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03-13 21:52
短视频新闻,只能“流量为王”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腾讯研究院 (ID:cyberlawrc),作者:邓培山、王焕超,原文标题:《短视频新闻的兴起》,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本文探讨了短视频新闻的兴起,并分析了其对新闻传媒行业的影响。文章指出,短视频平台,特别是TikTok,正成为年轻受众获取新闻资讯的主要渠道。不少传统媒体机构也纷纷入驻短视频平台,通过短视频新闻吸引更多年轻读者。然而,短视频新闻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流量至上、内容浅化和虚假信息泛滥等。传统媒体应将短视频视作一种新的媒介形式,灵活运用并思考如何优化内容。

• 📺 短视频平台成为Z世代主要新闻来源,引起新闻行业转变。

• 📈 TikTok等短视频平台快速崛起,吸引大量传统媒体机构入驻。

• ⚠️ 短视频新闻存在流量至上和虚假信息泛滥等问题,需要重视。

牛津大学路透新闻研究院每年都会推出一份观察报告《新闻、传媒和技术趋势预测》,来呈现全球新闻媒体在过去一年的发展趋势。在2024年的观察报告中,“平台转移”成为重要的关键词,事关受众资讯接受习惯的变化。报告引用了一项第三方数据,显示2023年来自Facebook的新闻网站流量下降了48%,来自X/Twitter的流量下降了27%。[1]


造成这种变化的重要原因,就是用户的新闻接收习惯发生了转变。目下,以TikTok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正越来越成为年轻受众获取新闻类资讯的渠道。


这不仅仅是牛津一家机构的结论。多项大众调研都发现,短视频平台越来越成为Z世代的主要新闻来源,也是欧美国家越来越受欢迎的新闻来源。2023年,皮尤(Pew Research Center)的一项调查发现,30岁以下成年人中的三分之一,经常在TikTok上浏览新闻。Ofcom关于英国新闻消费的最新报告也显示,TikTok是成年新闻受众增长最快的新闻来源。


这些数据背后,呈现了全球新闻媒体行业正在发生的一项重要趋势与转变:短视频新闻正在快速崛起。


短视频重塑新闻业


自2018年推出以来,短视频平台TikTok发展迅速,根据估算其全球用户已经超过15亿。它不仅仅是娱乐化内容的承载地,更成为新闻资讯消费的重要平台。


根据皮尤的数据,14%的美国人现在通过TikTok获得新闻——这比2020年增加了11个百分点。而在30岁以下成年人中,这项数据更是从9%增长到32%。


与之对比,来自社交媒体平台的新闻消费比重正在下降。X(原Twitter)、Reddit、Snapchat、Facebook等,用户消费新闻的各项数据都在下降。得益于便捷的社交属性和巨大的用户数量,社交媒体曾经是新闻资讯的重要流量来源之一,但由于平台政策的变化以及短视频的挤压,形势确实在发生变化。


短视频新闻崛起的背后,其实映射着媒介逻辑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以TikTok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正越来越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媒介之一。这种影响力正在现实世界中的各个领域中得以施展,以至于西方语境中甚至诞生了一个词汇,“TikTokfication”(TikTok化),用来描述互联网应用竞相模仿TikTok以适应冲击与变化的浪潮。


在被TikTok或者更广义上的短视频深刻影响的众多行业和领域中,当然就包括新闻传媒行业。


哪里有流量,哪里有受众聚集,哪里能够施展影响力,新闻媒体机构就会涌向哪里。随着TikTok的快速崛起,大量新闻机构都陆续开始入驻。根据路透新闻研究所发布的报告,在全球有规模的新闻机构中,超过一半的机构会定期在TikTok上更新内容。借助TikTok,这些机构得以触碰和影响更年轻一代的新闻受众,为未来的发展打下重要根基。


类似于《华盛顿邮报》和《洛杉矶时报》这样的知名传统媒体,很早就进驻到TikTok,开展新闻短视频化的尝试的尝试。更重要的是,这些机构的尝试,不是是简简单单的媒介形式的转换,即把新闻内容用“视频画面剪辑+配音效”的方式再度呈现,而是基于媒介特性的深度转型与适配。除了传统媒体,一些大型的广播公司和电视台,也纷纷尝试在TikTok上发布新闻类内容来吸引观众,并吸引了大量的关注者。


除此之外,一大批基于短视频平台的原生新闻视频博主也正在涌现,他们进行了重要的新闻内容源补充,并且提供了区别于机构媒体的视角。他们往往会更加关注本地化新闻和热点社会新闻,并且在视频中有更多主观视角和受众思维,以评论的方式增加个性化内容,这种风格也吸引到特定的用户关注。


国内的短视频新闻有什么不同?


