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8-12-29 07:05

2019:谁会衰落,谁会超越

虎嗅注:就快要送走2018年了,我猜你对过去这一年并没有什么好感,所以不妨来期待一下2019年——和往年一样,虎嗅在新旧之交都会邀请虎嗅的作者朋友们,展望下一年行业大势,并集合为一篇年度预测文。


与往年不同的是,我们将一直隐在幕后暗中观察、交流、学习和写稿的虎嗅编辑们请了出来,让他们也来谈谈自己的看法。有趣的是,除了对一些行业判断所见略同外,也有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也不尽相同甚至相左的情况,我们尊重大家的专业判断,均予以保留。预测不免挂一漏万,欢迎读者们在评论区留下你们对2019年的产业走势看法,憧憬的或是忧心的,又或者是单纯的祝福。


现在,有请他们出场吧。


本文综合编辑丨李拓


一、新消费


尽管“消费降级”的言论在2018年不绝于耳,但事实上情况并没有那么糟糕,就算是面向“五环外消费者”的拼多多,早期的本质也是把农贸市场搬到了网上,而且五环外消费者的农贸市场还在不断升级。


哪有什么降级,都是悲观与虚无。


1. 新消费之电商零售


2018是社区电商、社群电商火爆的一年,能叫得上名字的公司,都拿到了金额不等的融资,还最具争议的社群电商拼多多已上市。而就在2018年11月,几家头部社区团购平台宣布月交易额过亿,发展迅速;2018也是盒马鲜生、超级物种等新零售网红店持续扩张的一年,下半年,小米、苏宁、京东、网易、唯品会等都纷纷涉足线下新零售。传统线下零售商场也迎来品牌与体验升级。


不过有趣的是,对社区电商与社交电商2019年的走势,大家看法不一。


虎嗅华东区总监李清乐认为:


“社区团长带头薅得差不多了,零售商本身又不能赚钱,持续下去,尸横遍野只是时间问题。”


不过虎嗅研究员吴倩男持相反观点:


“社交电商还会出现新的独角兽,大概率出现在社区团购上。理论上,社区团购是个不错的商业模型,平台只要不作死疯狂补贴或者违规拉新,那做到小而美问题不大。”


先看结论:


  • 看好:本地服务领域,美团对战阿里,2019年美团大概率获胜;

  • 看好:拼多多2019年迎来黄金期;

  • 不看好:京东需要新的增长点;

  • 值得注意:腾讯或可推动京东、拼多多、唯品会的整合;

  • 值得注意:食享会、你我您等社区团购会出现一批新独角兽。


(①~③节由虎嗅研究员吴倩男执笔。)


①2019年阿里与美团的本地服务之战,美团大概率获胜


美团的三大支柱业务分别是酒店、到店、外卖。美团酒店业务在今年上半年宣告订单量和夜间量超过携程。外卖业务先后战胜百度外卖、饿了么,以后两者卖身而告一段落。


目前,摆在美团面前的最大竞争对手只剩下一个阿里。


在美团上市前夕,阿里将口碑和收购而来的饿了么进行合并成立阿里本地生活服务集团,宣战意味直接明了。本地生活服务集团总裁、饿了么新CEO王磊更表示,阿里对饿了么投入无上限,要依靠阿里生态的力量,在第三季度抢下50%的市场份额。


但这个目标份额至今未完成。到目前为止,阿里本地生活服务集团能拿来大做PR的事情只有和星巴克的深度合作,这个可以看做是对B端商家的信息化改造,也是美团正在做的事情。


阿里本地生活集团是一个拼凑而来的团队,美团一直是创始团队把控且在多次战役中,展现出极强战斗力。2019年,美团和阿里在新零售上的竞争加剧,美团大概率获胜。


美团创始人、CEO王兴


②拼多多:2019年迎来黄金期


成立3年就上市、订单量超京东,拼多多是2018年最让人意外的公司。


拼多多的厉害之处在于它的社交玩法以及游戏化的运营,但其死穴也显而易见——山寨和假货。2018年7月上市后的舆论危机以及清理假货、山寨品的举措,并没有挫掉它的增长势头,从三季度财报来看拼多多依旧展现了极强的增长势头,如今对于拼多多的舆论攻伐减弱,拼多多暂时度过舆论危机。


随着开始进行品牌升级、加大对供应链的改造,2019年拼多多将迎来黄金期。


③京东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


2018年京东内忧外患。外部在阿里的力压之下还涌现出拼多多等玩家来抢食。内部,刘强东本人声誉跌到低谷。


整个中国电商增速都在放缓。2013年我国网购市场规模增速为42%,2017年底降至29.6%;网购用户增速从2013年26.3%降至2017年14.3%。


负面新闻和下行的经济环境正让京东的业绩持续承压。京东2018Q3营收1048亿元,同比增速为25%,创下连续9个季度以来的最低增速,且首次低于30%;年度活跃用户数为3.052亿人,比第二季度减少860万人,首次出现环比下降。


京东迫切需要一个新模式来寻求增长,但这个增长点在哪里,外界还没有很清晰地看到。


④腾讯或可推动京东、拼多多、唯品会的整合

 

(本节由虎嗅研究总监李彤执笔)


腾讯主要收入来自游戏和广告,这两项业务在中国的市场规模约为4500亿。百度、网易等众多玩家必将捍卫各自的市场份额,2017年腾讯上述两个领域收入约为1900亿,份额超过40%,增长空间有限且阻力越来越大。另外,游戏还面临巨大的政策风险。

 

要保住5000亿美元以上的市值,腾讯必须在电商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参股京东、拼多多、唯品会、58同城,获得一点“投资收益”是不够的。

 

理想的方案是对参股的电商进行整合,通过股权、业务、人事等方面的调整,使这几家公司能够取长补短。形成合力,共抗阿里。

 

京东未老先衰,增速已低于阿里;拼多多本质上还是游戏,只不过玩家赢的不是金币,而是拖鞋、雨伞、面巾纸。但京东、拼多多的互补性非常强,可以说拼多多缺的京东都有。

 

正常情况下,以刘强东、黄铮的性格,谁也不可能整合他们的公司。但“明大事件”后,刘强东前途未卜,即便逃脱法律制裁,京东的美国股东未必能够容忍他们认为有污点的人。

 

因此存在一种可能性,即京东、拼多多交叉换股,同时腾讯增持两家公司股权。由三家公司派人组成“领导班子”负责两家电商公司的协同运营。刘强东多半不会进入“班子”而委派一个代言人,得到腾讯支持且“根正苗红”的黄铮将成为主导者。

 

还有一点,腾讯与京东为期五年的合作将于2019年到期。新的合作方式本来就存在变数,“明大事件”或许是腾讯的一个机会。


左起:拼多多创始人黄峥、京东董事局主席刘强东、阿里CEO张勇


⑤食享会、你我您等社区团购公司


(本节由虎嗅研究员吴倩男执笔)


