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03-08 20:29

投行人的日子,为什么越来越难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读数一帜 (ID:dushuyizhi007),作者:张欣培、周楠,编辑:杨秀红,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本文讨论了投行行业面临的严格监管和审核趋严的问题,以及证监会加大对IPO企业的现场检查和处罚力度。文章指出,投行人面临更严格的内控要求和责任风险提高,投行行业的好日子或已结束。

• 💼 严监管力度加大,投行人面临更严格的内控要求和责任风险提高

• 💡 IPO审核趋严,近期IPO终止数量创新高,撤回企业预计会进一步增加

• 📉 投行行业回归正常状态,需要提高专业服务水平,为市场提供高质量服务

3月6日,中国证监会新任主席吴清首次公开亮相记者会。其在全国两会经济主题记者会上的回答,充分彰显了严监管的理念。


吴清表示,目前,证监会对在审企业进行现场检查,交易所也进行现场督导,但是现场检查和现场督导的覆盖面还非常有限。


“下一步要成倍地大幅地提高覆盖面,对发现的违法违规线索进一步加大查处力度,坚持申报就要担责,以此倒逼发行人进一步提高申报质量,也倒逼中介机构提高执业和服务水平,做到勤勉尽责。”吴清强调。


一切都有迹可循。龙年伊始,IPO(首次公开募股)审核趋严的风声愈紧。


2月18日~19日,证监会在两天内召开了十余场座谈会,就加强资本市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座谈会由新任证监会主席吴清和证监会领导班子成员分别主持。


证监会表示,更加聚焦严把IPO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等方面,重点是更加突出发行上市审核监管全链条的把关。证监会、交易所、派出机构都会加强发行上市监管,压实发行人第一责任和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


座谈会传递出了IPO审核越来越严的强烈信号。而严监管在今年初就已经有了明显迹象。


1月29日,海通证券及相关人员因二次申报项目有缺陷被上交所予以了监管谈话与警示。2月9日,证监会对上海思尔芯IPO过程中欺诈发行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这也是新《证券法》实施以来,首例提交申报材料后、未获注册前被证监会查办的欺诈发行案件。


“我们认为监管趋严是最主要的方向。”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对《财经》表示,吴清在两会记者会上明确表示,监管力度会进一步加强,保护中小投资者,这是非常重要的方向。


“从监管层的表态以及近期处罚案例来看,申报端的审核已经越来越严了。”北京某券商人士告诉《财经》。


严监管的威力正在逐渐显现,今年以来,IPO终止数量创下了阶段高峰,达到59家,其中57家公司主动撤回上市申请。业内人士预计,接下来撤回企业的数量或会更多。


严监管依然会成为2024年资本市场最热关键词之一。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财经》表示,近期针对IPO的表态释放出证监会对资本市场监管的强烈决心和更加严格的监管信号。


严监管下,作为“看门人”的投行也越发谨慎。“现在内控更加严格,工作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一位投行人士表示。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更是直言,投行的好日子到头了,该回归正常状态了。


“投行的收入远超社会平均水平,高收入的最大原因不是自身创造了多大价值,而是供求关系和行业封闭带来的。但现在供求关系改变了,产能过剩了。责任风险提高了,精英思维要破除了。”王骥跃告诉《财经》。


在王骥跃看来,包括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投资管理机构、会计师律师事务所、评估评级机构等,都要进一步回归本源,勤勉尽责,把功能性放在首位,不断提高专业服务水准,为市场把好关,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一、IPO撤回量创新高


从过会数量和撤回数量上看,IPO审核趋势越发严格。


Wind(万得)数据显示,截至3月7日,今年以来上会企业25家,过会企业22家,过会率为88%。2023年同期,IPO审核家数是51家,其中过会41家,过会率为80.39%。尽管今年以来IPO企业的过会率较高,但上会数量和过会数量同比明显减少。


严监管下,IPO终止数量也创下阶段高峰。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7日,终止(撤回)、终止(审核不通过)、终止审查的拟IPO企业有59家。而2021年~2023年同期,这一数字分别是35家、21家与44家。


在今年的59家终止IPO的企业中,57家是主动撤回申请,终止审查与审核不通过的各有1家。


从板块方面看,终止企业最多的来自北交所,今年以来已经有19家企业撤回申请。创业板有17家,主板有15家,科创板有8家撤回。


从保荐机构来看,撤回企业数量最多的保荐机构是中信建投,有8家。中信证券撤回企业数量7家,中金公司有5家, 


业内人士预计,接下来撤回企业的数量或更多。


孟磊提到,过去两三年,注册制下IPO市场发展蓬勃,但也一定程度上存在投融资天平两端平衡的问题,“投资和融资似乎在目前这个时间点并不是特别平衡”。


“在这样的背景下,IPO略微放缓,在经济和股票市场完全走出下一轮行情之前,这样的一些战术性举措将有利于一二级市场的平衡,也有利于投融资的天平两端的平衡。”孟磊说,“只有让投资者赚到钱了,才会有更多的企业融到资”。


