太小了,本质是没得选。


167. 一个人如果没有打过仗,或者深度经历过,是很难通过书本获得笃定感的。


168. 践行查理·芒格的思想,其实挺难的,除了克服人性,掌握大量前沿思维模型和广博的知识,以及一定阅历的修炼,还有就是,这是一个体面人的人生和投资模型,对很多普通人来说,其实还处在茹毛饮血的阶段,说白了,思想是很牛X,但践行它会遇到很多条件问题。


169. 早年阿里牛X的时候,大家都在解析阿里牛X的原因,现在被拼多多打趴了,又冒出了一大堆教马云做产品的导师,其实,每个时代有新的英雄很正常,与产品无关。哪天微信不行了,我依然觉得张小龙是个时代人物。


170. 不理解为什么一大堆人在不断地问“为什么中国出不了马斯克”这种傻问题,你咋不问你们村为啥出不来一个文化大师呢?对于一个刚吃饱饭没几年的国家来说,能出来这么多暴发户已经很牛了。说白了,马斯克这种人本来就是一个国家现代文明沉淀的结果,有啥好对比的,人家跑了200年你才跑40年,嚷嚷啥呢?


171. 世界是一款产品,成事者就是找bug修bug。


172. 西风老师说:“我年少的时候,太喜欢讲理,后来明白了——一个男人,最重要的,是担当。”


173. 芒格部落的一位群友说:“成功更容易成为成功之母。”


174. 很多中年人的问题,是整天幻想改变父母、改变配偶、改变孩子、改变同事、改变朋友,其实是浪费时间。中年人的唯一出路,是改变自己。


175. 同样一个观点,不同的人说出来会产生不一样的影响力,个中的差距,叫分量感。分量感是一种品牌,一种口碑沉淀,更是一种成就的附加值。


176. 每个人的思维模型是不一样,很多不可思议,其实是对方不在你的思维模型下思考,所以沟通这件事,很多时候靠的是利益和能量来碾压对方的思维模型才能完成,如果没有这两样东西,大多数的平等沟通,是很难取得预期的,毕竟真正同频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是珍稀动物。


177. 阶层跨越的流程:认知上车——信息圈子上车——生活基本盘上车——生态位上车——阶层上阶。


178. 应该允许张雪峰说真话,毕竟“饭碗思维”能帮助很多人,甚至是大部分人。也应该允许批评张雪峰的媒体人存在,毕竟社会的进步也需要极少数不食人间烟火的大神。这两者不应该是冲突的,不是你死我活的,而是融合的,毕竟社会很大。


179. 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极度内卷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这些厂商每隔两周撕一次。


180. 自律不一定是每天要干什么,也可以是每天尽量别干什么,因为人的时间,大多数是浪费掉的。


181. 执行力的本质,是思考能力,你如果没想好,是不可能执行好的。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比如士兵,士兵是把思考力外挂在长官那里的,其实也是思考能力的外溢。


182. 从做事的角度,所谓幸运的人,就是很早就知道他要做什么,并能把它做好。


183. 东方甄选面临的问题是:董宇辉是个牛X的知识演员,但那些粉丝硬要证明他是知识分子......


184. 弱者才追求公平,所以会盯着别人,纠缠对错;强者其实是在追求不公平,只盯着自己,只关注能不能获得超越感。当然,圣人除外。


185. 实验了一下,把所有短视频和社交软件,设置为每天使用不超过15分钟,微信设置为每天使用不超过1个小时,会腾出不少时间。当然,并不好坚持,尤其是微信,要不时地延长。


186. 北京下一场雪,到了网上至少是负三百度,网络就是个放大器,很多事情,你以为的沸沸扬扬,在现实中就是个鸡毛蒜皮。


187. 对大公司来说,公关太重要了,尤其是危机预防这个问题。短短几天,一个上市公司因为一件小事就被搞得鸡飞狗跳。


188. 人类的那几个问题,都差不多的。比如关系的处理,要维持好关系,就是通过时间的付出和期待把双方拉到一个认知层次做沟通,然后就双方的价值和利益形成共识,后面就是游戏规则的问题了。大多数的矛盾,表面上是后面的游戏规则没有遵守,深层次都是两个人对双方的价值和利益没有形成真正的共识。


189. 看了董宇辉在俞敏洪的直播间直播,真沉得住气啊,这一点非常值得学习,也狠狠打脸了那些网上不嫌事大鼓动离职的流量鬣狗。


190. 要炒热一件事情,两种方式,要么是制造一个坏人、反派,往死里减分,以证明他讨厌,这样能通过骂他来发泄情绪;第二种方式,就是制造一个完美人设,正派,往死里加分,把他描绘成完美人设,以表达对他的爱。当然,如果能把两种角色都能造出来,用谣言和猜测,把他们对立起来,就精彩了,人类是一种爱看冲突戏的动物。


191. 任何的冲突都是两条线:情绪线和利益线,不同的人和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情绪和利益。扒开来看,便是人性。


192. 改变选择,首先考虑的是成本,比如网红跳槽,会考虑环境成本、风险成本、团队成本、声誉成本。没有什么不可能,无非是由成本决定的。


193. 不要在网上说服任何人,网上是赚钱和赚影响力的地方。


194. 马克·吐温说:让你陷入困境的,并不是这个世界;真正让你陷入困境的,是这个世界最终并非你所想象。


195. 复盘一下,一个人的注意力是如何废掉的?凑热闹、随大流、瞎操心,分不清重点,纠缠各种鸡毛蒜皮。


196. 当一个人做某件事时,用“玩一下”、“兴趣”、“没啥目的”这些词来描述的时候,大概率是不自信的表现。


197. 冬至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但是因为缺乏仪式感,所以很尴尬。任何节日,想演变成有品牌感的节日,想让大家喜欢,一定要增强仪式感。情人节送花,端午节划龙舟,万圣节Cosplay,圣诞节骗小孩,春节搞各种活动,都是因为仪式感,而那些仪式感弱的节日,一定会慢慢被遗忘。别扯什么优秀传统文化,没有仪式感,优秀不了多久。


198. 一个成熟的人,要做的不是要鹤立鸡群,而是要远离鸡群。


199. 钱学森牛的地方,是基于现状,用乐观的心态打好牌。人生有时候,你越想摸到什么牌,就越摸不到什么牌。正确的做法是,不管你摸到什么牌,唯一能做的就是想办法打好它。


200. 减掉了20斤,深刻体会了那句话:“一个道理需要一个系统才能践行,知易行难说明需要迭代系统”,如果你明白了很多道理但没法落地,一定是生活方式的BUG没有改好,只有迭代了系统,行动才能融入你的生活方式。


201. 感觉小米造车,不是出来颠覆电动车行业的,而是出来颠覆电动车行业营销的。


观察了一下。蔚来的营销亮点是用户运营,向内,把客户弄得服服帖帖的,互联网思维平移;小鹏的营销亮点是搞飞行汽车这种噱头,向外,古典套路的平移,容易卡壳。理想的营销亮点是老板IP的外溢,边沿撬全局,偶尔放一炮,略高级;华为的营销亮点是吃品牌、技术和资本老本,炸你一个遥遥领先;只有小米,海陆空,从内到外,从边沿到全局,从传统到互联网,从事件到自媒体运营,来一个诺曼底登录,虽然你也搞不懂那车行不行,但你不得不感叹他营销牛X。当然,还有一个比亚迪:我不懂啥是营销,但老子就牛X。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湾区老吴(ID:haorank123),作者:第二秘书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