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02-09 16:00

消费贡献82.5%意味着什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经杂志 (ID:i-caijing),作者:孙颖妮,编辑:王延春,

文章摘要
202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5.2%,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2%,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82.5%。

• 💥 2023年中国经济呈现结构性恢复,但存在不稳定因素和名义增速低于实际增速的问题。

• 💰 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大幅上升到82.5%,反映中国经济正向内需驱动转变。

• 🛠️ 2024年需要扩大有效需求,解决居民消费能力不足和消费意愿不强的问题,同时加大投资力度和提高投资效率。

2023年中国经济“成绩单”出炉。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3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126058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


分季度看,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5%,二季度增长6.3%,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5.2%。


具体看,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6%(2022年为增长3.6%)。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1495亿元,比上年增长7.2%(2022年为下降0.2%),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82.5%。


2023年投资增速与2022年相比有所放缓,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03036亿元,比上年增长3.0%(2022年为增长5.1%)。2023年民间投资下降0.4%(2022年增长0.9%)。2023年外贸进出口与2022年相比有所放缓,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417568亿元,比上年增长0.2%(2022年增长7.7%)。其中,出口增长0.6%(2022年增长10.5%);进口下降0.3%。2023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0.2%(2022年为上涨2.0%),回落较为明显。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告诉《财经》,2023年经济运行一波三折,呈现出三个核心特点:一是结构性恢复,而非全面恢复,主要靠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带动,因此就业也是结构性的,服务业和基建投资带动农民工就业形势好转,但青年就业压力较大;二是不稳定恢复,内生动能相对不足,表现在消费、制造业投资恢复不足,受外部影响比较大;三是名义增速低于实际增速,导致居民收入增速、政府财政收入增速、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速偏低,产生了宏观与微观感受的背离。


中国银行研究院副院长周景彤表示,2023年中国经济呈现出四大转变:经济增长动能由投资向消费转变;出口动能由传统商品向新兴市场转变;供给端的生产动能向服务业转移,新能源和信息技术驱动力较强;楼市优化政策持续加码,稳预期的积极因素有所增多。


《财经》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当前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依旧是有效需求不足、预期偏弱,经济内生修复动能仍需加强,恢复和扩大需求是2024年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


扩大需求,消费与投资是两个核心引擎。2023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为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提供了方向。


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82.5%反映了中国经济正从外需驱动转向内需驱动、从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罗志恒建议,2024年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主要从两方面发力:一是解决居民消费能力不足和消费意愿不强两个关键问题;二是扩大投资的同时要综合考虑投资效益,把更多资金用于支持国家重大战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惠民生补短板领域。


一、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82.5%


与2022年相比,2023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数据显示,2023年,最终消费支出拉动经济增长4.3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2.5%,提高43.1个百分点,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显著。


近日,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2024年)》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83.2%,拉动GDP增长4.4个百分点,高于2017年~2019年的疫情前水平(59.5%)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服务消费增长较快,全年服务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0.0%。对此,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这也反映出随着居民对生活质量追求的加大以及老龄化的加速,服务消费的比重还会继续上行。例如,随着退休人员数量的增加,居民在旅游、休闲、养老、保健等方面的需求进一步上升。


当然,虽然消费占比不断提升,但当前中国消费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不容忽视。第一,居民消费信心依旧不足,消费需求偏弱。第二,消费增长速度依旧较低。社零总额增长仍未恢复到2019年的涨幅水平,表明当前消费需求依旧偏弱。第三,高消费人群消费能力释放不足。中国低收入人群占比大,收入差距决定了消费的不平衡。


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表示,疫情后大家普遍对2023年的消费复苏期待很高。有统计显示在疫情期间,中国居民的超额储蓄增加了10多万亿元,预计2023年将会出现巨大的报复性消费反弹。然而,2023年居民在消费上还较为谨慎。


据了解,过去一年,居民消费需求受到抑制,三年疫情导致的线下服务业供给仍未恢复;部分期房楼盘未能顺利交付、居民购房更加谨慎,导致家电、家具、家装等消费低迷;资本市场低迷,导致居民对经济恢复的获得感不强,也使得居民更倾向于增加储蓄而非消费。


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及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认为,如果2024年房地产市场基本稳定,消费者信心基本稳定下来。在这样的情况下,预测2024年消费仍然能够出现继续恢复性的增长。


那么,2024年消费增长的动力在哪些领域?


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为持续扩大消费指明了方向。


《财经》综合各方面信息认为,个性化消费和体验式消费有望成为消费市场的新趋势。消费者将更注重个性表达与情感体验,对产品和服务的定制化、场景化需求将不断增加。同时,跨境电商和农村电商也将成为消费市场的新增长点。而以新能源汽车、文旅为代表的升级类消费有望持续成为居民消费热点。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兼大中华区经济研究主管朱海斌认为,消费的修复是2024年的关键变数,尤其是中等收入家庭能否尽快企稳修复。不过预计推出发消费券、发现金等措施的可能性偏小。2023年7月底国家发改委出台了针对汽车、家居和文旅消费等方面的支持政策,这也是2024年可以考虑的政策方向。“另外,政府能否加大社会保障支持力度,从中长期层面降低家庭部门的预防性储蓄,我们希望在2024年可以看到相关的政策方向转变。”