实际上,监管层在申报端已经加大审核力度。


1月29日,上交所公布了《关于对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有关责任人采取监管措施的决定》及《关于对保荐代表人晏璎、谢丹予以通报批评的决定》。


海通证券因存在首发保荐业务履职尽责明显不到位、投行质控内核部门未识别项目重大风险及对尽职调查把关不审慎等缺陷,上交所对海通证券予以监管谈话,对相关负责人予以监管警示。


值得注意的是,海通证券此次保荐的项目是二次申报,而且是在该项目受理阶段就被上交所开展了现场督导。“这说明申报端已经收得非常紧了。”北京一家券商投行人士表示。


上交所向券商下发的2024年第一期发行上市审核动态,对发行人再次申报IPO核查要求予以明确。上交所要求对前次申报IPO的时间、审核和注册阶段关注的主要问题、前次IPO申请被否或撤回的具体原因、导致前次IPO申报撤否的相关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发行人历次变更中介机构的原因及合理性进行充分说明。


在一系列严监管信号下,券商更是严格要求自身。“券商现在肯定要更加谨慎,质控内核更严。”上述投行人士告诉《财经》。


二、主动撤回申请仍被重罚


2024年以来,证监会已经多次强调IPO“申报即担责”。即便企业主动撤回IPO申请,但若发现问题,也难逃被罚。


据证监会官网2月9日消息,证监会对思尔芯欺诈发行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该案系新《证券法》实施以来,发行人在提交申报材料后、未获注册前,证监会查办的首例欺诈发行案件。


根据上交所披露,该所于2021年8月24日受理了思尔芯的科创板上市申请,保荐机构为中金公司。据招股书,思尔芯拟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2000万股,拟投入募集资金10亿元用于高性能数字芯片验证平台项目等。


但在一年之后,2022年7月,上交所称,因发行人思尔芯及其保荐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该所终止其发行上市审核。


证监会此番发布的行政处罚决定显示,作为首发信息披露质量抽查企业,证监会于2021年12月对思尔芯实施现场检查,发现公司涉嫌存在虚增收入等违法违规事项。2022年7月,思尔芯撤回发行上市申请。证监会对其涉嫌欺诈发行行为进行了立案调查和审理。


经查,思尔芯在公告的证券发行文件中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其《招股说明书》第六节“业务与技术”、第八节“财务会计信息与管理层分析”涉及财务数据存在虚假记载,2020年虚增营业收入合计1536.72万元,占当年度营业收入的11.55%,虚增利润总额合计1246.17万元,占当年度利润总额的118.48%。


证监会依法决定:对思尔芯处以400万元罚款;对时任思尔芯董事长黄学良,时任思尔芯董事、首席执行官、总经理Toshio·Nakama分别处以300万元罚款;对时任思尔芯董事、资深副总裁林铠鹏,时任思尔芯董事、资深副总裁、董事会秘书熊世坤分别处以200万元罚款;对时任思尔芯首席财务官黎雄应处以150万元罚款;对时任思尔芯监事会主席杨录处以100万元罚款。


“实行注册制,强调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发行上市条件更加多元包容,发行上市全过程更加规范、透明、可预期。但实行注册制,绝不意味着放松质量要求,在把选择权交给市场,强化市场约束的同时,审核把关和法治约束也将更加严格。”证监会称,下一步,证监会将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进一步加大新股发行领域现场检查、现场督导、稽查执法力度,压实发行人信息披露责任和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


“这一事件释放出‘重信披、零容忍、严监管’的重要监管信号。”田利辉认为,思尔芯案是在提交申报材料后、未获注册前被证监会查办的,这体现了监管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思路,也体现了“零容忍”的监管态度。


“证监会此次对思尔芯的处罚力度之大,显示了其监管‘长牙带刺’的特点,展示了其全面加强金融监管的工作方向,还体现了其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决心。”他提到。


近期,有报道称,目前交易所正在倒查IPO企业十年财务数据,一些已经撤回材料的企业也在倒查范围。2月23日,证监会在发布会上回应,目前没有IPO倒查十年的安排。但是证监会也强调,正在持续加强IPO全链条把关,严审重罚财务造假、欺诈发行,将大幅提高拟上市企业现场检查比例。实际上,监管窗口已前移至IPO受理阶段。


如何“严把IPO入口关”?


