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惊蛰青年(ID:wakinglism),作者:贾辉,原文标题:《汉服顶流,比奢侈品更有贵气》,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眼下的潮流圈,已经被马面裙“攻陷”了。
如果说上一次国外大牌抄袭风波,是马面裙的一次大范围出圈的话,那么随着近段时间的文博热,越来越多人把这一古朴的裙式穿上了身。
形神兼备的“无语菩萨”、商代青铜器上“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三星堆博物馆中神似“愤怒的小鸟”的陶猪……越来越多的文物下凡,马面裙更不例外。
“总要穿一次马面裙,才知道国风到底有多显气质!”年轻人对马面裙的爱,来得突然又热烈。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穿着马面裙走上街头,才发现它居然能完美适配多种场合——通勤、旅行、逛街毫不违和。
低调中带着华丽的马面裙,很快以一发不可收的趋势席卷了穿搭界,成为明星、穿搭博主、普通人纷纷追捧的时尚单品。2023年,马面裙曾在一周内两度冲进某电商平台的热搜前三名。
从前只能静静躺在博物馆的马面裙,如今被年轻人穿“火”了,也穿“活”了。
穿上马面裙,真香?
第一次穿马面裙去逛街,诗宜是有点紧张的:“不想太引人注目,但又很想穿出去试试。”为了不成为大街上的“显眼包”,诗宜特地挑了一条带暗纹的黑色马面裙,仅在裙摆处带点织金纹样。
事实也证明,诗宜多虑了,在商场逛了一下午,回头率基本为零。其实,在不熟悉汉服的路人看来,这或许只是一条造型有点别致的黑色半身裙。
既日常又兼具特色,平凡中又略带华丽,也许这正是马面裙出圈的“必杀技”。但在汉服中,马面裙却是非常有辨识度的存在,只因“马面”这一显著特征从未随时间流逝。
马面裙,又名“马面褶裙”,是汉服的一种,由宋代的旋裙发展而来,在明代形成结构相对固定的马面裙。其前后共有四个裙门,两两重合,侧面打裥,中间裙门重合而成的光面,俗称“马面”。
中国传统服饰的设计,向来讲究实用与美观兼具,马面裙也不例外。马面裙诞生于辽宋时期,最初是为了方便骑乘出现的,在明代以后成为主流服装,上至皇朝贵妇,下至平民百姓都可以穿着。
马面裙前后平整的矩形裙门,使穿着者站立时端庄挺拔,落座时不易压皱。两侧的细密褶裥可以在活动时打开,骑马时方便骑蹬,走起路来还带有一种流动的美感。
比起动辄几百元的全套定制汉服,马面裙的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上千元不等,丰俭由人。
“现在买件普通的、质量好点的T恤都得100多元了,但花同样的价钱,你就能买到一条织金、织锦的马面裙,难道不觉得值哭了吗?”在讲求“性价比”的年代,马面裙成为年轻人“不妨一试”的选择。
更让年轻人对马面裙欲罢不能的,是它穿起来好看,而且非常“百搭”。无论是搭配人人都有的白衬衫,还是搭配开衫、西装外套、大衣等,马面裙都能完美适配,鲜少“翻车”。
不同于全套夸张华丽的汉服,难免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低调又有特色的马面裙更日常,可穿着的场合更丰富,还有网友调侃:“白天穿美美的马面裙去景区拍照,夜晚赶火车坐卧铺把它当床帘,好看又实用。”
“活用”马面裙。(图/@课代表小邹邹)
采用高腰设计的马面裙,没有旗袍那么挑身材,遮肉的同时还能显高、显瘦、显腿长,对梨型身材特别友好,不少穿过的人都“入坑”了:“穿马面裙只有零次和无数次。”
当然,从现代服饰便利性、舒适性的角度来看,马面裙还是有不少“缺点”的。
汉服下裙普遍是围拢式穿法,传统马面裙是用系带在腰部扎起来穿的,穿着者需要通过一定的练习,才能穿“对”——确保裙门朝正、裙腰平整、裙摆平齐、腰带美观。而且,对于习惯了松紧带、皮带的现代人而言,被系带勒几个小时,就会明显感到不适。
另外,马面裙也被诟病很容易“走光”。最开始,马面裙是为了方便骑乘设计的,非闭合式的裙子在风吹、走路或坐下时,裙片都会打开。古人穿马面裙通常会搭配衬裙、衬裤,而今人为了方便日常穿着,就在前后裙门处加上防走光贴、磁吸扣等设计,防止裙门被掀开。
类似的“现代化改造”还有很多——保留传统马面裙特点的同时,融入现代时装元素,比如将马面裙的系带改成扣子或松紧带,或使用皮革、蕾丝、拼纱等现代面料,还可以加入流行纹理和立体剪裁。
不过,这又引发了另一个热议话题:改造后的马面裙,还是马面裙吗?
“被淘汰”的马面裙,怎么又火了?
