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量子学派 (ID:quantumschool),作者:罗慢·罗懒,原文标题《霸凌博奕论:恶总是经过精心计算》,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恶,总是经过精心计算。
霸凌后面,有一个经济人理性模型。
长期霸凌,是因为总收益大于成本。
校园霸凌杀人埋尸,只谈法律和人性会模糊失焦,甚至前后矛盾。
如果用数学上的博奕论来解释,事件就会清晰很多。
恶,也是可以用数学来量化推理的。
霸凌后面,到底是“激情犯罪”还是“理性加害”呢?现在就一层层的进行论证。
海恩法则:还有太多的霸凌没有看到
根据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恶性事故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次未遂先兆以及1000次事故隐患。
海恩法则强调,事故的发生,是各种隐患积累的结果。
也就是说,一次恶性事故发生前,都有1329次小隐患。也就是说邯郸杀人埋尸后面,可能隐藏着1329次的校园霸凌。
也许是同一少年已经被霸凌了无数次。也许是还有N个其它少年正在被霸凌。
为什么太多家长心有戚戚,因为校园霸凌不是偶发事件。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你的孩子,可能是下一个受害对象。
霸凌者的经济人理性:收益>成本
为什么要霸凌呢?是人性的扭曲吗?
不是。霸凌者有自己的逻辑:就是收益>成本。
霸凌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例如时间和工具。
但只要霸凌的总收益为正,他们就会一直霸凌下去。只要是正收益,暴力血腥后面就是经济美学。
这就是霸凌者的经济人理性。
大部分时候霸凌者是一种正收益。如果不是正收益,他们就会“优化霸凌对象”,让价值收入曲线大于成本费用费线。
霸凌者也想过最坏情况(极端事件),但自己可以承受。
能拿我怎么样呢,我们都是未成年人。只要整体收益为正,他们就会选择霸凌下去。
2004年四少年绑架杀人案,都是因未成年而逃过死刑。当听到法庭判决时,4人竟然相视一笑。
很显然,他们都已经推演计算过,杀人不用偿命。
既然最坏的情况都计算过了,那么霸凌也就是一种理性选择。
数学博奕模型:恶总是经过精心计算
为什么说恶是经过精心计算的。
我们来分析霸凌者的博奕模型,就明白他们在精心选择,绝不是随机抽取。
他们会优化霸凌策略,如何操作才会让收益最高。
例如霸凌者有N个霸凌对象,他们会怎么选择呢?我们将复杂模型简化,最后归类为两个霸凌对象。
一个是看不顺眼的强壮少年。一个是生存孱弱的善良少年。
如果按照人性本身来解释,霸凌者应该霸凌强壮少年。但霸凌者最终的策略是什么呢?
第一个博弈策略:霸凌强壮少年
强壮少年如果反抗,博弈收益为(-20,0)
强壮少年如果屈服,博奕收益为(-10,30)
第二个博奕策略:霸凌弱小少年
弱小少年如果反抗,博弈收益为(-30,0)
弱小少年如果屈服,博奕收益为(-10,50)
霸凌者与被霸凌者
最后的纳什均衡就是(-10,50)
这就是好孩子最后被霸凌的底层逻辑。
一切都是经过精心计算的,恶并不是非理性的。
“打回去”真的是最好的博奕策略?
这时候会有一些父母会说:“我一定会让自家孩子打回去。”
可现实情况比这个复杂得多。
如果你的孩子很强壮,打回去可能让霸凌者成本<收益。
但你要知道霸凌者一般是有组织的。组织者一般来说要强于个体。打回去付出的成本一般会比较高。
所以,打回去更不是弱小少年的最优解。
因为这时他的收益会是-30而不是-10。
很多时候,打回去会让他受到更大伤害。
这个时候,不要怪他们不够勇敢。因为在少年(霸凌)博奕机制里面,少年是无解的。
那怎么办呢?
少年霸凌背后隐藏着“三层博奕模型”
要解决第一层博奕,我们要引入第二层博奕机制。
用第二层博奕机制来校正第一层博奕机制。
因为在第一层博奕里,少年自己没有办法解套。一个人要打赢一群有组织有经验的霸凌者很罕见。要让对方的收益为负并不容易。
第二层博奕机制可以叫做“泛校园博奕机制”,也就是学校、老师和家长介入,共同来应对第一层“少年(霸凌)博奕机制”。
用第二层博奕机制来打破前面的纳什均衡,帮助弱小少年成为模型正收益者。
但是,第二层博弈机制不一定有效,因为霸凌少年的家长可能更强势,更有背景,更野蛮。家长、老师甚至学校可能都没有办法。
那就要引入第三层博奕机制,那就“社会博奕机制”。
全社会用法律、道德、制度、正义力量甚至国家机器来校正第二层博奕机制。让霸凌者家长以及霸凌者都要感受到自己成为霸凌模型负收益者。
这就涉及到社会最后的底线和力量。
以上,这三层社会博奕模型互相影响。
如果第三层底层博奕模型不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那么第二层博奕就会善有恶报恶有善报。第三层博奕的校园霸凌就很难得到根本解决。
全社会最终会导向丛林法则。
所以,除了少年,大人们也有很大问题。
那第三层博奕模型的问题在哪里呢?这里不细说。
家长的担忧:破窗效应
回到此次霸凌事件本身,从作案手法来看,手段残忍心思缜密。
从事件反馈来看,霸凌者多少了解第二层博奕模型和第三层博奕模型。
最坏的收益他们心中有数,他们是可以接受这种结果的。那么解决问题就只有两种办法。
一种方式是回归到丛林法则,以恶止恶,但这不符合现代文明。另一种方式就是调整霸凌者数学模型,让恶者收益为负。
所以,更多家长一直在关注此次审判。
如果霸凌者犯罪成本不超过他们心理预期,很担心此次审判成为“破窗效应”。
所谓“破窗效应”,是指当环境中出现破窗,如果不及时修复,
可能会诱使其它人仿效这些不良行为,甚至变本加厉。
那其它更多的霸凌者会从经济人理性出发,一直霸凌下去。
那么此次审判就特别重要,它可能是一次示范效应。
法律价值:来源于朴素道德
有人会说不能偏激,一切只能按照现有法律行事。
这句话当然也有其道理,不能情绪要理性。所以,我们一直在以数学理性在讨论这个问题。
但时间和空间已经变了,也不能刻舟求剑。法系的一些弊端,在这里也显示了出来。
无论如何,有一些基本价值观,我们不能忘却,那就是:“法律的价值,来源于民众朴素的道德期待。”
如果法律跟不上民众期待呢?那怎么办?
法律上的事情交给法官来处理,尊重其专业。
如果从数学上来解决问题,办法只有一个。
霸凌博奕:让霸凌者的收益为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量子学派 (ID:quantumschool),作者:罗慢·罗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