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 (ID:new-weekly),作者:詹世博,编辑:陆一鸣,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那本是一个普通的中午,刚刚睡醒的李易珂拿起手机想看时间。与往常不同的是,还未解锁的手机页面,堆积着几十条未读消息——通讯录里熟悉或不熟悉的同学们,都在抢着告诉她同一件事。
“你上热搜了。”
(图/微博截图)
热搜词条是“16岁女孩1万块穷游9国3大洲”,在反复确认主人公就是自己后,李易珂的脑子里冒出很多想法:热搜这么好上的吗?我去的明明是7个国家而不是9个国家。我剪短头发并不是为了保护自己……
一整个下午,话题词都在热搜首页居高不下。“未成年”“穷游”“跨越亚非欧三大洲”,这些在李易珂看来无比平常的标签,以一种粗暴的方式被网络组合加工后,让她第一次体会到了成为数亿人焦点的炙热。
成名的副作用随即显现。原本充斥着好奇的评论区,突然涌入莫名其妙的谩骂,她经受的指控包括但不限于“造假”“陪睡的旅游媛”“下一个猫一杯”。
“1万块钱9个国家?真当我没出过门?”
“家长非常愚昧,我一个五大三粗的男的都不敢,她一个未成年小姑娘就别闹了。”
“边游边卖啦,懂的都懂。”
(图/微博评论区截图)
抛开那些无凭无据的质疑,让李易珂真正感到费解的是:做做攻略、背上行李、啃啃面包、偶尔睡一睡机场就能实现的穷游,为什么在网友眼里只能借助他者实现?就因为她是一个女孩吗?
李易珂也不可避免地跌入过自证陷阱,但她马上以最快的速度爬出泥潭。这位16岁的女生发现,自己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以下,是李易珂的讲述。
一、14岁出国旅游,我被怀疑搞电诈
其实在去年5月份的时候,我就想自己一个人出国玩了。当时在云南,我无意间得知老挝离我只有一站火车的距离。我想着,正好带了护照,天气很好,那里的消费也很低,如果这次不去我肯定会后悔。
父母一开始非常反对。虽然在这之前我经常一个人出门旅游,但都是在国内。为了让他们放心,我在网上找了个比我大很多岁的同性搭子,再加上我当时也有积蓄,他们就没有再拦着我了。
(图/小红书@不吃葱不吃香菜)
但真正的困难还在后头。出境时,我被关在“小黑屋”里劝返将近半个小时,因为所有工作人员都觉得我是要去“金三角”做电诈。他们通过我家当地的派出所联系到了我妈。好在她当时很支持我,我到现在都觉得特别感动。
但是海关的叔叔阿姨们一听就急了,“从没见过这么不负责任的父母”。他们觉得我“执迷不悟”,可又没法不让我走。最后,在签了《安全责任自负书》(也就是传说中给电诈人员的“生死状”)之后,我终于过关了。上了车才发现,一整列高铁的乘客都在等我一个人。
那一趟老挝之行很顺利。回来之后,因为转学成功,我又多了几个月的假期。在做好功课、说服了父母之后,我决定试着一个人穷游一次中亚环线。
去年11月27日,旅程开始了。我从新疆的伊宁坐车到阿拉木图,途经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联酋、土耳其、波黑、埃及和尼泊尔7个国家,总共是35天,花了11490.5元。
其实我不喜欢这种特种兵式的旅游体验,但因为预算有限,所以不得不这样。如果给我足够的时间,我肯定想在一个地方多待几天,和本地人多相处一下。
为了节省背包空间,李易珂一般都只带3套换洗衣服,旅途中经常能遇到洗衣服的地方。
我一般只住青旅,平均下来一晚也就不到100元,最便宜的时候还住过30元一晚的。为了省钱,我大部分时候都是选择陆地交通,如果没有公共交通,我就会在青旅找人拼车。
