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9-03-11 18:57
通勤蹦迪指南

在夜幕中,你作为一个小透明,被淹没在熙熙攘攘的人群。好不容易挤上了地铁,你掏出手机,母亲的问候与领导的brief都夹杂在微信里,刚想打开群里分享的文章,却发现手机已经没有了4G信号……


你焦急的皱起眉头,刷新按键摁了又摁,进度条从头再来,而你抬起头眨眨眼就发现,地铁里一半的人和你一样,面无表情睁着浑浊的眼,烦躁的盯着不同品牌的方寸屏幕。


进站,文章终于刷开,经济学家不着感情的告诉你通勤这件事的原罪所在:住得远浪费时间,住得近房租高企。这些工作成本,资本家却要你一力承担。


回家,你拖着一天的劳累瘫倒在床上。上个月买的游戏不想玩,去年买的书也不想看。只念着梦境赶快到来,在那里,地铁有座,业余有闲,一切都是年轻的模样。


通勤之祸


对于绝大部分年轻人,尤其是白领人群来说,刚刚步入职场的3~5年之内,都不可避免的会碰到上文中的通勤困境。多数时候大家都在“多花钱”和“多花时间”之中犹豫不决。却少有人思考去改变理念,挣脱通勤原本的定式,重建一种将通勤路当作“第三空间”的生活方式。


在《让一部分年轻人先住到城乡结合部去》一文评论区,许多不愿住远郊的同学都抱怨通勤之苦:“如果在路上的时间超过20分钟就没有幸福感。”



总结起来,通勤的辛苦主要包括:


  • 对于住得远的人们来说,耗时长,导致早起和晚归。

  • 在早晚高峰,地铁、公交面临极度的拥挤。

  • 一些地铁线路网络环境差,不能正常使用社交网络或玩游戏。

  • 当天气不佳时所有问题都会放大。雨天会互相蹭水,在夏天会有汗臭困扰。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所有关于通勤的抱怨,最终都会结算到关于工作的厌恶账户之中。当我们说“昨晚加班太累了,11点下班,12点才到家”,其实内心都是把通勤路也算在了被工作耽误的时间里面的。而只有到家之后,才算是自己的生活。


也就是说,我们认为通勤是工作的一部分,而非生活的一部分。


如果我们本身就并不是那么热爱上班(当然也有一小部分人是热爱的),在这种心态下,从家里出门的那一刻起,到回家的那一刻为止,可能都会处于一种厌烦、抗拒的情绪之中。那么通勤路上当然心态雪崩。


之所以这样想,一部分锅在于文字上。无论是“通勤”,还是“上班”“下班”,这些文字表述无不在强调这段路程与工作的紧密关系。但事实上,您一定要按照字面意思去理解吗?



通常来说公司不会为通勤付钱(当然有的公司可以报销,遇到了要珍惜),在办公室也已经消耗了足够的时间用于工作。虽然不建议真的在通勤时蹦迪——这样会吓到其它乘客或者司机师傅——但至少可以专心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看起来,这是在讨论如何打发通勤时间,实际上,我想讨论,如何以改变通勤习惯为契机,重建自己的工作日生活方式。


制造第三空间


“第三空间”是美国社会学家雷·欧登堡提出的概念,即除了工作和居住场所之外的空间,或者用于社交,或者用于独处做一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阅读、跑步、写作、绘画等等。


因为星巴克的营销做得比较成功,现在提起“第三空间”一般印象都是他们那样的咖啡馆。但实际上,“第三空间”也可以是公园、广场、图书馆或者家人睡去后的家中。


一般我们对第三空间的印象可能是类似这样的咖啡馆


如果配置得当,“第三空间”当然也可以是通勤路上。


将通勤的移动空间改造成“第三空间”需要对生活和工作习惯做一些调整,需要根据自己的习惯购置一些设备。将会帮助你找到眼下生活的目标,以及让作息变得更加健康。总而言之,是充实每日的生活,并将焦虑的情绪丢到垃圾桶。


