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02-16 14:24

你想要什么样的技术革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李翔李翔(ID:gh_b19aab226944),作者:叫我以实玛利,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本文探讨了技术革命可能与社会进步脱节的现象,并提出了对技术的不同用户需求以及技术愿景的重要性。

• 💡 技术进步不会自动带来整体性的人类生活和工作环境的改善,需要一定的条件才会发生。

• 💡 技术的用户需求决定了技术的发展方向,三种不同的需求愿景影响着技术进步对人类的影响。

• 💡 人工智能技术革命的走向有可能像汽车技术革命一样,带来整个社会的进步和收益的分享。

大年初七OpenAI出来炸街,发布了视频生成模型Sora,AI可以根据用户输入的文字,自动生成一段可以长达一分钟的视频。以我作为一个视频行业外行的角度来看,效果相当炸裂,AI可以根据文字的描述生成细节、光影、人物关系。


对于我这种外行而言,首先当然是喝彩,因为AI在极大降低视频内容的制作门槛,如果哪天我也想去创作短视频,相当于AI在为我这种人做加持,可以缩短很多学习视频的时间。


不过再一思考,又有点担心,这种担心可以为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模仿彼得·蒂尔多年前的一句话,我们想要《奥本海默》这样的电影,但得到的是一堆AI生成的短视频。内容创意行业的劣币驱逐良币随着技术进步是在不断发生的。之前有电影行业的人把很多短视频比喻成“猪食”,那Sora简直就是一个24小时全天不间断的自动猪食生成器。(当然可能《奥本海默》并不是用户的真实需求?)


第二个层面,回到人类和机器的关系,理论上人类和机器的协作会达到更好的效果,IBM在象棋领域战胜了人类大师卡斯帕罗夫、Deepmind在围棋领域战胜了人类大师李世石之后,我们是被这么告知的:人类棋手可以同人工智能协作,共同进步。但是机器和部分掌握机器的人类可能不会这么想。


回到OpenAI的Sora这个例子上,如果我是个创意工作者比如电影导演,我想要的AI可能是,我把已经有的拍摄素材和我设想的剪辑逻辑告诉AI,AI能剪个粗稿出来,让我确认我的逻辑是不是靠谱;而不是我告诉AI我有个主意,AI直接给我生成一部电影。


一、社会进步和技术进步可能会脱节


经济学家德龙·阿西莫格鲁(我感觉他早晚会拿诺贝尔奖)有一本新书叫《权力与进步》。他在书里直接挑战技术乐观主义者的论断,也就是随着技术的进步,人类自然会从中普遍获益,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德龙的观点是,科技革命和技术进步并不一定会带来整体性的人类生活和工作环境的改善,相反,它需要一定的条件才会发生。所有的进步都不会自动发生。就像埃隆·马斯克反复强调的那样,技术的突破需要有人付出努力。社会的进步也同样如此。整个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进步之间是可能脱节的。


例证一,中世纪欧洲。和传统上大家默认接受的观点相反,中世纪欧洲其实是在技术上有重大突破的,这些技术突破包括:运输车轮的普及使用;农田轮耕;早期壁炉和烟囱的发明;机械时钟的发明;纺车的发明等等……但是,这些技术提高的产能,都被牢牢掌控在当时的贵族和宗教阶层,普通的英格兰农民并没有能够分享到这些技术进步的收益。


例证二,惠特尼轧棉机。早期的棉花产业以长绒品种为主,这种棉花不适合在美国大规模种植,适合在美国大规模种植的品种是陆地棉。陆地棉适应性强,但也有一个缺点,棉花种子跟纤维结合很紧密,当时的轧棉机很难把种子剥离。惠特尼轧棉机突破了这项技术,让美国陆地棉种植面积大大扩张。但是它也带来了一个结果,对奴隶的需求大规模增加了。1780年时,美国的奴隶人口为55.8万人。到了1850年,奴隶数量已经增长到了320万人,其中从事棉花生产的奴隶就有180万人。


例证三,工业革命早期,蒸汽机技术给煤矿带来了生产力提升。结果是,因为采煤的矿坑挖得低矮一些成本更低,煤矿开始大量使用儿童进行作业。


德龙说:“在过去一万年间,许多重要的新农业技术基本上不但没有减轻人们的苦痛,有时反而加剧贫富落差。在工业化的第一个世纪,情况同样惨淡,只有少数人变得极度富裕,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严重下降,疾病和污染在城市肆虐。”


二、对技术的用户需求是什么?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技术进步和社会进步脱节的现象呢?他的答案是,因为技术的愿景设置出了问题。或者用我们今天的时髦话讲,对技术的用户需求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表达出来的?