伴随着马面裙的爆火出圈,争议层出不穷:马面裙应该怎么穿?如何搭配?男生也可以穿马面裙吗?马面裙可以在什么场合穿……归根结底,这都源于汉服爱好者里,有许多主张不同的“派系”。
对大部分初入门的汉服“小白”而言,马面裙对应现代时装中的半身长裙。在他们看来,穿着便利、舒适是很重要的考量,对马面裙进行“现代化改造”是非常有必要的。时装本就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融合属于这个时代的审美特色和实用性。
但“原教旨主义派”认为,马面裙作为一种传承已久的古代服饰,必须遵循“上袄下裙”等古制来整套穿着,搭配衬衫、大衣,或者穿着时披头散发,都是在折损马面裙的文化价值。
在此之上,甚至还形成更为保守的“古墓派”,他们醉心于由出土文物或者古画中研究服装的形制,力求为大众科普极为准确的汉服知识和复原汉服。
马面裙包含设计方法的历史调查表。(图/《史更几兴废,物华常流传——马面裙的始末、解构与重组》)
在不少汉服忠实爱好者眼中,时下流行的“新中式”或所谓的“汉服日常风”,不过是在现代时装的审美框架内,替换一个或几个汉服元素,本质还是一种被他者化的审美,传统服饰文化传承无从谈起。
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马面裙的确是早已被时代“淘汰”的旧物。随着以骑马作为重要交通工具的明清时代的结束,以及现代社会的发展、服饰新风的普及,具有骑乘功能的开衩马面裙逐渐成为繁缛无用的服饰结构,更为合体的围套之裙慢慢取而代之。
在清末民初的一百年间,西方服装习俗传入中国,对马面裙等传统服装造成了毁灭性的冲击。此后,唯有在蒙学、婚典等隆重而稀少的场合中,才能窥见已经退化的马面裙元素。而近年来,马面裙的复兴,则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普及过程。
最开始,是影视剧、明星效应的带动。古装剧中,演员们身着马面裙英姿飒爽,让人感叹“古人的审美绝了”。各种晚会、颁奖活动中,在红毯上争奇斗艳的明星们不再只追逐品牌符号,也开始尝试国风服饰、“卷”设计理念,马面裙便成为他们的新尝试。
这就不得不提“行走的马面裙种草机”——徐娇,2023年的华表奖红毯,她一身白色交领衬衫搭配红色花木提花马面裙,高贵又松弛。日常到咖啡馆探店,她也爱穿马面裙,白色泡泡袖衬衣搭配黑色花鸟马面裙,别出心裁地加上一顶草帽,正是现成的马面裙日常穿搭模板。
2022年,迪奥疑似“抄袭”事件也给马面裙的出圈添了一把火,让许多此前并不了解马面裙的人“种草”了。当年迪奥秋季作品中,有一条黑色百褶长裙与马面裙“查重率”极高,引发了热议。
关于迪奥是否抄袭马面裙,目前仍存在争议。有博主指出,当年的迪奥秋季系列作品贯穿了大量的苏格兰元素,而这条黑色百褶长裙从外观上看,也和苏格兰女裙很接近。(图/微博@那央)
在一次次的尝试和争议中,越来越多人重新发现马面裙的美丽与背后的传统服饰文化。在“不断认识-发现-纠正-完善”的循环中,马面裙实现了破圈传播,从冰冷的博物馆逐步走进了我们火热的生活。
人来人往的商场里、博物馆的展品前、热闹狂欢的年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在不同的场合穿着马面裙。被重新发现的马面裙,正在迸发属于这个时代的光彩。
汉服复兴,是一场“奇迹”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2021年中国汉服市场规模达到了90亿元,汉服爱好者数量从2016年的69.3万人激增到700万人,实现了超10倍的增长。
在中国传统物质文化研究者孟晖看来,近二十年汉服运动的突然兴起,本身就是个“奇迹”。“几代汉服青年不仅关注服饰本身,还关注全部的中国文明史,他们是在重新理解和肯定中国传统文明的激情中去复兴传统服饰。”
汉服的复兴,让今人得以跳出现代时装审美的桎梏,重新发掘中国传统服饰的内涵和审美,建立对自身服饰文化的自信力和感知力。
越来越多人爱上汉服。(图/前瞻产业研究院)
回望马面裙一路走来的历程,你肯定也会感叹这是一场多么艰难的跋涉。自明代形成固定马面褶的马面裙,清代出现了褶裥独具特色的百褶裙、鱼鳞裙、阑干裙、月华裙、凤尾裙等名目,马面裙的传承历史十分完整,一直沿用到近现代,在少数民族中也有不少遗存。
这充分体现了日常社会生活的强大力量,学者祁姿妤指出:“清代马面裙的变化表明,政治上的隔离并不能阻挡满汉在日常生活审美上的融合。这一点在唐宋之间、元明之间都能看出:虽然相邻的王朝在政治上对立,但像马面裙一类的物质文化遗产跨越了千年,总体是不断融合的趋势。”
这一点,与时下复兴马面裙的“口号”不谋而合——“最好的保护方法就是穿出去”。当马面裙重返生活,回归实用,才能跨越种种偏见和障碍,得以继续传承。
所以,对时下正流行的马面裙穿搭,不妨少一些限制,多一些尝试。别忘了,在强调穿衣自由的当下,没什么比你自己穿得高兴更重要。
正如B站一个“入坑”十几年的汉服测评博主@七十二烟尘所说:“穿汉服不应该成为你的负担,祝你穿得高兴。”
参考资料:
[1] 史更几兴废,物华常流传——马面裙的始末、解构与重组丨祁姿妤
[2] 迪奥抄袭马面裙为何需要如此“兴师动众” ?丨文化产业新闻
[3] 服饰史研究者谈“马面裙”事件:这是一种具有历史积淀的服饰丨澎湃新闻
[4] 穿马面裙还有对错?褶子怎么就不能穿在前面丨七十二烟尘
[5] 天生时尚?时装体系下“马面裙”的变与不变丨春梅狐狸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惊蛰青年(ID:wakinglism),作者:贾辉,编辑:苏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