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文 | 张颖 江宇琦
编辑 | 师烨东
时隔一年,2018春节档的火爆场面还仍让人记忆犹新:电影院里的人山人海、57亿的档期总票房成绩、大年初一创历史纪录的单日12.77亿票房记录、《红海行动》《唐人街探案2》总票房过30亿……2018年的辉煌,令春节档赋予了整个行业无穷的想象,也使其正式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
在即将到来的“史上最强春节档”里,竞争持续升级着:有十余部影片将展开角逐,其中不乏总体量破亿、大牌明星扎堆的大制作;有的发行方为了能够脱颖而出更是用尽了各自明规则与潜规则。截至毒眸(微信ID:youhaoxifilm)发稿,今年大年初一的预售票房已经达到了3.7亿。
预售票房已经达到了3.7亿
和春节档名导大片扎堆形成鲜明对比的,贺岁档的前半段在2018年末几乎被人遗忘:尽管2018年12月有63部影片上映,比2017年多了20部,但却难见《芳华》《妖猫传》这样的国产大片,全月总票房也只有43.76亿,同比下降13.7%;而不久前的元旦档,票房更是只有10亿,同比下滑了40%。
不知不觉间,曾经一度风光无限的贺岁档,重心已经逐渐从12月转移到了春节前后。
属于港星和冯小刚的“贺岁”时代
“贺岁片”的概念最早源自于香港,一般是指在元旦、春节这一辞旧迎新之际上映的,以轻松幽默为主要特点且能满足观众节日观影需求的影片。
上世纪80年代,每到“贺岁”之时,香港演艺圈的大佬、明星们就会汇集起来,不计片酬地拍几部热热闹闹、喜气洋洋的贺岁影片献给观众。1981年1月30日,贺岁片《摩登保镖》在春节前夕上映,在当时人口只有500万的香港地区取得了1715万港元的票房,刷新了香港电影的票房纪录,也让很多片商开始关注到这个时期的市场。
《摩登保镖》
随后三年,香港电影的年度票房冠军都属于贺岁片:由许冠杰、麦嘉和张艾嘉主演的《最佳拍档》、《最佳拍档2:大显神通》和《最佳拍档3:女皇密令》都选择在春节前上映,并收获了2604万、2327万和2928万的票房成绩。
《最佳拍档》
这些影片将香港电影单片票房成绩拉过了两千万大关的同时,也进一步彰显了“贺岁”时节的市场潜力,并逐步将观众在新年前后观看电影的需求培养了起来。于是乎,一个针对贺岁片的档期——“贺岁档”便应运而生。广义上的贺岁档,包含了头年12月初至次年2月,是一个囊括了圣诞档、元旦档、春节档、元宵档甚至情人节档的超级档期。
80年代的贺岁档属于许氏兄弟(许冠文、许冠杰和许冠英)、成龙和周润发等老牌港星。《摩登保镖》的导演、主演许冠文凭借该片获得第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其弟许冠杰参演了《最佳拍档》系列三部年度票房冠军的贺岁片;成龙的《师弟出马》《福星高照》和周润发的《八星报喜》《赌神》,都曾在贺岁时节大受欢迎。
《赌神》
到了90年代,曾经默默无闻跑龙套的周星驰则开始登上贺岁档的舞台,成为了绝对的主角。1991年《整蛊专家》、1992年《家有喜事》、1994年《破坏之王》、1995年《大话西游》、1996年《大内密探零零发》、1997年《97家有喜事》、1998年《行运一条龙》、1999年《喜剧之王》,整个90年代,周星驰都几乎未曾缺席过贺岁档,并且多次取得过香港年度票房冠军。
就在香港贺岁片市场越发红火的同时,随着内地电影市场的开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贺岁片也获得了进入内地的机会。1995年1月,成龙主演的贺岁片《红番区》登陆内地,在票价只有几块钱的时代就豪取3500万的内地票房,引发巨大轰动,也让内地观众第一次通过看贺岁片的方式,迎接了新年的到来。
据前新影联副总高军回忆,《红番区》上映期间正值新年,大多数电影院都已经关门放假,为了能让影片正常放映,他们特别对职员做了动员工作。大家抱着悲观的心态打开影院大门,接下来的情形却让他们大吃一惊——春节期间,观众们扶老携幼、拖家带口挤进电影院,抢着看这部成龙远赴美国拍摄的电影。