社交电商中还会跑出新独角兽,大概率出现在社区团购上。这个跟李清乐的观点相反。


社区团购平台团购的量远大于想象。在理论上,社区团购是个不错的商业模型,平台只要不作死疯狂补贴或者违规拉新,那做到小而美问题不大。


对于头部玩家,要进行全国拓展,这对选品、运输、全国调配有极高准入门槛。独角兽势必产生在有优质供应链的企业中。11月份底,几家头部社区团购平台宣布月交易额过亿,发展迅速。


2. 新消费之快递物流


虎嗅研究员刘宇豪认为:


2019年快递物流市场集中度进一步加剧,二三线快递品牌包括宅急送市场环境进一步恶化。垂直专业领域,比如疫苗的同城配送公司将成为登场的新势力。覆盖全国网络的快递公司最终只会剩下3~4家。


先说结论


  • 看好:中通、韵达与EMS;

  • 不看好:德邦、圆通与所有非一线快递公司;

  • 依然需要摸索:顺丰、申通与京东快递。


(本部分均由虎嗅研究员刘宇豪执笔)


①中通快递:资本加持,与阿里利益绑定


过去几年间,中通快递在市占率/口碑/毛利率等数据上后来居上,背后还站着红杉与华平这样的明星投资机构,它们在资本以外的灵丹妙药正在发挥药力。2018年秋天,阿里巴巴战略入股中通,后者与前者利益绑定更加紧密,双方将在业务上摸索更多可能。


②韵达速递:单票收入一般,但增长速度快


韵达是“穷人版中通”,它在各方面都没有中通快递那么出色,但也把另外两位老大哥——申通快递/圆通甩在了身后。韵达速递的隐患是它过于难看的单票收入,但好消息是韵达还在快速增长,并且它的单票成本有下降趋势。这让韵达在利润与处理加盟商关系之间找到了不错的平衡点。


③EMS:覆盖广泛,农村物流最强


在快递物流市场步步慢的国企老大哥是头睡狮,它在2018年宣布启动IPO的计划无疑宣告其已苏醒。尽管EMS的强项从来都不是快递物流,但其拥有超过任何一家民营快递企业的完善网络覆盖,以及不菲的固定设施投入,EMS的农村物流之路或许要比任何对手都轻松。


④德邦快递:补贴太多,挣钱压力大


“零担版顺丰”的称呼不能让这家公司变得更赚钱——它在2018年前7个月拿了8000多万元政府补贴,从而占据前一年利润的近20%。而在“零担版顺丰”决定把自己变成一家快递公司之后,德邦在未来的挣钱压力可能会变得更加严重,天知道这家公司还要多少政府补贴才行。


⑤圆通:深陷加盟商泥潭


“快递第一股”的光环基本被圆通消耗光了。圆通用实际行动告诉中通快递:老大位置不是那么好坐,你要当心了。这家公司最大的问题是没办法和加盟商的利益形成协调,当它赚钱最多的时候,往往意味着下面的人要倒霉了。作为加盟制快递公司,底层决定上层建筑。圆通依然在泥潭里无法自拔。


⑥所有非一线快递公司:过冬


这份名单包括宅急送/速尔/优速......所有二线快递物流品牌。想想看年初破产的快捷快递吧,就在关门大吉前的几个月,它的估值还是25亿元......2019年,对所有人都更难,加油。


⑦顺丰、申通与京东快递:各有烦恼


顺丰:如果中国快递只能选出一家明星公司,那一定是顺丰。但这种高期待可能造成了顺丰市值腰斩的不幸。顺丰对电商物流不感兴趣,它要的是背后的商流数据,马云可不会让王卫得逞。顺丰在电商折戟后,只能从供应链/国际化/快运入手,不能期待这能在短期内见到效果,但也别低估行业龙头在这方面的决心。


申通:经历了2018年的市值探底和与合作伙伴的内讧,申通看上去没有更糟糕的余地了。目前这家公司在各方面都有企稳迹象,但这种趋势能维持多久,好到什么程度还不好说。


京东快递:含着金汤匙出生,但是社会化物流的实际日均业务量可能少得可怜,上升空间很大,但怎么升?这是个问题。


“咚咚咚,您的快递。”


二、文娱产业


1. 影视综艺


毒眸主编师烨东认为:


中国电影票房市场的高速增长期已结束,进入平缓期,所以对2019年电影票房总市场谨慎乐观;中国观众对好莱坞和宝莱坞电影都有审美疲劳,进口好莱坞大片可能很难取得30亿+票房的大爆款了;2019年票补政策可能会有调整;上游和院线一起洗洗牌,是电影行业长线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正常且小的波折而已。


虎嗅编辑李拓认为:


2018年,卫视综艺彻底失守,意味着省级卫视的最后一道内容堡垒被互联网攻破。“不赔钱”的综艺没了,卫视日子将越来越难过。而凭着白酒、保健品和电视购物等业务支撑,2019年地方未上星电视台还会过得不错;竖屏短剧、分账网剧成为2018年下半年到2019年影视产业新风向,新的一年有望看到竖屏网大,单部付费的网大还略远。


投机资本的退散,也带动了相当一部分影视资本对影视剧的怠惰和回避,但2019年的项目在2017年就已确定,就内容来说应该还是可以稳一年,2018年,一部分资本会转移到网络大电影,带动后者产业升级(关于网大,我们会另辟专文说明)。


内容制作公司和平台面临最大的不确定因素,依然是变化无常的政策。


先说结论


  • 看好的影视公司:北京文化、博纳影业、欢喜传媒、坏猴子影业;不看好:各实体院线,华谊、和力辰光;

  • 看好的综艺节目公司:七维动力;

  • 看好的视频公司:腾讯视频、爱奇艺;不看好:优酷、B站的自制国漫计划;

  • 看好的音乐公司:腾讯音娱、网易云音乐;不看好:虾米音乐;

  • 值得关注的公司:①优酷的命运;②今日头条将进军长视频;③苹果与TikTok的资本合作;④B站将推更多激励up主的措施。


(①~③节由虎嗅编辑李拓执笔)


①院线电影:商业主旋律站稳,话剧新秀冒尖


北京文化最近两年以每年1~3部爆款口碑电影的速度,迅速成为国产影视行业的焦点。以其出品、发行的历史成绩来看,2019年春节档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是近年来最值得关注一部国产硬核IP科幻电影;


博纳影业出品参投或发行的几部爆款电影,在“主旋律”和“商业化”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平衡。尽管有传言称《战狼3》拍摄计划取消,但博纳在电影投资方面是多面手,我们看好《中国机长》(若能如期上映)和《飞驰人生》的票房成绩。


欢喜传媒:它曾经的成绩不错(《我不是药神》《后来的我们》出品方),它背后绑定的公司和IP导演阵容也很豪华。欢喜传媒在2018年签下的股东导演包括:徐峥、宁浩、张艺谋、王家卫、顾长卫、陈可辛、张一白,前约导演还有贾樟柯、王小帅……另外互联网票务平台猫眼在2018年用9.5亿港元拿下欢喜传媒15%的股份。欢喜传媒已经打通了上游明星导演到下游票务发行平台。


