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清醒贪心记(ID:qtnotes),作者:Autumn QT。
如果我什么实习都没有,该怎么办呢?
每次我分享怎么写简历时,都会被这样问。简历可以包装,化平庸为神奇,但确实会有人素材单薄,令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所以你需要“不择手段”地找到第一份实习,获得职业生涯的第一桶金。那么,我直接说重点:第一份实习,不要好高骛远、挑三拣四。
有就不错了,要啥自行车!
接下来详解一下,一份实习到底能带来什么,以及你如何找到它。
1. 为什么要接受比较“差”的实习?
常见的实习有这样几类:
第一种,大型企业非常系统地招募与培训,例如投行与咨询公司的summer intern。招聘流程与正式工作几乎一样,正规、严格,含金量高,竞争也很激烈。
第二种,跟随导师做的项目(尤其是硕士和博士生),如果由知名企业或机构资助就更好了。
我读研时,大部分同学跟随导师们做过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福特基金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机构的研究型工作。当时我们就用这些经历去敲开职场的大门。
企业、机构和高校合作研究相当普遍,读研的小伙伴们可以留意这些机会。但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学校、专业、导师,也许可遇不可求。
第三种,各类带有打工性质、需要临时劳动力的非常基础的工作。
这些很多同学都尝试过,给人翻译个稿子,站地铁口发个传单,在大大小小的公司干点从贴发票到录数据的“无聊”工作。
如果你暂时没有第一、第二种机会,对第三种的工作,也要豁出去争取(最好从大二、大三就开始)。
低含金量的工作,哪怕是在你师兄公司天天坐上两个月、不拿钱,也是很有价值的。
为什么呢?
首先,简历可以包装,可是再高明的厨子也要用原材料啊。
我的第一份实习,说多乏味有多乏味。九十年代末,中国还处在走向无纸化办公的过程中,有家银行招了几百个大学生,把历史上所有房贷合同都输入电脑。
那个暑假,我们散布在上海各个支行的档案室里,每天打开一本本文件夹,在厚厚的故纸里挑出关键字段(如姓名、房屋地址、面积、贷款金额),填写到统一的表格里。参数很多,一小时只能填3到4本,人人做得无聊冒烟。
这个工作要求高吗?不高,别太粗心就行。
但是,写在简历上是什么呢,
中国某某银行,在全国商品房贷款信息化建设项目中,查阅超过500份完整原始贷款资料,提炼关键参数录入结构化数据表中,差错率低于0.1%。
还蛮高大上的吧?每个字都是真的,没有说谎啊。
前段时间,我司组织了几场线下营销活动,就是你们在商场会看到那种,搭着展台宣传产品,现场气氛活泼,扫码有小礼品。
我们找了几个大学生帮忙,穿上统一服装,在现场穿梭,任务不复杂——如果有用户扫码出问题,关心解答一下;遇到棘手的,现场呼唤运营和产品的同事。
我想象她们如果认真做完,写在简历上,可以是什么呢?
在某某App线下推广系列活动中,保障现场用户体验:及时观察负责区域内用户的反应,主动热情解答疑难问题、讲解产品亮点,协助用户完成从感兴趣到下载注册的转化流程;
每场活动后,整理汇总热点、难点问题,提出优化建议,包括产品体验、话术、现场组织等;多项建议得到采纳。
这是平淡的工作,却是对互联网产品推广的真实参与。
但你若除了上课啥也没干过,谁也写不出来啊。
其次,饭一口口吃、仗一个个打,做不了低阶的工作,你拿什么去争取高阶的工作。
即使在麦肯锡的实习,讲真,也没那么高要求,经常只是:
照着黄页打这30家经销商电话,问这个型号的价格;
把这20个企业的财报下载存好,把这些指标找出来填到excel里面。
你说这些非得北清复交的同学才会做吗?真的需要GPA 3.8的智商和用功程度吗?不至于吧。
但是,你想争取更好机会,竞争自然更加激烈,你就要有更多的亮点与差异点。而这些亮点与差异点,靠自己一步步建设起来。
我正式求职时,前述那份录入信息的实习并没有出现在简历上,因为我有了更多、更好的实习经历。
但是它对我拿到第二份实习(外资银行)是有帮助的——我至少多了一个在正规银行认真干过些基础工作的亮点。这不能保证成功,但至少是加分项。
而外资银行对于我拿到麦肯锡和高盛之流的面试是有帮助的——因为我在金融行业、知名外企得到过锻炼和认可。
每个人都担心,自己不够好、不够特别。这得一步一步来,对吧?
