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9-06-13 11:47

修庙人:塑像佛与仙


题图来自:东方IC,本文来自公众号凤凰周刊智库(ID:fhzkzk),原文刊载于《凤凰周刊》689期,记者:孟繁勇,编辑:崔世海


有一群人,以修缮寺庙、道观,塑佛像、神仙像为生,他们自称修庙人。从事这个行当的手艺人,通常是几代家传,且常躲在佛像、神仙像的光辉下,因此很是神秘。



道观修在坡顶, 一眼望去,山坡连绵。坡顶新盖起的庙堂上插彩旗,风吹得紧,哗啦啦飘荡,旗面荡起波澜,犹如远处丘陵起伏。


山西太原人秦一川,接了修观塑像的活计,和他的六个工人,离家363公里,来到大同阳高县。新修的道观,工程脚手架林立,没日没夜干了33天,建筑稍显规模。  


秦一川不敢有一丝马虎,6点30分,天微亮,领着人上工。塑像神仙,描摹壁画。阳高5月天气,10至28摄氏度的气温,早晚稍冷,午间热。西北风常刮,眼瞅着日出日落。


新建筑室内寒凉,点着烤灯,一为照明,稍带着取暖。九天玄女、女娲等神仙逐渐成形,日日见新,秦一川说:“塑像这件事,我干着开心。早上干活,不自觉就天黑了,一天过去,我自己感觉挺满足。”


塑像神仙的生意


阳高塑像,是秦一川开年以来第二单生意。第一单在太原,离家近,正月接单,忙到三月完工。歇了没多久,接到一个电话,朋友介绍,请塑像神仙的师傅。


塑像神仙,师傅们的生意多靠熟人介绍。手艺好坏?人品如何?靠的是口耳相传。


接活,秦一川不收定金。理由简单,请师傅的人,不知道你的手艺怎么样,给了你定金,你要是做不好怎么办?人与人头次谋面,把上万块钱凭白无故交到你手里,你跑了怎么办?


遇到指名道姓的熟人,两下里放心,酒桌上能够搂着头,诉说家长里短。有了事,跑前跑后的朋友,给定钱,也不能拿,拿了麻烦。做下来东西,让人家看,满意了,再给钱。万一做下仙像,左瞧右看不满意,还得给东家退钱,名声丢了不算,还落个拿钱不办正经事的口实。


手艺好,胆子大,自己心里有数,敢不收定钱。做完活,看活儿评艺的人笑了,当着面点票子。秦一川还有个小想法,接下这单活,是咱们手艺在阳高第一次露脸,做好了,叫响名声,开辟一个新市场。


手艺人找饭辙,讲究传名声。手艺精,名声好,上门的生意。修什么庙,做什么像,传什么名。初至宝地,秦一川思谋着,先把名儿传出去。传名,得靠手艺说话。做好仙像,请东家看,满意了,带来新的工程。


修庙塑像的行业,空口无凭。你说自己手艺好,看不见,摸不着。仙像在神台上供着,四方百姓交口称赞,十口传声,百口传名。好不好,自己不说,有人称道。


坡顶,平地,新道观。塑像九天玄女、女娲等神仙。六个工人,为首秦一川,管吃喝住宿七个人。秦一川塑像修庙20多年,吃了这碗饭,早年皈依佛门,至今吃了20多年素斋。工人们受影响,也跟着吃素。


松木,无虫眼,干净,做成骨架,再缠上草人,先粗泥,再细泥。泥是红胶泥,草是当地净干草。人体比例,拟比仙像大小,骨架成形。高2.6米,依东家要求,标准即定。另有接单,看东家意思,仙像要多高,塑多高。时间长短,慢一两个月,快两三天,看东家钱多钱少,钱多,塑像做得细,收费高,手工做起来慢。


2014年9月21日,浙江湖州,正在制作一尊浙北地区目前最大的财神像的父子。


东家要好的,手艺细。钱到位,手艺到位。庙上资金紧张,也就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了。


修庙的东家,多请彩绘佛像。再有一等一的东家,仙像贴金箔,金光灿烂。那是真有钱,黄金买来,交由手艺人。艺高者,一寸金,能做成一亩两分地的金箔面积。一个两米高左右的佛像,不算工钱,仅金箔费用就以万计。


贴金手艺,有讲究,需关闭门窗,室内不能有风。地面洒水,不能有尘土。尘土飘浮,肉眼虽看不到,贴上真金就能看出影响。金箔,贴在佛像胎体,手艺人上手一摸,小颗粒坑坑洼洼,手上不舒服。无风无尘,手顺了,两米高的佛像,两天能贴完。


