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9-04-04 07:00

从被《咪蒙离婚记》“遗漏”的一个重要事实说起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非非马FM(ID: feifeima-uk),作者:非非马。头图来自:东方IC



非姐说:


一篇缺失“男主角”声音的“离婚记”。同时被遗漏的,还有男主罹患肾萎缩的重要事实。


上周日开始,咪蒙解散公司的消息和微信公众号《时尚先生》刊发的《解散了婚姻之后,咪蒙也解散了公司:咪蒙离婚记》持续发酵。


(图片来源于《时尚先生》公号,由《时尚先生》杂志为咪蒙拍摄)


我的朋友圈里,很多人都转了这篇文章,几乎每个人在转发时都添加了一小段自己的点评。而在这篇文章的末尾、在微博上,也是各种评论声音。


的确,这篇文章传递出的各种“复杂讯息”,是会让人很有话想说。我也不例外。


但我更想从被这篇文章选择“遗漏”的事实与视角开始说起。


1


我是学新闻出身,从在大学接受新闻专业教育的第一天开始,我就被教导这样一个理念:新闻要以事实说话。而记者/编辑/媒体的新闻伦理与素养的高下,也全在如何处理“事实”。


因为,从来都没有完全“客观的事实”。所有我们看见的、读到的“事实”,都已经是“主观”解读和消化之后的“事实”。


而读者们所看到的“事实”,更加是被记者/编辑,及其所属的媒体,主观筛选之后,再以一定的逻辑“组装呈现”的“事实”——对“事实”片段的不同筛选与组合,不同的呈现方式,直接决定了“表意”上的巨大差异。


一个媒体人、一个媒体,在报道一个人物或者一个事件时,最起码的新闻伦理与职业素养是什么呢?


独立、中立、公允、平衡。


那么,从新闻专业主义的角度来来看这篇《咪蒙离婚记》,它最大的问题和失范在哪里?


在冠名以“离婚记”这样一个注定牵涉离婚男女当事双方的专题报道里,完全地缺失了来自另一方当事人、及当事人身边人的声音。


(图片来源于《时尚先生》公号)


整篇文章所选择的采访对象,都是咪蒙及与咪蒙有紧密利益关系的人,比如她的母亲,她的前合伙人、前同事。


而作者,也完全没有交代,自己是否至少曾经试图采访过当事人——如果试图采访过,即便当事人罗一洋不愿接受采访,但这样的表态可以告知公众,作者(与背后的媒体)都已经做出过追求“公允、平衡”立场的努力。


事实上,这是媒体业内通晓的基本准则与通行做法。并不是多高的要求


前《南方都市报》资深媒体编辑出身的咪蒙,不会不熟悉这一基本准则。


这篇可以预见必然10万+的文章作者及其所属媒体,也不会不知道。但很遗憾,它完全放弃了这点起码的“职业基本要求”。


2


在一篇主要经由咪蒙及“咪蒙方”提供的“事实”和“视角”所组文攒成的“离婚记”中,我们看到,有些事实被“选择性地遗漏”了。


比如,在咪蒙的表述中,她对丈夫罗一洋的爱消失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罗一洋没有事业心、甚至没有上进心,导致不断追求事业进阶的咪蒙与他越来越没有共同语言。


而咪蒙那个著名的“五万”前助理杨乐多,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然称罗一洋“喜欢做一个’废物’”。


曾经的罗一洋与咪蒙,那时的咪蒙还是一枚灵秀少女。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了追求事业成功,咪蒙的“代价清单”上,有健康、身材。她一度患上暴食症,一个晚上能点五六次外卖,短期内胖了30斤。后来凭借强大意志又短期内减肥成功,以“青春美仙女”形象复出,并在旗下公号上高调亮相和宣传。其首次大型读者见面活动后,因“修图”严重失真问题,一度引发热议。图片来源于网络。)


先不去评判咪蒙与杨乐多的描述和观察,但如果我是采访者,我还会多问几个问题:


导致两个人没有共同语言的主要问题,的确如咪蒙所言,因为两个人在事业/人生追求上的不同步吗?有没有其它原因?


从罗一洋视角看出去的婚姻危机,又是怎样的?


