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刘慈欣又获奖了。
据新华网报道,美国当地时间2018年11月8日晚,在由亚瑟•克拉克基金会主办的克拉克奖颁奖礼上,刘慈欣被授予2018年度克拉克想象力服务社会奖。
阿瑟·克拉克基金会是以已故英国著名科幻小说家,《2001:太空漫游》作者阿瑟·克拉克的名义建立的基金会。该基金会为表彰富有创造力的思想家、科学家、作家、技术专家、商业领袖及创新者,设立了若干奖项,包括终身成就奖、创新者奖、想象力服务社会奖。
当然,这个奖并不完全是科幻小说文学类奖项,旨在表彰刘慈欣在科幻小说创作领域做出的贡献。
实际上,早在 2008 年,刘慈欣就已经十次蝉联中国科幻界最具权威的大奖“中国银河奖”,彼时即有人称他是“当今中国科幻界的第一人”,当然,那时的科幻小说仍然是一个小众到不能再小众的圈子,刘慈欣也远远没有如今的知名度。
来自维基百科
时间来到 2015 年,热度逐渐发酵的《三体》系列,也开始发行多语言版本,相应的,也受到了国际科幻奖项的关注。
当然,最重要的奖项,还是 2015 年的雨果奖。刘慈欣凭借科幻小说《三体》获最佳长篇故事奖,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雨果奖,一时间,科幻迷们举国沸腾。但在“小狗门”(美国保守派干扰)的影响下,2015 年的雨果奖被刘慈欣称为“最遗憾”的一届,奖项含金量不足。
不过,《三体》没有停下通往荣誉的脚步。同年,和“雨果奖”齐名的“星云奖”,也授予了刘慈欣“华语科幻最高成就奖”,颁奖的是世界华人科幻协会。
而 2017 年,刘慈欣的《三体:死神永生》获得轨迹奖最佳长篇科幻小说奖,这个奖项被称为雨果奖的“前哨站”;之后,《三体:死神永生》入围美国雨果奖2017年度长篇小说提名,虽然最终没能再次获奖,但能够两度提名,也足以证明作品的含金量。
《三体》系列,也实现了口碑、奖项与销量的“三赢”。
谈《三体》的“人性”
时至今日,《三体》依然是刘慈欣最大的标签,但《三体》的火爆可能是刘慈欣始料不及的,时至今日,刘慈欣至今都没想明白到底为什么这部作品能达到这样的影响力。
当然,后续的分析已经最大限度地还原了这一切,除了《三体》本身的文学价值和奖项加成以外,这本小说能成为现象级作品广为传播,更多的是因为其被赋予了太多额外的社会价值。
三体的火热期恰好与全民创业的热潮重叠,《三体》被列为商业必读读物,企业家们言必谈“黑暗森林法则”“降维打击”。亦有人从中解读了对人性的批判,甚至悟出了哲学思辨。
2011 年,接受搜读读书采访时,刘慈欣曾表示,“我本身对现实不是太感兴趣,对用科幻来隐喻反映现实也不感兴趣。我并不想把科幻作为批判现实的工具。”“我创作《三体》和其他科幻作品时,从来没有希望用科幻小说反映现实的诉求,这也不是我创作的目的和初衷。”
不过刘慈欣对外界的解读保持着开放的态度,在 2016 年的央视《对话》节目中,刘慈欣大方地表示“当你构造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在读者中比较成功的话,他们必然从中解读出各种各样的结论来。”
刘慈欣在接受李召采访时,也曾说“当然了也可以很虚伪地顺着读者的杆往上爬,迎合读者的心理,什么预见到互联网战略之类的,首先这样很没意思,其次内行的人,尤其是科幻圈的人,一眼就看穿了。”
谈创作
多年以来,刘慈欣有一点坚持是始终没变的,那就是科幻小说只是小说,科幻作者也不是学者,更不是科学家。他自认不懂什么物理学、宇宙学,科幻的作用就是启发对读者真正的物理学、天文学、科学产生兴趣。
他对于”科幻小说“的理解,也一直是“小说”大于“科幻”。在接受凤凰文化采访时,他认为科幻文学属于通俗文学,最重要的应该是“好看”,思想性都是建立在好看的基础上,科幻小说没有好看这个基础的话再有思想性也很难被大家所认识。
比如,《三体》中最核心的理论——黑暗森林法则,刘慈欣认为“这是很自然的一个观点,不需要多深刻的思想,只要有常识的人,都会想到这个”。
尽管如此,刘慈欣对自己的作品依然像母亲对待孩子一样,有着小小的“自负”。虽然他自认《三体》配不上这么大的社会影响力,但如果单从科幻小说角度评价,《三体》是一部优秀的作品,而自己的短篇小说,也禁得起推敲。
2017 年,刘慈欣接受采访被问到“觉得您的短篇小说其实写得蛮好的”时,大方地承认“我感觉也是”,被问及哪部作品最喜欢时,他也骄傲地表示“坦率地说,我都很喜欢。我要是不满意,不会把它拿出来发表。”
自从《三体:死神永生》后,刘慈欣已经七八年没有再发布新作了。刘慈欣希望能跳脱出《三体》以外,写一部全新的故事;但他也承认,想超越《三体》的可能性不大。
谈科幻市场
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严锋曾评价刘慈欣:“这个人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了世界级的水平”;也有人认为,刘慈欣与三体开启了中国科幻的元年。
亦有评论认为,火的只是《三体》,而不是中国科幻。
刘慈欣本人,是认同后者的“悲观主义者”。显然,除了《三体》再没度过其他作品的读者,依然大有人在。
2015 年,在接受《北京青年报》的采访时,刘慈欣曾表示对于中国当下的科幻市场并不乐观,甚至称其“还未开始“。理由也很简单:
按常理说,一个作家的作品如果有一部有影响力会带动他以前的作品,《三体》到现在出版已经五年了,影响力还在延续。按说应该带动我其他的小说,包括(《超星纪元》)、《球状闪电》,但是没有,没有带动。到目前为止,科幻市场还是没有启动起来。大部分的科幻作品比较好的也就卖5万册左右。现在这么多年,很缺有影响力的作品,有影响力的作家也十分少。
在 2015 年雨果奖的获奖感言中,刘慈欣也说“从整体来看中国科幻的市场,整体的局面和多少年前整体上并没有太大的改观”。科幻作家靠影视版权费等,也许可以获得不错的收入,但非常不稳定,而仅靠版权费,依然无法支撑全职写作。
另外,国内的科幻文学环境也并不健全,比如在文学奖的评选中,科幻小说直到今天仍被归类为“儿童文学”。
谈自己
多年以来,刘慈欣对于自己的定位都非常清晰。他不止一次地公开表示自己就是典型的“理工男”,不懂浪漫,文笔不好。他始终自称”业余作家”,而业余作家在写作时难免会收到限制,比如细节、工作节奏等。
尽管刘慈欣没有把自己当作神秘的“隐士”,但他依然和世界保持了一定的距离,他没有微信,没有社交网络,直到现在,和外界的联系仅靠电话和电子邮件。
他认为作家应该远远躲在作品背后,不要过多的走向前台喋喋不休地去说。多说一句话,多一个诠释,就堵死读者一条想象的道路。
腾讯娱乐采访刘慈欣时曾提到,闲着的时候,大刘的生活跟普通人无疑:“我唯一跟普通人不像的地方,可能就是我从来不去玩麻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