其三,这些也许不怎么样的实习,真的会改变你,让招聘方更加敢用你。
一个北大生物系的朋友跟我说,那些大一就实验做得好的同学,往往都是在家做饭的。
听起来高大上的实验,其实和做饭要求的技能差不多——在有水、有火、有电、有刀、有大量易碎物品的危险环境下,有条不紊地准确操作。眼明、手快、胆大、心细。
招聘方也都喜欢“做过事情”的人,因为职场上的复杂工作,由大量的基础工作与基础素养来支撑。譬如,
咨询项目,和课堂里的案例分析、参加商业计划大赛差不多——团队分工合作,共同解决一个问题,要讨论、搜集信息、分析、提炼。
组织媒体发布会,和组织学院新年晚会也差不多——筹划节目亮点、动员老师同学表演和参与、要细心安排场地屏幕音效道具串词等各种后勤工作。
做过,就是和没做过不一样。
更系统地说,一份即使不出众的实习给予你什么?
1、证明了你的热情——你说对金融感兴趣、对互联网感兴趣、对新媒体感兴趣、对人工智能感兴趣……口说无凭啊,你为之做过什么?
2、证明了你的进取——你是个没有闲着的人,在学习、课外活动之余,在暑期周末会积极争取、尝试机会,energy level较高,对自己有要求;
3、证明了你能做事——这些工作要求不高,但也要求一定技能。
小朋友初入职场,是有些孩子会特别“嫩”。见到陌生人不敢说话、excel和word这些基本软件还不会、有问题不敢开口、被批评几句就要第二天不来上班……
你实习过,就证明自己被打磨过,能学习、能沟通、能做事、能忍耐、能对陌生人微笑。
你回想一下生平第一次去机场、第一次出国、第一次租房的感受,在陌生而嘈杂的环境中,各种信息扑面而来;再想想现在你在机场、出国、租房时是多么应付裕如。
你就知道,在职场也是如此,你见识过、经历过,会变得更从容、更高效。
总结一下,第一份实习不要贪心。这时候的坚持高标准,不是“对自我有要求”,而是“对自我没有清醒认知”,俗称“眼高手低”。
正式工作需要更慎重一些,因为你的时间投入与机会成本高,实习刚好多试试错。
2. 那我上哪儿去找呢?
招聘很贵。
在咨询公司、律所、投行、四大等“好公司”,面试官的时间成本按每小时几百至几千美金计价。每招聘一个人,要面十几、几十个人,成千上万美金的成本就花出去了。
更何况还有需求确定、信息发布、宣传推广、招聘会组织、海量简历筛选、笔试面试安排等大量协调管理工作。
对于大部分公司而言,招聘都是伤神费钱的巨大工程。校招时跑一圈重点学校,就差不多相当于组织了好几场婚礼(一般办过一次的都不想再办了)。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若非大型企业的年度正式招聘,很可能不愿意付出这个代价。
我在麦肯锡时,即使公司有系统的实习生招募管理流程,我也在项目急需时,请师弟师妹们到各大BBS上帮忙发布招募小广告。
在亚马逊时,我们会问当时的实习生,“内什么,你还有同学能来帮忙吗?”
当我在创业公司时,更是会写个需求,往朋友圈和各种群里一扔,发个红包求转。
这样的事,每天都在发生。我随手翻翻朋友圈,上周至少有2则招聘启示:
一家来自埃森哲的一位朋友,于是你有机会在简历上写上Accenture这家全球知名咨询企业的名号。
另一家互联网技术创业企业(我先生替中学同学发布)。你不要嫌弃公司不知名,对于你是有了“互联网创业”公司的入门级经验,也会多认识一些从业的过来人。
因为正式渠道周期长、成本高,“非正式渠道”相当活跃。
你不用也不能总瞄准财富500强、投行咨询那些凤毛麟角的暑期实习名额。这些机会,你用一张白纸已经进不去了。
而非正式的机会,要求往往没那么高,基本就是“先到者得”。
需求方可能就是你同学实习的单位、你师姐隔壁的部门、你表哥朋友的公司……你需要尽早地跟七大姑八大姨、师兄师姐、表哥表姐、导师同学、各种活动认识的小哥哥小姐姐,有礼貌地求推荐、求指点、求帮留意。
你不好意思?还是那句话,如果你被拒了,请问你有什么损失吗?
酒香也怕巷子深,除非你才华盖世、声名远播,即使你适合许多岗位,你总得先进入人家视野吧。
3. 一张白纸,我卖得出去吗?