为了适应短视频新闻的趋势,《洛杉矶时报》于2022年6月创建了名为“404”的新闻生产团队,专门开展实验性的搞笑视觉叙事。通过memes、视频特效、独特的出镜形象“Judeh”等等元素的应用,使404团队生产出区别于传统新闻报道的新型风格,并在有关气候变化和环境议题的相关报道中创造了众多爆款作品。


《华盛顿邮报》同样是传统媒体进行TikTok化的范例。为了适应短视频平台的传播节奏,《华盛顿邮报》专门聘请了视频制作人Dave Jorgensen担任主理人,他以“程序猿”的形象出镜进行新闻报道,通常一人分饰多角以还原事件、背景信息以及可能性后果等等,并且以轻松幽默的风格讨论严肃的新闻议题。


当然,不是所有的传统媒体在TikTok化的过程中都进行风格的大胆转化。比如英国《经济学人》就保持着自身的风格传统和特色,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以连续叙事的方式对严肃议题进行深度的解释性报道。


这些媒体的跨媒介尝试,都取得了相当亮眼的成功。它们以更加友好的方式,利用短视频媒介的特性,与年轻化的读者实现了沟通和密切联系。


近几年,在国内的短视频平台上,同样掀起了一波新闻媒体的短视频化浪潮。


如果你是短视频用户,应该会经常刷到这样的内容:画面由简单的资料画面或新闻图片组成,重点突出的文字标题,配上情绪较为饱满的背景音乐,通过这些元素的组合,用来呈现相关的新闻事件,并且同一个新闻事件的相关视频,往往会有几十个账号共同进行发布。


除了元素上的统一,在内容报道上的及时性也是这类“短视频新闻”的共性,往往是一个新闻事件刚刚发生,这类视频就会迅速而广泛地出现在信息流中,成为文字新闻报道之外的补充,这些内容帮助习惯于使用短视频应用的用户也能够及时了解到重要的新闻事件。


不过,区别于国外大型媒体机构在TikTok化过程中进行的多样性尝试,国内的短视频在形式及元素采用上还较为趋同,如何在新闻短视频化这一实践领域解决同质化的问题,会是媒体机构突围的重点。


“新闻软化”的趋势值得警惕‍‍


短视频的媒介特性,以及算法推送的技术机制,型塑着短视频新闻的内容与形式风格。首先,“短音视频”的内容形式实现了听觉与视觉元素的创造性结合,因而具备短时间内博得用户关注的“眼球优势”;其次,“偏好算法内容推送”根据协同过滤和个体既有偏好等标准,为用户提供了定制化的内容分发,并以持续滑动的方式予以呈现。此外,人工智能加持的前沿科技让用户能够以较低成本参与甚至主导内容生产。[2]


短视频区别于社交媒体和传统的新闻载体,具备不同的语言、节奏和呈现风格。但问题在于,新闻的特殊属性,导致它在触碰短视频的过程中也会发生一些错位。


新闻追求真实性,但真实性的实现本身就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需要多方求证、反复核验,并通过工作制度的设计来作为机制和流程上的保障。但短视频新闻追求的标准,往往是流量数字,而流量数字又跟发布时间挂钩,所以追求的目标又会演变成发布速度的快慢。往往是事件一发生,各类媒体就一拥而上,通过“画面剪辑+配文字”的方式进行内容产出。


在这个过程中,专业媒体和自媒体融合在一起,都以发布的及时性作为标准,前者的事实考证优势不复存在。可以说,短视频的媒介机制决定了新闻的深度受阻。同时,短视频平台上内容鱼龙混杂,大量虚假信息在平台上蔓延。2022年的一项研究分析了540个热门新闻议题的相关TikTok搜索结果,如校园枪击事件、政治选举和疫苗问题等。结果显示,虽然TikTok确实检测到并删除了部分虚假或误导性视频,但整体上的虚假与错误信息率仍高达19.4%。[2]


这既对用户对真假信息的鉴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短视频新闻的生产提出了更多的考验。虚假新闻往往会有更耸动的标题和更加抓人眼球的画面,会获得用户更多关注,从而积压了优质新闻的生存空间和传播机会。同时,较短的内容时长和相对简单的画面形式业限制了新闻的深度与严肃性,进而影响了新闻品质。


这也是为什么大量被称为“新黄色新闻”的内容在短视频平台复现。它们往往不含有新闻信息,但却极具流量价值。以显眼的大标题、惊悚音乐、夸张的事件为特点,点赞观看不在少数,却很难有什么新闻价值可言,而且事件的真实性也相当可疑。


当然,反过来说,短视频新闻也有相当正面的作用。比如短视频新闻有助于缓解新闻回避和新闻疲惫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很少关注传统新闻渠道的年轻一代受众来说更是如此。同时,由于电视新闻的落寞,本地化新闻陷入到低谷之中,而短视频新闻借助于算法推荐以及创作的低门槛,为本地新闻的产出和传播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整体而言,传统媒体不应该将短视频视作一种威胁,而应该将其看作是一种自然演变。无论是24小时电视频道还是社交媒体,抑或是短视频,都只是新闻的呈现形式所发生的变化,其内核依然稳定,受众的信息需求也依然存在。正如卫报在一篇评论中所提到的:短视频不是新闻业的敌人,而是新闻业接触人们的一种新方式。[3]如何运用好这个新的媒介形式,会是传统媒体在短视频时代的必修课和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

[1]https://reutersinstitute.politics.ox.ac.uk/journalism-media-and-technology-trends-and-predictions-2024

[2]史安斌、梁蕊洁:传统媒体的 TikTok 化 : 概念建构与实践探索,《青年记者》。

[3]https://www.theguardian.com/commentisfree/2022/jul/23/tiktok-journalism-news-outlet-journalism-media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腾讯研究院 (ID:cyberlawrc),作者:邓培山、王焕超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