佛像塑形,随地区价钱高低不同。按米数算钱,北京一尊像,一米1.5万元左右。山西区域,一米三千至五千元不等。


若想接好活儿,有时还需靠关系。哪里有活儿,叫上同伴,火车、汽车、飞机。有时山区,三轮车、牛车,拉上工具,载着工人。北京、山西、河北、福建、新疆。


外地人生地不熟,欺生,有时给不了工钱,赚不了钱。慢慢去外地少了,本省比较多,山西太原,打听秦一川,有名声,知道的人多。地头乡亲,不给钱,东家名声也坏了,再请手艺人,没人去。家乡地面,多数情况下,秦一川放心。


仙像香火味儿  


和秦一川相似想法的大有人在,邢坤,河北保定易县人,修庙塑像30多年,在华北颇有声名。


塑像神仙,经看庙人同意,按老规矩,邢坤上法台,量尺寸。法台供奉道教神仙,尺寸上下,精量左右,记清写明。


佛、仙塑像,过去有一套不传的规矩。要记住的不是画像,而是一股香火味儿。香火味儿怎么塑,这就是老辈人传下来的秘密。


老辈人传下来的秘密,父亲不愿教,说出道理:“我怕你学了,以后吃不上饭。”


邢坤听不明白,还是想学。


父亲说:“我告诉你一件事,你要是听了,还想学,我就教。”


邢坤祖上创立了一门手艺叫相子(以纸为原料、雕塑立体圆雕造型的一种奇特工艺,其作品能达到木雕、泥塑的艺术效果),专门承担寺院建筑及塑像营造。邢家一门,凭相子走遍山西、河北,画下众多北方寺院、道观的图谱。


清末民初时期,邢坤的祖上在前门大栅栏,曾开店恒聚斋商号。1900年,大栅栏失火,商号连片毁坏,恒聚斋也未免其灾,如今只留下《恒聚斋记》印章一枚。


1966年,“破四旧”运动开始之后(指破除几千年来一切剥削阶级所造成的毒害人民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邢坤的父亲被叫到县革委会办公室,第一个被定成“四旧”典型。 


家里保存的百年寺庙图谱,全部被烧毁,烧剩下的烟灰三尺高。烧了庙谱不算,县里来人通知,相子做成的神、佛也不能留。近千件相子作品,两辆马车装不下,全部拉走,当街烧毁。


祖上数代以相子谋生。下场呢?多少同门的艺人的心血 ,毁于旦夕。上百年的庙谱有用吗?最后都被一把火烧了,仔细想想,实在是没什么意思。这样的下场,你还要学吗?


12岁的孩子,听了父亲的话,闷在屋里想。第二天,门一开,找到父亲,说:“我还是想学。”


父亲叹口气,嘱咐一句:想学,那就学吧。不过,以后你不要怪我。


学徒经年,艺成出师。自此,修庙塑像的生意,邢坤开了张。


邢坤妻子抱着孙子在火神像前。手艺人家的孩子对佛、仙神像从小就耳濡目染。


泥塑佛、仙,过去的老传统,叫作抓胎。何谓抓胎?信众进入大殿,抬眼看到佛、仙的瞬间,从心里有敬畏、尊崇之心。抓住佛、仙神像的人物特质,礼拜之际,从像上找到心中信仰,这就是信众想要朝拜的神佛,俗称“香火味儿”。


神佛塑像,做出香火味儿来,是一门硬功夫。邢坤说,现在的寺庙道观,佛像大同小异,装饰相同,塑像摆放法台,就像是大工艺品店里放着的工艺品一样,毫无特点。


千年以来,寺院、道观敬塑佛、仙,出家人修庙,不是找一个匠人,而是同时找两三拨人。修庙的人塑像,一块红布挡住,谁也不知道里面做什么。


直待塑像成形,开光之日,红布揭开,信众围观。哪一尊佛、仙塑像获得最高评价,谁是塑像人,会成为最终的赢家,一个人拿走所有的工钱。


输了的工匠,包括原料、工时费,寺院方都不给钱,白赔,是为输了一阵。


这种多人比拼手艺的形式,修庙的行内称之为“对作”。


对作,并不是说寺院不想花钱,所以找来多拨工匠劳作。寺院一方,想的是佛像做精,流传百世。艺人本身也有一种精神,上法台,如同上战场。你不是在行里有名吗,行,我就想和你比比去,一战成名者,大有人在。


