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8-11-12 14:37
网购使我快乐,却治不好我的孤独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单向街书店(ID:onewaystreet2013),作者:夏雪宜。


又到了被双十一支配的季节。坐在地铁上,左边右边都在逛淘宝;地铁一停,就会看到双十一的广告牌;刚出地铁站没走几步,又看到公交站双十一的广告牌;掏出手机,随便点开任何一个 app 都会看到与双十一相关的消息;回到家,打开电视,几个卫视在为双十一晚会做宣传……



就算你是双十一编外人员,也没办法屏蔽无处不在的促销信息。单身节变成狂欢购物节,买买买真的能减轻一个人的孤独吗?


答案是,在一定程度上,买买买的确可以让人忘掉孤独。


去年年底,脉脉数据研究院对上万名职场人做了次孤独感调查。在这次调查中,61.47% 的职场人会感到孤独。而 57.6% 的职场人会用“买买买”来排解孤独。


       

在应对孤独这件事上,似乎没什么文化差异可言。BBC 在情人节开启了孤独实验室,5.5 万人加入这项研究。参加调查的 33 岁伦敦白领米歇尔说:“如果周末整天待在家里,我很可能会发疯。所以,我会去牛津街逛逛,花一些冤枉钱。这可能不是对付孤独最健康的方式,但这是一种能和人相处的方式,可以在人群中放空自己,这很好。”


参与研究的三位学者也建议,孤独的时候可以买自己喜欢的小玩意来讨好自己,以此减轻孤独带来的痛苦。


         

但是,“买买买”终究只是精神鸦片的一种,孤独患者想要痊愈,不能靠为自己花钱这种手段。


每十个英国人当中就有一人总是或经常感到孤独;80% 的澳大利亚人认为,社会正变得越来越孤独;在法国,约有 500 万人与社会脱节,时常感到孤独;美国研究人员汇整了 218 项有关社会孤立和孤独影响健康的研究,研究对象近 400 万人,得出结论:人类现在正面临一场“孤独传染”。


       

而且,随着社交媒体的出现,孤独也开始变异,早已不是我们以前认识的那种“独自一人,没有人陪“的孤独。人类想要应对孤独这种全球流行病,需要重新认识孤独。

      

孤独是种什么样的滋味?它如同饥饿感:就像你周围的每个人都准备好了要去吃顿大餐,只有你还饿着肚子。它令人感到羞愧和惊慌,渐渐地,这些情绪会向外辐射,让那个孤独的人变得愈加孤立和疏离。它还会像各种情绪一样给人带来伤痛,也会在人体封闭的内腔造成肉眼观察不到的生理上的影响。它会愈演愈烈,这种孤独感冷冽如冰,像透明的玻璃一样包围并吞噬着你。


对那些体会不到孤独的人来说,孤独的感觉是难以形容的。对那些深陷其中的人来说,孤独不需要描述。


     

“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房子空空荡荡,不知道该干什么”“被数百人围绕,但没有一个可以触碰”“对手机语音助手说‘我好孤独’,这些话我不能对任何人说,连我丈夫都不可以,因为他可能会想成别的意思”……这些都是孤独的滋味。


孤独最具杀伤力的地方在于,只有我们知道自己有多孤独。同样是身陷孤独的人却永远不能理解彼此的孤独。孤独不像快乐那样可以分享,这是孤独最可怕的地方。

     

       

无法沟通可以造成孤独,但孤独的元凶不是没有人可以说话,而是我们总是以为自己为了理解另一个人付出了太多的努力。


一个人望向另一个人,老远就能看到他身上闪闪发光的地方;走近了,接触多了,才能发现那些不会发光,甚至会吸收光亮的地方。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缺陷,去发现、宽容、适应这些没法改变的性格缺陷是理解。

       

  

然而,对于每天被各种事情缠绕的社会人来说,这样的理解太耗费精力了。一般情况下,我们都要绕开它,走小路。在小路上,我们不必费那么多时间、花那么多心思去看明白一个人,只需要用推理的方式去认识他,用自己的经历感受去判断另一个人的行为。


我们一边用推理的方式去理解他人,一边渴望被他人懂得。这之间的差异就是孤独。



目前最科学的孤独测量表——UCLA 测量表也是基于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而设计的。这个被广泛地用来评估成年人孤独值的测试里,满满的都是社交现实与社交期望的差距。

      

       

现实与理想之间总有差距,有时候差距大,有时候差距小,有时候差距变为零。孤独其实不是无解的。


不管我们是靠书信交流,还是靠滑手机沟通,孤独的这个本质都不会变。社交网络出现后,有一种说法很常见:微信微博脸书推特……这些社交 app 让人类变得更加孤独。但实际上,不是社交网络让我们更加孤独;而是有了社交网络,我们能更理所当然、义正言辞地不去社交。


在 BBC 的孤独实验中,有这样一条关于孤独的真相:


人们很容易认为,现代生活是年轻人孤独的罪魁祸首,但问老年人在人生的哪个阶段最孤独时,他们也表示年轻时更孤独。

            

美国天才作家大卫·福斯特·华莱士说:“孤独的人之所以倾向于孤独,更在于他们拒绝承担置身于人群所要付出的精神代价”。放到现在,上一天班已经够累了,人们更不愿意承担这样的精神代价。


在家刷微博、看朋友圈、玩游戏不会让我们多么的快乐,但出门见朋友的快乐并不比窝在家里做这些事情多多少。在见朋友路上可能堵车;等见了面,还需要维持自己的形象。就算是与你交换过小时候穿开裆裤照片的朋友,在他/她面前,你还是会约束自己,保持某种姿态。既然打发时间这么容易,谁还要打扮一番,出门去寻找快乐呢?


       

对于现代人来说,最爽的状态是想要独处时没有人打扰,不愿意孤独时又能有人陪伴。社交网络恰好能让人轻易达到这种状态。相比之下,在真实生活中维护和其他人的亲密关系成本太高了。

       

       

现在,“一人户”的比例越来越高。我国的单身人口在 2017 年达到 2 亿;韩国有 739 万一个人的家庭。单身已经从过去的贬义,变成了一种年轻人的时尚;一个人吃饭、一个人逛街、一个人看电影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独自一人可以随心所欲、按照自己的心意去生活。想找人说话时,拿起手机,打开微信就可以。

      

韩国一人烤肉店


手机在躲避无效社交和降低社交成本上确实有效,但是情感这件事,不论是爱情还是友情、亲情,永远不可能是单机版本,只有坦坦荡荡、勇敢直面才能找到出路,获得圆满。毕竟,线上社交无法取代生活中面对面的交流。


一个人的孤独不是孤独,一个人翻另一个人的微博,一个热点找另一个热点,才是真正的孤独。

     

       

哲人和作家写过很多关于孤独的句子,有的人期盼孤独带来的灵感,有的人说孤独让人难以忍受。但我最欣赏阿城的说法——“诗人用持久的热情歌咏孤独,我们不妨小心点”。


我们可能没有诗人那般热情,不至用孤独面对共同的问题。虽然谈一场恋爱过于伤筋动骨,经营一份友谊也不是那么容易,可人终究是情感的动物,需要冒着风险,去寻找一点儿真情实感。不回避这一点,才有不那么孤独的可能。与在人前笨拙的你相比,那些精明算计社交成本的行为才是既不负责,又僵化无趣的。所以别再让你的孤独虽败犹荣了,难得活一次,再勇敢一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单向街书店(ID:onewaystreet2013),作者:夏雪宜。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