比如,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


当马凌不可逆转地、顶着巨大非议地成为了“咪蒙”,追求“老庄”,“淡然脱俗”的罗一洋,是否曾有过巨大的失落与不适应,对眼前这个“咪蒙”感到既熟悉又陌生?



曾经颇灵秀的马凌,到今日无论是着装气质还是修图风格已经彻底“网红风”的咪蒙,她是否已成为罗一洋眼里“熟悉的陌生人”?今日的咪蒙,又是否还认得从前的马凌?


再比如,文中的咪蒙用含蓄的语言暗示罗一洋在她提出离婚后,做了“不公平”的财产分割要求,让她觉得“他也是个普通人”。


在细节不全,同时又只采用一方给出的带有引导性的描述时,文章所试图传递出的潜台词,是明显对男方不利的——当然,我们并不是要求当事人应该就此做出详细描述,这是他们的私事。


但起码,这篇文章在不惜力气描述咪蒙的各种“病”和不容易时,是否也应该说一下当事另一方罗一洋的重病?


在财产分割这个问题上,罗一洋的病——肾萎缩,本应是一个重要考量因素。提,或不提这个重要的事实,对读者造成的影响,恐怕差别巨大。


而提了这一点,在读者去分析罗一洋“老庄”、淡然”的心态,以及他因何做出不工作,全职在家照顾家庭的选择,也会多出更多的理解与同情,至少是多了考量因素与维度。


以咪蒙对人性的了解和操控手腕,她,不会不知道。


曾经,为了用“苦难爱情”博好感和同情,她是这么在文章里写的——


然而,这个人生病了。


医生说他的肾在萎缩,也许以后要换肾。


他很担心,因为要长期治疗,需要一大笔钱。


我说,没关系,你老婆啥都不会,就是会赚钱!你负责养好身体,我负责养你。


虽然世界特别操蛋,厄运随时可能降临。


但我相信,爱情具有超大的能量,可以打败一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今,再来看这段文字,当年的浓情渲染,对比于今日的只字不提,是不是让人觉得很讽刺,也很寒凉与齿冷?


我不知道采访的记者是否知道这样的细节。


由于记者没有采访过另一位当事人或另一方代表,如今的文章里没有呈现这一点,有两种可能:


一是知其有而故意不写,这是采访者与采访对象共谋的结果;


二就是,采访者采访前有没有做足够的功课,在采访中也被采访对象们“集体屏蔽”了这一重要事实。


作为一篇深度报道,无论是出于哪个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偏颇”,都很失准则、很失范。


3


记者与把关审核的媒体失范,是选择的结果。


咪蒙以怎样的态度来面对这次报道,面对和反思自己的离婚以及各种,也是选择的结果。


在《咪蒙离婚记》的文末有一条评论,点赞排名第二,我很认同。



郎平教练离婚后,媒体都想知道内幕,她的自传书的作者也想让她在书里爆料,郎平教练的回答一直都是:“这样对他不公平,因为我有太多面对媒体的机会,而他没有。”


高下立现。


对媒体讲述所谓离婚内幕,和跟自己的闺蜜、好朋友吐槽发泄,是完全不同的。后者是私密范围的话语,大家能理解一个人不能什么都憋在心里,但前者却是人在权衡利弊之后做出的有意识的选择。


你是为了一己之私,为博取公众同情而选择将自己的情感婚姻私事、将曾经那么挚爱自己的爱人,以这样一种方式推到公众面前,任由大众评议、非议;还是尊重、感恩过去的感情、婚姻,以及共同经历的岁月时光,不同的选择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人生这道题,本质就是选择题。


不同的选择,决定不同的道路与结局。


曾经


而今


一个人的选择,决定了ta的人生道路,甚至也决定了ta的相貌气质。咪蒙今日的“仙女网红风”,也是她自己选择的结果。


4


在我们成长直至迈向死亡的道路上,每个人为自己建设出了怎样一套选择的依据和标准,决定了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差异。


