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那些原本是废话的常识 (ID:feihuayuchangshi),作者:叶克飞,编辑:二蛋,原文标题:《李白如果不好好学习,长大后就会像磨铁杵的老奶奶一样蠢》,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儿子小学时曾参加过一次学校春游,目的地是本地一个农场。
在农场里,孩子们脱了鞋、挽起裤腿,玩起了插秧,换下来的裤子上全是泥。儿子跟我说,他的一个好朋友很有性格,一直嫌脏,不肯下去。
我告诉儿子:亲近大自然,亲近泥土,肯定不是坏事,可以尝试,不过,你的朋友嫌脏,也是他的自由,同样应该尊重。
我反问儿子:“你去插秧,体会到了什么?”
他的回答是“真的很脏,农民伯伯很辛苦,不能浪费粮食。”
我说“农民伯伯很辛苦,不能浪费粮食”是一个标准答案,很多人写作文也会这么写,它冠冕堂皇,看起来没有任何错误,但在当下,它未必是一个相对更合理的答案。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标准答案与合理答案往往是两回事。所以,我经常教育儿子:考试时当然要写标准答案,但作为一个有逻辑的正常人,应该看出标准答案的谬误,在内心里寻找一个合理答案。
具体到插秧这件事,我认为更合理,或者说更“与时俱进”的答案是“应该更好地推动农业自动化”。
老实说,让孩子体验插秧之类的农活,我不反对,还相当支持,但出发点仅仅是“体验”和“亲近自然”,而不是“了解农业”和“了解农民伯伯有多辛苦”。我甚至认为,那些希望孩子在传统农活里学到人生道理的做法相当荒谬。
从世界范围来看,面积仅仅7万多平方公里,还不到广东一半的弹丸小国荷兰,不但地方小,而且向海要地,土地质量相当一般,居然是世界第二大农业出口国。至于美国,以不到3%的农业人口,不但养活了本国,还是世界上第一大农业出口国。加拿大面积虽大,人口却少,但也是世界上排名前列的农业大国。此外,德国、以色列等国家,都以不大的国土面积,跻身世界顶级农业大国行列。
它们依靠的是什么?无非是因地制宜、规模化生产和自动化技术。比如加拿大和德国多数拖拉机和收割机都是带空调和GPS的,还有许多更是遥控操作,不需要人坐上去就可以操作。
纬度、气候和地理条件都不理想的荷兰,温室产品的单位面积产量雄踞世界第一。一般温室小番茄每平方米产10~15公斤,荷兰却能达到70~80公斤。
也正因为自动化,所以一个农民可以管一个大农场,在发达国家早已是常态,也是中国未来努力的方向。
从这一点来说,我甚至很理解儿子的那个不肯脱鞋下地的好朋友,因为不管是体验农业的学生还是真正的农民,都没有必要把自己搞得这么脏,因为农业原本就不一定要这么脏。
所以,虽然我不反对孩子尝试插秧,在泥土里打个滚,但如果可以选择,我更希望孩子能参观真正的现代化农业,见识一下高科技如何解放农民、改变人类社会。
在这个科技已经占据主导的时代,让我们的孩子继续念叨“农民很辛苦”,尝试手动插秧,甚至将之视为“粒粒皆辛苦”的诠释,进而讲讲大道理,反而有可能造成孩子们对农业的片面理解。更重要的是,这种思维模式不但过时,也不符合逻辑。
类似的无逻辑思维模式,在我们的教育中很是常见。比如李白的“铁杵磨成针”故事就相当荒谬,铁杵磨成针耗费的时间与精力,为什么不能拿去干点别的事,创造财富后买根针?“铁杵磨成针”的所谓坚持,不过是一种过度且无用的固执。所以正如有人所说,这个故事的真谛应该是“李白如果不好好努力学习,长大后就会像这个老奶奶一样蠢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那些原本是废话的常识 (ID:feihuayuchangshi),作者:叶克飞,编辑:二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