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01-31 17:13
全国GDP十强城市出炉,谁在晋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国民经略 (ID:guominjinglve),作者:凯风,原文标题:《全国GDP十强城市出炉!这些城市赢了》,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中国GDP前十城市的竞争格局已经基本稳定,南京守住了第十城的位置。然而,宁波和青岛作为挑战者正逐渐逼近,有望争夺第十城的位置。

• 🔝 上海稳住了经济第一大市的位置,拉大了与北京的领先优势。

• 📈 广州反超重庆,重回GDP第四城,展现了强大的增长势头。

• 💡 杭州和武汉的差距微弱,两城在产业结构和定位上有明显差异,谁能更进一步值得关注。


最新10强城市格局,尘埃落定。


作为GDP总量最高的城市,“十强城市”往往都是省域经济的佼佼者,代表着各自区域的天花板。


2023年,中国内地GDP十强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苏州、成都、杭州、武汉、南京。


可以看到,十强城市的守门员仍旧是南京,自2020年被赶超之后,天津仍未能回到TOP之列。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作为“守门员”的南京之外,TOP10城市几乎全部跻身2万亿俱乐部,2万亿GDP正在成为新的竞争起点。


毕竟,随着常州、烟台晋级,内地万亿城市多达26个,未来几年还有望继续扩容,万亿GDP早已不再像过去那么稀缺,无论是经济含金量还是影响力都大打折扣。


作为领跑者,经济第一梯队城市的门槛正在不断抬升。


过去一年,多个城市取得历史性突破。


上海逼近5万亿,广州、重庆联袂跻身3万亿俱乐部,杭州、武汉同时突破2万亿。


其中,广州反超重庆,重回GDP第四城;杭州反超武汉,重回GDP第八城;而成都与苏州的差距明显收窄。


虽然多城取得突破,但TOP10城市,仍旧集中于南方和东部地区。


从南北分布来看,TOP10城市中,仍旧只有北京一个北方城市,其他9个均位于南方,而作为北方第二城的天津,短期重回前十的可能性并不高。


从东西分布来看,TOP10城市中,中部只有武汉一城,西部则有重庆、成都两城,其他都位于东部,且集中于长三角、珠三角,最强增长极可谓名副其实。


这些经济大市,既是各自区域经济的领头羊,也是挑起全国经济大梁的主要支撑所在。



谁在晋级?


自从三年前南京首超天津跻身其中,十强城市格局基本保持稳定,暂时没有新的挑战者突围,但在内部,却一直呈现你追我赶之势,主要集中在京沪、广重、杭武之间。


先看京沪,上海守住了第一大市之位,且拉大了领先优势。


此前,由于疫情等超预期冲击,北京季度GDP一度历史性赶超上海,上海能否守住经济第一大市之位备受关注。


事实上,即使在疫情年份,上海年度GDP一路绝地反弹,守住了第一城,而在后疫情时代拼经济的背景下,上海进一步扩大领先优势。


毕竟,分工不同,北京并非经济中心城市,也不以制造业见长,而是以全国政治、文化、对外交往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定位。


反观上海,经济是第一位的。不仅有着国际经济、金融、航运、贸易和全球科创中心的定位,本身又是长三角一体化的领头羊,且承担着引领现代化建设的重任。


再看广重,广州反超重庆,经济总量重返全国前四。


广州对重庆的反超,既有GDP终核调整的因素,也有广州稳住自身阵脚、以二次创业再造一个新广州激发出的增长动能。



抛开重庆究竟是一个省还是一个市的争议不谈,也抛开广州因为三级财政而承担起多大的财政转移支付重任不谈,广州这些年的确面临着“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压力。


近年来,广州提出“制造业第一、产业强市”的口号,以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和健康等新兴产业,重塑增长动能,无疑是关键的一步。


