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凭借开源和开放,Meta 似乎在 AI 和元宇宙赛道重新找到了自己的新优势。
Llama 的开源,让人想起了谷歌对于 Android 系统的一贯策略,通过开源,拉拢到尽可能多的用户,占据更大众的用户和市场。
而开放 Horizon OS 给第三方厂商,似乎也有着这样的目的。
如何看待 Meta 的开源?它是否能成为 AI 时代的谷歌?知名科技作者 Ben Thompson 在最近的文章中详细讨论了 Meta 以及它所主张的开源策略对于市场的影响,以及什么才是当下互联网时代的真正竞争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Founder Park(ID:Founder-Park),作者:Ben Thompson,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苹果在 2 月 2 日正式发布 Vision Pro,12 天后,Meta CEO 马克·扎克伯格给出了他的评价:
好吧,伙计们,我终于试用了苹果的 Vision Pro。
你知道,在此之前,我本以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Quest 会是更好的选择,因为它真的很棒,而且价格只有 Vision Pro 的七分之一。但使用过后,我不仅认为 Quest 是更好的选择——我认为 Quest 是更好的产品,就这么简单。
但对本文最关键的部分是在视频的末尾:
现实情况是,每一代计算设备都有开放和封闭两种模式,而且,是的,在移动设备领域,苹果的封闭模式赢了。但情况并非总是如此。
如果你回顾个人电脑时代,微软的开放模式是赢家,而在下一代计算设备中,Meta 将成为开放模式的代表,我真的希望确保开放模式能再次胜出。未来尚未书写。
约翰·格鲁伯*在个人博客上对此质疑道:
最后,他提出,每一代新的计算设备都有一个开放的替代品和一个来自苹果的封闭产品。(有趣的是,这些竞争可能最好被看作不是封闭与开放之争,而是苹果与整个行业的对抗。)我不太确定他想表达什么,因为我真的看不出我的 Quest 3 比我的 Vision Pro“开放”在哪里。他们会向其他头显制造商授权操作系统吗?
* John Gruber,科技博客作者、Markdown 语言开发者。
扎克伯格随后在短视频中回应:
关于元宇宙的一些更新。我们正在发布 Meta Horizon OS,这是为我们的 Quest 虚拟和混合现实头显提供动力的操作系统,我们正在与一些最好的硬件公司合作,设计新的头显,以优化人们使用这项技术的各种不同方式。
在计算机发展的每个阶段,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总是并存的。苹果的封闭系统已经逐渐失去优势。在手机上,用户的选择受到严格限制,只能做厂商允许的事情。但情况本不必如此。回顾个人电脑时代,开放系统最终占据了上风。用户能够进行更多操作,安装各种插件。市场上的硬件和软件种类也更加丰富多样。
因此,我们的目标是让开放系统在元宇宙、智能眼镜和虚拟现实头戴设备等下一代计算技术中再次引领潮流。这也是我们选择开放操作系统的原因,我们希望更多的企业能够在这一基础上开发出多样化的产品。
人们自然会将这一宣布视为对 Vision Pro 的反应,或者可能是对谷歌在今年 Google I/O 上即将发布的 AR 产品的预期反应,据传谷歌将发布一款新的三星头显。
但是,如果仅这样看,可能就小看了扎克伯格和 Meta 公司的战略眼光:这显然是公司最近在人工智能领域一系列动作的必然延续,也是在构建整个元宇宙蓝图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一、Meta 的市场定位
制定任何战略的第一步都是要清楚自己的市场定位,那么 Meta 的市场定位又是什么呢?
