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01-22 21:15

2024年生存指南:做小事,等大洪流

本文选摘自得到图书出版的《变量6:宏观世界奇遇记》,来自微信公众号:巴伦周刊 (ID:barronschina),作者:何帆(《变量》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编辑:彭韧,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本文探讨了2024年的生存指南,强调了在等待大洪流的同时,要做好小事,保持乐观主义。作者指出,无论是做生意、买房还是找工作,很多人都陷入了观望和犹豫的状态。文章还通过几个行业的案例,说明了宏观经济的影响和个体选择的重要性。

• 🕰️ 这一年是等待和观望的一年,要保持乐观主义,做好小事,等待大洪流的到来。

• 💼 宏观经济的趋势决定个人命运,要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差异,不要被个体观察所误导。

• 📚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手艺,它的目标是在重大问题上不犯方向性的错误,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经验,学会应对宏观波动。

让我来猜一猜。这一年不是你最好的一年。往往都是这样的:事后才知道,最好的已经过去了。这一年也不是你最坏的一年,最坏的可能还没到来。不过,这也说不准,以后应该有更好的。我们得乐观。没有乐观主义,人是活不下去的。


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对你来说,这是等待的一年,是观望的一年,是想做决定却又无所适从的一年。做生意的,在考虑要不要再做下去。越做越不好做,再做下去赔钱了怎么办?


就算运气好,现在赚得不少,可谁又知道,明天会不会突然遇到巨大的风险?想买房的,不知道还要不要买。要是不买,辛辛苦苦攒下来的钱,又该往哪儿投呢?有工作的,在想要不要换一份工作。没工作的,在想要不要找一份工作。不是不想工作,是找不到好的工作。好的工作怎么就像好的男人一样,都不见了呢?


你想改变,又不想改变。你想离开,又不想离开。你想争取,又不敢争取。你想放弃,又舍不得放弃。这一年对我们来说,很像爱尔兰作家贝克特写的一部荒诞戏剧《等待戈多》。两个流浪汉在一棵没有叶子的树下等待一位被称为戈多,但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过的神秘人物。过去的这一年也是一样:你所等待的始终没有出现。等待似乎没有尽头。为什么只能等待,你自己也说不明白。


有的时候,你很乐观,总觉得会发生一些更好的事情,但让你失望的是,什么也没有发生。有的时候,你很悲观,总觉得马上就要有巨大的危机,但也没有出现最坏的情况。你就像躺在楼下的老房东,心事满腹,愁容满面,直到夜深时分都难以入睡。就在这时,你听到住在楼上的小伙子回来了。他坐在床上,脱掉一只靴子,重重地扔在地板上。


其实,你已经听到了他上楼的脚步声和开门的声音,知道他就要脱靴子了,但隔着天花板传来的一声闷响,还是让你猛地一惊。过去的经验告诉你,接下来,小伙子会把另一只靴子脱掉,重重地扔在地板上,再一次发出“咚”的一声响。于是,你焦虑地等着另一只靴子落地。但不知为何,小伙子突然改了主意。他把第二只靴子轻轻地放在地板上,然后酣然入睡。


只是苦了你。你在下层,根本不知道上层发生了什么。你总觉得还有第二声响动,也许就在下一分钟,也许就在下下一分钟,但每次都猜错了。有没有另外一种可能性呢?你在心里想,或许,第二只靴子已经落地了,但到底是什么时候落地的?为什么第二只靴子和第一只靴子落地的方式不一样?这是不是在下什么大棋?你辗转反侧,彻夜难眠,百思不得其解。在这个焦虑的时代,没有一声巨响,就无法让人相信事件曾经发生。


等待可以滋养希望,但太久太无助的等待只会消耗信心。等待能让人变得更加坚韧,但也会让人逐渐麻木,失去对新生事物的敏感。等待能让人变得更加宽容,更有耐心,更看得开,但也会让人变成犬儒,失去勇敢的品质。万物自有其规律,你等待,或是不耐烦等待,影响不了星辰的运动,也影响不了风雨的飘摇。


园丁再有耐心、再有诚意,也不可能让花朵不到花期就开放。但是,漫长的等待有可能消磨你的意志。信心随着时间流失,如同资本不断折旧,如同逃难的人在颠沛流离中一点点丢掉当初带着上路的东西。太长久的等待就像太细小的流沙,很容易让你不知不觉深陷其中,放弃抵抗,甚至让你会去玩味那种身不由己而又顺畅光滑的陷落感。


等待还是不等待,这是个问题。哪一种选择更有勇气?哪一种选择更为忠诚?哪一种选择更为明智?哪一种选择更有远见?哪一种选择能让你在未来有更多的选择?哪一种选择会让你遇到更多的出乎意料的风险?


别急,还有个问题。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跟你一样,都在苦苦地等待? 


