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原创
2018-11-26 23:55

在线培训带上“紧箍咒”:老师必须持证上岗背后的深意

虎嗅华东报道,头图©️视觉中国

作者 | 避难所小子


眼看离年底还有一个多月时间,教育部再一次收紧了对校外培训的治理。今天(11月26日)教育部等三部门再一次发布关于健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若干工作机制的通知。


早在今年年初,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专项治理分三个阶段进行:一阶段,全面部署和排查摸底,要于2018年6月底前完成;第二阶段,集中整改,要于2018年底前完成;第三阶段,专项督促和检查,要于2019年6月底前完成。


以今年年底为时限,教育部要完成对课外培训机构的集中整改。


焦虑家长助长课外培训


最近《疯狂的黄庄》刷屏了,对于家长而言,孩子已成为突破阶层或维持阶层的寄托, “中产家庭百分之三四十的年收入都要用于子女教育,这笔钱肯定是要花掉的”。


迎合家长“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同样也为了更高的利润增长,培训机构的课程体系越来越密,很多培训机构还推出了“提前学”课程,鼓励孩子去搏奥数比赛的名校保送或加分资格。据说有些孩子在初一甚至六年级就已经学完高中数学课程,剩下的时间就要准备参加数学竞赛。


对于这种投资未来、改变命运,延续阶级的机会,家长的价格敏感度非常低,不管孩子是真能吸收学习还是只能“陪跑”,愿意花大价钱给孩子请名师上课。


不只是国内,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应试教育制度的国家,补习文化都非常盛行。学区房体现了社会优质资源的稀缺性,应试教育的规则公开平等,但在激烈的竞争下,课外培训成了家长不得不拿下的砝码。


孩子的负担越来越重,但他们不能决定这一切,即使没有培训机构,家长也能想办法给自己的孩子开小灶。课外培训业务针对的都是家长,他们才是这个行业的根基,掌握了孩子的教育消费决策权。


今天还有一个“大新闻”:首例基因编辑胎儿在中国诞生。这让笔者想到了科幻电影《千钧一发》:在未来,基因决定命运,没有经过基因工程加工自然分娩的主角受到基因歧视,但主角靠后天努力在训练中超越了没有基因缺陷的“正常人”,实现了太空梦。


电影驳斥了基因决定论,赞颂弱肉强食法则下不屈的生命。但现实却是,作为这部电影宣传活动的一部分,发行方刊登出了遗传工程广告,结果有数千人信以为真,并打来电话要求借助遗传工程优化后代。如果可以,家长会选择“赢在子宫”。


而“碎钞式教育”已经成为继房价外年轻人的又一粒避孕药,他们意识到不是有繁衍的需求就有资格当父母,这种压力催生了更多丁克家庭。


三分之二培训机构存在问题


家长的不计成本的狂热,也让K12行业的水变混,校外培训机构在很大程度上处于无人监管的灰色地带,天价培训费、冒牌师资和课程缩水现象屡见不鲜。


据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全国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整改工作进展情况的通报》,对截至10月15日的校外培训机构整改情况进行了通报。通报显示,摸排校外K12培训机构共40余万所,存在问题机构超过27万所,占比高达67.5%。已完成整改的8万余所,完成整改率仅为30.68%。


在今年八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针对当前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有安全隐患、证照不全、超前培训、超标培训等突出问题,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关键环节入手提出了一系列措施。


在家长最关心的师资方面,《意见》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师资设定了标准,明确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聘用中小学在职教师,从事语文、数学、英语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培训的教师应具有相应教师资格。此外,《意见》还要求培训机构收费时段与教学安排协调一致,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


如此就切断了学校老师向课外培训机构输送学生的潜在链条,杜绝了部分老师“课上不讲课下讲”“校内不讲校外讲”的现象,也能有效制止许多培训机构乱收培训费,而教师资格证的限制,至少能保证孩子接受的教育是相对专业的。


虽然教育部在相关通知中称“要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念,理性看待参加校外培训的作用,不盲目攀比,切实减轻子女校外培训负担”,但参不参加课外培训,主要是父母的意愿。教育部主要以建立健全校外培训机构监管机制为着力点。


在优秀教育资源稀缺的背景下,教育公平和素质教育就是空中楼阁,只要应试教育的制度存在,家长围绕有限教育资源的竞争就不会停歇,课外培训就是不会冷却的赛道。


线上机构的一盆冷水


在最新出台的《通知》中,尤其强调对在线培训机构的监督,要求明确按照线下培训机构管理政策,同步规范线上培训机构;线上培训机构所办学科类培训班的名称、培训内容、招生对象、进步安排、上课时间等必须备案;必须将教师的姓名、照片、教师班次及教师资格证号在其网站显著位置予以公示。


其实类似方式,已经在证券从业行业进行了普及,中国证券业协会网站可以查询持证从业者的公示信息。


创新工场投资总监周家骏对虎嗅表示,陆续出台的政策不是坏事,中国的课外培训市场太过分散,有很多不合格的个体机构在搅乱市场,因此收紧的行业监管对整个行业来说是偏正向的。


此外,周家俊认为教师资格证取得与否跟一个老师的水平高低并没有正相关关系,教师资格证比较好考,有质量的线下培训机构大多老师都是有教师资格证的,而线上教育则并没重视这块,会有一些老师没有教师资格证。


事实上,大多数培训机构都没有把教师资格证作为招聘条件,俞敏洪说“大部分机构90%的教师都没有(证)”也并非危言耸听。


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在11月初开考,这次教师资格证考生的报名人数猛增,甚至刷新了多个省市历年报名人数记录,而背后的一大重要原因正是培训机构的教师们紧急报名考证。


把考“教师从业资格证”作为必要门槛的情况下,也间接推动了这个“考证行业”的发展,对培训机构而言,成本提升后,或多或少间接转嫁给了学员。


对于持证问题,新东方在10月24日的投资者电话会上提到新东方有50%老师拥有教师资格证,不能保证100%的老师都会拿到资格证,拿不到证的新东方老师将调到助教岗位,而招聘新的教师必然增加一定的成本。


好未来则在在10月25日投资者电话会上提到其持证教师的比例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没有资格证的老师已经报考11月的考试,教师资格证审查对其长期业绩没有影响。


周家俊认为,新政策要求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这意味着很多烧钱厉害的在线教育机构的市场推广不会那么激进了,但其商业模式不会受到太多影响。


但正如国家出台了网约车的报废年限,并要求网约车司机也考取上岗证,很多网约车司机选择不再继续开网约车。政策的收紧,也是要通过对培训老师的限制来整治行业乱象,如果从业者数量减少,必然会影响培训机构的生意,而线上机构烧钱抢用户的疯狂也要告一段落了。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高街高参(ID:gjgc168)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别打CALL,打钱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