这个问题比你想象的要复杂,特别是在互联网行业。市场定义的问题尤其让监管机构感到头疼。正如我在《监管者与现实》一文中所讨论的,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对“个人社交网络”的定义非常狭隘,它排除了 Twitter、Reddit、LinkedIn、TikTok 和 YouTube 等作为 Facebook 的竞争对手,这种定义显然是不合理的。在解释了这一点之后,我进一步阐述了:
但是,问题的核心在于,我之前所写的所有内容实际上都是无意义的,因为上述列出的所有服务都属于非竞争性的数字服务,它们具有零边际成本和零交易成本;用户们可以并且确实在同时使用这些服务。实际上,这些服务能够同时为同一批用户提供服务,这本身就说明了 Facebook 所处的市场实际上竞争非常激烈。
那么,Facebook 究竟在争夺什么呢?竞争通常意味着存在对抗,也就是说,存在一种资源,只能被一个服务所使用,而不能被其他服务共享。在数字服务领域,唯一具有竞争性的商品就是消费者的时间和注意力。用户只有一双眼睛,一天只有 24 小时,他们花在一项服务上的每一秒钟,都是不能同时花在另一项服务上的(尽管技术上并不绝对,因为你可能同时在听一个服务,看另一个服务,浏览第三个服务,同时回复来自第四、第五和第六个服务的通知)。请注意下面这个平台使用率图表中的百分比:
看下图,这个总和并不是 100%,而是达到了 372%,因为这些服务之间并不互斥,用户可以同时使用它们。尽管 Facebook 在用户总数方面显然表现优异,但特别是 TikTok 在用户投入时间上占据了显著地位,这才是最关键的指标:
这正是包括 Instagram、Snapchat 和 YouTube 在内的所有这些服务都在竞相模仿 TikTok 的原因,据我最近一次的了解,这种行为是出于竞争的本能,而非垄断的意图。
或许可以争辩说 Facebook 在大约十年前试图主导社交媒体市场——无论这个市场如何定义——但你也得承认,到了 2021 年,很明显他们的尝试并未成功。市场上的竞争是证明没有发生反竞争行为的有力证据,我认为联邦贸易委员会(FTC)的职责并不是去追究 Facebook 管理层未能达成他们声称的目标的责任。
这种认为时间和注意力是网络上唯一稀缺资源,因而是唯一关键市场的理念,是 Netflix 从报告用户数量转向报告用户参与度变化的基础。Netflix 多年来一直声称,它的竞争对手不仅限于其他流媒体服务,还包括 YouTube、Twitch、视频游戏以及社交媒体等所有可能吸引用户时间和注意力的平台。这种观点虽然需要稍微思考下才能领会,但在互联网上,用户可以轻松点击或切换应用来接触这些服务,使得这一点变得非常明显和具体。
二、Meta 的差异性
将市场定义为时间和注意力,这带来了一些出人意料的影响,甚至包括 Meta 在内的一些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公司有时也会忽略这一点。实际上,曾经有一段时间,Meta 可能也会认同 FTC 对市场的定义,因为该公司在做出竞争决策时——无论是巨大的成功还是重大的失误——都是基于这样一个前提:个人社交网络是最关键的市场。
从我在 2015 年写的一篇文章《Facebook 和 Feed》说起:
扎克伯格对于自己的驱动力来源有着清晰的认识,他在 Facebook 的 S-1 招股说明书中明确写道:
Facebook 最初建立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成为一个商业公司,而是为了实现一个社会目标——让世界变得更加开放和相互连接。
我开始思考,公司与使命这两个概念之间,可能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充满张力……我猜测扎克伯格至少是认同这样一个观点:人们认为其他人说的话本身就很有价值,正是这种信息的获取使得 Facebook 变得不可替代。这恰好与他对公司的使命愿景相吻合。
然而,我个人对此持有保留态度。同样有可能的是,Facebook 之所以如此吸引人,是因为它所呈现的内容本身,而不是谁在呈现这些内容。如果后者是真实情况,那么 Facebook 的用户粘性并不仅仅来自于它的网络效应,而是因为对于近十亿用户来说,Facebook 已经成为他们最不可或缺的数字习惯:他们通往互联网的入口。
