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我跑调,但我靠谱,我文艺,我很有用

特别策划

2018-11-20 20:30

头图为星空摄影师叶梓颐相机下的星空。


虎嗅注:过去一年,我们研究了一下少年感的表现形式,将这些了不起的灵魂分为了三类——

 

一是虽然因为不遵守丛林社会游戏规则,人生道路经历过坎坷风浪,但从不会面对逆境退缩,将梦想揉碎了下肚的“偏执狂”们。我们将其称为“抗打击乐手”。

 

二是与主流、追捧、热议背道而驰的年轻人,他们是传统文化的坚守者,也许他们的低语难以被大众的耳朵捕捉,却依旧在全力以赴寻找自己的声音。我们将其称为“低声部歌者”。

 

三是那些看似不着调,不喜欢走在既定的路上,不按常理出牌的年轻人。我们将其称为“跑调艺术家”。

 

为了能够给这些少年感灵魂以更好的舞台,我们联手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做了一组名为《音为年轻》的视频访谈报道,将分三篇文章来推送,本文系列报道第二篇之跑调艺术家篇。


有某一方面的专长,但不甘于只在一处做螺丝钉,跨界而为,实现资源的重新整合,以及个人品牌的建立。这样的人,在人力资源领域称为“T”字型人才,互联网时代,有了另一个词“斜杠青年”来形容。

 

但这两种描述都只形容了这类年轻人的广博,却没有描述出他们不停跨界、接触新事物的意义。


在对王建、叶梓颐、刘元三人的采访中,不经意间,“跑调艺术家”这个词得到了大家的共鸣。

 

“跑调”代表着跨界与杂驳,而“艺术家”则体现出,他们进行跨界的时候,是希望对事物进行拼贴重组,来形成全新的审美、舆论与商业模式。

 

三人曾经都有专注的领域,并颇有建树。但随后,他们都不约而同的做了点别的事,他们都坦陈有一点名利的诉求,但大部分是是为了寻找某种意义,这种意义,又与他们的初心的理想紧密相关。

 

文艺青年/投资人:刘元

 

“这个问题(平常看哪些领域的投资项目)我几乎每天都被人问。被FA,被创业者,被投资人问。”

 

刘元扶了扶眼镜笑道:

 

“其实我真的是什么领域都看……真的是你能想到的所有行业,就是互联网金融、医疗、电商、消费什么样都有。”

 

翻开刘元的履历,你会发现他曾经深度参与到马斯克的超级未来项目,致力于打造“子弹高铁”的Hyperloop里。另一方面,他又曾经给微信公众号“老道消息”投过天使轮。

 

而在日常涉猎的知识上,高处的刘元是:

 

“书籍的话,我喜欢安兰德的作品,而电影方面,PTA(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的《血色将至》里厚重的氛围和非常紧张的表演让我印象深刻所以之后把他的电影挨个看了一遍。”

 

而接地气的刘元是:

 

“综艺节目我都会看,需要对新的东西保持好奇心嘛。所以火的剧,比如说会看一集,像101火的时候就看了第一集,又看了最后一集。当时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和大家一起,带着社交的心态,非常娱乐,也很快乐。”

 

就是这样一个涉猎广泛的人,做事情的时候目标极其明确。当年他给自己选专业的时候,选了会计,但事实上他本人是非常讨厌会计这个行当的:

 

“这个人类几千年历史上就没有著名的会计。”

 

但刘元当时的诉求很明确:毕业之后找工作不要麻烦家里人。而会计是那个起薪最高的专业。——但最后找工作时还是遇到了麻烦。

 

“那时候学会计的,大部分都想去投行,然后所有投行都拿美国政府的补助,于是全都不招国际学生。我遇到过面试前一天忽然发邮件说面试取消了,因为发现你不是美国公民。”

 

他绝望的发出了无数份求职邮件后,在一位校友的帮助下,终于进入了一家VC机构,并决定了他后来的职业生涯。

 


 

今天,繁忙的刘元都会把晚上时光拿出来,去钻研文艺作品。

 

他说,其实理想里,他想做很多别的事情,比如说当调查记者:“从事文字行业,会是我内心一直到现在也仍然比较梦寐以求的工作。”

 

“我一直觉得,不管你是在从事什么工作,不管专业是什么,其实并不能影响你能学什么,你在业余时间能够做什么……之前很多相信,人永远是有选择的,人生永远是有可能性的。”

 

不过问他是否会在财务自由之后提前退休,去做其他事情,得到的回答是肯定的“不”。

 

他当然是斜杠的,但同时也是专注的。在VC这段乐章中,他的“跑调”才刚刚开始。

 

广告人/星空摄影师:叶梓颐

 

如果说刘元是一种眼界上的跑调,那么叶梓颐则是让自己的职业生涯,直接Remix成了另外一首歌。曾经是一名优秀广告人的她,变成了一位星空摄影师。

 

然而她自己总结说:


“现在做得事情从表面上看是我放弃了之前广告人的职位,但实际上我认为是把我想要呈现的两个梦想都结合在一起。”

 