对作,是塑佛、仙像手艺人之间的较量,赢者通吃,拿走一切。输者一分钱不得,白赔力气原料。对于输家,一辈子的名声毁于一旦,其情生不如死。赢家招眼,有人来挑战,你还必须接。不接就是承认技不如人,正所谓输了毁名,不接毁人。


中国传统寺院道观,历史超过百年以上者,佛、仙塑像大多造型精美,艺术价值极高,很多成为世界级的文化遗产。关键的原因之一,正在于过去的老艺人,对作塑像全力以赴。


邢坤的祖上,曾在一次对作中赢了。亲眼所见,输掉对作的手艺人,一脸泪,一身泥,走出寺院,其状凄苦。赢家把别人的饭碗砸了,日后没法生活,心里愧疚,留下话:“凡是塑佛仙神像,让咱们干,咱们就干。不让咱们干,咱们另找一家。只是记住一条,千难万难,咱们门里不许对作。”


手艺传到邢坤这一代,找上门来邀请塑佛、仙神像,有公司、有村庄,更多的则为个人信仰。


古建公司拥有资质,少有师傅,匠人有手艺,无资质。老板翻翻电话,请来众多传统手艺人。看水平,工作不同,报酬不同。手艺人聚集在一起,现在也无对作之说,你出钱,我就来。大家和和气气,商量着把钱挣了。


匠人多,谁的手艺好,谁的活儿差,搭眼一瞧便知。手艺差的,做粗活儿,邢坤被请去单做开脸,其他步骤别人做。传统艺人,技术、艺术不分,艺即技,技是艺。塑像佛、仙,讲究塑画一体,彩绘的平面艺术,与雕塑立体艺术相合。现在的工人,艺、技相分,模糊不清。塑像工艺成形,怎么看怎么不对味儿。


修庙人的技艺


仙像对味儿,讲究的是个场面。头一眼看过去,呀,心中一动,对就对,错就错。仙像如何,手艺高低,这就分出技艺上下。


庙里的事情,念经、摆供、烧香、仪式,自有庙中人去做,秦一川只管雕塑。


仙像叫绝,面相为首。 秦一川说,雕塑讲究出神,有眉有眼,出神于众,有的人,一辈子也出不了神。会雕塑的人多不胜数,学上几年就能干,要出神难上加难。虽然是一堆泥,塑出来的像,但要让人感觉到庄重。干上50年,也不一定能够出神。


糊口技,用心艺。塑像行当,有一个道理,用心了,自然有人找过来。


河北霸州胜芳镇,当地火神信仰习俗会长王志计,邀请邢坤塑像主神火德星君。数百年来,当地靠水生计,芦苇茂盛,夏天打鱼,冬天割下芦苇编货买卖,形成胜芳草行。 


秋冬风干物燥,丁点火星就着。草行的人,最怕火。因此民间信仰火神,年年祭祀之规,自明朝时就已经存在。


胜芳火神信仰习俗,须有主神火德星君祭祀,王志计找到了邢坤。火神什么模样?找遍了资料,没有任何画像。70岁以上的老人,凭记忆描述,小时候的印象,那时候火神应该是个什么容貌。


十几位来自胜芳镇的村民,一个人说一个样。民间传说里,火神爷三只眼。村民信仰记忆中的火神爷,高大威猛。花骨朵是火神的耳朵,中幡是火神爷的招魂幡。


邢坤说:“我先画一个大样,你们要是觉得样子对,那就按着这个样子来。”


村民说:“行,那就先画个大样。”


火神爷的大样画好,村民说,这个好像有点不一样。和我脑子里的印象,差着点意思。七嘴八舌,定不下来。


邢坤提了个建议:塑火神像,画塑一体,要是单凭画,不知要画多少张,和印象里的也不太一样。把画变成立体的塑像,你们来看,一眼就知道是不是火神爷的模样。


村民们同意了。邢坤开始动工塑像,过几天,请王志计和村民们去看一眼,觉得对,就接着塑像。


邢坤女儿和儿媳妇一起画脸谱。


塑像佛、仙,头脑中先有印象。道教神仙火德星君,传说中的人物特点是什么?应该是什么造型?眉目之间百态,身动之间千变。眉头怎么皱?手臂如何放?