一年之后,面对当时最大的竞争威胁——Snapchat,Facebook 采取了应对措施,将“故事”这一功能引入到 Instagram 中。我在《巧妙模仿的勇气》一文中写道:
尽管 Snapchat 的用户数量增长速度非常快,但 Instagram 的用户基数仍然是 Snapchat 的两倍多,并且在不同的人群和国际用户中有着更广泛的覆盖。Facebook 并没有推出一个缺乏社交网络功能的“故事”应用——社交网络是任何基于分享的应用的核心特性——而是利用了他们最宝贵的资产之一:拥有 5 亿用户的 Instagram。
至少从个人观察来看,成效是显而易见的:在过去 24 小时内,我刷到的 Instagram 故事比 Snapchat 的要多。当然,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 Instagram 故事的新颖性吸引了我,但这种新鲜感最终会消退。而且,我在 Instagram 上关注的人远多于 Snapchat。
不过,最后这一点,嗯,正是关键所在:我和我的朋友们现在并不是 Snapchat 的主要目标用户群体,但如果 Snapchat 想要实现其潜力,我们最终会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当然,除非 Instagram 的故事功能最终足够吸引人,能够留住用户。
Instagram 的故事功能做得已经足够好——它不仅遏制了 Snapchat 的增长势头,还提升了自身的用户参与度和用户基数——这应该算是扎克伯格的一次成功吧?Instagram 之所以胜出,是因为它拥有更优质的社交网络,还是仅仅因为它在网络效应的基础上,本来就有更高的用户使用频率?
时间快进到几年后,Facebook 面临的主要竞争者变成了 TikTok;在 2020 年的文章《TikTok 之战》中,我写道:
这些因素共同解释了 TikTok 为何成为一个突破性的产品。
首先,人们天生喜欢视频内容。
其次,TikTok 提供的视频创作工具对于非专业视频制作者来说更加易于使用和激发创意。但最关键的是,TikTok 并不严格意义上算是一个社交网络平台……它通过将视频库的来源从你的社交网络扩展到平台上任何用户制作的视频,抖音/TikTok 利用了用户生成内容的巨大体量,创造出比专业人士所能制作的内容更具吸引力的视频,并且依赖其算法确保用户所看到的都是精挑细选的优质内容。
我在随后的更新中解释了为什么这对 Facebook 来说是一个盲点:
首先,Facebook 自视为一个社交网络平台,因此它不倾向于将这一点视为劣势。
其次,Facebook 通过利用 Instagram 的社交网络来遏制 Snapchat 的增长,这种策略进一步强化了它对自身社交网络优势的认识。文章《巧妙模仿的勇气》的要点在于,Facebook 通过这种策略成功地抑制了 Snapchat 的发展,这不仅证明了社交网络是 Facebook 最宝贵的资产,同时也使得 Facebook 在面对 TikTok 时的盲点变得更加突出。
归根结底,我实际上在重复上一节的核心论点:Meta 的真正市场是用户的时间与注意力;这意味着 Meta 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能够吸引并维持大量用户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这种吸引和维持虽然是通过社交网络来实现的,但这并非其战略上的关键要素。实际上,Instagram 最终只是简单地模仿了 TikTok,它展示的是你社交网络中任何地方的内容,并且这样的模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三、Llama 3 的战略定位
要理解 Meta 的人工智能战略以及它的 Llama 模型系列,我们需要采用适当的框架:Llama 3 模型在上周刚刚发布,与 Llama 2 一样,它采用了开放源代码的方式,或者更精确地说,是开放权重(这里有一个条件,即超大规模的公司需要获得许可才能将 Llama 作为托管模型提供)。