25岁时,叶梓颐和她的妈妈,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妈,我现在25岁,可能也只有五年的时间折腾。以后等我成了家,等我有了孩子,可能就要为家庭和其它事情牺牲了。我30岁之后有30年、40年的时间用来稳定,但用来折腾的,只有这五年了。”

 

叶梓颐的折腾是有风险的,比如说她去海拔4000米的纳木错,骑马,跑步,拍星星,关键她还是带着一点感冒上去的。当时遇到冰雹,感冒加重,得了肺水肿——在高原上,这是致命的病。

 

再比如拍摄星空通常在野外,有数次,她与狼群十分接近。

 

尽管叶梓颐说,随着拍摄的工作越来越多,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也越来越强,但这件事情,依然很难让父母完全放心。但她还是在坚持:

 

“等我30岁,40岁再想折腾的时候,可能青春就不复返了,人只能活这么一辈子。”

 



 星空摄影是一份成本高昂的工作,此时叶梓颐曾经作为广告人的本事就有了用武之地。

 

刚开始拉不到赞助,叶梓颐就想办法说服厂商,借一些器材,向他们证明自己有能力拍出好照片,也有那么多观众愿意看。

 

出名之后,她有了自己的公众号,陆续有许多品牌找了过来。她开玩笑说,自己还是蛮高冷的,只要她认为好的案子才会去做——现在不算有钱,但过好生活是没问题了。

 

父母一直没有在表面上支持叶梓颐,还是觉得她应该找一份更加稳定的工作。但叶梓颐说,他们会不打招呼去看她的展览,让她感到很欣慰。

 

“他们会开始觉得以我为傲吧。”

 

叶梓颐会把每次旅行做成一个歌单,每次回顾这些歌单,就会想起这次的旅行。就像安迪·沃霍尔有很多瓶香水,都不用完,而是留些余香,让香气和记忆混在一起。

 

拍摄星空,意味着漫长的等待,每次在音乐中回想起当时的场景,叶梓颐都很怀念和享受这种等待的感觉:

 

“实际上那是让你心平气和的去做一件事情。我很享受那样专注带给我的力量。”

 

在无尽的旷野与变幻的星空中,叶梓颐哼的歌曲渐渐跑调,又渐渐,变成了一首新的曲调。

 

医生/餐饮店老板:王建

 

医生这个职业是特殊的,手术刀的每一次位移,都可能关乎患者的生命。

 

但每个医生,又都不特殊,脱下了白大褂,他们都是普通人,有七情六欲,有个人梦想。

 

“全世界不好说,但医生里跨界做餐饮的确实不多,要是细分到烧烤,可能只有我们一家了。”

 

在位于北大以东、清华南侧成府路上的柳叶刀烧烤店,王建带着些许自豪说道。他是柳叶刀烧烤店的创始人,同时也是一名出色的肿瘤科医生。

 

他回忆,自己从小学到北大毕业,一直都是班长,爱张罗事。精力旺盛的他,在做好医生本职的同时,又萌发了创业的理想。

 

通常医生创业局限在医疗领域,比如医生集团。但王建觉得有些没意思,他洞察到,医生这个职业群体,其实缺乏“第三空间”,在单位和家庭以外,缺少交流的机会。考虑到医生经常下班比较晚,真正能够富有人情味的社交,就很可能在烧烤店里——恰好,王建是徐州人,徐州烧烤颇为出名。

 

于是,医生的小小跑调,便造就了一个《柳叶刀》杂志执行主编也会光顾,医生的“深夜食堂”——柳叶刀烧烤店。

 


 

世人常见的误会是,开了烧烤店之后,王建白天拿手术刀,晚上拿串烧烤。这多少有些小看北大高材生。

 

“其实烧烤店有专业的餐饮合伙人打理,除了周末去看一下,我几乎不管店里的事情。我本职工作依然是一个医生。”

 

王建很自信,自己能够驾驭创业者和医生这两个身份。一来,他清楚的知道,在柳叶刀烧烤店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的情况下,只有把医生的本职做得更好,才能平息人们的质疑。二来,他表示自己只是把别人刷微博的时间,拿去关注创业的事情了而已。为此,他已经许久没能看自己喜欢的NBA比赛了。

 

另外,这个从小就是学霸的医生还略带腼腆的说:

 

“(从小成绩好)这个事情我自己说比较不要脸啦,确实一直算比较努力吧……我觉得有些人就是可以同时干好两件事的,这么说确实不太要脸,但确实就是。” 


跑调但靠谱,文艺且有用

 

“只要方法得当,多才多艺并不是难事。”

 

史上最符合“跑调艺术家”定义的天才达芬奇这样说。他在画家的表面下,有无数斜杠:天文学家/发明家/雕塑家/音乐家……

 

然而他并非因为“博学”这个标签而被人记住,而是在各个领域都有所成就,最终被后人追溯为博学者。

 

做一个表面上的斜杠青年并不困难,难在跨界的同时,不仅仅成就个人品牌,还真正的创造价值。

 

刘元、叶梓颐以及王建,都证明了自己在“三心二意”的外表下,构筑了多元化的商业模式,以及文化符号。这是当我们谈论“跑调”时,所真正在谈的东西。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别打CALL,打钱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