近年来高票房电影背后的公司。制表:虎嗅,数据与资料来源:猫眼专业版


宁浩工作室旗下的坏猴子影业,在2018年凭借《我不是药神》打响第一炮,与欢喜传媒出品的春节档电影《疯狂的外星人》也值得关注。


②综艺:七维动力,101创造锦鲤


有着芒果台娱乐基因的七维动力,在2018年承制了《创造101》,从热度上完全碾压灿星文化为优酷制作的《这!就是街舞》。而按爆款综艺至少红三年的规律,在2019年,《创造101》的续作依然会让七维动力成为焦点。


③不看好的公司:实体院线不乐观,华谊阴霾待解


诸多院线公司。尽管电影局在最近发布文件,提出了2020年国内银幕数量达到8万块的目标(2018年已超5万块),但事实上整个院线行业出于优质影片不够、租金上扬、上座率不高和周边收益偏低等原因,日子越来越不好过。2018年,大地院线从新三板摘牌,星美院线大面积倒闭并被迫卖身,2019年,星美院线即便被接盘,也面临偿债、增收和商誉重建等诸多问题,这路不好走。


华谊兄弟。如果说崔永元引发了那场影视行业查税风暴,那么蝴蝶翅膀就是华谊兄弟计划在2019年上映的《手机2》。2018年华谊兄弟成绩不错,参与出品和发行的电影总票房已超180亿元,压过博纳,但2019年,盛筵难再。


2. 互联网视频


在2018年杨伟东因贪腐被调查前后,有关优酷命运的传言就已持续半年之久。传言有两个版本:卖给爱奇艺,或者卖给头条系。在2019年,优酷的命运可能会最终尘埃落定:卖掉,或者继续努力不被芒果TV超越。


(①~②两节由虎嗅编辑李拓执笔)


①看好:腾讯视频、爱奇艺的爆款与会员大乱斗


2018年,腾讯视频在付费会员、流量排名和爆款内容方面都与爱奇艺有一争高下的成绩。目前,腾讯视频已从OMG划归PCG,新的业务部门难免出现整合与震荡,而且在预算方面也会量入为出,但已经有的成绩足以应对内外领域的诸多新状况。


爱奇艺的长处是用最优惠的价格做出最好的爆款,在网络大电影领域的优势也是腾讯所远远不及。2019年依然看好爱奇艺,并不是因为这家公司多有钱,而是这家公司更善于用钱,更懂内容,更有做爆款的运气和实力。


乐观地看,2019年,爱奇艺和腾讯视频的付费会员数会突破一亿人,这将深刻影响2020年视频网站的内容形态与商业模式。


②不看好:疲累的优酷与被高估的国漫


内容被对手碾压、轮值总裁被警方调查,优酷这一年大投入的成绩不尽人意,尽管接任阿里大文娱轮值总裁的樊路远表示,投入将不会减少,但最近半年的传言表明,阿里正考虑把优酷卖出去,接盘者可能是爱奇艺,或头条系(此事下文详论)


另外提一句,B站的国漫计划可能没官方描绘得那么美好。腾讯动漫算是国内做得最好的动漫平台,然而还没有赚钱,国漫网络动画目前每分钟的制作价格达到数万元,腾讯做不成,B站未必就能成功,与社区氛围无关,而是因为商业模式不成熟。


③优酷的归宿:爱奇艺或者字节跳动?


(本节由虎嗅研究总监李彤执笔)


直到2017年Q1,阿里数学娱乐版(主要是优酷土豆)营收增速都在200%以上,2017年Q2突然断层崖式跌到30%,说明阿里对这块烧钱业务的战略发生重大变化。

 

阿里是一家注重效益的公司,不会盲目烧钱。据说王坚因阿里云的亏损曾经当众落泪,由于马云力挺项目才熬到“出头之日”。

 

阿里云亏了多少钱?2017自然年经营亏损6.1亿。2018年Q3经营亏损2.3亿,亏损率4.1%。云计算的重要意义已获共识,阿里云的估值据说达到800亿美元。每年不到十个亿的亏损不足挂齿。

 

阿里数字娱乐业务主要包括优酷土豆和UC浏览器。2018年Q3,数字娱乐业务息税前亏损38亿,亏损率达64%。2018年前三季度,数字娱乐业务已经亏了95.3亿,平均每天亏3491万!

 

阿里对优酷土豆亏损的容忍有限。假如与由已经上市的爱奇艺通过增发新股的方式收购,阿里获得新公司扩大后股本的35%~50%,可以一举三得:首先是阿里生态圈中的视频内容增加了一倍;其次降低财务负担,改善业绩,提高估值;最后是与百度结盟。

 

刚刚成长起来的今日头条也是适合的买家,理由与卖给百度爱奇艺相似。


④无论买不买优酷,字节跳动都要做长视频


(本节由虎嗅编辑李拓执笔)


此前媒体曝出阿里将大文娱的优酷、虾米打包,以50亿美元的价格卖给字节跳动(头条系)的传闻,虽然被阿里公关刷屏斥为“扯淡”,但我们从投资圈得知的消息是,双方确实谈过,且交割后运营方案已出炉,可惜目前似乎遇到了阻碍。


在半年前,业内即已流传“优酷可能卖给爱奇艺或头条其中一家”的消息。无论卖给谁,都只有一个理由:阿里真的不想再花钱扶持优酷了。


如果卖给爱奇艺,那么优酷的品牌都有可能消失(参考爱奇艺与PPS合并);如果卖给头条系,那么人事和业务的整合需要至少一年的调整,视频行业任何停顿和整合,几乎必然导致高管动荡(参考土豆的命运)


退一步说,即使优酷不卖,头条系进军长视频领域也是板上钉钉之事——有网剧公司从业者称,这家公司在2018年夏天为长视频内容做了不少准备工作:它已向内容制作公司订购了超过20部网剧。


另外,头条系2018年最红的应用产品抖音,其30秒背景乐版权多来自网易云音乐和Apple Music中国区的授权。而在2019年,头条系与Apple Music的合作可能更进一步(资本层面)。至于是通过Apple Music,还是苹果亲自下场入股TikTok,明年见。


⑤B站:激发up主更多创作热情


虎嗅作者、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Annenberg传播学院博士候选人方可成认为,抖音和B站将是2019年更值得关注的内容平台。


(本节由虎嗅作者方可成执笔)


短视频的参与门槛并没有一些人想象中那么低,App提供的拍摄、配乐、特效、剪辑功能都已经非常傻瓜,但绝大多数用户终究只是吃瓜群众。


2019年,Bilibili的一个方向将会是降低创作门槛。这在2018年下半年已经有所体现:手机投稿功能不断优化,甚至推出了类似抖音的“合拍”功能,供用户制作手势舞视频。此外,力推最近两年逐渐升温的vlog,也成为B站激发更多人创作热情的方式之一。在新的一年里,类似的动作应该会更多。