我在 2023 年 5 月的一篇文章中,对 Llama 2 发布进行了预测,并解释了为什么开放权重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Meta 公司并不是在直接销售其技术能力;相反,它提供了一个平台,让用户可以自由地发布他们想要的任何内容,并且可以消费其他用户创作的内容。因此,Meta 对于内容的创作方式和地点应该持开放态度;如果 Meta 决定将其内容创作模型开源,那么这些模型生成的内容最有可能发布在 Meta 自己的平台上。换句话说,Meta 的整个商业模式都是建立在将内容视为一种商品的基础上的;将创作过程本身也商品化,只会为这个平台增加更多的内容供给。
我对这一现实感到兴奋,并且这也是我在电话会议中特别关注扎克伯格评论的原因,是因为 Meta 公司在克服开源模型的所有限制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无论是在模型训练、验证、人类反馈强化学习(RLHF)还是数据质量方面。这正是因为 Meta 的商业模式并不依赖于拥有市场上最好的模型,而是依赖于世界上存在大量高质量的模型。
Meta 对 Llama 的方法最好的类比是其在数据中心所做的事情:谷歌在 2000 年代通过使用软件定义功能的普通硬件革新了数据中心设计;Facebook 在 2011 年没有规模来复制谷歌的差异化,因此它采取了相反的方向,创建了开放计算项目。扎克伯格在与 Dwarkesh Patel 的一次采访中解释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
Meta 在 Llama 模型上的策略,最好的类比是公司在数据中心领域的行动。谷歌在 2000 年代通过采用具有软件定义功能的通用硬件,彻底革新了数据中心设计;到了 2011 年,Facebook 还没有足够的规模去复制谷歌的这种差异化策略,因此它选择了一条相反的道路,创立了开放计算项目(Open Compute Project)。扎克伯格在与 Dwarkesh Patel 的访谈中阐述了随后的发展情况:
我们一般不会将产品代码开源。例如,我们不会把 Instagram 的代码开放源代码化。但我们确实会开放源代码化许多底层基础设施。
我们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例子就是我们的开放计算项目,我们把我们所有的服务器、网络交换机和数据中心的设计都开放源代码化了,这个项目最终证明非常有益。尽管有很多人都能设计服务器,但现在整个行业都已经标准化采用了我们的设计,这意味着供应链基本上全部围绕我们的设计来构建。因此,生产量上升,成本对所有人来说都降低了,这为我们节省了数十亿美元,这真是太棒了。
扎克伯格接着做了我正在引用的类比:
开源对我们有益的方面有很多。
首先,如果人们能够找到更经济高效的方式来运行这些模型,对我们来说将是一大利好。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将在这些技术上投入数十亿甚至上千亿美元。因此,如果我们能够提高 10% 的运行效率,就能节省数十亿甚至数百亿美元。
单是这一点本身就价值巨大。特别是考虑到市场上还有其他竞争模型存在,我们所提供的并不是什么压倒性的优势。
然而,这不仅仅是关于拥有一个更好的模型:也关于确保 Meta 不依赖任何单一模型。扎克伯格继续说:
这里有一个相关的类比。我认为移动生态系统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有苹果和谷歌这两家守门人公司,它们可以决定你能够开发什么。这不仅有经济上的影响——比如我们开发了某项功能,然后它们就从中抽取了大量收益。但更让我感到不满的是定性方面的控制——有很多次我们想要推出新功能,苹果却直接拒绝说“不行,你不能推出这个。”这确实很令人沮丧,对吧?所以,问题在于,我们是否为一个由 AI 主导的世界做好了准备?在这个世界里,少数几家公司掌控着封闭的模型,并且通过控制 API 来决定你能够开发什么?
对我们来说,我可以说,自己构建模型是值得的,这样可以确保我们不会受制于人。我不想让其他公司来告诉我们能开发什么。从开源的角度来看,我认为许多开发者也不希望被这些公司限制他们的创造力。因此,问题变成了,围绕这种开放模型会构建出怎样的生态系统?会出现哪些有趣的新事物?这将如何提升我们的产品?
