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DT财经(ID:DTcaijing),作者:罗钰婧,头图来源:东方IC
最近,DT君在《我是唱作人》节目中听到了一个有趣的概念:音乐圈鄙视链。
第二期节目中,在排名下位区苦苦挣扎的歌手高进,高票淘汰选秀偶像陈意涵Estelle后失声痛哭,表示“行业有惯性的鄙视链条,有的人明明喜欢我的歌却不投我,因为我是网络歌手,没level”。同为参赛歌手的TFBOYS王源也表示,音乐圈鄙视链是存在的。
这个议题倒不是第一次被提起,每有新音乐节目上架,就会掀起一轮各音乐流派听众群体间的互相辗轧。
《我是唱作人》中的歌手排位为DT君提供了一个灵感,将这些歌手在音乐作品和人气方面的表现,与所谓鄙视链排位比对一下,或许就能获得以下问题的答案:音乐圈鄙视链的形成逻辑是什么?坊间流传的越小众越高级真的成立吗?
音乐圈鄙视链中,越小众越高级并不成立
综合了王源的说法、节目首期排名和网友评论,DT君将9位参赛歌手分成上下两个区位(仅供参考)。上位区包括热狗MC Hotdog、毛不易、梁博、曾轶可和萨顶顶,下位区包括王源、汪苏泷、高进和陈意涵Estelle。大致可以认为,上位区的参赛歌手站在鄙视链上游。
DT君从QQ音乐(QQ音乐歌曲版权相对其他平台较全,且有些即便是没有版权的歌曲,也有LIVE资源,数据样本较为完整)采集了9位参赛歌手迄今为止参与(包括演唱、作词和作曲)歌曲的所有信息,对各项数据进行了统计。
我们发现,鄙视链的排位与歌手或者说歌曲的人气并不完全成反比。
从作品的评论数来看(因为无法看到播放量,歌曲评论数量一定程度上代表歌曲的人气值),DT君发现无论是按照所有歌曲评论加总还是按照个人最火歌曲排序,毛不易都处于顶端,超越了顶级流量王源,梁博和曾轶可的歌曲人气也排名靠前——站在上位区的歌手们并不小众,即使是被认为是实验派代表的曾轶可,也拥有成功出圈的热门作品。
另一方面,在节目中位于下位圈的高进,尽管为李玉刚创作了大火的《刚好遇见你》,但个人演唱歌曲人气垫底;曾经的QQ音乐三巨头之一汪苏泷,歌曲总热度排名靠前,但最火的个人演唱歌曲《有点甜》热度一般,反而不如替薛之谦创作的《哑巴》红。而偶像艺人陈意涵Estelle,从歌曲人气来看比曾轶可更像是一位小众歌手,直接点说就是不那么火。
抛开作品只看歌手本身的人气值,梁博、热狗MC Hotdog的微博粉丝数也丝毫不输高进和陈意涵Estelle。毛不易更是有千万粉丝,远远甩开下位区多名选手。
也就是说,在音乐圈中,流量与高级并不那么矛盾。
创作经验也没那么重要,主要看态度和感觉
既然人气不相关,我们换了个思路,创作能力是决定鄙视链排位的关键因素吗?
DT君对比了9位音乐人参与创作(包含作词、作曲)及演唱的歌曲相关数据,上位圈的歌手们确实都具有一定的创作力。
排除在一些节目上的LIVE表演曲目,梁博和曾轶可几乎只演唱自己创作的歌曲;通过选秀爆红的毛不易创作力也十分旺盛,演唱过的歌曲中不少来自原创;热狗超过8成的歌曲由自己创作,尤其擅长写词;萨顶顶的原创歌曲比例不算太高,但胜在绝对数量足够多,作曲风格突出。
下位区的偶像艺人王源和陈意涵Estelle,个人原创音乐作品确实比较少,创作方面还有些“稚嫩”。
但汪苏泷和高进都拥有卓越的创作成果,除了自己演唱,替他人写的歌也相当多,从数量上来看,比上位圈的歌手们经验更丰富。尤其是高进,作词、作曲的音乐是其演唱的两倍还多,李玉刚的热门作品如《刚好遇见你》《清明上河图》便是由高进填词、作曲的,难怪它自觉站在鄙视链下位区就倍感委屈。
显然,丰富的音乐创作经验并不能就此为歌手贴上“才子”标签,进而站上鄙视链的顶端。在一定程度上,他们过于旺盛的创作还引起了质疑:生产周期短,粗制滥造,没有质量。
真的如此吗?为了进一步考察歌曲的创作质量,DT君又比较了9位歌手参与填词作品的歌词。曲调相关的部分很难用数据考察,只能简单先通过作词风格进行比较。
我们发现,歌词内容方面确实找出了上位区和下位区歌手的一些差别,歌曲本身或许才是决定鄙视链关键。
在上位区歌手的创作中,审视和感叹生活,彰显人生态度是共同的基调。
曾轶可对生活细节有很多匪夷所思的观察角度,在《彩虹》中唱到“下雨是灾难,下雨是忧郁”、“下雨是快乐,因为雨过天晴,那片天空,一定有彩虹”,在《还能孩子多久》中唱“大人总喜欢把任性都没收,我还能孩子多久”。热狗歌曲选题就有明显的拷问生活倾向,在《差不多先生》中唱“这差不多的人生,总在见缝插针”,在《贫民百万歌星》里唱“上流还是下流,我活在矛盾中”。