抖音是一款强运营的App,它的策略已经很明显:服务明星、服务公司、服务政府。在这个以抖音为代表的看似火热的互联网之中,个体创作者的处境在资本和权力的挤压下其实很尴尬。我以一个up主的身份,希望B站在2019年继续成为创作者的理想平台。


3. 互联网音乐


腾讯音娱最大的对手网易云音乐还会继续争夺版权,而虾米有被阿里放弃的危险。


互联网音乐产业整体偏消费端,最重要的赚钱业务是音乐社交,而非撕到披头散发的音乐播放器,总体缺乏B端的商业模式(即便是高额的版权转售,也需要给唱片公司分50%左右的所得)。所以事实上音乐产业并不存在我们“特别看好”的公司,必须有代表的话,只能是头部的两家。


(①~③节由虎嗅编辑李拓执笔)


①台上只剩腾讯音娱和网易云音乐了


腾讯音娱是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互联网音乐公司,拉来三大唱片公司持股,可以保证其在未来一年内保持版权基本盘不出大问题,以腾讯坐拥QQ音乐、酷狗、酷我、全民K歌四大国民音乐娱乐App的规模,在2019年依然可以保持领先身位。


当然,腾讯音娱依然需要继续争取国内音乐厂牌版权,而且依然要为之支付高额版权费。


2018年11月,网易云音乐完成超过6亿美元的融资,这意味着:它成为除TME外,唯一一家还有能力和金钱在版权领域做投入的公司,也是唯一一家可对抗挑战TME的公司。不过目前来看,过去两年网易云音乐的曲库版权过于垂直。为了适应更快的发展,融资后的网易云音乐,或许要进行一轮高管调整了。


②虾米音乐,从“音乐图书馆”到被放弃


从内容,到用户数据,再到内部高管变动,虾米音乐可以说没有一个好消息。


在过去两年中,阿里音乐(手里只有虾米)对内容的投入不如同行;原本拿下的滚石独家分销给了太合音乐,华研国际独家直接转给了网易云音乐。虾米所属的阿里音乐和阿里大文娱也动荡不堪:2018年,阿里音乐CEO张宇(语嫣)去职后由杨伟东兼任,而杨伟东被警方调查至今,CEO职位对外空缺。


2017年9月QuestMobile发布的数据显示,虾米音乐的月活用户为2277万,同期网易云音乐为1.16亿,QQ音乐为3.53亿。


有行业人士称,阿里音乐或战略放弃虾米音乐,并卖给头条系,我们暂时无法确认消息真伪,但虾米在2019年注定难翻身了。


③太合音乐或再冲击上市


太合从百度手里拿到了百度音乐,但在两年时间内,百度音乐受到高管出走,App改名及争夺环球音乐版权战未果等负面因素影响,基本淡出互联网音乐产业的争夺。太合音乐新任CEO徐毅是传统唱片业大佬,更注重版权、音乐人及线下产业。太合经历了10亿元融资后,已在2018年夏季对公司进行了优化裁员,2019年可关注该公司冲击上市的动作。


三、社交游戏与教育


先说结论:


  • 游戏电竞领域看好:腾讯、网易、B站的游戏业务和任天堂的入华;不看好:完美世界代理的Steam中国业务;前景不明:今日头条游戏业务;

  • 教育领域:看好好未来,不看好字节跳动系的教育公司;值得关注:教育政策压力从线下转线上;

  • 社交领域值得关注:快手2019年开启商业化,三季度冲击IPO;字节跳动旗下抖音短期数据难有突破,会很快推出社交产品/独立直播产品;不看好:所有以英文命名的社交软件。


1. 社交


做内容的都想玩社交,做社交的又想整内容。总之还是做内容的贪恋社交的流量和收入,而做社交的又想通过做内容实现用户和ARPU值升级——世界在于折腾。


腾讯系社交工具一直称霸国内市场,但在2018年,巨无霸鹅明显焦虑了。2019年,喊出那一声“必可取而代之”的会是谁呢?


(以下部分由虎嗅作者判官执笔)


①快手:护城河坚固,产品矩阵缺失


即使从转型短视频社区开始计算,快手也已经有六年历史快手对下沉用户群体的渗透牢固而彻底,且社区产品自带强大的用户粘性和惯性。这是其最有力的护城河。


快手将在2019年初正式启动各项商业化动作,商业化收入一旦可比肩其直播收入,则快手有望站稳250亿美金的估值并在明年三季度之后冲击IPO。


快手的用户基本盘非常稳定,因此快手的用户数据和收入是有保证的。快手至今未能证明其具备搭建产品矩阵的能力,因此将其归入“持平”类别。


②字节跳动:数据难突破,或猛攻社交


把这家公司放进“看好”一列也不为过,但以其当前的体量,短期内除了抖音的海外业务,数据上都难有重大突破,因此还是放进了持平一类。


另一个原因,是其生态略显单一。虽然拥有多个大体量产品,但字节跳动旗下的产品以内容类见长,尚未在内容之外的产品领域证明实力。


第三,字节跳动的旗舰产品抖音,当前的收入结构还比较单一。除了广告业务,无论是直播还是所谓的“抖商”,对营收的贡献还看不到。


当然,抖音还有另一种为字节跳动做贡献的方式,就是为集团下一款产品贡献冷启动流量。这款产品可能是传说中的独立直播产品,也可能是传说中的社交产品,当然这两个角色有可能指的同一款。


本人在2016年底第一次参与虎嗅作者年度预测时提到,2017年可能会有威胁到微信的产品面世,其突破点在于微信的老龄化。抖音诞生于2016年下半年,但崛起于2017年,目前看来,抖音即使不是那个威胁到微信的产品,起码也令微信惊出一身冷汗。


想一想微信这种体量的产品都会有机会被新产品撼动,我就觉得产品经理这个工作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


③一切以英文命名的社交产品都不看好


中国人老百姓都会认会读的英文,恐怕只有“OK”。产品取个英文名,哪怕是初中词汇,也基本超出了“五环外”和“80前”两大群体的认知能力。算一下剩下的用户池,还剩多少人?