真相是,在招聘方眼里,人品比技能重要。因此,熟人推荐特别管用。
职业生涯刚起步时,专业性要求不高。你所做的,基本靠中平的智商加基本的素养就可以搞定。
在高大上的上市公关公司,你也要在某个大型活动的前夜,把伴手礼和公司宣传资料一份份地装进袋子里,把第二天工作人员的盒饭订好;
在市值万亿美元的电商平台大促前,你也就是把促销产品信息录入后台,检查一遍;
在独角兽的战略部,你也得把50家竞品的公众号、促销活动翻一遍,把动向整理总结出来。
你只有先证明自己做得了基础的工作,才敢给你做附加值更高的工作。
这时候,人品比技能重要。
什么是人品呢?简单说,就是做事让人放心。
你不会好高骛远,觉得这个工作老没意思了,做两天就怨声载道、迟到早退、打游戏刷票圈,或者干脆莫名消失。
你不会粗心大意、应付应付,数字是错的、格式是乱的,布置5件事漏了2件。
你不会玻璃心、刀子嘴,遇到些困难就眼泪哗哗的,让你去隔壁部门催个文件就跟人吵起来。
一个合格的职场小朋友,拿出笔就记、听懂就确认、听不懂就问,专心麻利地做,就是大写的赞!
先踏踏实实把事情做完,然后想多问一点、多学一点、多参与一点更有价值的事,其他人也就更愿意成全你。
但其实是否“靠谱”,陌生人之间聊个把小时,未必容易看出来。面试的时候,谁都是一副彬彬有礼、专注、认真而有追求的样子。假装一小时,不是那么难。
所以熟人推荐就极其有用——我和A合作过,A靠谱,所以我信任A说合作时靠谱的B。
也就是说,你师兄在某群里说,“跟我一起给导师干过活,人很靠谱。”一句顶一万句。
那你平时是否一个靠谱的人?如果是,职场会欢迎你。
4. 怎么发动七大姑八大姨的小贴士
第一,要有稍微明确的方向,不要太宽,也不要太窄。
“我想找个实习,什么都行。”显得自己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别人不确定你愿意接受怎样的机会,也不愿冒着浪费时间的风险跟你沟通。
如果定太窄呢,不一定刚好有这样的空缺,有点让人为难,也可能错失其他相近机会。
第二,你要降低别人帮你的成本。
我麦肯锡前同事肖璟擅长用“收益减去成本”来分析很多日常问题,他写过,想让人帮你,就要降低人家帮你的成本。
那么就把你自己的信息:个人基本背景+亮点(例如office软件熟练、吃苦耐劳)+求职意向+联系方式,清清楚楚编辑成一段话或是一张图,方便师兄师姐给你往群里一丢就行。
有人会说,“师姐我想找个实习”,然后等我一一澄清,你想做什么、什么时间段、什么要求。大家都忙,未必有空投喂你。
第三,有始有终有礼貌有交代。
譬如,你同时拜托许多人,找到机会后,要及时告知其他人中止。
否则,别人把你放在心上,半个月后告诉你有个好机会,你说“我早就找到了,不需要了。”多伤人。
无论对方是否推荐成功,依然要感谢。你不能只维护此刻有用的关系,不能将他人的帮助视作理所当然。
我无法穷尽所有场景,概括起来,就是尊重别人的帮助。
5. 尾声,划一下重点
第一份实习,要啥自行车!
先找到一份事情做,与你的兴趣大致相关。它提升你的视野,也帮你打造简历中的亮点与差异点,是你进阶的必经之路。
未必要去拼竞争激烈的机会,非正规渠道很活跃、熟人推荐很有效。所以要勇敢求助,平时注意口碑。
是有人天生光芒四射,一路保送、高考状元、奥赛金牌、国外交换、学生会主席、奖学金拿到手软……看起来所向披靡。
但这样的人,装不满一列早高峰的地铁,也撑不起中国的GDP。
我们其他人,在人生的长跑里,一点一点来。
曾经8次入选NBA全明星阵容、7次入选NBA最佳阵容、2次蝉联NBA常规赛最有价值球员的Steve Nash,在入选篮球名人堂时回忆道:高中毕业时,教练把他的比赛录像寄给超过30所大学,没人对他感兴趣(他是个瘦瘦的白人)。
最终,他只拿到一所校队的邀请,这个学校他从来没听说过(Santa Clara)。他高高兴兴地去了。
在入选名人堂的演讲结尾,他这样说道:
Set small goals 建立小目标,
knock them off 实现它们,
set more goals 再建立更多目标……
Gain momentum 走上正轨,
build confidence 建立自信,
grow deep belief 建立深深的信念,
outwork people 比人家勤奋,
play the long game 为长远努力。
You don't have to be the chosen one. 你不必是被神选中的孩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清醒贪心记(ID:qtnotes),作者:Autumn Q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