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4-03-26 13:08

内容护城河的瓦解,智能电视要如何应对?

在智能电视“大声会”,各路专家的见解,以及对“下一台电视”的期许,基本都聚焦在硬件、交互和内容三驾马车之上。如果说在硬件和交互方面,智能电视的革新是主动的;但在内容方面就是电视面临重重危机,是处在被动环境中紧迫解决的问题。如果用体验定义一代新的产品,不妨先对“三驾马车”做个简短的延展。

有关硬件,工业设计是表象,性能配置是内核,但性价比也日趋重要。有关交互,产品是由需求定义和界定范围的,交互是满足需求的路径而不是目的本身;换言之,先确认电视是“做什么”的,才能更好地辨认交互的出色与否,只有在普遍情境能触发和应用的交互才有意义,只有在这个过程能改善用户的体验才是革新。有关内容,李燕提出“如何把80后、90后甚至更加年轻的一辈拽回客厅?”是个关键性问题,年轻用户正在远离电视机,他们想要看的内容在电视机呈现的也越来越少,视频内容的需求是长久存在的,但满足这项需求的场景和设备可能会被替换,这就是十年之后电视可能退出舞台的危机之一

内容护城河去哪儿了?

先从最受欢迎的节目类型讲起,美剧、日剧、韩剧和日漫,这些都是用户周期性观看的内容,因字幕组多是在民间,而不是在某家视讯公司,电视还很难第一时间发布舶来品的中文版;而传统的电视节目,比如选秀、交友和综艺,互联网平台即使还不能实现同步播出,但在次日用户基本都能在视频网站和App观看高清,一日之差不能构成核心竞争力。如果传统的电视剧和综艺节目都发展成同步电视播出,电视的灾难就会瞬间降临。即使这一天还很遥远,但有些正在悄悄发生的事情,正在瓦解传统电视的内容护城河。

第一就是自制剧,去年优酷土豆的自制剧《万万没想到》不但网络爆红,而且还反向登陆了湖南卫视;乐视在花费5000多万购买《新编辑部的故事》版权发现效果不好后,就开始转投了自制剧,今年推出的《光环之后》播放次数早已超出两亿。相比传统的电视节目,自制剧在题材方面也有更多空间,比如讲“鬼故事”的《灵魂摆渡》,在局部的热度也堪比《来自星星的你》。而在起初阶段没有互联网公司投资的李洪绸,几年来的自制剧累计播放也早已超出三亿,最新的《毛骗》和《麻辣隔壁》的单集点播也都是百万级。现在国内的自制剧,普遍成本还没有超出70万一集的,与《纸牌屋》的450万美金相比还相差甚远,如果未来自制剧的平均投资能达70万,作品质量和影响力都有可能匹敌电视热播剧了。

第二是综艺节目,罗振宇的《罗辑思维》和高晓松的《晓说》已做成了脱口秀的知名品牌,影响力也已发展至百万的粉丝;如果综艺节目适度地追加投资,优酷的选秀节目《我是传奇》也可能发展成《我要上春晚》,暴风影音的《屌丝播报》也可能发展成《东方时空》。

更好的体验

如果传统电视的内容护城河不复存在了,智能电视还有体验的护城河,比如收看电视机会比电脑屏幕的氛围更轻松,电视机的屏幕可同时服务不只一双眼睛等等。即使不与互联网相比内容的数量,但也是有提供更好体验的可能。

1.智能推荐内容。比如用户若是才看完电视剧《老兵》,就可推荐他另一部战争题材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如果用户看了纪录片《公司的力量》,之后就可推荐他《激荡三十年》和《华尔街》。但与互联网内容推荐相比有一处重要的不同,电视内容的推荐要考虑观看的成员数量,电脑和手机等移动设备只是针对一双眼睛,而电视的家居角色就决定了同时面向多双眼睛的可能(比如春晚、还有亲子教育等等)。

2.编辑重塑内容。如果周末用户在家想看一部电影,坐在电视前不会像是在电脑屏幕前那样搜索、浏览或者查看评论,因此就要直观地呈现主题内容,可以每天一部老电影,每月重播老剧集等固定的形式编排内容:用户观看视频的时间永远是有限的,不一定是更多的内容才能提供更好的体验,经典的老片儿也往往有被重复消费的价值。

3.发力直播内容。马航事件的直播,运动场的各种赛事,还有更早些时候的伊拉克战地报道,电视直播的内容和体验在短期内还是不可取代的,其他即时同步的内容也是如此。可不要轻视卫星和有线电视的资源优势,智能电视不代表要把自己做成大屏幕的台式机,而是拥有台式机计算能力的智能内容载体。

4.转移补充内容的方式。短时间内不能期待智能电视可完美地观看1080P点播内容,也不会出现互联网内容对电视的全面开放,但我们还有机会通过其他硬件外设,比如局域网连接和存储设备来间接实现对电视内容的补充,实现用户定时从互联网下载缓存,在指定时间畅通观看订阅内容的更新也是完全可能的。

不管未来的电视机会是怎样的,内容都是基础,内容的致胜不一定会抢占掉用户在移动端设备看视频的时间,但如果内容的缺失,一定会加剧电视被其他媒介的吞噬,而诸多智能电视在百视通和CNTV之外,不能开发出新的内容体验(既包括创造内容,也包括组织内容),就很难赢取内容之争。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