我认为在很多情况下,如果这最终变得像我们的数据库、缓存系统或架构一样,我们将从社区获得宝贵的贡献,这些贡献将使我们的产品更加出色。我们针对特定应用所做的工作将保持足够的差异化,以至于这些开源贡献不会对我们的核心优势构成影响。我们能够继续做我们擅长的事情,并且因为我们的贡献,所有的系统——无论是我们的还是社区的——都将因为开源而变得更加强大。
这里还有另一个类比,那就是谷歌和 Android;Bill Gurley 在 2011 年在他的博客 Above the Crowd 上写了关于 Android 的权威文章:
Android 系统、Chrome 浏览器以及 Chrome OS 操作系统,并不符合传统商业概念中的“产品”定义。谷歌并没有打算让它们成为独立的“盈利中心”。实际上,它们更像是非常昂贵且极具攻击性的“护城河”,由谷歌这座巨大的“城堡”所资助。
谷歌的策略是出于防守而非进攻。谷歌并不寻求通过 Android 或 Chrome 直接盈利,而是希望消除任何介于自己与用户之间的层次,并使之变得免费(甚至倒贴钱)。由于这些层次基本上是没有额外成本的软件产品,这种策略在防御上非常有效。本质上,谷歌不仅仅是在挖掘护城河;它还在城堡外围 250 英里内的土地上纵火,以确保没有任何竞争对手能够接近。据我观察,谷歌在这方面做得非常成功。
Android(包括 Chrome)对经济的积极影响非常显著:谷歌每年向苹果支付大约 200 亿美元,以此来确保其搜索引擎在大约 30% 的全球智能手机(以及苹果其他设备上的 Safari 浏览器)中作为默认选项,这占据了谷歌在所有其他平台和浏览器上流量获取成本总支出的大约 40%。如果没有 Android 和 Chrome 的存在,这一总支出几乎肯定会更高——如果谷歌还能够与苹果达成协议的话,这在微软控制了市场其余部分的情况下可能是不可能的。
四、Metaverse 的目标
Android 系统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有关 Horizon OS 的最新消息。Meta 和之前的谷歌一样,是一家以广告收入为基础提供广泛服务的公司,这意味着它有动力服务于每一个人,并且希望在公司与客户之间没有任何中介。因此,Meta 也在像谷歌一样,投入巨额资金来打造扎克伯格认为将成为未来平台的竞争者。同样值得一提的是,Meta 的投入远远超过了谷歌对安卓系统的 400 亿美元,但我认为这是合理的:Meta 在元宇宙领域所面临的风险和机遇,甚至超过了谷歌在智能手机领域所感知到的。
回到 2013 年,当 Facebook 意识到移动设备的兴起正终结其作为一个独立平台的梦想时,我撰写了一篇文章《移动设备让 Facebook 仅成为众多应用之一;这是个好消息》:
首先,移动应用占据了整个(有限的)屏幕空间。在任何特定时刻,用户只能看到他们正在使用的那个应用。其次,移动应用仅仅是应用程序,并非平台。Facebook 无需在其移动应用中为合作伙伴或其他应用“预留空间”。这正是我前面提到的对 Facebook 有利的观点。
具体而言,对于广告业务来说,不充当平台反而更有利。作为平台,需要承担与用户体验相关的特定角色和责任,而这些往往与有效的广告投放相冲突。这就是为什么,尽管安卓系统由世界顶尖的广告公司开发,你却在其中看不到任何广告。Facebook 的应用程序可以独占整个屏幕,并能够充分利用整个屏幕空间,完全为了 Facebook 自身的利益。
这种乐观情绪确实被 Facebook 在过去十年间惊人的增长所证实,这几乎完全是围绕利用移动广告的机会。然而,乍一看,考虑到我刚刚详细描述的平台广告挑战,这似乎也让人质疑开发 Horizon OS 的明智性。
然而,实际情况是,头戴设备与智能手机有着根本的不同:智能手机是手持设备,单个应用可以完全占据屏幕;而头戴设备则占据了你的视野,将应用降级为众多窗口中的一个。考虑下面这张 Vision Pro 的公关图片:
