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两种形式的联结主义
到2100年,智能机器人会取代人类吗?
任何创作艺术的人只需拥有一千铁杆粉丝便能糊口
书摘:你的两样设备
接下来的十年中,人们会随身携带多少小工具?
苹果公司希望今天人们带三样东西:iPod、iPhone和MacBook,过去你只带一样他们就会很高兴了。但是谁知道下个十年里他们想点什么呢?也许十样?
我主张技术需要专门化,所以我预测我们将来会拥有比现在更专业的设备,这意味着未来数年将出现数以百计的新设备。难道我们要携带所有的设备满街跑?或者每家都备有一个装满设备的背包?莫非每个口袋都得专物专放?
我想对于每个人来说,这个数字都是“2”——下个十年我们将会随身携带两样设备。再长远点来看,比如说,一百年后,我们就不再随身带东西了。
这两样我们可能携带的设备(平均而言)包括:一个贴身手持物和一个比手臂稍长的扁平物。手持物可以是我们的皮夹、钱包、相机、手机、导航仪、手表或瑞士军刀;扁平物则可能是较大的屏幕和多传感输入器,它也许不可折叠、不可卷曲、可延展或者干脆就是块平板。每个人设备的尺寸都会不同。
但是也有些需要注意的地方。首先,我们会“穿戴”很多设备,这与“携带”有很大不同。未来将有很多设备被嵌入腰带、腕饰、项链、服装之中,速度快的可能已被嵌入了我们的眼镜,甚至戴在了我们的耳朵上——我们戴表,但不带表;我们戴项链或其他零碎的装饰品,并不是带它们。二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戴”的东西是密切依附在我们身上的,这样这些东西就不大会丢失或找不到。对于数据化自我追踪设备而言,这一切将是更精准的——如果我们问你十年后你要戴多少设备,那么答案就很可能是十种。
其次,你所要携带的两样设备很可能并不是同类设备。你可以根据不同的位置、模式(度假中或工作中)、正在处理的任务而切换不同的设备。有时候,相比可手持设备而言,你可能更需要一块大屏幕。
更重要的是,设备可能取决于你的职业。比如,程序员需要一台小型文本处理器,制片人需要的则是大屏幕,承包商需要的是炫目而明亮的显示器,而推销员需要的却只是个灵活的折叠拉杆箱。
技术的法则是这样的:专门的工具将永远优于一般用途的工具。不论你手机的内置摄像头有多高端,它都比不过一台单纯的照相机。同理,无论你手持设备中的组合导航功能有多强大,最好的专用导航仪也一定比它好用得多。专业人士和发烧友会一如既往地使用最好的工具,我指的是那些专业工具。
让我说得更明白点,组合工具本身也是一种专门工具——就像瑞士军刀是把专门的刀具一样——其专门性表现在它是一个工具组合体,基本上你什么都能用它做。
所以我们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来重述开头的等式:我们将要随身携带的两样设备中,一样是通用组合设备,另一样是根据你的主要兴趣和风格而带的专业设备。
当然,有些人,比如几星期前我在时代广场拍摄过纽约警官的照片,带的设备可能不止两样,这是因为他们工作和职业的关系,再说他们也不可能一直都带着这么多东西。但是,当这些专业人士们下班之后,他们起码还是得带一两样设备的。
长远看来,我预计我们将不会携带任何设备。这是因为在未来,我们将被无数手持或内置设备所环绕,它们将都能对我们进行识别,并显示我们的个人界面,在我们实际操作期间成为我们的个人设备。在不久的将来,不会有人再携带自己的电话,需要打电话的时候,你可以借用手边最近的那部而非带着自己的电话到处走。上述构想如果放在1960年代,看起来就会很荒谬,因为并非所有的房间、商店或街道中都有电话,所以那时候我们迫切地需要一部移动电话。但假如任何设备都被制成可通讯工具且可以借用呢?一旦你可以拿起相机、平板电脑或远程终端进行通话,那么你大概也会觉得没有带电话的必要了;如果每块屏幕都可以直接为你所用,那你为什么还要自己带一块呢?
上述构想十年之内是不会成真的,但我相信在美好的未来,高度进化的人们将不再携带任何东西。
在那个时候,人们对于图腾物、可手持物,尤其是华丽物的吸引力是不会削弱的。我们可能仍会持有一样所爱之物,用它我们可以把很多事情完成得不错,而且它将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我们的标志物。也许高度进化的人将持有一样独特之物,在他们离世之时,它将陪他们一起下葬。
至少,我不认为在普通的一天里我们会一次性携带多于两种东西。设备的数量必将激增,但每样东西所占的空间会越来越小。设备将呈现长尾分布。
未来50年内,好友聚会的标准程序中将会有这样一环:大家交换和询问各自口袋里皮夹里的可爱随身小物。从每个人随身携带的物件中,你就可以获得大量此人的信息。(本文摘自凯文•凯利新书《技术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