并且,英文高频词在搜索引擎和软件应用商店的搜索友好度极差,甚于中文的高频词。你应该不会希望用户和媒体在搜索、下载你产品的时候,被淹没在一堆无关信息吧?词频和国内外无关信息叠加,会是非常大的问题。


最麻烦的是,英文高频词的商标是肯定注册不下来的。即使你不想出海,那些知识产权意识完备的国家,商标所有人早就通过马德里协定把权益延伸到了国内。产品做大了分分钟就是被告或者被下架的节奏。


2. 游戏电竞


与影视行业的“补税风波”相似,游戏行业在2018年也经历了过山车一般的“政策惊魂”:游戏版号停发,但好在现在版号开放审核了。


虎嗅编辑刘梓元认为:


版号开放审核后,积压的作品不会迅速消化完,所以短期市场变化应该不大,国家对审核限制趋于严格,整体来讲有利于这些大公司和优秀的独立作品工作室,明年依然会有一些游戏公司消失掉。中国的手游在海外市场也会迎来一个不错的增长。


(①~⑤部分由虎嗅编辑刘梓元执笔)


①腾讯:依然是一只巨无霸鹅


即使版号关闭审核,腾讯依然在2018年展现了自己全方面的实力。吃鸡手游积累了大量的用户却苦于无法盈利,版号放开之后积累的用户将会带来可观的利润,即使吃鸡游戏整体热度在下降。


为了应对玩家审美疲劳和手游市场的饱和问题,腾讯一方面开始利用NEXT Studio和WeGame提升作品质量和口碑;另一方面在海外积极寻求合作,包括与SE成立新公司等,完善国内的游戏生态系统。


②哔哩哔哩:二次元游戏空间大


B站借着运营FGO为自己的网站带来了巨额收入,反过来弥补视频业务的亏损。赶上中日关系回暖,二次元文化的交流将会更加频繁。利用在二次元领域的优势:自带流量,又背靠二次元社区,人均付费的能力比普通游戏要高,他们的游戏业务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③网易:争议作品有人气


网易的长期战略其实和腾讯相似,但在国内一直与腾讯存在差距。同时网易游戏的出海成绩非常不错,明年他们还会迎来“争议作品”《暗黑破坏神·不朽 》,到时候应该会有一定的人气。


④任天堂:Switch要入华


一直有传闻说Switch要入华,现在版号放开,中日关系回暖,新社长对中国市场和手机游戏市场都非常重视。这是个推动主机入华的好机会,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抓住。


⑤今日头条:买量阶段,搅浑水为主


头条刚加入游戏领域,目前来看还停留在初期买量阶段,联运的入口都藏得很深,自研或者发行还停留在初期阶段。目前头条自己的游戏内容还没有搭起来,目的还是搅浑水为主,很难说好与坏。


⑥万年老三完美世界,没那么好


虎嗅编辑唐国荣与刘梓元一致认为,完美世界游戏运营Steam中国的难度将非常大。


刘梓元:完美世界的Steam中国只会是一个吉祥物,完美很难将内容运营完善。同时这个平台将会成为一个靶子,吸引各路玩家嘲讽。象征大于实际意义。


关于Steam中国,虎嗅编辑唐国荣也有话说:


作为游戏行业的万年老三,明年完美世界会迎来国服的Steam。不过要运营好这个东西难度非常大。


首先完美世界自己的运营能力有问题,之前把DOTA 2和CS:GO运营得无声无息。


其次,即使版号问题解决,在游戏引进上,国服可能会十分乏力,或者可以肯定的说,大部分玩家想玩的游戏,比如GTA这种大作是肯定无缘国服的。


游戏引进不力就将影响到玩家的差评和流失的问题。核心玩家本身会继续翻墙玩外服Steam,但他们有可能回国服刷差评,在微博冷嘲热讽。对完美来说舆论环境将继续恶化。


Steam前两年得以稳定增长的“吃鸡”(《绝地求生》)现在基本凉了,CS:GO比较老了,而新的Artifact注定是个小众卡牌游戏。国内真正热门的电竞项目依然在腾讯和网易/暴雪手上。


唯一的希望:明年Ti9将在上海举行,借此来推一拨DOTA2的热度,甚至改善一下政府关系。


总之,完美世界继续依靠传统的“诛仙”之类的手游业务保持营收增长是可能的(这部分也可能受到版号事件的影响,具体看年报),但想靠Steam把品牌和PC游戏业务做起来估计很难。


3. 教育产业


教育行业有巨头,但无绝对赢家。中国教育市场情况特殊:地域过于广阔,水平过于参差,而用户对教育成本又过于敏感。这造成在一线城市攻城掠地的巨头们到了三四线城市也未必吃香。毕竟K12教育是刚需,所以只要不是太不努力或命不好,基本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结果。


(本部分均由虎嗅编辑格根坦娜执笔)


①好未来:B端进展不错


好未来号称自己“每年投入十多亿的研发经费”,成立AI   Lab、与多所学校联合成立研究中心等。除了招聘大量研发人才、成立实验室以外,好未来也在学而思等子品牌下面进行了一些小项目。


另一方面,今年年底好未来开始做“好未来教育开放平台”,朝To B方向努力,与线下教育机构合作,并且进展很迅速。


②gogokid等头条系教育公司


今日头条在2018年不满足于只做投资了,亲自下场开始做教育,上线了两款少儿英语教育产品,gogokid与aiKID。前者与VIPKID模式一致,北美外教在线1对1;后者用北美外交录播的方式节省教师人力成本,也是模仿业内现有的一个产品。两个项目都没有创新点,都是模仿其他家的玩法,并且短时间内也赶不上其他家的教师基础和研发能力。


流量巨头想要变现的心理可以理解,但教育是长期且困难的事业,没有决心是做不好的,目前今日头条还停留在“试一试”的阶段。一个以算法著称的公司和教育这件事“八字”合不合,也是未知数。


③值得关注的事件/趋势:政策高压将从线下转至线上


2018年是线下教育机构的“整顿年”:疯狂的黄庄无法继续疯狂,许多中小型培训机构死于教师资格证或者消防问题。


2019年,对教育培训机构的强监管将从线下向线上转移。事实上,11月底,教育部就下发通知表示“要按照线下培训机构管理政策,同步规范线上培训机构”,对应试学科类培训,要求必须公示教师资格证号。可以预见,明年的政策将严格把控在线教育的教师资质。除了应试类的培训,可能也会覆盖到素质教育、兴趣教育等领域。


当然,应试学科培训的头部企业对政策动向的感知总是更敏锐,反应也更快,整体上受影响严重的仍旧是中小企业。


四、智能硬件、通信与人工智能


2018年智能手机继续走下坡,马太效应明显,国际品牌手机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进一步被挤压;而对手机销量可能产生积极作用的5G还在持续研发,最早要到2020年才能正式商用。这意味着,2019年的智能手机厂商还得裹紧棉袄。


先说结论


  • 看好:华为、OPPO、vivo;

  • 不看好:小米、魅族、高通、三星、英特尔;

  • 值得关注:商汤科技。


1. 智能手机


开启移动互联网时代苹果,在2018年表现不佳,市值突破一万亿美元后就很快被微软超越,这家明星公司2019年并不在被看好之列。


虎嗅编辑张博文认为:


整个中国手机市场都在衰退,且这个衰退还会持续,大厂通吃小厂没有生存空间的势头还会越来越明显。供应链能做到什么,别说行业,消费者其实都已经挺清楚了,此时对大厂来说,竞争就如田忌赛马,不光看产品,还要看策略和时机。


(①~②两节由虎嗅编辑张家豪执笔)


①华为:国际市场有望冲击三星


华为今年出货量突破两亿,国内、国际市场均保持高额增速,双品牌策略初见成效。国内第一的位置基本稳固,国际市场有望冲击三星。麒麟芯片及相机算法等研发投入,让华为有了站稳高端的资本。