不仅如此,它在客观上将原本的垃圾时间利用起来,还节省了专门去咖啡馆点咖啡的钱——对于经济不宽裕的年轻人来说意义重大。


你肯定在质疑,上文中提到的那些通勤路bug依然存在,如何能在通勤路上专心做点什么呢?在那样拥挤肮脏的环境下,根本不可能达到“第三空间”改变心情的作用嘛。


但事实上,无论是哪种“第三空间”,是在利用空间属性,提高做某件事的效率:空间的开放属性提高社交效率,而较为封闭和安静的空间,则可以使人专注在一件事情中。


而保持专注,甚至进入沉浸式的心流状态,正应该是我们的追求。


身体和心灵都在路上


实现专注,并进入心流,基于不同的情况,对于每个人的难度也是不同。所以在讨论具体的方法论之前,先说说通勤的多样性。


不同人有不同的通勤距离,而基于不同城市,会产生不同的通勤方式,以及通勤时间。有的人充分利用公交,有的人喜欢多走点路,有的人骑共享单车,还有打车和开车的。各自所面临的拥挤程度不尽相同。


在空气质量和道路状况较好的国家,骑行上班其实也不在少数。


因此需要先缩小定义:下文中所写的方法,仅适合以公交为主要通勤方式的上班族,并且通勤时间大于20分钟(低于20分钟很难有沉浸感)。


保持专注其实有内外两道:内在保持注意力集中,外在隔绝外界的嘈杂。每个人的注意力各不相同,但对于如何在喧嚣的公交环境中找到宁静,却是可以依靠个人努力实现的。


要点在于:隔离与错峰。


顾名思义,隔离就是将自己和外部环境隔绝开来,仿佛处于自己的小宇宙中。视觉自然焦点在屏幕上,而听觉则需要一副好降噪耳机,将噪声排除在外。较为大众的选择是Bose的quietcontrol系列,以及索尼的降噪系列。都不便宜,但物有所值。


一个更廉价的办法是购买工业级的隔音耳罩。售价多在百元以内,虽然无法听音乐,但能够保证耳根清净。


隔音耳罩一般长这样,天热时可以改用耳塞


视听以外,若嗅觉敏感,可以带上诸如有香气的口罩。若嫌空间燥热,可以贴一片本来用于退烧的散热贴在头上。凡此种种,都是为了让自己在通勤时有一个更舒适的环境。


当然,有些事情不能靠小物件改变,比如车上的拥挤。这也是为什么有必要积极尝试错峰出行。


“我们公司要打卡的,错峰不了”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误区。并最终造成了不良的常态:充满怨气的起床,急急忙忙的上班,摸鱼的早上,困倦的下午,以及不可避免的晚上加班。


如果你曾经偶然在非高峰期乘坐一次地铁去公司,你会发现平常排满了人的上车队伍稀稀拉拉,漫步两节车厢就可以找到空座。很多时候,这只需要比高峰晚一小时,或早一小时而已。


你多久没在地铁上坐下了?


对于大部分互联网公司的员工来说,全勤不能让人升职加薪,做出成果才能一锤定音。而新人并不懂得这一点,畏缩于“同事都到得早”或者“领导看起来很凶”,为打卡疲于奔命,却未曾考虑过协商自由工时。


协商的核心在于,你需要向上级证明,如果他同意了你的工作时间,可以拥有更多的成果回报。例如:如果我可以中午12点再来上班,那么我可以节省早上通勤时间,写出一篇千字的稿子,或者10页PPT的方案——没有谁会和生产力提升过不去,只要证明这种生产力真实存在。


对于一部分工作来说,工作时间确实比较固定(比如运营和客服人员),但其实依然可以实现错峰:更早的出发。这件事更多出现在开车上班的人群之中,为了规避堵车,许多人天未亮就发动了引擎。其实公交也是如此。比高峰提前一小时出发,也就少了一窝蜂的拥挤。


最好不要认为比规定时间更早上班是一种吃亏:除了拥有较为宽松的通勤环境,早到公司某种程度上还可以逼迫自己早睡,拥有一个更加健康生活状态。而更早完成工作,当然也有助于避免加班,晚上自己的私人时间也就更多一些。


