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03-25 22:04

理想MEGA的问题,不只在外观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判官老司机(ID:panguansays),作者:判官,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近期发布的理想MEGA在外观设计引起争议,但问题不仅仅在外观上。本文讨论了MEGA的定位问题,认为纯电、高端和MPV这三个元素在一款车上的组合相对困难。

• 💡 传统高端车的特质是独占、冗余和文化传承,而MPV强调多用途和共享空间,与高端车的特质相冲突。

• 💡 纯电车的兴起抹平了传统车厂的技术差异,导致品牌文化难以凸显,同时纯电车的能源受限也削弱了MPV的多场景可用性。

• 💡 当前国内MPV市场占比相对较高,但消费者在新能源车选择方面更倾向于混动而非纯电,因为混动有利于使用可靠性和场景兼容性。因此,纯电高端MPV的定价和定位存在困境。

最近理想第一款纯电高端MPV MEGA出师不利,外观设计引起非议。从殡葬用车到殡葬用品的风评,潜在消费者多少会有心理压力。


毕竟是定位家用的高端车,试想你高高兴兴买辆车,结果被人说“一家人就要整整齐齐的”,这谁顶得住啊。


关于MEGA这款车的处境,我今天不想讨论外观因素,主要想聊聊这款车的定位问题。


有没有一种可能,“纯电”+“高端”+“MPV”这三个元素,本就两两不搭。三个元素放在一起,更难成立?


先说说“高端”和“MPV”这两个概念为啥不搭。


中国市场而言,以价格区间来看,7座及以下载客车辆,车价高于50万,算高端车。超过80万,算豪华车。


当然这里又存在品牌和车型的具体细分,比如德国三宝BBA(宝马奔驰奥迪)算高端品牌而非豪车品牌,56E车型(宝马5系、奥迪A6、奔驰E级)算高端车,但78S(宝马7系、奥迪A8、奔驰S级)已经进入豪车区间了。


说完价格,一辆高端以上的车应该有怎样的特质?


很多人认为首先是空间大,其实不是。论空间的话,大巴车最大,价格也挺贵,但没人认为大巴车高端。


高端车的第一要务是独占。座位要少,不能与他人共享空间。独占意味着私密,运载效率不是高端车考虑的问题。


早先A6当道的年代,很多副驾驶座椅是直接拆掉换成脚垫的。


高端车的第二要务是冗余,也就是浪费。谈性价比那就不是高端车,高端的钱要花在刀刃上,也要花在刀背和刀把上。


奔驰E的立标版本为啥卖得比大标版本要好,谁都知道那玩意只是个logo,没有任何功能,还容易被掰掉,但就是要这个面子。


劳斯莱斯车头的女神像就更离谱,弄丢了单配的话二三十万一个。后来因为手欠的人太多,还设计了个防盗机构,用力一掰,大姐自己会缩回机舱里。


至于中控台嵌名表,门板下搞logo迎宾灯,这都小儿科了。最大的冗余就是动力系统,发动机八缸起步,十二缸不嫌多,十六缸有排面但平时关掉一半,主打浪费。


高端车的第三要务是文化传承,要有品牌故事。


奔驰是发明第一辆汽车的厂家,宝马是飞机发动机技术下放到汽车,问就是百年老店,德味传承。


人家从不会提自己曾经是斯图加特坦克厂,或者巴伐利亚拖拉机厂,听上去就是铁岭同款企业,逼格没了。


久而久之,品牌即江湖地位,即鄙视链。


而MPV这个车型,从来就跟高端不沾边。


MPV(Multi-Purpose Vehicles,多用途汽车)在国外又称为miniVan。Van是啥?就是面包车,厢式货车。


MPV的发展有两种思路,一种是轿车加大加长,一种是货车缩短变小。无论形态如何变化,强调的都是能装人能拉货,所以才叫多用途。


高端车的第一要务独占,就跟多用途是冲突的。


与他人和行李货物分享空间,这事本身就不高端,这也是为啥越高端的车越为轿车、跑车。原因无他,就是要Single-Purpose,专车专用。


你作为老板,坐在最宽敞的第二排,如果第三排要坐人,要么等他挪座椅你再上,要么你先坐下别人从中间过道挤过去,屁股从你脸和肩膀边上蹭过去,你受得了么?