IoT 方面,华为也开始了对小米的追赶,明年想追上甚至超过还有些不现实,但会保持不错的增长势头。


需要考虑的变量是贸易战的影响,会不会因为通讯设备和5G的纠葛而殃及消费端。


②vivo:坐稳,出海


OV在今年有着比较激进的策略变化,开始瞄上了线上机型和性价比产品,而更“激进”些的vivo,全年出货量均保持了增长。明年还没到洗牌期,vivo会稳住第二的位置,随后加快出海的步伐。


③OPPO有更多亮点新品待发


(本节由虎嗅编辑张博文执笔)


在大厂之中,OPPO 2018年的产品策略算拿捏得非常好的,而且也给自己的2019年留下了余地。而OPPO今年品牌上面的转型,要远比推出什么样的新品更加值得引人关注。


2018年12月底很多厂商都在“反季节”发新机,其实就是想要榨干2018年最后一点消费市场。但越用各种新机砸向消费者,其实市场的抵触情绪就会越严重,单一机型能够实现的销量就可能会更少,所以技术层面的大招其实应该有节奏地放。OPPO目前手上还有双面屏产品没发布,前几年展示过的 10倍无损变焦镜头也还没发,这些都是OPPO在2019年产品层面的亮点保障。


“二线手机厂商都不好过”基本是2019年的大势,这不意味着一线厂商就可以高枕无忧。大规模IPO从来都是牛市终结的前兆,而2018年以小米、美团IPO之后港股指数表现来看,这个判断又要应验了。


④小米品牌升级未完成,购机红利已过


(本节由虎嗅作者判官执笔)


人口红利对应的增量市场带来的购机红利已过,而前几年未能及时完成品牌升级或者建立高端第二品牌的小米,将在未来的换机市场中逐步边缘化。换机市场是品牌和消费升级主导,而淘汰下来的次新或二手手机,又可覆盖相当一部分新增用户。


在海外,以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起到的作用,是为小米的市值保底而非添彩。


而小米手机之外的百货业务,将在各个细分领域被逐步击破,其对手来自于三类厂商:财力雄厚的传统家电数码大厂、渠道巨头联合ODM企业的自有品牌、以及由出身于小米、华为等原厂的创业者们。

小米和滴滴有一点相似:都是传统行业,都希望按照互联网行业估值模型进行市场定价。要真正实现这一点,滴滴的机会在于无人驾驶技术的普及,而小米在于物联网与智能家居的普及。巧的是,这两个外部条件,实现都需要十年以上。


⑤小米新玩法难及时见效,IoT不明朗


(本节虎嗅编辑张家豪执笔)


今年小米在国内的出货量增长遭遇停滞,同比小幅下降,增量均都来自海外。品牌方面,基本上放弃了高端市场的努力,唯一高端机Mix也被做成了性价比的定位,但随着竞争对手跟进,小米明年国内市场更加艰难,可能会有更多类似送流量的生态式玩法,但短期很难见效。


红米和小米品牌明年会有一些变动,效果有待观察。目前一线以下厂商没有突围的希望,小米能稳住自己前四(第四)的位置,但要实现“十个季度重返国内第一”的目标,比较困难。


IoT 方面,“小件”的品类总有一天会被吃光,小米最终还是要和传统家电厂正面竞争。米家空调遇冷就是一个不太明朗的信号,消费者依然更青睐传统品牌,毕竟技术壁垒在。


2019年不被看好的智能手机厂商格外多。比如创始人个性太强的国产手机厂商,和市场品牌打错牌的外商,在2019年依然不会太好过(这里我们就不讨论锤子科技了,因为它实在连二线厂商都算不上)。


锤子科技CEO罗永浩(左)、小米创始人雷军


(以下⑥~⑧三节由虎嗅编辑张家豪执笔)


⑥魅族:平庸的一年


目前二线品牌中出货量最高的。但今年,魅族16的尝试没能达到预期效果,虽然产品获得不少好评,但供货迟迟没能跟上,等到产能稍有缓和时,也就错过了最佳上市时间,只得降价出售。虽然魅族能得到珠海政府的注资支持,但想在明年这个换机低潮内翻身,依然很难。


魅族明年产品线已经被剧透得差不多了,在产品、渠道、营销等都不会改变太大,且价格还会上涨的情况下,不会有太大起色。大厂对供应链有更强的话语权,这也是硬件行业马太效应显著的原因。


⑦三星:放弃治疗


三星基本上放弃了中国市场,主要产能已经迁至东南亚,准备跟小米正面竞争。明年三星的高端产品会发力,但在5G来临前,都是换机的低潮期,不会掀起太多的水花。


全球出货方面,三星正在被华为逼近,且后者保持着高额的增速。明年,随着华为/荣耀发力东南亚,差距会被进一步缩小,甚至追平、超越。


不过,靠着屏幕、内存等元器件的掌控权,三星依然是硬件产业的巨无霸,LG、海力士们虽然在发力,也有下游厂商的扶持,但仍有较大差距。靠着这些,三星可撑到5G时代,迎接新一轮竞争。


⑧苹果翻身要等明年下半年


苹果在今年四季度的销量明显低于预期,前所未见地放下身段打促销,另外,和高通的专利纠纷也让苹果焦头烂额。


按照两年一大变的规律,明年iPhone会有较今年更大的变化,也是苹果提振销量的好机会。但由于出货节奏的问题,iPhone“翻身”至少也要等到明年年底(除非大规模降价)。iPhone销量不景气的情况下,苹果会继续抬高配件、服务的价格来保证利润稳住股价,也会继续加强生态布局(流媒体、健康、运动等)


2. 半导体


5G已蓄势待发,2019年可能是4G盛景的最后一年,而这个年份可能决定了未来通信巨头的走向。


(①~③节由虎嗅编辑李赓执笔)


①华为:SoC芯片跑得更快


3G、4G时代高通利用专利制霸通信市场的格局在5G时代大概率会迎来改变。目前在这方面布局的公司很多,但真正的第一梯队主要还是华为、高通、英特尔、摩托罗拉、爱立信。


目前华为在基础的移动通信技术上基本能够做到性能略弱于高通(比英特尔好),同时应用场景上也在不断跟进。同时,在端SoC芯片上已经跑出了比高通更快的节奏。最近还开始在云硬件的基础上进行大规模的投入,芯片整体战略布局的效果正在逐渐显现。


②英伟达:矿难不影响神经网络


最近因为虚拟货币市场的波动,英伟达营收受冲击。很多游戏显卡实际上被矿工们用来挖矿,复现了2013、2014年的矿难潮。但从历史经验来看,短期的矿卡冲击和营收下降都是可以“熬”过去的。


相比之下,英伟达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地位“牢不可破”,尤其是神经网络训练上,英伟达的产品几乎是唯一的选择。鉴于人工智能整体应用的不断加深,神经网络的训练规模和范围必将进一步加深,自然也会给英伟达带来更多机遇。


