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DT财经(ID:DTcaijing),作者:唐薇,编辑:唐也钦、赵芸
改编自DC漫画的电影《海王》火了,“恨铁不成钢”的粉丝们喜大普奔,媒体凑热闹的稿件也为DC感到高兴,频频提到“拯救”和“翻身”。
不过,笔者观察一番,想要打响DC品牌,一部电影能起到的作用可能有限。随手在微博一翻,如下图所示的误解不在少数。
(图片来源:微博)
同为美国漫画巨头的DC(Detective Comics)跟漫威(Marvel Comics),自上世纪 30 年代成立起,相爱相杀数十年,到如今旗下都拥有数千名超级英雄。当电影把漫画里的超级英雄搬上大屏幕后,这对冤家掐得就更厉害了。
近年来,漫威的名号明显更加响亮。
对比DC和漫威在美国本土的谷歌搜索指数,从2014年开始,漫威就全面领先;而从百度指数来看,DC在中国的知名度也相对较低。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不少中国观众把《海王》也算在漫威头上。
不禁要问一句,同是美国漫画巨头,DC为啥看起来混得比漫威差?
电影PK,DC落后一大截
对于大部分中国观众来说,对于超级英雄的认知主要来自电影。已经推出56部电影的漫威,早已让“漫威电影宇宙”深入人心;相比之下,仅推出了33部电影的DC,存在感实在不够强。
按照时间线来看,自2010年之后,漫威每年至少推出3部电影,2018年更是一举推出5部。另一边,DC近十年产量稀疏,平均算下来,三年推出的电影数量勉强抵得过漫威一年。
观众真金白银投出来的票房,更能体现商业价值和实际影响力。DT君查看了超级英雄电影全球票房排在前50位的电影,其中有40部改编自漫威,仅10部改编自DC。
漫威电影的排位更加靠前,在前10位中占据了8位,DC进入前10位的2部电影,全部由蝙蝠侠贡献。
再看国内市场,过去十年,漫威在国内上映了21部电影,DC仅有8部。《海王》上映前,2017年末拿到6.91亿元票房的《正义联盟》是DC成绩最好的电影,这个成绩甚至比不上漫威在2013年推出的《钢铁侠3》。
2018年的《海王》确实将DC的平均票房拉高一大截,但大家应该也发现了,漫威同年推出的《复仇者联盟3》和《毒液》票房成绩都更好。
DC本来握着一手好牌
不过,一开始更具优势的其实是DC。
同为美国漫画巨头,DC跟漫威都积累了极为丰富的英雄资源。DT君统计了superherodb网站收录的英雄数量,其中漫威旗下的超级英雄数量比DC多出一些,但都超过了1000个,可供电影创作的素材非常丰富。
如果再考虑到,漫威早年穷困潦倒时卖掉不少漫画角色的电影拍摄版权,手握全部版权的DC其实有挺大的优势,毕竟手下英雄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而且,在漫改电影这件事上,DC起步更早。时间往前推到上个世纪,DC靠着超人和蝙蝠侠掀起超级英雄电影热,漫威却并没有多少像样的作品。
既然如此,DC是怎么“沦落”到现在这一步的呢?
DC的牌是怎么打烂的?
DT君仔细比对了两家漫改电影的时间线,发现转折出现在1997年,DC推出《蝙蝠侠与罗宾》后口碑遭遇滑铁卢,陆续“获得”最烂超级英雄片、史诗级烂片等称号。
深受打击的DC(或者说站在其背后不想赔钱的华纳),自此之后好几年都没再推出新电影,前期优势也就不存在了。
(图片说明:《蝙蝠侠与罗宾》电影海报;图片来源:1905电影网)
在这期间,改编自漫威的“X战警”和“蜘蛛侠”系列电影赚得盆满钵满,深受触动的漫威开始自制超级英雄大片。2008年,随着《钢铁侠》大获成功,“漫威电影宇宙”开启,现在几乎成为超级英雄电影的代名词。
看到“X战警”和“蜘蛛侠”成功,DC其实也有行动,诺兰导演经典的“蝙蝠侠三部曲”系列,就是在这之后推出的。
现在漫威和DC的影响力大不一样,追根溯源,可能是因为TA们对超级英雄的开发方式不同。
下图是从1944年至今在电影中担任主角次数最多的12位英雄,DC的蝙蝠侠和超人傲居榜首,其余的超级英雄均来自漫威,其中出现最多的是备受关注的金刚狼和蜘蛛侠。
可以看出,DC将资源集中在头部超级英雄IP上,从各个角度重点挖掘它们的价值,确实让超人和蝙蝠侠成为最具影响力的超级英雄;而漫威旨在打造多元化的漫威宇宙,将独立的超级英雄电影连接成网,有计划地拼接描绘出一个新世界。
从结果看,双拳难敌四手,再牛的超级英雄IP也打不过一整个宇宙。
你们也看到了,比漫威晚整整5年,DC在2013年开始电影宇宙计划(DC拓展宇宙),还在2017年推出了第一部《正义联盟》。只是,DC,或者说其背后的华纳,明显对这个套路并不够熟练,《正义联盟》为TA们带来了五千万至一亿美元的亏损。
这让我们有理由怀疑,《海王》这部剧情更具漫威风格、温子仁标签胜过DC标签的非典型DC电影,真的能带来一个可复制、可持续的翻身之路吗?
恐怕还得再观望接下来几部电影看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DT财经(ID:DTcaijing),作者:唐薇,编辑:唐也钦、赵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