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时代周报 (ID:timeweekly),作者:马欢,编辑:梁励,原文标题:《印度年轻人涌进农村:进厂不如种田,“印度制造”能靠谁?》,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印度的制造业雄心,可能会倒在种地的年轻人身上。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明明看起来人口众多、机会无限的印度,制造业岗位却招不到足够的人,很多年轻人都困在了农村地区。
受新冠疫情和印度总理莫迪的粮食福利计划影响,在过去4年里,印度的农业劳动者数量增加约6000万。即便是已经摆脱新冠影响的2023年,印度农业劳动力也还是增加了1300万。
一般来说,拥有人口红利的国家,年轻劳动力涌入工厂,能够帮助提升整个国家的制造业水平。但印度的情况偏偏相反,报道指出,不仅没有出现农村劳动力向制造业迁移的情况,看起来倒像是要早早走上去工业化的道路。
事实上,自2019年开始,印度农业劳动力就在不断增加。“数以百万计的劳动者重返农业,这是灾难性的。”发展经济学家、英国巴斯大学客座教授桑托什·梅赫罗特拉称,“这是我们经济中正在发生的结构性变化的倒退。”
印度作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新兴经济体之一,将要走的发展道路却与许多经济学家的预期截然相反。莫迪高喊振兴“印度制造”,但制造业的成长速度却不达预期,短期内无法成为提供职缺的主要行业。
为了“印度制造”,要怎样才能说服这些年轻人进厂呢?
一、进厂不如种田
21岁的农村大学生库玛尔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从农村老家到孟买投靠姐夫一家,他渴望进城,去工厂里找一份工作,养活自己。
在库玛尔的家乡,还有很多和他差不多年纪的年轻人,但他们宁愿留在当地务农,也不愿意去城市里。因为城里“找不到什么好工作,待遇也不怎样。”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封控政策下,大批印度劳动者从城市涌回农村地区。彼时,不少学者认为,这只是印度迈向工业化国家过程中一段小插曲而已。
如今4年过去,疫情带来的影响消退了,但这个小插曲却没有逆转——印度的农业劳动者数量增加了约6000万,制造业就业比例却在持续下降。
梅赫罗特拉的数据显示,印度农业就业人口在2005年左右开始下降,到2019年年初降至最低点,为略低于2亿人。然而,从2009年起,农业就业人口开始飙升,如今已超过2.6亿,与20年前印度农业就业高峰期的农业劳动者数量相差无几。且他们中的许多人,都选择在自己的家庭农场工作。
为什么这些年轻人宁愿在自家种田,也不愿出去打工?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学者们分析认为,是印度的粮食福利计划让年轻人留在了农村。
新冠疫情期间,印度推行一项覆盖8亿人的粮食福利计划,每月向受封控影响的穷人提供5公斤大米或小麦。
莫迪将该计划宣传为全球最大福利项目之一。为了维持这项计划,印度政府必须以承诺的价格,从印度农民那里采购更多小麦和大米。据估计,仅仅是2023年,印度政府在这一项目的花费就达到了约2万亿卢比(240.6亿美元)。
只要留在乡下种地,就有政府以合适的价格前来收购粮食,这让很多年轻劳动人口甘愿留在了农村。
而且,随着2024年年初印度全国大选的临近,为了吸引选民,莫迪已经在2023年11月宣布,将这个项目再延长5年。
二、城里找工作难
乡下可以种田,但在城里找工作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尽管印度已经跃居世界第5大经济体,经济增长居于全球前列,但在城市地区,大部分增加的岗位都在资本密集产业而非劳力密集产业。这些工作,对来自农村的劳动人口而言,帮助不大。
印度媒体《The Wire》表示,过去5年,印度的劳动力(即就业人数)几乎停滞在4亿,印度经济监测中心(CMIE)执行长维亚斯指出:“虽然印度人口,特别是劳动年龄人口持续成长,但劳动力并未增加。”另一组数据也显示,印度15~64岁的劳动参与率仅51%,远低于其他主要经济体。
除了参与率不高,印度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也良莠不齐。印度文盲率至今仍超过20%,拥有全球最多的文盲人口,而且存在城乡与性别差距。诸如苹果工厂这样的高端制造业,所需的熟练技工仍然不足。
“印度的人力资本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印度商学院教授钱斯里帕达表示,大部分年轻人进城,只能从事低薪工作以维持日常生计。
对于印度当下就业市场的矛盾,印度国家计划委员会前首席顾问普拉纳布·森指出:“年轻人找不到工作,企业正抱怨找不到人才。”
这种环境,失业率当然居高不下。
CMIE在2023年10月的数据显示,印度全国失业率为10.05%,创两年来新高。印度2022~2023年的青年失业率,更是高达45.4%。
印度人口基金会执行董事穆特瑞加为此感慨道:“我们必须为农村人口创造就业机会,但我们没有发达的基础设施,没有充足的电力建设,也没有好的工业中心。”
看起来,不是资本充足、人力众多,就能成为新的世界工厂。
三、人口红利只到2041年?
印度总理莫迪一直承诺要创造数千万就业机会。自他上台开始,印度就出台多项激励措施,鼓励多国企业在印度设厂,但这些工厂并未令印度全国就业岗位出现明显增多。
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制造业在印度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占比,已从20年前的约17%,降至2022年的13%。
而印度目前总计有6500万个制造业岗位,这与莫迪2014年首次当选总理时相比,仅增加500万个。
印度经济监测中心分析,若不能尽快提高工人技能,创造大量制造业职位,可能导致印度错过人口红利的发展优势,反形成失业危机,助长社会动荡。
印度人口不会永远年轻。数据显示,印度劳动年龄人口预计在2041年左右到达颠峰,然后开始下降。
而在一些印度地区,已经出现了老龄化的现象。
比如在南部旅游胜地克拉拉邦,出现了大量青年外流现象。克拉拉邦是印度全国唯一人口高龄化的地方,若是未能利用好这波人口红利,克拉拉邦很可能是整个印度未来社会问题的缩影。
除了内忧,印度还有“外患”,越南、菲律宾、孟加拉国等国均在虎视眈眈。这些国家正积极抢食国际供应链转移的投资大饼,凭借着各自的人口红利、更稳定的商业环境紧追在后。
对于印度来说,机会是有限的,如不迅速行动,庞大的人口反而会阻碍发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时代周报 (ID:timeweekly),作者:马欢,编辑:梁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