《红番区》
《红番区》的成功,让一些从业者感受到了贺岁片市场的巨大潜力。不过,彼时的中国电影市场还可以说是“百废待兴”,进口片分账大片的进入和原有制片体系与市场间的不兼容,让国产影片节节败退,以至于纵使观众有看商业片、贺岁片的需求,也没有好的影片来满足。
而改变这一局面的人,正是冯小刚。
1997年之前的冯小刚,可谓事事不顺,参与制作的三部影片都被总局“毙掉”,导致数千万投资打水漂,被很多人视为是“投资黑洞”。后来时任北影厂厂长韩三平见他可怜,便帮他找来一个拍商业片的机会,让他试试手。
没曾想,这一试,便改变了冯小刚乃至中国电影产业的命运。1997年12月24日,由其执导的贺岁电影《甲方乙方》上映,斩获3600万票房,位列当年内地票房榜第九。比起票房成绩,这部电影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它是内地首部为贺岁档这一特定档期拍摄的贺岁片,也正是因为它的出现,内地才真正有了国产片“贺岁档”这一概念。
《甲方乙方》
尝到甜头的冯小刚一发不可收拾,在随后十年间拍摄了《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大腕》《手机》《天下无贼》等高票房贺岁片,稳稳地守着“内地贺岁片第一导演”的宝座。为此他还曾底气十足地说道:“很多人告诉我应该如何做,但是他们没资格教我,贺岁片就是我开始拍的,所以我不需要别人告诉我怎么拍贺岁片。”
冯小刚的成功,让越来越多影视公司、导演开始重视起这一档期。2002年中国正式开启商业大片时代后,往后的十余年里,元旦前后的贺岁档都是一年中最为重要的档期之一,许多大体量的国产影片都选择扎堆于此,贺岁档顺势成为了大片角逐的舞台。
当然市场的回报也极为可观,冯小刚的贺岁片之外,2004年的《功夫》、2005年的《无极》、2006年的《满城尽带黄金甲》都是能夺取国产片年度票房冠军的贺岁片。而2012年12月12日上映的《人再囧途之泰囧》,更是以4000万的小投资博得了12.67亿的票房,将中国电影带入了10亿元时代,同时也把贺岁档的热度推向了巅峰。
贺岁档为何只剩春节档了?
电影产业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内地观众在新年前后看电影的习惯也被逐渐培养起来,助推这个档期吸引更多的大片、名导进入,其声势丝毫不亚于80年代香港的贺岁档。不过和香港的贺岁档不同的是,早期内地的贺岁档更多是指12月初到元旦前后,而很少有影片选择定档在春节期间。
究其原因,还在于前几年内地观众春节期间没有进影院看电影的习惯,因此每到春节期间电影院里都没什么人影。2008年,全年总票房达到了43亿,但春节档七天总票房仅有1.1亿,只占到了2.6%,而同样时长的国庆档却占到4%左右,档期总票房比春节档多出近5500万。有影城经理向毒眸回忆,当年很多影院早在大年三十下午就关门歇业了。
也正因如此,尽管1995年时《红番区》曾在春节期间取得过成功,但更多的片方还是不愿押宝于此,从《甲方乙方》开辟贺岁档起,元旦后至春节期间一直都是较为冷清的档期。再加上贺岁档逐渐被国产大片所霸占,所以很多海外圣诞档的大片就被迫延期到这一时间——2009年的《阿凡达》也未能幸免。
只是很多人万万没想到,《阿凡达》居然能够在这样一个冷门的档期内爆发出如此巨大的能量:2010年1月4日上映后,票房一路高歌猛涨,最终以13.28亿的成绩位居当年票房冠军,很多地区需要早早排长队或者找黄牛才可以买到,有的观众因为家乡电影院没有3D影厅,甚至会从县城跑到大城市观看。
《阿凡达》,电影院挤满了排队买票的人群
“起初有的人不是很看好这个片子,可没想到点映过后电影一下子火了。到后来居然还有票贩子倒卖黄牛票,整体票价也抬升了不少。我记得当时天津站旁边有个影城在三楼,排队买票的人一路排到了一楼。”一位经历了《阿凡达》大热时期的从业者说道。
更重要的是,《阿凡达》的这把火烧了一个多月,一直烧到了春节期间还没有减弱。2010年春节7天假期内,《阿凡达》共收获1亿的票房,成为档期冠军的同时也带火了整个大盘。当年春节档票房骤升至3.39亿,同比增幅近120%,观影人次也达到了历史新高的855万。
