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05-06 22:36

这个五一,游客变抠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格隆(ID:guru-lama),作者:万连山,原文标题:《这个五一,很反常》,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本文讲述了2024年五一假期游客消费行为的变化,以及消费降级现象的背后原因。

• 💰 今年五一假期,游客更加注重性价比,导致酒店民宿价格大幅下降

• 📈 五一假期航班数据火爆,但机票价格却集体大跳水,供过于求是主要原因

• 💼 中年人涌入租房大军,消费观念逐渐转变,选择租房生活的人越来越多

回归工作第一天,上午照常摸鱼群聊。


自然而然,聊到假期的奇葩经历。


今年的槽点,依然是住宿费,不过吐槽的方向与往年截然相反。


聪哥提前半个月定了张家界的酒店,出发当天再看,好家伙居然直接便宜了两百多,赶紧退了重新订房。


去年,酒店民宿集体毁约涨价的新闻还历历在目,没想到今年毁约的成了游客。



还有更狠的。


博哥白天在景区游玩,晚上还不辞辛苦开俩小时车到隔壁城市下榻。为了节约200块房费,累得跟狗一样。


累归累,但省钱的感觉是真爽啊。


他们爽,有人就不太爽了。


草哥是开民宿的,地方在长沙铜官窑附近。去年五一期间,客房单价至少都是500+元/晚,每天都是爆满。


今年虽然依然客满、同样忙得天昏地暗,但房费直接跌到了两三百。


等了几个月准备大赚一笔,结果真没赚到多少……


一、火热与冷清


据交通部统计,5月1日~5日,全国人员流动量预计为13.6亿人次,日均超过2.7亿。


比2019年同期增加24.1%。


再看航班数据,假期内全国预计总起降151612架次,日均30322。


比2019年同期增加36.2%,比2023年增加8.99%。


仅从数据来看,今年的小长假,似乎火爆得过分了。


但火爆和忙碌的背后,却是机票价格集体大跳水。


五一假期国内经济舱均价为852元,环比假期前7天下跌22%!


这种剧情其实去年就发生过,原因也大同小异。


一方面,是各大航空公司加大了运力,市场供过于求。


另一方面,是因为铁路运输的分流。


据国铁集团预计,今年假期铁路客运量,大概率将超过去年同期的1.33亿人次。


但这两个,都只是纸面上的说法。


最根源的因素是什么?性价比。


明明出行人数多了这么多,怎么可能供大于求?


越来越多人都选择性价比更高的火车,这才导致机票没人买,航司实在没办法只能打骨折,热门航线票价甚至一度降到300多块。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言而喻:有底线的消费大家能接受,但想让人再像以前那样大手大脚花钱,已经不现实。


而这,同样也是酒店民宿价格跳水的最重要因素。


人的意愿,才是造成一切现象的本质。



去年,机票价格跟今年一样稀碎,但酒店民宿的价格还是坚挺的,“酒店刺客”的大名各位想必依然记忆犹新。


结果今年突然就顶不住了。


说实话,这个转变实在太快,让人猝不及防。


据途家发布的《2024“五一”民宿出游预测报告》,尽管热门城市预定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0%左右,今年毫无疑问是最火热的五一小长假。


但民宿价格均出现了很大幅度的下降,如北京下降17%、福州下降22%、重庆下降12%……


酒店民宿降价,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


比如民宿数量增多。任何行业都是这样,入局的人多了,大家总是不由自主自己卷自己。


但最重要的,肯定还是上面说的,消费者变“抠”了,店主们不得不降价。


你不降,别人就降。


赚多赚少,总得先有得赚,是吧?



所谓游客变抠了,正儿八经说叫消费降级,这是近几年比较流行的词汇。


下面是恩格尔系数走势,反映的是居民吃喝占总消费的比例。


过去几十年,恩格尔系数都是不断下降的,代表居民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


2019年,这个值突然上升,且随后几年并未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2023年比2019年高1.7%。


虽然上升的并不多,但足以反映一些问题。



恩格尔系数上升,很多人觉得,反映的是人们对非必要消费欲望减弱。


个人认为并非如此,至少不完全是如此。


“非必要”消费,难道真的是“非必要”?


我们能很明显感受到,疫情前后,中国消费的主体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人群:之前是储蓄偏向,如今是小额消费倾向。


中国消费复苏是真的,消费降级也是真的!