二、如何形成消费与投资良性循环


2023年,房地产投资低迷拖累整体投资以及民间投资承受较大下行压力。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03036亿元,比上年增长3.0%(2022年为增长5.1%);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增长6.4%。


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9%(2022年为增长9.4%),制造业投资增长6.5%(2022年为投资增长9.1%)。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9.6%(2022年为下降10.0%),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11735万平方米,下降8.5%;商品房销售额116622亿元,下降6.5%。房地产对中国GDP的实际贡献达到四分之一左右,2023年,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对基建投资增速造成一定拖累,也成为2023年中国经济复苏道路上的主要障碍之一。


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3%,快于全部投资7.3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9.9%、11.4%。


2023年民间投资也较为低迷。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民间投资下降0.4%;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民间投资增长9.2%。前几个月民间投资增速持续回落,1月~2月、1月~3月、1月~4月分别为0.8%、0.6%、0.4%。1月~5月民间投资下滑至-0.1%,出现了较为罕见的负增长。到了1月~6月,已经回落至-0.2%。在多位专家看来,除了受房地产投资低迷的影响,民营企业信心不足也是导致民间投资回落的重要原因。


2023年,《财经》记者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调研中了解到,民营企业信心不足一方面来自中国经济还未出现强劲的复苏态势,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过去几年内外复杂因素对企业和企业家的影响还未消退,企业家缺乏投资信心。


展望2024年,国家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罗国三表示,将合理把握投资方向,确保投资形成高质量供给,着力扩大有效益的投资。


罗志恒表示,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仍是2024年稳增长的重要抓手,预计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升至4.9%。2024年房地产投资拖累减小,降幅收窄至-3%,基建和制造业投资保持高增,分别保持8.5%和6.6%的较高增速。


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预计,2024年基建和制造业投资有望较快增长。预计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4.5%左右,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7%左右。


投资与消费对扩大需求都十分重要,如何形成二者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萨看来,实现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就要找到投资和消费的契合点,使得投资方向真正匹配需求、带动需求,通过高质量供给带动潜在消费释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了“有潜能的消费”和“有效益的投资”的重点方面,要在这些重点领域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挖潜消费空间。


具体来看,“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核心在于提高投资效率和针对性,充分发挥投资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第一,需要加大投资强度。制造业特别是高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智能制造业领域需要大量投资。第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以人为中心的城镇化仍存在投资缺口。第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房地产等传统领域,也需要投资来满足改善型需求。


罗志恒也表示,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把更多的资金用于支持国家重大战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惠民生补短板等领域,而不是盲目上项目、片面追求“量”的增长。


投资具体方向上,一是部署推进实施“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重大工程项目。加快推进量子信息、科技攻关等引领未来发展的重大攻关项目,以及基础设施领域的世界性标志性工程。二是推动都市圈轨道交通、5G基建、特高压、新能源充电桩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落地。三是投向养老、托幼、城市排水排污系统等重要民生补短板领域,提高居民消费能力。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认为,消费和投资“良性循环”的最佳结合点或在服务业领域。服务消费具备充分潜能,与新兴服务业领域投资有望形成良性循环,将成为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能。


据测算,2023年前十个月,高技术服务业、社会领域服务业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占比均在9%左右,二者加总占投资总额的18%,仅较房地产的占比低5个百分点。新兴服务业已成为制造业、基建和房地产三大板块之外,固定资产投资中的“第四极”。


市场人士预测,高技术服务业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代表,相关投资有助于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加强服务消费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度,继而满足消费者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而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领域以政府为主导,投资扩大也有助于改善优质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紧张的现状,减缓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


三、2024年经济恢复的动能是什么?


展望2024年,多位经济学家都表示,2024年中国的经济增速目标应在5%左右。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认为,2024年中国的经济增速目标不应该低于5%,由于2023年中国GDP增速达到了5%以上,2024年5%的增长目标就是扣除了相当一部分基数效应的、更货真价实的5%。鉴于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低于2023年,如果中国能够在2024年实现5%的经济增速,是一个不错的结果。


罗志恒认为,2024年经济恢复动能主要有六个方面。第一,线下聚集性服务业继续回补此前疫情冲击导致的供需缺口;第二,基建投资持续发力,2023年底增发1万亿元国债、2024年赤字率或破3%、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都是支撑力量;第三,高端制造业保持高增长,受益于产业升级、产业安全需要和金融资源的重点支持;


第四,房地产的拖累减弱,经历近三年的市场调整和稳地产政策持续发力后,房地产销售和投资降幅将会收窄,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建设也会起到促进作用;第五,出口增速有望小幅转正,美国制造商和批发商均将开启补库存周期,提振我国中间品、资本品、消费品出口;第六,中美补库存周期共振,有助于加快工业企业生产和投资。


管涛也认为,2024年中国经济有一些有利的条件。一方面财政政策可能会更加积极,赤字率可能在4%左右。另一方面,货币政策无论数量工具还是价格工具仍然有空间,关键取决于对汇率波动的容忍度。


据了解,当前多部门都在酝酿2024年政策“组合拳”。2023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财经》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提信心、稳预期将是2024年中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是提振民营企业信心。


(《财经》记者邹碧颖对此文亦有贡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经杂志 (ID:i-caijing),作者:孙颖妮,编辑:王延春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