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来源:硬蛋(hardeggs),作者:Joe。虎嗅网获授权转载。
大家好我是蛋君。
“我同意隐私政策”,打钩,点击确认,进入互联网花花世界中,有多少人只在乎在上面冲浪,而没有想到自己在裸泳?
最近腾讯社会研究中心和DCCI互联网数据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网络隐私安全及网络欺诈行为研究分析报告(2018年上半年)》,其中几段数据让人虎躯一震,仅在2018上半年间,安卓手机中能获取隐私权限的手机App占比已经达到99.9%,意味着几乎所有的安卓手机APP,都在不同程度地获取你的隐私权限。
而这里面,生活购物类和投资理财类APP占比明显增加,生活购物类由7.6%增加到11.2%,投资理财类由9.1%增加到10%。
你说不同意吧,软件提供方又根本不吃你这套,不点同意干脆就不让你用,李彦宏曾经说过,“中国人愿意用隐私换取便利。”,这背后实则上是网友根本没有选择权。
面对着不交出权限就得不到服务的尴尬,更可怕的是,你根本不知道APP拿走了你的隐私数据后,将会被如何使用/在何处使用。而这些年你随手点的每一个“同意”背后,隐私都流到软件提供方的服务器中,蠢蠢欲动。
但苹果用户你也先别笑,即便是以封闭管控著称的iOS系统来说,在短短一年间,2017年上半年至2018上半年,iOS端获取手机隐私权限的APP占比在一年时间内从69.3%激增至93.8%,这情况并不比安卓乐观多少。
在这其中,网络游戏类APP获取隐私权限比例增幅最大,由2017年下半年的43.1%增长到2018年上半年的88.9%,增幅达45.8%。
那这都是些什么样的隐私?报告将所有权限进行了概括,分为核心隐私权限、重要隐私权限、普通隐私权限。最重要的核心权限包括访问联系人、获取手机号、读取短信记录、读取位置信息等。这些都和我们个人生活息息相关。
而且让人感到不安的是,越隐私(重要)的信息,对厂商来说商业价值越高,而获取这类信息的需求就越大,以安卓手机APP举个例,“读取联系人”的占比从43.7%增长至61.2%;“读取位置信息”的占比在2017上半年时为89.3%,到了2018上半年则增至95.9%;“打开摄像头”、“使用话筒录音”的增幅也都在20%左右。同时也可以看出APP读取隐私数据的行为正不断往你的生活中渗透。
而结合上面不同种类APP的占比增幅,像生活购物类,投资理财类,一旦能获取到像通讯录,短信记录这类隐私信息,生活将可能受到严重干扰。
厂商们到底要收集多少数据才肯收手?恐怕谁都没办法回答。随着人们生活对手机的依赖越来越严重,生活中各种服务都一股脑地对接到互联网中,才使得获取隐私成为了厂商光明正大的行为。但归根到底的是,软件厂商们对于用户的隐私有没有保持一种敬畏的态度,假如一个APP能在每一次获取隐私的时候,都做出法律层面上的承诺不会乱调用数据,或者直接公布数据的使用位置和频率,我相信对于用户来说,还是可以接受的。真正应该被制约的,是那些毫无节制地获取隐私权限的软件。只有把规则立下,才能使隐私得到更好地保护。
图片参考:
Pixabay,网络隐私安全及网络欺诈行为研究分析报告(2018年上半年)。
资料参考:
1. 网络隐私安全及网络欺诈行为研究分析报告(2018年上半年),腾讯&DCCI;
2.“我同意”的代价:9成以上APP正在读取你的现实生活,新华网;
3.《网络隐私安全及网络欺诈行为研究分析报告(2018年上半年)》发布,央广网。
来源:硬蛋(hardeggs),作者:J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