两会记者会上,吴清表示,企业的IPO上市,绝对不能以圈钱作为目的,更不能允许造假欺诈上市,所以注册审核的各个环节都要依法依规,严之又严来督促发行人能够真实准确完整地来披露它的信息,要全力把造假者挡在资本市场的门口门外。


“下一步要成倍地大幅地增加现场检查的这种覆盖面,对发现的违法违规的线索进一步加大查处的力度,申报就要担责。”吴清强调。


田利辉认为,要实现严把IPO入口关,需要加强审核力度,要加强申请上市企业的基本面、业务模式、市场前景等方面的全面审核,落实穿透式监管;要强化信息披露要求,要求企业真实、充分、及时披露信息,以便投资者做出更加明智的投资决策;要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严惩存在欺诈发行、虚假陈述等违法行为的企业和市场中介,维护市场的公平和公正。


对全面注册制下的资本市场而言,“严把IPO入口关”的意义和重要性如何?


在田利辉看来,“严把IPO入口关”是全面注册制下的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全面注册制背景下,如果IPO入口把关不严,将可能导致质量不高的企业涌入市场,给投资者带来损失,同时也会破坏市场的公平和公正。


三、严监管信号明显


实际上,吴清上任之初召开的系列座谈会上,监管层就多次表示,更加聚焦严把IPO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证监会正评估总结近年来发行监管工作实践,更加聚焦严把IPO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等方面,研究完善相关政策机制,重点是更加突出发行上市审核监管全链条的把关。


下一步,证监会或将进一步加大对拟上市企业的督导检查力度,大力整治财务造假,对“带病闯关”形成更有力的震慑,倒逼发行人提高申报质量、中介机构提高执业水平。


在年初的证监会2024年系统工作会议上也提出,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加强发行上市全链条监管,评估完善相关机制安排;压实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坚持“申报即担责”,对“带病闯关”的,严肃核查、严厉惩治。


“严入口”的同时,“出清”也在加速。2023年近50家企业完成退市,且潜在退市公司还在不断增多。证监会在年初工作会议上也强调,要巩固深化常态化退市机制,坚持“应退尽退”,加速优胜劣汰。


在证监会召开的系列座谈会上,与会代表表示,近年来退市家数迅速提升,强制退市率已与美国等成熟市场基本持平,但主动退市公司家数不多。


经济学家华生在座谈会上表示,退市力度肯定要加强。“股市无论大进还是大出都不适合中国国情。证券市场要主动推动自然退市。在鼓励和支持优质企业的收购并购的同时,痛下决心坚定堵住壳资源的重组借壳。”


对此,监管部门强调,退市事关投资者利益,必须切实保障投资者的知情权、交易权和求偿权,进一步完善对投资者的赔偿救济机制。


据悉,监管部门正在研究优化退市指标,设置更加精准、匹配的退市标准,着重加大对财务造假公司的出清力度,同时完善吸收合并等多元退出政策规定。


此外,在企业财务造假监管方面,证监会表示,正会同有关方面研究健全综合惩防的机制,从公司内部治理、中介机构把关、证券部门监管三道防线入手强化机制建设,努力实现业绩穿透、数据真实,加强全方位立体式追责,对审计评估违法案件从重处罚和适用禁业处罚等“硬措施”。


对于欺诈发行、系统性造假和配合造假、财务“洗澡”等重点领域,证监会将加强跨部门联合防治、联合执法,更好发挥最高人民检察院驻证监会检察室、公安部证券犯罪侦查局的派驻优势,提高行政刑事衔接效率,提升“零容忍”执法效能,让造假者及其“帮凶”真正痛到不敢再为。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开年以来,监管层已下发了多张罚单,受罚主体既包括中介机构投行,也包括上市公司。


田利辉认为,未来,监管层对于IPO的审核将会更加严格,准入门槛也将有所提高,以确保上市公司的质量和投资者的利益。


田利辉认为,证监会将更加注重公司的基本面和长期发展前景,对于公司的盈利能力、业务模式、市场竞争力等方4面将进行更加严格的审核。同时,对于信息披露的要求也将更加严格,以防止公司故意隐瞒或者误导投资者。证监会将加强对上市公司全过程的监管,包括IPO前的辅导、审核、发行以及上市后的持续监管。同时,证监会有望继续加大对不合格公司的处罚力度,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和投资回报。


在孟磊看来,尽管监管趋严,从长线角度来看,未来依然还是会有更多的优质企业通过A股获得支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读数一帜 (ID:dushuyizhi007),作者:张欣培、周楠,编辑:杨秀红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文集: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