被表达出来的用户需求,究竟是希望用技术进步来改善劳动者的工作条件,还是要利用技术来尽可能提高利润,还是利用技术来做更好的监控和管理以提高管理效率。


以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数字技术以及同数字技术结合紧密的人工智能技术而言,其实已经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用户需求或者技术愿景:


第一种,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效率。比较早地执着于提高管理效率的技术设计,有一种叫“圆形监狱”,是哲学家边沁提出来的,福柯也曾经转述过。这种圆形监狱的设计,利用空间和光的设计,让囚犯分不清楚自己是不是处在严密的监控下,从而提高监管效率。据说这种设计其实最早希望是用在工厂里,防止工人偷懒,可能哲学家觉得太不人道了,于是就设想是不是可以用在监狱里。


今天大量的摄像头和人脸识别技术,以及通过一些办公软件和互联网浏览跟踪技术,其实已经可以比工业时代圆形监狱的设计,更好地实现对劳动者乃至全社会(除少数人)的监控。这方面的新闻不时就会出现。比如离职时,HR通过在办公室上网的时间、浏览了什么内容等来判断工作时长、是不是在摸鱼等。


第二种,通过自动化和智能技术,消灭曾经存在的专业分工,进而替代人类劳动者,降低产品的生产和制作成本。这种技术恐吓是真实存在的。上一家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明星公司Deepmind,通过下围棋的人工智能AlphaGo炸街之后,媒体上就充斥了各种报道和分析,未来哪些行业、哪些职业会率先被人工智能淘汰。咨询公司麦肯锡还专门做过一张水位图,来描述哪些行业会最先被人工智能的洪水淹没。


第三种,增强人类技术,帮助人类更好工作。德龙认为这种技术愿景才是有利于全人类的,“我们真正应该关心的,其实是机器与算法是否对我们有用”,“与其过分关注机器智能,我们真正该问的是,机器能为人类带来多大用处,而这正是我们定义机器实用性(machine useful,MU)的目的,把重点摆在MU上,就能让我们走向更有利于社会的方向。”


人类会选择哪一种技术愿景,或者想要对技术提出哪一种用户需求,可能会决定接下来技术会走哪一条道路,以及究竟是什么人、有多少人会从技术中获利。


三、人工智能技术革命会像汽车技术革命吗?


上一波人工智能技术大热的时候,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写过一本书,我理解其实还挺悲观的。他担心的是,未来的社会可能会出现掌握了人工智能的奴隶主,再加上万千只是提供数据的奴隶。


这是技术的一条路径,但是技术完全也有可能走上另一条不同的路。一个好的例子是上个世纪的汽车业。这是一个真正推动了整个社会进步的技术变革,而且技术变革带来的收益也可以说是全社会都有分享到。


1899年的时候,汽车行业的从业者只有几千人,一年生产出来2500辆汽车。到了1920年代,福特汽车和通用汽车每年的销量都能达到150万辆。汽车行业的技术革命,除了造就了两家当时全世界最大的公司,以及像亨利·福特这样的超级富豪之外,还让更多人都分享到了收益。


对于工人而言,汽车工人薪水的上涨,让整个美国工业的薪资水平都得到提升,它帮助创造出了一个体面的中产阶层。对于整体经济和其他产业而言,汽车产业的扩张,连带带来了包括石油、钢铁、零售、地产等多个行业的扩张。对于普通用户而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让汽车价格快速下跌,再加上薪资的上升,让普通人都可以拥有一辆汽车,进而改善生活体验。


我理解,这才是绝大多数人真正想要的技术进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李翔李翔(ID:gh_b19aab226944),作者:叫我以实玛利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