在消费低的国家我还能偶尔下下馆子,但是一旦去了迪拜这种地方,每天就只能吃麦当劳和面包。我也尝了很多当地的美食,但是在外面的这35天,我最想吃的还是西红柿炒鸡蛋。去土耳其的时候,我还专门找了一家中餐,但发现太贵了,要人民币100元。
所以我回国以后立马就报了新东方的课程,花了1个月时间就学会了15道大菜,目的就是希望下一次在路上的时候,可以不再委屈自己的胃。
(图/受访者供图)
交通和住宿一直都是旅游的大头,也是我主要省钱的地方。但就算是穷游,有一项花销是我一定不会省的,那就是景点的门票。
旅行最吸引我的,是让历史从二维变成三维的过程。举个例子,我在去敦煌之前,对这座古城的印象一直停留在《文化苦旅》里的样子,但是当我亲眼看到莫高窟里,那些断掉的胳膊、被砍掉的头和被盗走的窟穴里只剩下一个不光滑的底座时,我对那段历史的感知真的不一样了。
我这次穷游的计划,也是受到刘子超写的《失落的卫星》的影响。那本书让我对中亚现存的苏联时期的遗迹非常感兴趣,我也很好奇当地人对苏联的看法。只可惜,去了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之后,我发现当地的英语使用率不高,语言沟通实在吃力,所以这趟旅行印象最深刻的反而是埃及。
埃及的反差真的很大。法老文化几乎只在能景区里嗅到。景区之外,看到一群阿拉伯人在那里厚着脸皮收门票时,我只觉得唏嘘。
二、偷盗、抢劫、性骚扰,你猜我更怕哪个?
我初中的时候比较社恐,甚至一个人吃饭、走路都会觉得很尴尬。后来有一次和朋友去北京玩了几天,她临时有事先回去了,我一查高铁票,发现去天津只要50多块钱,我当时就一个人跑去天津玩了3天。
在天津的那次旅游,也是我第一次住青旅。在青旅会认识很多人,那种聊天氛围总能让我暂时脱离之前的社会身份,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观察外界。你会发现,如果你的世界里没有了自己,反而会开阔很多。
旅游的次数多了,我发现,像我这种I人,其实大多数时候也不需要“搭子”这种形式的陪伴。如果和朋友出去玩,大概率也就是在路上聊聊天,到了景点拍拍照,回酒店睡觉。一个人的旅行,反而可以更好地感受当地的文化和氛围。
那次旅游之后,我就开始放飞了,一有假期我就一个人跑出去旅游。在去老挝之前,我独自旅游过的国内省份有27个。所以当有人问我,女生要怎样锻炼自己独自旅游的胆量的时候,我都推荐她们从国内周边或熟悉的地方开始。
根据李易珂的观察,国内裸辞的朋友虽说都是来散心的,但似乎很难真的沉浸在旅游里,大家还是会习惯性地在路上寻找新的工作或者创业机会。(图/小红书@不吃葱不吃香菜)
当然也会有意外出现,但我现在的心态就是,只要你不偷我的护照、不抢我的手机,一切都不是什么大事。
幸运的是,我在上一趟旅行中(中亚环线)也没有遇到什么真正的危险,顶多就是在埃及金字塔那里骑骆驼的时候被骗了点钱。相比这些,我更头疼的是一些潜在的性骚扰。
更多时候,李易珂还是会遇到很多善良健谈的当地人。(图/ 受访者供图)
在乌兹别克斯坦的一个晚上,我遇到一个男室友,他一直在和我搭讪,还主动要求帮我忙。起初我以为他只是比较热心。直到他大半夜都还提出要和我单独出门去买咖啡的时候,我觉得好像有点不对劲了。
我回到宿舍之后,连澡都不敢洗就直接上床睡觉了。夜深时,我感觉到床边有动静,当时一下就清醒了,发现是那个男室友在偷偷扯开我的床帘。被我呵斥后他还不放弃,又试探了好几次,中间还讲了一句我听不懂的外语。那天晚上我起夜了3次,根本就没睡着。对了,那人的手机壁纸还是他的老婆和两个孩子。
当然,这也只是极个别的情况,大部分时候,我住的青旅都有同性宿舍。也别问我为什么不住酒店,我只能说,女生一个人在国外住酒店反而更危险。
我和路上遇到的其他女生也聊过这个话题,几乎没有女生没遇到过性骚扰,甚至有时候被骚扰的对象还会变成男生。让我意外的是,有些女生反而会觉得被骚扰是她们有魅力的证明,这让我觉得实在很魔幻。
三、女性“穷游”惹谁了?