所谓标准,首先是价值排序。比如个体利益、他人利益、公众利益、职业伦理、社会良知等等。


一个人的价值排序,在什么时候会真正体现出来?发生利害冲突时。


人有自私的基因,本质上也都是趋利避害的,当个体利益、他人利益、公众利益、职业伦理和社会良知一致时,这几乎就不是个选择题。难选择的,是个体利益和其它几项发生冲突时,如何排序。


在这时,往往最检验出一个人人品与智商的成色。


人品好的人,不消说,会在比如个人利益与公众利益、职业伦理等发生冲突时,做一定的个人利益牺牲。我们说这个人坚守住了底线。


人品不够,那么智商足够,其实也可以避免陷阱。所谓格局、智慧,无非是智商足够高的情况下所抵达的境界。


一个人智商足够高到一定程度时,就能辨别得出真正的利害利弊。假聪明或者小聪明的人会选择做短利长害的事;真正大聪明的人,却懂得为长利而放弃短利,甚至做出短期的自我利益牺牲。


回到咪蒙身上,从智商层面来讲,她的确是个极其聪明的人,非常知道研究和利用“成功的诀窍”,可她的问题在于,她欠大聪明,总是看不清楚一个行为可能会造成的长期后果。


咪蒙所有的选择及其相应的结果,几乎都在证明:她只看眼前不看长远,辨不清长害与短利。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年写毒鸡汤反噬自己如是,而今“消费”自己的离婚经历与前夫也是。这篇“离婚记”如今给很多读者留下的印象是什么呢?为给自己搏同情,赢好感,不惜“售卖”情感私事、公开贬损前夫。


从《咪蒙离婚记》文末几乎一面倒的留言看,咪蒙显然还是片面估计了形势。



再从人品的维度来说,无论是之前咪蒙为了流量一再无视底线与操守,还是这次对前夫有意无意地射出了“明枪暗箭”,都说明她人品的基准线太低。


当咪蒙成为一个可以为了个人利益放弃底线的人时,她所有的选择——无论是如何对待前任,还是怎样操作一篇文章,亦或是如何规划自己的整个人生,都会显示出同一种逻辑——也是最终让她自食苦果的逻辑。


一个人一旦底层逻辑出了问题,基本就是步步错。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以啊,在人生的考场上,人品和智商决定了我们在利益关头会如何取舍,而利益关头的取舍选择,也真正呈现和“拷打”出了我们的真实人品与智商。


咪蒙的教训告诉我们,人品和智商,你总得占一头。


人品不够,智商要能来凑,智商一定程度上其实也可以提高我们人品的基准线,毕竟,有能力预见到“多行不义必自毙”的人,就不至过于放任自己。


而智商不够,人品到位也可以补救,它可以帮我们做出良善的选择,而避免掉进一个我们目力所不及,却更大更危险的坑。


5


最后,我还想再提一点,也是我看《咪蒙离婚记》非常深的一个感触——


人,要懂得知止。知止而后定。


咪蒙的悲剧,是选择的悲剧,也是欲望不能节制的悲剧


从根本上说,咪蒙就是一个欲望过强,却又没有足够人品和智商handle好自己欲望的人。最后,因为hold不住、节制不了的欲望,而走上了为达目的不惜一切的道路。


这个“不惜一切”,既体现在她几乎完全放弃新闻伦理底线去操作她的文章,不惜利用自己的前夫,也体现在她毫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以一种涸泽而渔的方式来压榨自己的生命力。


看那篇《咪蒙离婚记》所披露的信息——每天工作18小时,满桌堆着速效救心丸、头疼药,不是不感慨不惋惜的。


咪蒙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知止。


然而,在这个喧嚣浮躁的时代里,不知止、涸泽而渔的,又何止是咪蒙一人?


咪蒙的走红与坍塌,都是这个时代的显影。


作为旁观者,作为时代中的一片雪花,我们从他人的故事里,最重要的便是得些教训,并努力,至少先从守住自己做起吧。


倘若,咪蒙能守住这样的笑脸,怕是完全不同的人生了罢。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非非马FM(ID: feifeima-uk),非非马:上海-伦敦两地居,曾为著名文化国企英国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现为文化创业者、中英电影节英国首席代表、领英专栏作家、英国FT中文网特约撰稿等。微信公号非非马FM聚焦女性成长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