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在之前那篇《华为:从100亿美元卖给美国公司,到不让资本进来》中,老冀谈到2003年华为差点以100亿美元的估值将自己卖给了摩托罗拉。其实华为也不是真正卖掉自己,而是希望通过引入摩托罗拉等美国科技巨头为自己戴顶“牛仔帽”,能够顺利地进入美国市场。
五年之后,华为又差一点卖掉了终端业务至少49%的股份。如果当初真的卖了,也就没有十年之后的华为消费者业务,更没有2018年的2亿部智能手机出货量、500亿美元营收的辉煌战绩了。
2008年5月,华为聘请了摩根斯坦利担任财务顾问,并向多家私募基金发出竞购邀请。当年7月,包括贝恩资本、高盛私募资本部门、KKR和银湖合伙基金等多家私募基金参与了竞标,并对华为终端业务平均出价20亿美元。华为表示,计划出售终端业务49%的股份,如果私募基金有更高的出价,还可以考虑出售更多的股份。当年9月,贝恩资本和银湖合伙基金各自牵头的财团确定入围。
华为最早是从2003年10月开始做终端业务的,这块新业务的增长一直还不错。据老冀了解,2007年华为终端实现销售收入22亿美元,其中数据卡、ADSL Modem、移动固定台均做到了全球第一。华为的手机业务也同时起步,从3G手机做起,2007年CDMA手机做到了全球第四。
那么,华为为什么打算出售终端业务的股份呢?其实主要原因还是嫌终端业务的利润太薄。当时华为主要给运营商定制手机、数据卡,单个终端产品的平均售价还不到300元人民币,虽然也挣钱,但是利润率与华为原来的主业电信设备比起来就差得很远了。
就在华为对于出售终端业务犹豫不决的时候,华为蓝军发挥了扭转乾坤的作用。据老冀了解,当时刘南杰等华为蓝军专家给任正非写了份报告,标题是“放弃终端就是放弃华为的未来”,并且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端管云”战略:只有保留终端业务,华为才能真正了解消费者用户的需求,进而理解并引导运营商客户的要求,从而把管道业务做大,把云业务做起来。
从11年后的今天来看,这是一份极具战略眼光的报告,最终也得到了战略家任正非的认可。
此外,当时的“天时”也帮了华为终端的忙。2008年9月,雷曼兄弟提出破产申请,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接管,全球股市大崩盘,金融危机大爆发。此时,参与竞购华为终端的私募基金已经自顾不暇,当然也就不可能完成收购了。
其实,那个时间点也是全球移动互联网大爆发的起点。2007年6月,iPhone正式发售,由于当时并没有太多APP可以安装,经过初期的热度之后又归于沉寂。直到2008年7月苹果发布了iPhone 3G,能够支持3G网络,并内置了App Store,消费者可以下载海量应用,一下子打开了移动互联网的繁荣之门。
如果华为在2008年9月出售了终端业务,就相当于在移动互联网大门洞开的同时,自己却转身离去。实际上,2008年1月确实有家中国公司出售了自己的手机业务,然后又在2009年11月以双倍的价格买了回来。
据老冀了解,出售传闻并没有影响华为终端的发展。在2009年4月举行的华为分析师大会上,华为披露2008年终端收入达到40亿美元,也就是说增长了82%。具体到产品,则是销售了2200万个数据卡、3300万部手机、2400万融合终端。
2010年,华为最终将“云管端”协同发展确定为公司级战略,虽然只是将终端放在了老三的位置,毕竟已经是公司的战略级业务。2011年,华为成立了消费者业务集团,从此终端业务一飞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