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04-08 15:46

“花5000万办艺术展,为什么不请Taylor Swift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生活方式研究院(ID:neweeklylifestyle),作者:李靖越,编辑:宋爽,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今年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会备受关注,但有人质疑为什么不请Taylor Swift来助兴。

• 🎨 香港政府大规模支持艺术展会,加强对大型展会的支持力度,旨在吸引全球目光。

• 💰 今年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会吸引了240多家参展商,虽然略显冷清,但成交额仍不错。

• 🌍 香港以其自由开放、多元包容的特点,吸引全球各类旅客和文化艺术爱好者。

也许只有在香港这座文化极度杂食的城市,才不会对千奇百怪的艺术作品太过震惊。高雅的艺术空间与低俗的耳洞和腋下交合,成就了一代香港艺术家的有趣。


在2024年3月27日到30日,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会期间,神奇和先锋的展览数不胜数。比如在鲗鱼涌一间比邻殡仪馆的Para Site艺术空间,即将代表香港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艺术家杨沛铿,就让内地来香港必备的充电转换器上长出了发光的晚菇。


杨沛铿“Soft breath”展览现场。(图/波鲁克)


曾作为监狱的大馆,如今成为行走上环后必去的艺术空间;中环的广告牌上,是Wolfgang Tillmans的展览预告;驶过的叮叮车上,印满了来自大湾区顺德和美术馆的广告。在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的推动下,维港的海滨长廊也在这一时间转化为展示文化艺术的舞台。即使是在遥远的西贡岛上,持续三年的西贡海艺术节,也为曲折蜿蜒的天然海岸线添上一抹艺术与人文的色彩。


“盛事之都”


虽然往年进入展会季的香港,都会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行业狂欢之地,但政府层面如此大规模的支持力度还是空前的。“这种‘大操大办’的风格很少见”,一位在香港工作多年的艺术从业者说。一个显著的信号是,香港正在加强对大型展会的支持力度以增强城市的竞争力,面对访港旅客消费模式改变和港人增加“北上”消费带来的影响,香港希望用文化建设吸引全球目光。


今年有240多家参展商参与了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会。像类似钟表、糖酒一样,这里兜售的艺术品,包括毕加索在内的作品都是明码标价的。许多艺术品经销商表示,今年的生意虽然比往年略冷清一些,但一些画廊的成交额似乎还不错。豪瑟沃斯画廊的总裁马克·帕约特(Marc Payot)就透露,他们售出了一幅价值900万美元的威廉·德·库宁晚期作品。早些时候,豪瑟沃斯画廊把香港空间迁往了位于中环皇后大道的新址,被视为对香港和亚洲市场的信心。


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总监乐思洋在接受《新周刊》采访时也表示了一种积极的态度,“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香港作为艺术品交易的免税港,仍然具有无可撼动的优势。”因展会而群聚的人出入于文华东方和半岛酒店的大堂和铜锣湾的酒楼。据香港旅游局披露的数据显示,各类盛事能带动旅游、酒店、餐饮、零售等行业,为香港带来庞大的经济效益。粗略估算,每150万名游客可为香港带来约0.1个百分点的本地生产总值增长。


今年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霍启刚在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强调,香港的独特性是无可代替的。在沸沸扬扬的“梅西事件”之后,香港特区政府仍致力于推进“盛事经济”,以期为香港带来更多的国际盛事,提升香港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5000万?为什么不请Taylor Swift来?”


实际上,从2023年年初全面恢复通关以来,多项盛事就已经在香港举行。引起较大反响的包括此前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香港国际七人榄球赛、FIVB世界女排联赛、香港国际龙舟邀请赛、香港单车节、香港美酒佳肴巡礼和路易威登的早秋男装秀等等。拥有与时并进的基础设施、无缝联系全球及中国内地市场的独特优势,同时富有中西荟萃、新旧交融的多元旅游体验,“盛事之都”——香港旅游局的网页上如此标示。


整个三月确实充满了这样的氛围,先是香港文化博物馆举行“侠之大者——金庸百年诞辰纪念・任哲雕塑展”,金庸的遗孀出席了展览开幕;然后是来自美国的潮流展会Complexcon,陈冠希站在自己的品牌装扮成的猪肉铺里,为早早售罄的商品签名,嘻哈歌手21 savage在此进行了自己亚洲演出首秀;同时首次举办了香港国际文化高峰论坛,包括现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都出席了开幕。


去年香港的文体旅局曾委任华人作曲家、音乐家及指挥家谭盾为首位“文化推广大使”。他前往香港北部一带的渔村,见识到那些与贵州、云南近乎相同的生活方式,感叹香港的多元与丰富,也许那些在老电影和粤语歌里陈词滥调的风景仍不足以概括这里。