③英特尔:继续挤牙膏


英特尔关键的半导体制程马车暂时还没有脱离泥潭,同时在PC、服务器市场受到AMD的不断挑战。这还没算ARM对X86架构的整体冲击。


其次是通信技术方面,英特尔的3G、4G表现实在不太好(跟高通对比),5G是一次变革性的机会,但英特尔是否能在诸多通信列强中抢到自己的份额还有待观望。


专用芯片是唯一比较值得信赖的能力,相信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前提下,这部分还会给英特尔以支持。


④高通官司缠身,营收不佳


(本节由虎嗅编辑张博文执笔)


看上去跟苹果的官司高通亦步亦趋,实际上双方但凡不和解,高通可能面临的就是伤敌一千自损一千二的问题。苹果是高通重要的营收来源,高通2018 年收购恩智浦失败赔掉不少钱,营收状况也不好,和苹果的官司拖得越久,对高通伤害越大。


2019 年高通和苹果的官司肯定还会继续,但高通被判决胜利,和真正的胜利之间还离得很远,高通靠整机收专利税的时代可能会在 2019 年的“和解”中终结,要么就是降价妥协。


3. 人工智能


(本部分均由虎嗅编辑周超臣执笔)


旗帜鲜明地看好或看衰一个企业总是充满了无数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对人工智能这个古老又稚嫩的行当尤其如此。人工智能过去两年跟此前的可穿戴热、VR热一样,让无数创业者如洪水般涌入,迅速制造了一个个泡沫,然后迅速原地爆炸、哀鸿遍野。


值得关注:商汤科技可能在2019年进行IPO


商汤科技可能是为数不多让我看好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其团队具有浓郁的学院派气质,联合创始人包括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汤晓鸥、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徐立等。


而这家公司的融资能力令人瞠目,粗略估算,该公司成立至今融资总额超过17亿美元,估值超过45亿美元,同时,这家公司在11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B轮4.1亿美元、C轮6亿美元、C+轮6.2亿美元三笔大的融资,多次创造单笔融资纪录,是全球总融资额最多、估值最高的人工智能独角兽,也侧面印证了这家公司的技术实力。


与大多数人工智能创业公司缺乏商业模式和盈利能力不同,商汤科技从2017年开始已实现盈利。这家公司在积极进入更多行业领域拓展业务,目前已经进入的行业多达18个,并且还在探索更多领域。


以此势头,商汤科技或在2019年寻求IPO,因为谁也不清楚这股异常持久的人工智能热潮还能热多久。


被资本抛弃,比被女朋友抛弃容易多了。


五、车与出行


即便有老龄化和少子化的警惕,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依然令聚焦于“衣食住行”领域的公司成为赢家(暂时要把“共享单车”排除在外)。以Uber开创的共享经济模式在中国落地后,经历了太多争议、征战和挣扎,而在2019年,出行领域,尤其共享出行依旧有太多不确定性。


先说结论


  • 看好:大众、特斯拉;

  • 不看好:滴滴、奇点;

  • 持平:美团;

  • 值得关注:蔚来汽车。


1. 网约车


人们对生死未卜的ofo的争议犹言在耳,滴滴在2019年的处境也没好到哪去。虎嗅作者判官和虎嗅编辑常芳菲都对这家巅峰估值曾达到600亿美元的超级独角兽都较为悲观。


①滴滴的政策红利消失


(本节由虎嗅作者判官执笔)


出行行业政策红利期已过,正如本人2016年文章《“新政”的真实面目:出行领域的分享经济已失败,“专车”将终结》预测的一样,滴滴最终会成为一家出租车公司,或者出租车代运营公司,其市值与利润空间的参照系应该是出租车企业,而非互联网企业。


在各地网约车新政严格执行的今后,合规的网约车司机和车辆资源愈发稀缺,且均在当地接入业务平台。滴滴的全国覆盖的优势难以发挥,将在全国上百个地方市场迎战以车企、传统出租车企业、当地其他传统企业等势力为代表的地头蛇。


②滴滴:遭遇业务与资本双重挤压


(本节由虎嗅编辑常芳菲执笔)


熬过2018年两次顺风车司机强奸杀害女乘客的舆论风暴后,2019年,“活下去”会是滴滴的主题。


据滴滴内部员工透露,2018年年底,财务中心,也就是组织架构调整前的原FLPW(财务/法务/采购/行政)在内部发起了旨在开源节流的“候鸟计划”——砍掉没有必要的项目预算和招聘名额。尽管滴滴官方否认,但虎嗅得知,快专车事业群合并,继而成立新的公司之后,各城市的裁员比例或将达到30%。


第二,推动司机、车辆双重“合规”会是滴滴接下来一年的工作重点。以目前的状况看,完全合规的司机与车辆占比不足现有运力的十分之一。这对滴滴来说亦是重大挑战。


接下来,为了补充运力,滴滴可以做的有两件事,其一是撬动传统巡游出租车的业务,即和嘀嗒正面竞争;其二,是自建车队,从根本上保障车辆和司机完全合规。


这倒逼了滴滴向上游布局。在传统造车厂估值下滑的情况下,2019年,滴滴完全可能通过收购和注资控股一家车厂,完成这一任务。


同样看到这一点的还有神州优车。神州优车在2018年拟以5.4亿港币认购五龙电动车90亿股,完成交易后,将占股22%。同时,还将认购6亿港币的可转债,若完成债转股,持股五龙电动车比例将扩大至37%。而此前,神州优车也已通过零头小鹏汽车,布局新能源汽车赛道。


滴滴自建车队、独立运营司机就意味着从互联网的轻模式,走向了重资产模式。从资本市场的角度看,尚未实现整体盈利的滴滴,想象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在向SEC递交的备案文件中显示,一些投资基金最近几个月降低了对滴滴的估值。根据Davis  New York Venture  Fund基金的报告,截至2018年7月底,该基金持有价值约3.218亿美元的滴滴股权,而这部分股权在今年1月31日的价值为3.451亿美元。


一路被资本市场青睐的滴滴,在2019年,恐怕要一尝冷落滋味了。


③美团被摩拜拖累


(本节由虎嗅作者判官执笔)


外卖行业这一红利期目测还有五年,而美团点评自然是此中最大的赢家。五年之后,若无人餐饮加工和送餐技术还没成熟,随着人口红利褪去,人力成本上升,送餐费用一旦与餐费可相提并论,则外卖行业的商业逻辑将改写。


如果没有收购摩拜这个拖油瓶,美团点评本来是可以归入到“看好”一列。当然,背后的腾讯爸爸可能另有安排,事情也许比外界想象的复杂。


3. 汽车新势力


在过去三年中,尽管互联网公司纷纷向汽车制造产业发起了冲击,但到目前为止,台上唱戏的主角依然是传统车企。得益于其深厚的技术积淀和雄厚的资金实力,这些巨无霸们的转身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么迟钝。