我周围的朋友在知道我的经历之后,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一类人会追问这些钱是怎么攒的,另一些人会纳闷这么点钱怎么玩。
周围人的反应还是很友善的,但评论的风向在互联网上就完全变味了。上了热搜之后,有人说我有团队,不然照片怎么拍得那么好看。很多人坚信我就是机构包装出来的博主,之后肯定要出来带货。
李易珂的很多照片都是青旅认识的朋友帮她拍摄的。(图/小红书@不吃葱不吃香菜)
有人会质疑我,“你们相信她这点钱够出国,不如信我是秦始皇”。但只要做过功课的人就会知道,我走的就是典型的穷游路线,比我更省钱的玩法多的是。
还有人说我读国际高中,家里肯定特别有钱,现在的操作只是为了之后申请本科增添履历而已。其实相比于我的那些同学,我家真的很普通,就算出国读书,生活费也要我自己赚。
但最常见的还是“黄谣”。你们现在去搜这个话题,80%的跟帖也都是这个内容。有一个人发了一个女孩被香肠塞满嘴的图片,我一开始还没看懂是什么意思,反应过来之后把我气坏了。
从来没有人在现实中这么诋毁过我。我打了好几百字打算评论给他们,他们提到的每个疑点我都做了解释。但是这个时候我一个认识很久的粉丝提醒我,让我千万不要陷入自证陷阱。
冷静下来之后,我把那些文字都删了,但依旧觉得很难受。我没忍住,还是在我的主页发了个澄清帖。我把我旅游所有的费用明细都发在了网上,包括签证的费用,每天去了哪些景点、吃了什么、住在哪里,等等,哪怕上厕所花的一块钱我都记了进去。
李易珂晒出了所有的旅游明细。(图/微博@李易珂_Echo)
但我发现大家还是在不停地攻击我,后来我意识到,这群人就是无差别攻击,似乎我做什么都会被继续骂。我就算把证据贴在他们脸上,他们唯一会做的事情就是闭眼。
在我觉得要找律师介入的时候,我的一个同龄粉丝跟我分享了她的心声。她说自己被鼓励到了,原来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可以做到她想但是不敢的事情。
那个时候我就突然醒了,我觉得我把自己的经历发在网上,无非就是想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路——一个普通人在有限的预算下,也可以环游世界的可能性。我现在再看恶评,心态更偏向于鉴赏物种的多样性。
前几天发现又有人造谣说我“买热搜”,我那个时候反而觉得这已经是很友善的评论了。
朋友也觉得我变了很多。我之前在学校比较有棱角,喜欢上纲上线,容易钻牛角尖,思维也非黑即白,经历过这些事之后,我的宽容度直线飙升。我现在很少和人吵架,因为不会再幻想改变任何人了。
接受完采访的第二天,李易珂又开启了自己的下一段旅程。(图/ 受访者在巴基斯坦发来的照片)
但旅游还是会继续的。可能是因为之前看《追风筝的人》,我之后还想一个人去阿富汗看看。
我每次和我妈说起这个想法,她都很难接受。我也能理解,毕竟那些地方太乱了,对于女性而言更加危险。和我一样经常独自出国旅游的朋友也都劝我不要一个人去,她们说,很多旅游博主表面上是在挑战自己一个人去阿富汗,其实不光租了装甲车,还雇了保镖,都是去那里拍素材作秀的。
我挺感谢人家的,毕竟非亲非故,还愿意叮嘱你这些。但是对我来说,我更希望有一天,当我再这样玩的时候,大家更关心的,是我开不开心,而不是安不安全。
毕竟,这个世界应该做的,是想办法驯化那些不守规矩的人,而不是一个劲地提醒弱者要注意安全,对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 (ID:new-weekly),作者:詹世博,编辑:陆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