如此,通过隔离与错峰,保障了身体再路上的舒适,也就有了心灵保持平静,进入心流状态的可能。


沉浸以忘记时间


心流理论的发现者,心理学家齐克森米哈里,将心流定义为“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时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而使心流发生的活动,则拥有这些特征:


  1. 我们喜欢,并想去做的活动。

  2. 我们会专注一致的活动。

  3. 有清楚目标的活动。

  4. 有立即回馈的活动。

  5. 我们对这项活动有主控感。

  6. 在从事活动时我们的忧虑感消失。

  7. 主观的时间感改变——例如可以从事很长的时间而不感觉时间的消逝。


其中6、7两点,说明了为什么我们要追求在通勤过程中进入心流——它会将我们内心的杂念,以及对于浪费时间的焦虑消抹。


而前5点,则是我们挑选通勤活动时的依据。显而易见,越是简单的娱乐活动,比如刷抖音,或者某些无脑游戏,越容易沉迷其中。但我还是建议你做一些单机状态的复杂活动,既能够更加沉浸,又使得光阴没有虚度。


之所以强调单机,是为了保持心流的连贯。通勤路上,特别是地铁里经常会有信号不好的时候,突然连接不上网络的焦躁感,会使你从沉浸感中抽离,变得暴躁,并且大概率的会离开正在进行的活动。


而复杂活动,其实是给我们自己一个挑战。这是一个在通勤时间范围内,我们要完成的任务,可能是背10个单词,可能是挑战一个Boss(请确定是要靠技巧而不是氪金),也可能是读完一整章节的小说。当我们在原本的垃圾时间——通勤路上——完成一件平常即使在家都又些困难的挑战,这种愉悦,会让人忍不住想蹦迪。


基于此总结,最适合在通勤路上做的事情有:


  • 读书(量力而行,最好是小说,确保自己能读进去;设备的话手机或者Kindle都可以)

  • 电视剧或电影,以及一些稍长的视频(下载好!)

  • 游戏(从游戏质量角度考虑,最好拥有一台3DSLL或Switch)

  • 听书或者音频节目(走路、骑自行车等不便看屏幕的通勤方式的首选,公交上想闭着眼睛的也可以用这招)


自制力更强,阅读习惯更好的同学可以尝试学习。但就像有时候我们看视频为了流畅可以牺牲画质一样,为了沉浸牺牲一些难度也是可取的——准备得再周全,这毕竟也是通勤路而已。


尾声


早晨,你一如既往的睁开眼,刷牙洗脸,却没有着急出门。


时间指向了上班的高峰期,你却不紧不慢的泡了一杯泛着奶香的咖啡,一边咬下夹在土司面包里的果酱,一边翻腾起手机屏幕上的邮件和聊天信息。


餐毕,打开电脑。领导要的方案,你稍稍调整了一下,发了邮件。同事约你开会,在日历上编辑好了时间。打开昨天没有整理完的文档,抄起键盘一顿上下翻飞,Done。


太阳渐渐滑向当空,你才慵懒的伸个懒腰,装好包,慢悠悠的出门。毕竟是大城市,街上的人还是不少,但具体到地铁车厢,却已经没有了工业流水线那般的紧张。


今天不凑巧,上车时没有座位,但不过两站,面前坐着的中年人就起身下车。戴着耳机,播放着Nine Inch Nails音乐的你坐下来,拿起手机,打开微信阅读,继续看读到一半的那本东野圭吾,并琢磨着地铁上可以读两章,明天就可以读完。


耳机以外,地铁轰鸣着从地上钻到地下,向着远处那个繁华的办公区域驶去,还有凶险的未来和繁多的不公铺陈在都市的每个角落。但此时此刻,你正在自己构筑的精神世界里蹦迪。你专注于自己的喜爱的事情,专注在人生每时每刻的充盈。


这样也不错吧。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文集:
频道:

别打CALL,打钱

赞赏

1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