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来源:苏宁财富资讯
作者: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付一夫
前不久,俄罗斯推出了延迟退休计划:从2019年起,逐步将男性退休年龄由60岁提高至65岁,女性退休年龄由55岁提高至63岁。原因很简单,俄罗斯正面临着养老金亏空的危机,正如普京在最近的电视讲话中所说,如果不改革,养老金体系“将出现裂缝,并最终崩溃”。
事实上,养老金不足堪称世界性难题,不仅俄罗斯,日本、德国以及中国都处在困境之中,而根源就出在日益严重的老龄化态势上。
养老危机正在逼近
按照联合国的标准,如果一个地区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超过7%,就可以认为该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
《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早在本世纪初,我国总人口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就已突破7%的基准线;而后的日子里,这一比重在持续攀升,到2017年达到创新高的11.4%(参见图1)。通俗点说,每100个中国人里就有至少11个65岁以上的老年人;而2017年,我国已经有约1.6亿人的年龄在65岁以上。
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的老龄化速度正在加速,比不少发达国家都要快。
如果将“65岁以上老年人占比从7%上升至14%所用年限”作为衡量老龄化速度快慢的标准,那么结合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来看,英国65岁以上老年人占比从7%上升至14%用了45年时间,日本用了25年。反观我国,仅仅17年的时间,65岁以上老人占比就从7%攀升至11.4%,
如果按照当前的态势发展下去,到2026年前后,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将会突破14%大关,前后加起来也在25年左右,同日本老龄化的速度大体相当。
值得一提的是,此时此刻的日本,举国上下正被老龄化困境所累,其15岁到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在20年间整整减少了1000万;目前日本的建筑、运输以及护理等行业所需人员与求职人数之比已经达到了3:1。
劳动人口告急,再加上不健康的人口结构,令日本人口红利几乎丧失殆尽,一群“老弱病残”难以扭转其经济颓势,综合国力、社会结构、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都被人口老龄化严重制约。
相比日本,我国的人口前景似乎也没乐观到哪里去。生活成本的加剧与国人生育意愿的减弱,使得生育率迟迟不见提高。联合国人口署2017年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报告大胆预测:预计至本世纪末,中国人口数将出现“倒V型”反转,届时最低人口预测值为6.13亿,其中可能有超过一半是老人(参见图2)。
日益加剧的老龄化态势,势必会带来一系列负面效应,其中就包括我们现在与将来都要持续面对的难题——养老危机。
养老金储备告急
当前,我国实行的是统账结合的养老金制度,即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一部分用于现在的养老,一部分积累起来用于以后的养老。具体来说,社会统筹部分的养老金为现收现付,由现在的年轻人交钱支付给现在的老年人养老;个人账户部分的养老金不断缴纳积累,用于年轻人退休以后的养老所需。
虽然这一养老制度既兼顾了社会公平又照顾了缴费群体的利益,但是现实告诉人们:现收现付的养老金越来越不够用了。
根据人社部2017年底发布的《中国社会保险年度发展报告2016》,全国已经有13个省份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的可支付月数不足1年,其中黑龙江的养老金赤字已经超过200亿元。与此同时,从年度社保基金数据上看,2012年至2016年,我国五项社保基金已连续五年支出增幅超过收入增幅。
如此一来,唯有动用个人积累的部分来填补资金缺口,可是即便如此,养老金储备的紧张状况仍然难以缓解。
究其原因,不论是家庭养老、社会养老,还是以房养老、投资养老,本质上都是用工作人口创造的物品和服务来支撑退休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老年人口比例越高,社会整体养老压力越大。然而,按照目前国人的生育状况,在可预见的未来:
一方面,现在的年轻人退休了,却没有攒下多少养老金,届时势必需要依靠下一代年轻人所缴纳的养老金来赡养;
另一方面,年轻人越来越少,而老年人越来越多,在职劳动者与退休劳动者的比例将会严重失衡,缴纳养老金的劳动者逐步减少。而领取养老金的劳动者大量增加,那么前者是否能承担得起后者退休后生活所需的庞大开支呢?