佛、仙塑像法台高立,或坐、或立、或躺卧、或侧身。种种动作不一而足,两只眼睛看,是看不出毛病的。只有亲身去做,才会发现问题。现代寺院道观中,供奉的许多佛像的动作,在现实中很难出现。人实际去做相似动作,身体到不了那个位置。


邢坤说:“佛、仙的精气神,并不在描绘,而在塑像人的个性。如果心里有造型、神态,那么塑出的神像上也便有。”


现代课堂,艺术理论上讲得明,如何体现佛像造型中的喜悦之情?所谓双眼一勾,嘴角一翘。这应该怎么塑?看似特别简单,教出来的学生们,塑出来的佛像呆板无趣。


邢坤的祖上传艺,勾眼,须让脸上半部的肌肉跟着动;嘴翘,脸下半部的肌肉跟着往上去;眼勾嘴翘,脸部肌肉全部随着动。发怒同样,眉间紧皱,眼角向下。唯如此,佛像才自然。


搞不明白?找个镜子,立在眼前,你怎么笑,怎么哭,如何怒,何时愁,看明白了,每一个表情做出来,脸部肌肉分布,刻到心里,出来就是佛、仙自然,塑像神仙的精气神全有了。


面相之外,手最难塑。看一眼手,秦一川就能判断手艺人技艺高低。


手的动作如何? 坐在塑像面前,自己想动作。喜怒哀乐,看着塑像的面容,表情一一呈现。神像乐,我也乐。神像愁,我也愁。做动作,站起身,手臂伸出,往回拢,再绕过去,到什么位置才算到位?手推出去,多远的距离?不能说做完像了,发现动作不准,真要使出来,能把手腕子掰折了。


塑像出神,对味儿,秦一川总感觉自己和高手,差着十万八千里。学吧,赶上先辈的路长着呢。去甘肃看雕塑,敦煌名满天下。山西平遥双林寺,家族先辈早年闯天下,也绘有庙谱,四处考察学习,最好的雕塑、壁画、图样,绘于其上。


越学,心里越崇敬。手艺好不好,秦一川自己心里知道。不敢说自己手艺精,全国各地,到处有高人。以前感觉自己还可以,现在越做越觉得自己是个小学生。说是自谦,秦一川不认可,他是真心觉得自己差得多。


秦一川说:“懂这行的人,才知道什么叫好东西。古代人做下塑像,现代技术发展到如今,不比古代差吧?你看看,有的东西这辈子也越不过去。”


举个例子,秦一川讲述山西芮城永乐宫壁画,美院多少专业画家,研究不出怎么画的。壁画一丈多长的线条,粗细均等,一笔到底,人物恍然迎风飞动。现在的科学再发达,用机器描着画,也画不出如此线条。


秦一川感慨不已:“一眼看过去,线条连个接头也找不到,几百年前啊,人家一笔画下来,你想手上毛笔的功夫有多硬!”


塑像的规矩


塑形神仙,从泥至像,慢慢按自己心中所想所思而成。塑像人住在一间厢房,有的窗户未安,有的也不打床,地面几块砖头找平,放上草垫子。夏天暑热,拉一根电线照亮,铺一领床单隔草,晚上睡着倒也清凉。 


村里对塑像的人,礼敬有加。到饭点,一天三顿,院里支一口大锅,架火做饭,白菜、豆腐、粉条等等,熬锅菜,大白馒头管够,来干活儿的劳力,人人有份。


秦一川、邢坤,没日没夜,心思到,灵感来,半夜爬起来,点亮灯,坐在塑像前面开始干活儿。


秦一川说:“虽然还没有雕塑出来,但心里有造型。”


邢坤说:“心里有一种神圣感,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事。”


灵感不在,手艺不灵。秦一川心里想发火,塑像一天,就是做不成。自己和自己生气,不和人说话,饭摆在桌前,筷子不拿,不想吃,一个人闷着,生气,想发火。


世间凡人能哄人,庙里艺人不哄神。做不好,没有人知道,只有自己知道。有几天的工夫,不能做,做起来,左看右看,不得意。重做,等着,灵感来了,一个小时做好。


塑好了,自己觉得好,东家不满意。不满意,怎么办?


有的手艺人,说一说,就把委托方不满意的地方给改了。眼这么画不对,好,你说怎么画。手这么举,行,这么举着,你可满意?