今年,艺术家徐冰成为第二任“文化推广大使”。香港文体旅局现任局长杨润雄盛赞了徐冰标志性的作品《天书》。他说这种开创性的艺术作品既包含了传统的元素,又包含了当代的元素,就像香港一样,具有中西文化交融、古今交融的特点。


一个大型户外艺术计划“艺术@维港”也在举行。在尖沙咀中心和帝国中心的信和光影艺术幕墙上,本地艺术组织HKWALLS展示了五组来自德国、法国、捷克及中国香港艺术家的动态影像创作。而每天晚上,西九龙M+博物馆的户外幕墙上就会展出杨福东的作品《雍雀》。他透过参考1970至1990年代经典香港电影的视觉元素和质感创作的作品,旨在唤起一种对这个城市似曾相识的怀旧感。


来自日本的国际艺术团队teamLab在维港打造了“teamLab: 光涟”的展览。一颗颗比人还高大的蛋,在太平洋水汽和风操纵的天空下变换着颜色。这个艺术团队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流行,为他们买单的包括新加坡的樟宜机场,中东的世界文化遗产,深圳和上海的地产公司以及香港政府。多方报道显示,此次展览港府斥资了5000万元,一则来自市民的吐槽是“花5000万为什么不请Taylor Swift来?新加坡只花了1000多万”。


但teamLab的作品在中环海滨一经展出,首个星期七天的预约已满员。


一期一会


3月29日,香港复活节假期来临,港人“北上”消费的事情再次成为了新闻。在假期和清明祭祖的双重影响下,从尖沙咀前往深圳宝安机场的轮渡,已经排出了过境大厅。香港人挤在深圳物美价廉的茶餐厅里饮着冻柠茶,谁又能说这里四川老板做的东西不正宗呢?


在2024年4月2日的《人民日报》海外版上,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3月31日表示,回望2024年第一季,香港经济整体保持平稳增长,失业率低于3%,通胀大致温和,访港旅客人次超过1100万,宏观形势为本地零售、餐饮及运输业界带来一定的支持。但业界却同时面对访港旅客消费模式改变,以及部分港人增加“北上”消费等带来的影响,而减弱了对前景的信心。


陈茂波强调,香港自由开放、多元包容、中西文化荟萃、国际联系广泛、社会环境安全稳定,加上多姿多彩的大都会生活和美丽的维港及郊野,让香港具备很好的优势,吸引全球各类旅客乃至文化艺术爱好者,并在全力建设香港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同时,为整体经济带来多元的发展动力。


然而“文化是什么”,好像怎样也说不清,建设文化更是一件难事。如果说文化就是精致的文艺玩意,那么潮流文化、饮食文化又是什么呢?


茹国烈是香港资深的文化人,有超过30年艺术行政管理经验,包括曾任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表演艺术行政总监、香港艺术发展局行政总裁和香港艺术中心总干事等。他写过《城市如何文化》一书。在书中,以世上不同城市作为“标本”,解剖它们的文化脉络,也将其所思所感带回香港。早年香港人喜以“文化沙漠”自嘲。茹国烈解释,最初是20世纪从北方南来的文人,形容作为转口港的香港欠缺精致文化。


然而,不同的人对文化有不同的演绎。香港有丰富的庶民文化,而且是东西文化的大熔炉。历史上,香港更是翻译重镇,华语世界的第一份中文报纸也在香港诞生。这里有深厚的广东民俗文化,也有独特的小说、电影文化等。


茹国烈指出,香港人说自己没有文化,只是代表不搞艺术,但不代表没有享受足球文化或饮食文化。这里不缺市井。食物口味上,就连港岛人和新界人都不太一样。吐司面包烘底,滑蛋放在上面,先来个麦香脆软的双重口感,再来分开大吃,感受让心窝融化的软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然后精益求精,就能吸引喜爱这一味的。这是香港很多餐厅的生存之道。


某种程度上,香港倒是很符合“盛事之都”的旅行体验。一期一会里,在陌生而又熟悉的文化里浸泡,香、软、滑、润、鲜、甜,滋味浓缩在15分钟一餐上,跳动的心灵迅速归位,然后再满足上路。这是在香港行走的法则。这就像是手机的快充,来香港还是更多喜欢饱满爽感。人们来到这个充满了包香、蛋香、茶香等生命气息的空间,然后利落地回到自己的生活里去,跟狮子山下有缘再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生活方式研究院(ID:neweeklylifestyle),作者:李靖越,编辑:宋爽,监制:罗屿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文集: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