正因为如此,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来未雨绸缪,除了在“开源”和“节流”上做文章外,当然也考虑到了延迟退休计划。
延迟退休的是与非
早在2008年11月,有关部门就表示正酝酿在条件成熟时延长退休年龄。此后,延迟退休便成了老百姓热议的话题之一。而近两年,人社部部长尹蔚民不止一次表示,在2020年前后会推出延长退休年龄的具体方案,并提出要秉承“小步慢走,渐进到位”的原则,以求让公众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从国家层面看,延迟退休有其必要性与合理性,具体来说有三点:
第一,减轻养老金支付的巨大压力。推行延迟退休,可以增加劳动者养老基金的缴费年限,推迟养老金的领取时间。通过这种增收减支的方法,可以使养老金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积累,从而减轻国家对养老金支付的压力和减小养老基金的缺口。
第二,缓解劳动力短缺。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步衰减,适龄劳动力逐渐减少,这就势必需要工作经验更丰富、专业技术更过硬的高质量劳动力来补充,而对于退休的延缓,刚好可以让更具资历与经验的人们继续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
第三,可以提高退休后的养老金收入。按照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规定,企业退休人员领取的养老金数目与职工退休前一年统筹地区在职职工的平均工资挂钩,于是延迟退休可以增加基础养老金的领取数额。此外,对于事业单位的职工来说,退休之后领取的养老金往往与工龄有关,延迟退休相当于延长工龄,相应的养老金也会随之增加。
不过,就像一枚硬币有其两面一样,延迟退休也不可避免地有着其消极作用:
第一,增加年轻人的就业压力。延迟退休年龄,难免会助长“晚退霸岗”现象的滋生。大批老龄人群挤占在原本该退下来的工作岗位上,不仅会制约思维更活跃、更具创造性的年轻人的晋升,甚至还将进一步减少劳动力市场上的需求,这之于我国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不是利好消息。
第二,损害相当一部分老年人的利益。老年人无论是体力还是精力都有所衰减,而五六十岁也正值疾病的高发期,工作强度不减会让相当一部分老年人感觉力不从心。对于本该按时或是早些退休,以便领取养老金享清福的他们来说,延迟退休可能会加重他们的身体负担。
第三,不利于人口生育。按照常理,老年人按时退休后,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帮助子女照顾小孩。然而,一旦延迟退休,很多家庭可能会面临小孩无人看管的状态,年轻人的工作状态多少会受一些影响。届时,工作和生活都无法周全,人们的生育意愿难保不会继续走低。
如何有效推行延迟退休?
不管怎样,为了应对未来国人的养老危机与养老金亏空难题,延期退休几乎是大势所趋。只不过就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要想全面铺开延期退休方案,还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几点:
第一,不能搞“一刀切”。
从外部看,应该充分考虑到行业性质的差别与国人工作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实施弹性的退休年龄区间。举例说明,从事科教文卫工作的劳动者、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工程技术人员,他们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的技术知识,且工作稳定,可以延迟退休几年,做到人尽其才,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而从事建筑行业和矿产行业的体力劳动者,考虑到身体状况的大不如前,不妨早些退休,安度晚年。
从内部看,在推行延迟退休方案时,还应充分尊重个人的意愿而非强制,劳动者可以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和家庭生活情况自行安排自己的退休时间。
第二,要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
在延迟退休政策的研讨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的退休,设立相应的优惠及激励政策。这点可以参考瑞典的做法,建立起长效的工资和养老金关联机制,既对有能力支付且可以长期支付养老金的群体给予激励,又可以利用该部分资金对收入较低人群进行保障。
第三,应进一步统筹考虑延迟退休的各种影响。
须知,提高退休年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具体推进中,有关部门还需要加强养老基金的收缴及管理、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以避免延迟退休政策推行后相关制度衔接出现不必要的脱节和阻碍。同时,还应着力加强年轻劳动者的专业技能培训,并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以此来解决延迟退休与就业压力之间的矛盾。
有朝一日,你我都将年华老去。愿我们腿脚蹒跚之时,都能从容沐浴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