一、宏观和微观


因为大家都在等待同样的事情。决定个人命运的不是微观的选择,而是宏观的趋势。


当然,说到宏观,每个微观主体的感受都不一样。所以,每个人看宏观都像雾里看花,盲人摸象。


陈老板是重庆江北区观音桥农贸市场的大商户,做的是干果生意,主要从新疆进货。这几年,做生意真难,陈老板感慨,赚一块钱要准备十块钱,赚一百块钱只敢花五毛钱。疫情终于过去了。过年时,陈老板和一群朋友去重庆一家火锅店聚餐。火锅店里人山人海,没有座位,他们等啊等,翻了七次台,还是轮不到他们。去问服务员,疲惫不堪的服务员没好气地说,没位,不想等就走吧。陈老板和朋友们很生气,但转念一想,这不是经济复苏的信号吗?或许,这一年要报复性增长了。他们不仅没生气,反而开心了。他们说,这可得好好喝一顿。不喝酒的朋友也喝上了。


何老板是一家房地产企业的高管。这家房地产企业起家于广东河源,中等规模,深耕珠三角。因为不是上市公司,所以没有业绩扩张的压力,一路稳扎稳打。这一年,何老板陷入了焦虑。不是因为房地产生意不好做——虽然确实不好做——而是隐隐觉得可能会有一次重大机遇,他害怕自己抓不住。


重大的机会几乎都出现在危机之后,当众人还沉浸在悲观情绪里时。1998年东亚金融危机之后如此,2003年SARS(非典型肺炎)之后如此,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亦如此。何老板说,如果现在还有机会,那就是我们这一代人退休前的最后一次机会了,但我们有点看不清,不敢动。


何老板注意到,珠三角各个城市给土地更为慷慨,能拿出更多的优惠条件,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何老板既做住宅,又做写字楼,还有工业园区。住宅不好卖,写字楼的入驻率不到50%,但工业园区看起来还很热闹。问园区里的老板,他们都说生意不好做。可是,何老板发现,水电费不仅没降,反而在增长。这到底意味着啥?


何老板的困惑,杨老板能回答。杨老板是生产机电产品的。制造业企业的利润越来越薄,比剃刀的刀片还薄,但不干不行啊,厂房设备都已经投下去了,不干怎么办呢?卖了?卖给谁呢?工厂里还有一堆工人,不干了,工人怎么办呢?解雇?工人不干,地方政府也不干。已经在盈亏点之下了,但还要坚持。


杨老板记得读EMBA(高级工商管理硕士)时,老师讲过,只要收入大于平均可变成本,企业就会死扛。尽头在哪里?老师说,市场的均衡状态是所有的企业利润都为零。经济学的人生哲学是,所有企业家的宿命都是一辈子白忙活。


杨老板对自己的企业还有信心,出口订单比以前多了。但他是个细心人。他担心的是,机电产品订单增加,可能是因为更多企业需要重新布局,把产线搬到海外去。要开厂,就需要更多的机电产品。等到它们都完成布局了,机电产品岂不是就没法出口了?到那一天,中国的制造业会不会出现断崖式的下跌?


卖老人鞋的张老板没有感觉到市场的寒意,相反,他觉得生意很好做。这一年的春季按农历来算是闰二月,民间有闰月给老人买鞋的风俗。张老板看到的趋势是老人买鞋,子女也给老人买鞋。他问过不少老年顾客,你们的收入减少了吗?老人们说,没有啊,退休金还涨了。张老板觉得这些老人活得相当滋润:有的跳广场舞,有的出国旅游,有的跑马拉松,有的骑自行车。有位北京的老人一直“安利”张老板,你得买辆自行车,也不贵,就几万块钱,骑自行车是最适合咱们老人的运动项目。


卖白酒的郑老板感受不到张老板的乐观情绪。他觉得这一年的行情糟透了。不是说经济形势不好反而利好白酒吗?因为可能更多的人会借酒浇愁。并不是。高端白酒还能苦苦支撑,中端白酒已经溃不成军。郑老板说,很多白酒的销售价格比出厂价格还低,销售商想不出别的办法,只能低价倾销。


为什么白酒卖不动了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年轻人不爱喝白酒了。那年轻人喝什么?他们喝奶茶。年轻人可以为了省钱饿肚子,图的是省下一顿饭钱,但转头就买了一杯奶茶。奶茶有绚丽的色彩、甜腻的味道、丝滑的口感、层出不穷的花样,让年轻人欲罢不能。奶茶是年青一代的精神寄托。一个小姑娘说,已经活得这么累了,你还不让我喝一杯奶茶?