毛不易在审视生活,感叹孤单的岁月,在《消愁》中写“一杯敬自由 一杯敬死亡……天亮之后总是潦草离场,清醒的人最荒唐”;梁博的歌花样似乎少一些,但从常用词里隐隐透出跟毛不易相似的情感走向,有不知去向的迷茫,也期待自由,他在《日落大道》里写“我们寻找着在这条路的中间,我们迷失在这条路的两端”,在《灵魂歌手》里写自己的音乐理念“灵魂歌手开唱瞬间,能击碎万颗心”。
而下位区的选手们,热衷于写各式各样的感情,这大概也是普通听众对他们固有印象的来源。
王源擅长写粉丝情,2016年写“因为遇见你,我学会珍惜”,2018年写“像天使守护着我不离不弃,像阳光温暖着我不锈的初心”、“我不知道,怎么让你,不失望”。作为粉丝之外的普通听众,确实很难被这些内容打动。
汪苏泷创作中最大的关键词是爱情,流传最广的歌依旧是“用最浪漫的副歌,你也轻轻的附和”和“很多爱不能重来,我应该释怀”;高进咏唱最多的是朋友和勇敢,2011年跟小沈阳唱“朋友的情谊呀比天还高比地还辽阔”,2017年给大壮的《我们不一样》里还在写“这么多年的兄弟,有谁比我更了解你”。
将歌词风格与鄙视链相关联,DT君大约可以得出,对生活和自我的探讨与挖掘,比简单直白的抒情更容易显得有深度和技术含量,于是也更能立在鄙视链上流。
音乐圈鄙视链到底有什么逻辑?这是个关乎“品味”的玄幻命题
根据《我是唱作人》节目前四期的投票情况,DT君也发现,只要往思考人生和表达自我方面靠拢,下位区也能进阶上位区。
在节目第一期,歌手胜负关系还遵循高进与王源提到的鄙视链,下位区四人全军覆没。但是,随着节目的推进,王源、汪苏泷凭借着《吆不到台》和《不服》两首态度鲜明的作品,表达自我不服输的精神内核,颠覆以往的音乐风格,以高票战胜了上位区的选手。
节目似乎在有意引导鄙视链这个话题的讨论和思考,不管是1v1胜负关系的赛制,还是让歌手有意无意谈到鄙视链,到后期比赛走向与宣传重点,一度试图表达,所谓鄙视链是可以破除的。但最后进入决赛的热狗、梁博和曾轶可,依旧是一开始被定义为鄙视链上位的歌手,来自据说最有态度的嘻哈和摇滚流派,流行歌手则全军覆没。
《我是唱作人》就宛如一个缩小版的音乐圈,101位大众评审试图模拟真实的大众。真实版的鄙视链比这更加复杂。
DT君从知乎、微博上整理了几个常见的音乐圈鄙视链(仅供娱乐)。目前比较流行的就包括地区鄙视链:国外的一定比本土的高级;唱法中,美声的高于民族的,民族的高于流行的;流派中,玩古典的瞧不起玩爵士的,玩爵士的瞧不起玩摇滚的,玩摇滚的瞧不起玩流行的,这帮人都瞧不起玩说唱的,玩说唱的又瞧不起所有人……
关于流派鄙视链,DT君还从网络上找到了一个有趣的视频,一针见血地指出不同流派音乐人眼中对方的样子。
除此之外,就连听歌App都有鄙视链,仿佛只要用上了酷狗、酷我,就代表着low穿地心的人设。
所谓音乐圈鄙视链的逻辑是什么?汪苏泷和车澈在节目中试图将这件事情具象化:当满大街都知道什么是单押双押的时候,那我就不听了,他把自己往小众的里面拗,这么做他会觉得自己是精英。
这样的论调在各大音乐APP的歌曲评论区里十分常见。
对于音乐圈鄙视链的症结讨论,多归因于人们对“品味”谜一般的追求。音乐作为人们审美与品味的一种延伸,对不同音乐的偏好,显示出欣赏者的身份与文化认同,于是听什么样的音乐也成为标签的一部分——这实在太适合形成圈层分化,彰显优越感,于是越走越变形。
但把原因全部归结于这届听众不行,也实在不够全面。从我们小范围样本的分析来看,高级与小众绝对不是同义词,所谓逼格更高的在艺术层面追求主体性表达,并非就不能与商业成功取得平衡。一句话说,红出圈与艺术追求可以兼得,但就是对各方面水平要求都更高,能做到的音乐人凤毛麟角。
说到底,让大家都觉得有些别扭的音乐鄙视链,是听众和音乐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对于广大音乐爱好者对于大众和小众的迷思,DT君赞同刘欢老师在2015年就提出的,没有哪种音乐是因为大部分人听不到才好,也赞同知乎网友@兔老板AirS的回答,“音乐作品的高低只是生产者的区分,没法反映消费者(受众)的档次高低”。
不懂音乐的DT君总结起来大概就是:
审美无高低,作品有好坏。
PEACE & LOVE。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DT财经(ID:DTcaijing),作者:罗钰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