高端和豪华品牌偶尔会出一两款SUV,但绝少专门开一条MPV产品线。


而高端车冗余浪费的设计,无论从功能性还是动力性,也与MPV的定位不符。


MPV因为形态特点,留给动力总成的空间不大,也不适合激烈驾驶,所以装不了大排量发动机。车上人员密度高,更重视功能性实用性而非逼格。


至于文化这一块,倒不是说造MPV的车企里没有百年老厂,而是MPV这个车型的历史本身不太长,距今也就30年左右,整活搞溢价的空间有限,不像轿车那么适合展示逼格。


当然凡事必有例外。聊到高端MPV,就要提丰田埃尔法和雷克萨斯LM。


有人说还有奔驰V,那车真的就是纯卖奔驰标,和Vito一样的货车底盘,而且起售价也没到50万。


特例之所以是特例,就是因为它不可复制。埃尔法在日本也是个平价车,在国内最早被香港明星作为保姆车,又一直没国产,南方老板们跟风购买导致加价。


稀缺和加价,出现了“浪费”这个高端特质。大家都知道买这个车要加价当怨种,才显得你有实力,这也是国内消费市场过去二十多年来的怪相。


而埃尔法换了雷克萨斯标的LM,那更是彰显实力,逼王之王。这个风气的拥趸以南方老板为主,毕竟雷克萨斯还叫“凌志”的年代,那是和“平治”(奔驰)、“富豪”(沃尔沃)平起平坐的老钱品牌。


低调的北方老板,更喜欢内敛的GL8,买来把内饰一顿爆改,加木地板、航空座椅啥的。后来GL8出了高端产品线艾维亚,其中四座版艾维亚是全系车型唯一价格突破50万的,和大众辉腾一样主打闷声大发财,不过也和辉腾一样卖不动而停产了,说到底也是品牌撑不起来。


而且,MPV在欧美是为家用而生,但进入中国后,赶上经济高速增长和计划生育,商务需求盖过了家用需求,也给这些车型加了不少光环。GL8就是上汽通用和泛亚联手操刀、基于雪佛兰Venture改版的的中国市场特供车型,畅销20年,爽得一塌糊涂。


说完高端和MPV的不搭,再加上纯电这个维度,就更难顶了。


以前各个车厂有自己的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调教技术,可以做差异化、高端化。纯电迅速抹平了这一差异,即使宝马奔驰的品牌来了也要跪。


品牌文化讲不出来,而供能方式导致的使用场景受限,又削弱了作为MPV的多场景可用性优势。


大家都听过GL8时速180、千里送公章的段子。让纯电车这么跑一下试试,看看电机和电池哪个先受不了。


顺便说一句,我从不认为“进服务区上厕所顺便充个电”这事是成立的。


进服务区的时候,是直奔厕所拔枪,还是先去充电站拔枪,体验肯定不同。不先充电再去厕所,就不能说“上厕所的时间顺便把电充了”。


如果第一次拔枪需要排队,那憋到第二次拔枪就很难受了。


而且,风里雨里,总有根大功率的枪原地闲着等你,能保证上厕所的时间有效补能,这事目前也不乐观。


上一个定位于纯电高端的品牌高合已经基本出局。特斯拉走量主要靠的是3和Y,S和X是目前量产高端纯电车中全村的希望,也在连连降价。


MEGA这个车让我疑惑的点是,它整体感觉比一般的MPV更接近van,有点“考里考气”(丰田考斯特),定价上却比小鹏X9几乎贵出一个P7,任谁都要掂量掂量。


MPV在欧美国家的市场占有率,近几年稳定在2%。根据乘联会的数据,国内近一年以来,轿车和MPV零售占比是稳中有降的。


其中MPV 5%左右的销售占比,相比欧美成熟市场,还是显得偏高。目前每月大概小十万辆的样子。



而新能源车中,带油箱的PHEV占比是在稳步提升的。



具体到MPV市场,继之前传祺M8抢了别克GL8的风头后,腾势D9又抢了M8的风头。腾势D9的DM-i混动和纯电车型,销量是9比1到10比1。


消费者用钱投票的时候还是理性的。混动比起纯电,更有利于汽车的使用可靠性和场景兼容性。MPV不同于小型车辆,更多用于随机出行而非计划通勤,补能效率这一块,纯电还是差点意思。


至于价格,虽然说纯电MPV有极氪009定价五十万卖得也不错,但它是作为沃尔沃EM90的平替出现的。无论纯电定位还是理想目前的品牌,MEGA卖55.98万确实说不过去。


我个人刚学车那几年,常开丰田大霸王(旧款普瑞维亚)和GL8,对MPV还是很有感情的。


随着商务光环的褪去和汽车文化的普及,以及放开二胎和老龄化,MPV在中国市场回归家庭用途是大势所趋。而且国产车这些年风生水起,在各个车型中秒杀一众进口和合资品牌,充分说明了国货品牌大有可为。


只是,在这个大趋势中,国产MPV是不是要激进地搞纯电、搞高端,我持怀疑态度。


判官:资深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判官老司机(ID:panguansays)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