这并不是什么悖论。


二、复苏与降级


《贫穷的本质》一书中说,穷人一旦有点钱,他们会优先选择购买烟、酒等非必需品,而非更好的食物。


记得听爷爷说过,他年轻的时候,经常把家里的鸡蛋拿去换烟抽,而不是用来改善伙食……可见,“饱暖思淫欲”这句话,或许不对。


大多数时候,根本不必“饱暖”,穷人宁可吃得差一点,也要省出钱兼顾其他需求。


在经济学上,这种行为又叫作“口红效应”。


字面上的意思:每当经济不景气时,女性对名牌服饰、珠宝的强烈消费冲动,只好转移到口红等相对平价的奢侈品。


虽然生活拮据,但出门前哪怕能涂一下最廉价的口红,也能给自己带来一点仪式感。


同样,男性也被迫压抑对豪宅、名车的欲望,转而用小闲钱享受些廉价消费。


所追求的,更多是一种心理安慰。


口红效应的多轮经济周期验证,来源:百度


口红效应的对应主体人群,有两大特征:1.有中产心态;2.无中产钱财。


恰好,当今国内相当一部分人,都属于这个群体。


尤其是大部分30岁以下的年轻人,或许是被各种自媒体和鸡汤洗脑了,无论在心态还是消费水平上,都对标中产人群。


搞笑的是,他们过去从来没有、将来也越来越难成为中产。


所以,口红效应在中国并非临时现象,必然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另一个趋势:中年人涌入租房大军。


贝壳研究院近日发布了一个惊人的数据:2023年,全国重点40城租赁成交中,35岁以上的租客占比超过35%,比2021年提升4.9%。


与之相对的:30岁以下,尤其是25岁及以下的年轻人,租房比例反而下降了。


如果说年轻人租房住,那是没办法,积累还太少攒不够首付。


但中年人也越来越多这样选择,说明我们这个社会整体的心态发生了变化。


对个人而言,这种转变是好事。



在房地产市场欣欣向荣的前十年,人过中年、拖家带口去租房,是一件让人很难堪的事。


这是过去二十多年,被“特色”地产市场裹挟舆论造成的历史伤痕。


但这两年,越来越多人想通了,不买房固然会被认为“混得不好”,但生活质量其实“过得更好”。


抛开畸形已久的“租售比”不谈,日子是给自己过的,当租赁市场发生变化,好的房源越发唾手可得,选择租房也就越发顺理成章。


房地产的寒冬,对部分消费和服务业而言,未必不是鲸落万物生。


反过来看,恰恰是因为买房、买车、消费名牌的人越来越少,从而导致很多人手上的活钱多了。


实际上,如果你原本攒了一笔钱准备交首付,现在突然没有这个需求了,你会突然意识到,按照原本的过苦日子的方式生活,这笔钱根本花不完!


没有房贷的烦恼,存款还能每月吃利息,这不好吗?


哪怕现在的钱越来越难赚,但大部分人反而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和朋友,幸福感是上升的。


这被称作“迪士尼效应”——指的是:经济越是萧条,失业人数越是上升,假期越是延迟,迪士尼的客人就越多,随之娱乐业也会越发达。相反,在经济上升期,人们疲于奔命,反而少有娱乐时间。


正常而言,出去游玩毕竟不是什么奢侈服务,普通工薪阶层偶尔消费一两次也不会影响生活质量。



将之与“口红效应”结合起来,就是目前最真实的情况:人们会更多地用相对廉价的消费行为来取悦和麻痹自己。


尽管消费不再“高大上”,但频次上是有所增加的。


今年五一长假的情况,非常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根据携程的数据,今年四线及以下城市,旅游预订订单同比增加140%,明显高于一二线城市。


县级市场,进去门票订单同比增加151%、酒店预订订单同比增加68%,均远远高于一二线城市。


支线机场城市如云南芒市、吉林延吉、西藏林芝等机票预订量均翻倍增长……


正如去年红极一时的淄博和哈尔滨,在越来越讲究性价比的氛围里,水往低处流自然成为了最为理性的选择。


三、尾声


市场是社会的镜子,每一种事物的流行,反映的都是大众需求的变化。


归根结底,人活着不只是为了吃饭,再怎么困难,情感需求都不会改变。


就如拼多多的“真香”定律,大部分人并非真的喜欢这样一个购物平台,它不过是在这个时期,一个退而求其次的选择罢了。


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哲学逻辑里,想要的和买得起,我们只能选择后者。


相比于哈尔滨,欧洲的雪山和街景也许会更加浪漫;相比于长春,昆明才是真正的春城,新马泰的热情才更加美好;相比于沈阳,北京的故宫才是真正的恢宏大气;相比于大连,马尔代夫的风景更具吸引力……


谁不知道?


但是当你看到机票、酒店和各种消费的价格,蓦然回首便安慰自己,原来大连也有海,哈尔滨也有俄式建筑,长春也有烧烤美食,沈阳也是古都。


朋友圈只要不发定位,又有谁会知道你去的是巴黎卢浮宫还是哈药六厂的总部,又有谁会在意你去的是圣彼得堡还是中央大街,又有谁会发现你去的是东京还是新民大街?


或许,真正的旅游本来就应该是这样。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格隆(ID:guru-lama),作者:万连山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