杭武之间,虽说杭州反超武汉,重回GDP第八城,但两城差距极其微弱,未来竞争态势仍然焦灼。



过去10多年来,武汉GDP总量整体领先于杭州,但2020年疫情的到来,导致武汉遭遇有史以来最大冲击,被杭州连续2年反超。


直到2022年,武汉才以微弱优势反超杭州,而2023年,杭州又以微弱优势反超武汉,两城GDP差距在百亿之内。


经济实力接近,但两城的产业结构和定位全然不同。


武汉是名副其实的工业大市。汽车制造、钢铁、光电子、医药产业都是绕不开的存在,不少产业有了全国性的影响力,就连上海也罕见跑到武汉招商。


杭州则是数字经济领域的一线城市。2023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5675亿元,占GDP比重高达28.3%,整体实力仅次于北京、深圳和上海。


面向未来,武汉要补科技创新的短板,杭州要补制造业的短板,2万亿之上,谁能更进一步,仍然值得关注。



南京,能否守住第10城?


自2020年南京赶超天津,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跻身经济第10城以来,未来能否站稳“守门员”之位,一直都备受关注。


第10城之争,最大的挑战者不是天津,而是华东地区的两匹黑马:宁波、青岛。



宁波、青岛,都是计划单列市,城市性质与深圳相当,有着财政单列的优势,在各自省域中都作为与省会相抗衡的一极而存在。


如今,宁波与青岛经济总量不仅无限逼近天津,而且与南京的差距双双收窄,未来未必没有挑战第10城的可能。


根据最新数据,宁波2023年GDP达到1.64万亿,与天津的差距不到300亿,与南京的差距也从前一年的1200亿收缩到千亿以内。


青岛2023年GDP达到1.57万亿,与天津的差距从1400亿收窄到千亿以内,与南京的差距从2000亿进一步收缩到1600亿左右。


对于宁波来说,第10城,或是志在必得的目标。


宁波官方曾表示,“奋力实现2025年GDP总量破2万亿、进入全国前10名的目标”。


与天津、南京相比,宁波最大的优势在于千亿级制造业众多、拥有港口优势、民营经济一流。


宁波共有8个千亿级产业,以汽车及零部件、绿色石化、新材料、电子信息、纺织服装、智能家电等为主,无论是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还是专精特新小巨人,都位居全国前列。


宁波-舟山港则是全球货运第一大港,2023年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3.24亿吨,较上年增长4.9%,连续15年位居全球第一。


同时,宁波还是民营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2023年,宁波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万亿元大关,民营经济贡献了该市66%的GDP、79%的出口、85%的就业岗位、95%以上的上市公司和高新技术企业。


这是宁波的经济活力,也是力争跻身2万亿俱乐部的重要支撑。




剑指第10城,但青岛首要突破的是北方经济第二城之位。


青岛是山东经济第一大市,也是山东新兴产业最为发达的地方,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等产业位居前列。


过去一年,青岛取得两个历史性突破。


一是青岛港继晋级为北方第一大港后,又连超广州港、深圳港,跻身全国前三。


数据显示,2023年,青岛港集装箱吞吐量首破3000万标准箱,成为全球第五个跻身3000万标箱俱乐部的港口。


这背后,地缘变迁导致的外贸格局变化是主因。


青岛一方面具有“东北亚国际贸易中心”的区位,成为地缘变迁的受益者之一,另一方面作为北方第一大港,青岛又有着连接北方与南方的优势,内贸蒸蒸日上。


二是青岛、济南都市圈先后获批,山东成为全国第二个拥有两个国家级都市圈的省份。


根据规划,青岛都市圈,涵盖青岛、烟台、潍坊、日照等四个城市,陆域总面积2.15万平方公里,2022年末常住人口1558万人。





与其他都市圈多是“强中心+弱地市”的格局不同,青岛都市圈成员无一不有独当一面的能力。


烟台2023年正式跻身万亿俱乐部,潍坊迈上8000亿大关,成为下一个万亿城市的候选者。


都市圈的意义,在于同城化,是交通、规划、产业的同城化,在带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同时,还扩大了中心城市的辐射半径。


当然,第10城之争,谁也没有特别大的领先优势。


毕竟,大国博弈搅动的冲击波,地缘变迁带来的影响,新一轮科技革命带动的大洗牌,城市从高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都让未来充满巨大的不确定性。


谁能最终站稳“守门员”且更进一步,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国民经略 (ID:guominjinglve),作者:凯风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