秦一川说:“确实你指出毛病来了,可以改。没有毛病,只是他们觉得不行,那我就不改。不干了,走人,谁能改谁改,反正我不改。”


有本事的人,脾气倔,有性格。委托方威胁,你走可以,我可不给钱。秦一川笑了,行,你们重新找人,这个活儿,我不干了。你们想找谁,就找谁。他说:“我干塑像20多年,他干了几年?看一眼,觉得不好。非要把好的改成不好的,我肯定不能干这个事。”


秦一川不改,委托方一分不付。秦一川说:“我就是不能坏名声。人家一打听,这是谁塑的像?秦一川,丢人。工钱值多少钱,名声砸了,生意没有了,多少钱也换不回来。”


邢坤的脾气好,神像做好了,和委托方商量。胜芳的村民们看着神像,有迟疑,说:“好像不是这个样子。” 


村民们要改神像,出钱朝拜的人,掌握着佛、仙神像模样的命运。在这一时刻,神像做不了即将跪拜他的信众的主。有钱能使鬼推磨的俗语,在塑像成神的世界里,同样适用。


邢坤却不干,说:“那种事,我做不了。你给我钱,我还给你,你爱找谁找谁。我不应你这个活儿,你也别说是我做的。”


古来有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神佛塑像同样如此,你要把神仙塑成个四不像,是谁的仙?又是哪一个人的佛?香火缭绕之际,朝拜的神仙佛像,信仰又从何而来?


那一时刻,万人跪拜,绵延千年。而塑像人靠神佛吃饭,养家糊口,谁的话都不能听,只能按规矩来。胜芳的管事人,认同邢坤的说法,尊重手艺人,不改了。


塑像佛、仙完成,千百年的老规距,开光后,方具灵性。


宗教不同,装藏不同。佛教一般有经卷、宝石、五谷、五金、五药等,道教则有铜镜、历书、灵符、沉香、朱砂、雄黄、五色线等。


上午12点前,选吉日吉时。第一个磕头的人,数百年来没变过,正是塑像之人。 


开光大典举行,出家人宣布开始。佛像上盖有红绸,布掀开,真容显现。塑像人从头到脚洗干净,换上整洁衣服,朝拜之前净水漱口。


邢坤祖传规矩,塑像人自带朱砂,放在盘子里,用白芨水调制。蒲团一叩三拜,食指朝天,举起手来,食指蘸着朱砂,站起来后,合十,举过头顶,身子一躬,往后退三步,便完成了仪式。


塑像人依靠修庙吃饭,只拜这一次,此后不用再拜了。


开光仪式完成,塑像也成为供人朝拜的信仰主神。刑坤亲眼看到自己所塑的火德星君,为无数人朝拜,那一时刻给他带来极大震撼。有人知道是他塑的像,说:“你做塑像,我们给神仙磕头,怎么感觉是给你磕头一样呢?”


邢坤说:“我只是一个手艺人。塑像开光,成为供人朝拜的神。但宗教文化,总是离不开艺人。”     


身为手艺人,秦一川认为,塑像的价值,是让后人记住。神像为民间信仰提供了载体,传承过去的传统文化,也是很多人儿时的回忆。


满打满算,秦一川今年46岁。自从跟着姥爷学艺,八年出师,干了快20年塑像营生。一年不一定接多少活儿。有时候小庙活儿少,挣的钱刚够家里吃喝。寺院大,修塑仙像多,生意好,自然生活如意。 


去年一年,接三单生意。家里有些事发生,自己也没有干多少,钱少了,生活有压力。自己想想,修庙,也是修心,钱挣少了,少花点。想开了,心里也坦然。


有时候压力太大,心里也想着改行。养不了家的营生,不想干了。秦一川自己心里琢磨,世间有道理,天下饿不死手艺人,学了这门手艺,怎么是这样呢?别家打工,开个小卖部都比我们强,手艺人反而是穷光蛋。


想改行,不做塑像了,做什么行当呢?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还能做什么。放下了,长时间不干,又想干。自己开解:“世间活一次,留下点东西,也有满足。”


于是,委托塑仙像的东家电话打来,秦一川又接活儿,再次经办祖辈的营生。


2005年左右,委托邢坤塑神像的东家,开始逐渐多起来。2014年之后,个人请像增多,关公、菩萨、财神等,数量超过大型寺院修塑佛像。 


手艺能够养家了,邢坤的儿子、儿媳、姑娘、姑爷,一家人围绕着塑像营生。邢坤没有像父亲一样去阻止,因为不再是吃不饱饭的手艺。


本文来自公众号:凤凰周刊智库(ID:fhzkzk),原文刊载于《凤凰周刊》689期,记者:孟繁勇,编辑:崔世海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