也正是在这一年,很多中国观众第一次在春节期间走近了电影院,不少从业者向毒眸表示:“是《阿凡达》打开了春节档的大门,从那以后,感觉春节到电影院的人便变得越来越多了。”
《阿凡达》
随后两年里,内地春节档势头稳步上涨:2011年,《最强囍事》《武林外传》和《熊猫总动员》等多部影片汇聚在春节档内,7天票房达到3.29亿,和上一年基本持平;2012年,《大侦探福尔摩斯2》《碟中谍4》两部好莱坞大片进驻春节档,助推当年档期内总票房达到4.11亿,同比增长24.9%,创历史新高。
到了2013年,春节档再一次释放其巨大能量,而激活它的人,正是曾经在香港贺岁档叱咤风云的“喜剧之王”——周星驰。
2013年大年初一(2月10日),周星驰在五年前《长江七号》失意后卷土重来,其新片《西游降魔篇》在春节档七天内揽下5.3亿票房,一举打破20多项国内华语片的票房纪录,其中大年初五(2月14日)票房1.22亿,成为影史首部单日票房过亿的华语电影。
《西游降魔篇》
《西游降魔篇》的成功,将整个档期的总票房拔高至7.8亿元,同比增幅达到了89.7%。观众春节期间观影的热情被调动起来后,春节档的势头便显得不可阻挡:2014年春节档总票房14.5亿,几乎是前一年的两倍;2015年至2017年三年间,春节档票房从18.1亿涨至34.2亿,其中周星驰的《美人鱼》还成为了华语电影史上第一部票房30亿+的电影。
春节档的火爆,彻底激活了整个贺岁档。
2015年年末至2016年元旦,《寻龙诀》《唐人街探案》《老炮儿》等国产大片接连上映,光是这几部影片就累计贡献了近35亿票房;而不久之后的春节档,除了《美人鱼》,《澳门风云》《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功夫熊猫3》等最终都取得了10亿元以上的佳绩。历史上第一次,春节和元旦两大档期都有大量爆款影片在映。
但好景不长,就在春节档越发疯狂的同时,贺岁档中元旦档的声量却渐渐小了下来。
在《美人鱼》豪取33.93亿票房的2016年,年底的票房多年来第一次遇了冷,当年12月,全月票房仅有41亿,同比下降了2.4%,其中张艺谋执导的《长城》(11.75亿)和成龙主演的《铁道飞虎》(7亿)等影片,都在这一年的贺岁档遭遇了滑铁卢,均未达到票房预期。
放在十年前,这是完全无法想象的。
到了2017年年底,虽然市场情况有所好转,票房较上一年增加了7.7亿,但这一成绩要更多地归功于《寻梦环游记》和《芳华》两部黑马影片,除此之外,袁和平的《奇门遁甲》(3亿)、陈凯歌的《妖猫传》(5.3亿)和成龙的《机器之血》(3亿)等传统意义上的贺岁大片们,票房成绩都难以用成功来形容。
《奇门遁甲》
事实上,因为内地不像香港和西方国家一样拥有圣诞假期,所以理论上贺岁档前半段的市场空间,其实不及暑期、国庆等有长假的档期。只是由于早年间由于影片供给有限,而大片又爱扎堆贺岁档,才较为容易引发观影的热潮。
可如今影片供给相对充裕,其他档期也逐渐发展起来,元旦档对于观众和片方的吸引力也在逐渐下降。更何况,一个月后的春节档,单片就有望拿下30亿票房——这几乎和12月整月的成绩相当,对票房有追求的大片自然会被春节档所吸引,也就进一步削弱了贺岁档前半段的影响力。
也正因如此,当2018年春节档爆发了如此强大的能量后,2018年贺岁档的前半段就显得有些“鸡肋”了:从12月初至今,没有一部大体量国产影片上映;从12月3号开始,连续4周单周票房只有9亿上下,而去年同期单周的平均票房都能达到11亿;同时,一个值得注意的信号是,原本属于国产大片的贺岁档,如今反而成了进口片的舞台,从12月来说有包括《海王》、《蜘蛛侠:平行宇宙》在内多部好莱坞大片上映,其中《海王》上映时间更是早于北美。
随着香港市场的逐渐衰落、内地春节档不的断发展壮大,贺岁档的中心也慢慢完成了“香港到内地,元旦到春节”的转移。到了今年真正迎来“史上最强”春节档之时,也许会有更多的新纪录新奇迹在春节期间发生,而贺岁档的身影也可能终将一点点黯淡。
或许就在不久之后,这个曾经掀起过无数浪潮和狂热的档期,所有光芒都会被春节档掩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