这并不是 Vision Pro 提供给应用的唯一展示空间:应用也能够完全接管整个视野,提供一种沉浸式体验。我可以预见,一旦 Vision Pro 在市场上获得了显著的份额,Meta 就会构建这样的体验;记住,Meta 是一家提供广泛服务的公司,它的使命是服务于每一个人。然而,扎克伯格最终认为,元宇宙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存在感”——即让人感觉自己正与他人共享相同的体验和应用;这进一步意味着控制应用所存在的那一层——即完全拥有你的视野。
同样重要的是——对扎克伯格来说可能更为重要——拥有操作系统意味着不必受制于苹果对于可以或不能构建、追踪或货币化内容的控制。正如扎克伯格在采访中所指出的,Meta 也不想让自己受制于谷歌。Meta 的投资者可能会倾向于忽略这些问题,但应用跟踪透明度(ATT)应该让人们意识到,缺乏控制权可能会带来多大的成本。
最后,并非所有设备都会成为平台:例如,Meta 的 RayBan 智能眼镜,就不可能仅仅是“一个应用”;如果苹果能公开它为自家配件提供的同类私有 API,它们可能会成为一个更好的产品。Meta 不会因此解决其在智能手机领域的挑战,但这更加坚定了他们要走自己的路的决心。
五、Horizon OS 的野心
动机固然重要,但光有动机还不够:与 AI 模型的情况不同,Meta 希望建立一个有竞争力的模型,但只要封闭模型不占上风,就能达到其战略目的。公司真正需要在元宇宙领域取得胜利,这需要控制最多的设备——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元宇宙真正兴起的前提下。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如果 Meta 追求像苹果那样的完全一体化模式,实际上并不利于其更宏大的目标。作为一个提供广泛服务的公司,Meta 的目标是尽可能触及最广泛的用户群体。举例来说,尽管 iPhone 无疑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一体化产品,但其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也仅有大约 30%。实际上,我不同意扎克伯格一直坚持的观点,即苹果“赢得了”移动市场:苹果在收入和利润上确实取得了成功,但他们的成功方式并不是 Meta 应该追求的;从一个提供广泛服务的公司的角度来看,Android 因为拥有更大的市场份额而“赢得了”市场。
其次,达到这一市场份额的最佳途径正是 Meta 所宣布的策略:将其操作系统授权给那些不仅有动力销售设备,而且还提供必要的研发和多样化渠道的设备制造商,以便为更广泛的客户群体和使用场景开发头戴式设备。
第三,Meta 确实有机会实现专家们曾确信会发生在 iPhone 上的局面:独占开发者的时间和注意力。专家们对 iPhone 的判断之所以出错,部分原因是他们对历史的理解有误。在 2013 年的文章《Windows 与 Mac 的真实对比》中,我曾写道:
你可能听过这样一句话,“买 IBM 产品,没人会因此被炒鱿鱼。”
这句话的起源比微软或苹果还要早,可以追溯到 IBM System/360 系列的黄金时代。但它对个人电脑(PC)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初,市场上出现了许多新型个人电脑,如 Commodore、MITS Altair、Apple II 等。一些员工开始将这些新电脑带入办公室,但大型企业对此并不买账,因此 IT 部门希望 IBM 能提供类似的替代品。毕竟,有句老话说得好,“买 IBM 产品,没人会因此被炒鱿鱼...”