①大众汽车,产品线布局合理


(本节由虎嗅编辑张博文执笔)


大众集团旗下的品牌从民用车到豪华品牌再到超跑品牌都有,面对新能源大趋势,大众集团的动作可以归纳为三个层级的品牌实现三种递进式目标。


首先是大众品牌(普通家用车代表),用三级跳式渐进过程,先是国产和进口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或GTE车型来打开局面,接下来会在中国大批量铺开国产新能源车,第三步就是让纯电动车普及。


往上是豪华品牌代表奥迪,对于新能源车的探索也更加大胆,以图直接对标甚至是超过特斯拉,此外,奥迪品牌在车辆人工智能上的探索也更激进,A8是全世界首款支持L3级别自动驾驶的量产车,高级别的驾驶辅助在之后也会成为奥迪车型的一个重要标签。


保时捷作为大众集团中抛开宾利兰博基尼这些超豪华和超跑品牌中,最突出性能的豪华品牌,所以在给自家众多车型都推出插电混动版本的同时,保时捷还要做一款叫Taycan的纯电动跑车,百公里加速3.5秒,15分钟快充出400公里里程,这样的参数让Taycan成为了2019 年最值得期待的纯电动车之一。


(②~④节由虎嗅编辑胡洋执笔)


②特斯拉翻身


特斯拉2017下半年到2018上半年过得很艰难,马斯克本人也和董事长头衔说了再见。但形势从2018年中就在悄悄好转,2018全年,Model 3总销量几乎确定破10万辆。


2019年,特斯拉头等大事:一是赶建上海工厂,目前临港厂区仍未开工,但特斯拉希望在2019年内就实现“部分量产”,这样的要求只能是借鉴帐篷工厂、边建厂边生产产来赶进度;二是要发布SUV新车Model Y,其实Model Y本应在2018年末发布,但年内遇到的麻烦使其拖到了2019,中美都是SUV需求大国,Model Y的重要性至少不亚于Model 3,后者的经验也会对前者有所帮助。


③奇点:烧钱,但看不到未来


自从2018北京车展iS6量产版亮相,奇点已经太久没什么动静,却在岁末爆出个拖欠员工工资的消息,iS6的上市计划也被推迟到“春节前后”。经验告诉我们,对于新造车企业,“上市”离“交付”还有不小距离。而即便如期上市,光是NEDC续航400km的表现,以2019年的标准也着实不够。


奇点并不是一家远离头部的小公司,累计融资超过170亿元,与北汽合作解决了生产资质问题。但它烧了多少钱,烧在了哪里,又烧出了什么效果,我们始终看不到。


④蔚来:2019下半年新品带动新消费者


2018年焦点公司,ES8因续航与bug多两大问题被诟病不止,新车ES6很大程度解决了前者,后者需要蔚来低下头、潜下心、认真对待。若不延期,2019下半年ES6将交付,届时比ES8大得多的消费群体,会进一步考验蔚来的方方面面。特斯拉Model3与传统厂商的电动车,也会在2019~2020陆续来战。


六、金融科技


2018年P2P接连爆雷,令“金融创新”有些变味儿。对金融产业来说,除了技术,对“游戏规则”、政策敏感度和胆量的极端考验必不可缺,毕竟这个钱生钱的行业,高额回报吸引了太多怀财富自由之梦的人。


先说结论:


  • 看好:蚂蚁金服、招商银行;

  • 不看好:滴滴、头条、小米、美团、大型OTA等巨头的金融业务。


(本部分均由虎嗅研究员刘国辉执笔)


①蚂蚁金服:优势明显,份额继续扩大


蚂蚁金服在2018年的上市潮中按兵不动,而是在私募市场拿了不少钱,可能是在准备讲一个更宏大的故事:在金融科技业务上取得足够突破,再以技术公司的定位上市。


蚂蚁金服等头部企业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技术输出中探索出更好的盈利模式,改变传统的卖软件卖系统的盈利模式,以及如何在一些细分领域提升技术应用的效果,如权益类基金、保险等产品的营销等。


②招商银行:传统巨头有潜力


传统银行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实力被远远低估了。


接下来传统金融对于金融科技的进取依然会持续,效果与声势也会越来越大。其中最大的动能来自于在技术创新的觉醒,招行在战略上、组织构架上、创新激励机制上都做出了不少变革,以适应金融科技的发展环境。招行这样的传统巨头有望在金融科技领域产生更多有价值的成果。


③滴滴、头条、小米、美团、大型OTA等巨头:非主营业务


互联网巨头的“触金热潮”则可能退潮。除了BATJ,其它互联网大公司或多或少都在做金融,业务模式大多数在自身的场景中销售金融产品,或者凭借自己的流量向用户推广现金贷。


这些玩家凭借自身的流量,确实也引发了不少关注,甚至已经有公司将互金业务分拆上市。不过这其中能跑出来、做到足够规模的公司会很少。


尾声:现在,轮到世界改变互联网了


2010~2018年的新兴公司中,以互联网“模式经济”的创新占了较大比例,实际技术含量并不高。模式经济的一开始用PR营销、频繁天量融资、高价地推等模式拉升估值的手法,随着时间推移而快速失效。“中兴事件“已经足够发人深省:除了以低人力成本融入世界经济产业链,做模式创新,也要遵守游戏规则,最重要的是有核心技术。


“模式经济”的黄金时代已成过去,“技术经济”的曙光已经出现在地平线上了。最后,我们以虎嗅作者评论尸对2019年的展望做结尾:


过去的2018年,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明显高于互联网层面的事情在显著的影响互联网行业,比如游戏行业、中美竞争、欧盟GDPR发布。


而这种大环境会通过具体的行业政策、数据隐私法、资本市场的冷暖等通道来影响到互联网行业。无论过去几年互联网行业认为自己有怎样通天的本领,事实是没有利好政策,没有适应性强的法律,没有良好的投资氛围,就没有风口。


因此,在大环境好转之前,互联网行业下的所有赛道,都是卑微的。他们所面临的是共同的高不确定性和系统性风险。


至于硬科技上的进步,就更无法预测了,毕竟消费科技都是断崖式的不是缓步式。iPhone发布之前,没有人能预测到移动互联网。而我们也无从预测下一个改变世界的iPhone在哪里。


唯一可以预测的,就是会有越来越多原本“高傲”的互联网人意识到,互联网没有改变世界,而互联网正在被世界改变。


————


参与本文的作者列表(各组以姓氏拼音为序)


【虎嗅作者】

方可成、判官、评论尸、师烨东


【虎嗅研究组】

研究总监  李彤

研究员      刘国辉、刘宇豪、吴倩男


【虎嗅编辑】

资讯组编辑    格根坦娜、张家豪

资讯组主管    周超臣

原创组主管    李拓

华东区总监    李清乐

华南区编辑    李赓

年轻组编辑    常芳菲、胡洋、刘梓元、唐国荣、张博文


【美术】

设计部    陈彦君、孙琪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别打CALL,打钱

赞赏

7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