你看,这或许就是我们到现在还在等待的原因。由于每一个微观主体的感受都不一样,所以很难从微观观测直接跳跃到宏观判断。同一个微观现象,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宏观解读。如果愿意,你完全可以为每一个悲观的消息找到一种乐观的理由。


企业倒闭,是因为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行业低迷,是正在经历阵痛。年轻人没有去工作,是因为他们都想考研或考公务员。看得一头雾水,或是看得大彻大悟,最终的结果殊途同归。这一年,宏观政策表现出了一种少见的定力。


宏观不动,微观当然不敢动,别人不动,你也不敢动。最后,大家都不动,就陷入了僵局。于是,各种悲观的声音就出来了。听得多了,你也会觉得有些不安:真的会那么糟糕吗?


二、宏观经济学是一门手艺


为了解决你的困惑,我把这本书的主题定为宏观,因为宏观是这一年最热门也最重要的话题。凑巧的是,宏观经济学也是我长年研究的领域。迄今为止,我已经有将近二十年的宏观政策研究经验。让我告诉你一个行业秘密,很多宏观经济学的前辈都曾坦诚地说:宏观经济学并不能算是一门科学,它至多不过是一门手艺。


有一些宏观经济学家特别优秀,能一眼看透宏观的本质。他们各有不同的特色,但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经历过完整的宏观经济周期。也就是说,他们见得多了。我的导师余永定就是一位优秀的宏观经济学家,他把自己多年来参与过的宏观讨论汇成了一本文集,书名就叫《太阳之下无新事》。这源自《圣经·传道书》里的一句话:“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现在正在讨论的宏观经济问题,可能多年前就已经讨论过。一个国家遇到的经济难题,另一个国家可能多年前就已经遭遇过。从这个角度来看,宏观经济学并不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之所以说宏观经济学并不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还因为我们宏观经济学家对自己的期许并不高,不会去追求过分的精准。模糊的正确胜过精准的错误。宏观经济学家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在重大的问题上不犯方向性的错误。这背后其实有一个逻辑——宏观经济学家相信,经济系统本身就是个生命体,它会对外部的干预做出反应。哪怕有时候宏观政策做得太多或是太少,只要方向没错,大差不差,经济系统依然能正常运转。


本着这样的标准,让我回答一下你的问题。


中国经济会崩溃吗?不会。


中国经济还能实现高速增长吗?能。


想要让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很难做到吗?不难。


那为什么距离目标还有差距呢?因为决策比理论更难。宏观决策之难,不是因为问题过于复杂,而是因为工具不称手。过多的政策目标,过多的约束条件,都会影响决策思路。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这是一个认知上的问题。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宏观和微观是不一样的。宏观和微观最大的差别就是:微观是自己决定的,宏观是要和别人一起决定的。既然是大家一起决定的,那么宏观的最终结果就是“自我实现的预言”。所有人都乐观,经济就繁荣;所有人都悲观,经济就低迷。无他,信心而已。


宏观就像山顶上的一个球,朝左推它就朝左落,朝右推它就朝右落。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这是“多重均衡”。牛顿力学的定律,在相对论的世界里就不再适用。同样,微观的推理很可能会误导宏观的讨论。这在宏观经济学家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遗憾的是,明白这一点的人太少了。据说,学习历史的最大收获就是,知道了历史是由不学习历史的人创造的。学习宏观经济学也常有类似的感慨。


总结一下:宏观不是微观的加总。但你是微观主体,你决定不了宏观。


于是,你的问题变成了:如果我决定不了宏观,那又该怎么办?


你一定要相信自己,因为你跟别人不一样:你是一个知道宏观不是微观加总的微观主体。


这有什么不同呢?当然有不同。在高速公路上,所有的车都在朝前开,如果你想往反方向开,那就太危险了。可是,同样朝前开,有的司机更聪明,一直看路况,随时准备变换车道,有意识地寻找高速路的出口。如果前方堵车了,这些聪明的司机就更容易避开。堵车是你无法控制的宏观变量,但避开堵车是你能够做出的微观选择。


你可以把宏观政策想象成天气的变化,而微观主体是在田地里干活的农民。农民控制不了天气阴晴,但要学会“看天吃饭”。明天会不会下雨,是不是晴天,他们有一种本能的直觉。下雨多要排涝,下雨少要抗旱,不管天气怎样,他们都要找到应对的方法。日积月累,微观主体就有了应对宏观波动的经验。你如果足够聪明,就会有意识地去了解别人是如何做的,从别人那里吸取经验和教训。


在2023年我干了一件事:我去考了个电工证。当然,整个过程和我最初的想象很不一样,我也没啥长进,电工水平依然差劲得很。不过,这段经历是值得的,这件事给我带来的体会是:做小事,学习小的技能,享受小的快乐,等待大的洪流。 


《变量6:宏观世界奇遇记》

作者:何帆,出版社:得到图书|新星出版社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巴伦周刊 (ID:barronschina),作者:何帆(《变量》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编辑:彭韧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