为了应对这一需求,IBM 在佛罗里达州成立了一个特别小组,负责开发一款可以向 IT 部门销售的计算机。由于时间紧迫,这个小组采用了大量现成的组件来组装一台迷你计算机。尽管 IBM 自家的 RISC 处理器和正在研发的操作系统在技术上更为先进,但考虑到英特尔(Intel)有现成的 CISC 处理器,以及一家新兴公司——微软(Microsoft)——声称他们的操作系统 DOS 能在六个月内准备就绪,IBM 为了追求快速上市,选择了与英特尔和微软合作。
接下来的故事,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已经成为了历史。
企业对 IBM PC 的需求极为旺盛,DOS 及其上运行的应用程序迅速成为了行业标准。到了 1984 年 Macintosh 电脑问世时,市场格局已经基本确定。尽管微软花了十年时间才在易用性上赶超 Mac,但 Windows 基于 DOS 的架构和丰富的应用程序生态已经确保了其市场地位。Evans 正确地指出,当前的智能手机市场与过去 PC 市场的情况完全不同。苹果的起点也与过去不同;iOS 作为首个现代智能手机平台,自推出以来就拥有应用优势。而在 PC 时代,情况并非如此。Mac 并没有输给 Windows,而是未能挑战已经牢固确立的 DOS 系统。从这段历史中我们可以学到的教训其实并不多。
头戴式设备市场与智能手机市场截然不同:Meta 在这个领域耕耘已久,尤其是在游戏开发领域,它拥有比苹果更为庞大的开发者社区。虽然这一优势并不像微软 DOS 在 PC 时代那样具有压倒性,但我当然不会小觑苹果的竞争力。不过,这与智能手机市场的情况不同,在智能手机市场,苹果曾拥有多年的先发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Meta 不仅仅在授权其 Horizon 操作系统,它还在放宽对应用程序模式的限制。这一点,从 Oculus 开发者博客中可以明显看出:
我们正在对 Meta Horizon 商店的管理模式进行重大调整。
我们将从原先的两个独立平台——商店和 App Lab——转变为一个统一且开放的单一商店界面。这一变革将分步骤实施,首先是在商店内设立一个专区,让许多原本只在 App Lab 上架的应用得以展示,从而为这些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受众接触机会。
将来,新提交的应用将直接上架至商店,App Lab 将不再作为独立的分发渠道存在。所有想要在商店上架的应用依然必须满足基本的技术标准、内容规范和隐私保护要求。应用在提交时会接受审核,随着用户规模的扩大,还可能会进行复审。正如现在的 App Lab 一样,所有达到这些标准的应用都将被允许发布。
App Lab 应用提供了一种介于直接侧载(Horizon OS 支持这种方式)和传统应用商店分发之间的解决方案:开发者可以绕过完整的应用审核流程,享受到应用商店带来的便利(如轻松安装和升级等),只需满足基本的要求,他们的应用就能够被发布。这种模式鼓励了更多的创新尝试。
然而,它并不允许开发者采用新的商业模式:App Lab 中的应用如果要实现盈利,目前还必须使用 Horizon OS 内置的应用内支付系统。基于此,我认为 Meta 应该考虑更大胆的策略,比如打造一个真正开放的应用商店:虽然这样做可能会减少 Horizon OS 长期盈利的潜力,但我认为,如果能因此确保有一个可持续的长期盈利模式,这将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方向。
六、更务实的“开放”
这种遗留的限制实际上触及了“开放”这一概念的模糊性:
以 Horizon OS 为例,Meta 所指的“开放”是指其操作系统的授权模式,以及与苹果相比给予开发者更大的自由度;
在 Llama Meta 项目中,它们追求的是开放的权重和将模型商品化;
对于数据中心,Meta 所倡导的“开放”是指开放的规格标准;而在像 React 和 PyTorch 这样的项目中,Meta 所强调的“开放”则是指完全开源的代码。
换句话说,Meta 并不是在坚持某种哲学理念: 他们对自己的市场定位(即时间和注意力)和核心竞争优势(即能够吸引和保持用户时间和注意力的水平服务)有着明确的认识。
对于任何有助于追求这一市场和维护这一竞争优势的事物,Meta 都愿意投资。如果“开放性”能够使投资发挥更大的效用、表现更出色,或者能够限制竞争对手,那么 Meta 就会选择开放。
原文:https://stratechery.com/2024/meta-and-open/,文章基于 Kimi 机翻,Founder Park 略有调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Founder Park(ID:Founder-Park),作者:Ben Thomp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